【五戒品第二十二】
善生向佛請法說,什麽樣的人得三皈依,什麽樣的人不得三皈依呢?
佛說,如果有人信因、信果、信修苦集滅道、信有佛道可成,這樣的人可得三皈依。如果有人至心,信不可失,不再更改,受善友教誨,這樣的人可得三皈依。優婆塞戒也是這樣可得。如能受持優婆塞戒,獲無量功德果報。如能受持優婆塞戒,能壞無量弊惡。戒就是破惡法的,戒是保護前行,也是破無量劫以來業障的。所以,持戒應該是積極的,而不是被動的。這裏,假設一個人被判了死刑,馬上就要行刑。可是這個人在判了死刑,沒執行死刑這段時間,想我犯的是死罪,早晚免不了一刀之苦,非死不可,想來想去,知道我做錯了,還是皈依佛好。這個時候,求在家人或出家人給他授三皈五戒,做完之後,不管這個人今生做了什麽惡事,有的國王聽說此人臨死前受了三皈五戒,會不殺他。因爲,國王知道殺死一個受了三皈五戒的人,業重,絕不能殺;這是其一。其二,這個人自受戒之時起,生生世世不再受殺頭之罪。還有一種,一個人一生做很多惡事,病危時受三皈五戒,至心守持,受完戒就死了,這種人雖然死了,以後生將遠離一切惡業和不善業。這是戒的加持,說明受三皈五戒的重要。活人可以受三皈五戒,特殊的鬼類,要想度它,可以給它做皈依,但是它的業,十分要代它承擔一、二,最多不超三。替它擔業,可能病幾天,或者精神疲倦一段兒,或者遇到不善的事,如有人來罵幾句,侮辱幾句,是承擔它業報的結果。
佛說,戒有兩種;一是世戒;二是第一義諦。現代受戒一般的屬於世戒,就是在世間的戒條,身口意都有戒約束。第一義諦要修無漏,受三皈八戒之後要修行,修行有所證悟的情況下,得出世間法才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既源於世間戒,又超過世間戒。如果終身受世間戒,或至心受持一日一夜優婆塞戒,能壞諸惡業。受三皈之後,雖然做了一些大罪,不失戒。但是,罪是罪,戒是戒。在家人犯罪身不由己,特別是當將軍或警察等特定職業,避免不了。殺人是犯了罪,但不破戒,屬於工作需要,也沒破壞八戒齋。現在受戒,能破過去生的惡業;修行、懺悔才能抵消。不是受完戒,過去業就隨之消除了;必須懺悔,而且依法修行。修行是用靜坐念佛産生的功德,或修六度萬行産生的功德,如須彌山那麽高的罪業,一須臾就破壞掉了。戒律有銳不可擋的強大勢力,如朝日破晨霜。相反,有兩個人共同犯罪,一個是受戒之人;另一是不受戒之人。那麽不受戒者犯罪輕,受戒者犯罪重。如同世間人犯法,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如果不知道,會從輕審判。如果累劫持戒修行,可以把過去的業障消掉。可是受戒後,還去犯戒,那就罪加一等。罪有兩種,一是性重,心裏有欲望,有預謀的去殺人,就是要去殺誰有目標計劃;二是遮重,不是出於本意,比如倒車時,沒看到橫穿馬路的人,將之撞死,這個罪就輕一些,不是故意;可是,肇事司機駕車逃跑了,這樣的罪就重。出家人吃的水果蔬菜等裏面,也有無數衆生,這也屬開遮,不是故意殺害。可是仍然有殺業,雖然沒親自殺,也有業報。所以,食君一粒米,重如須彌山;這裏屬於遮重。那裏頭有身命跟著,有人的身命和動物的身命跟著。修道、做法事,功德要回向給這些衆生。要不怎麽說光吃素食,不修道也不能出離三界呢。牛羊天天吃草,爲什麽它們不能出離啊?坐禪如樹木,那樹木怎麽不能出離三界啊?就是這個道理。要知道,受戒以後,修行才是主要的。有的罪業是可以開遮的,世間有不殺不盜,欲界也有不殺、不盜,至於不飲酒,也是這樣。在這個基礎上,有戒律莊嚴清淨,才有出世間莊嚴清淨,這才是世間第一義戒。如果對世間戒受戒不淨,莊嚴不淨,思維不淨、厭心不淨,最後果報也不淨。那這樣人就沒得第一義戒,也沒修行;只有世間戒,沒有第一義戒。受戒的人,不管受多少條,都是世戒,沒得第一義戒,第一義戒是從修行得來。修行人在修行過程中,能得第一義戒,壞業如須彌山。佛說,未來世人可以受戒,今天世人也可以受戒。過去世受戒與現在、未來世受戒,所得果報正等。不因時間區別,而有不同,沒有早晚之別,戒律是平等的。持戒的人,對可殺不可殺的衆生,都不殺。可殺和不可殺的衆生是無量無邊的,不持戒的果報是怨怨相報。但是出家人和受戒的人,明知父母之仇不共戴天,那也不報仇了。雖說爲報仇,殺他天經地義,但是受戒了,不殺了。不信佛的人,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佛說,一切施中,施無畏施爲最上等。佈施財和物都不如讓人生起勇氣和信心,讓心裏得到安慰,無有後顧之憂。以至心施、親手施、信心施、時節施、如法求物五施即是戒,能讓衆生離五種怖畏,爲無畏施。五種怖畏爲;一是不活怖畏;二是惡名怖畏;三是生死怖畏;四是大衆怖畏;五是惡趣怖畏。受持戒以後,當知是人天恭敬守護。雖然世間人有跟作對的,但是受戒的人心裏別生煩惱;衆生親近的時候,也別生驕慢心,心平氣和。受戒的人要有平常心,受戒是爲解脫而受戒,不是驕傲的資本或者是得富貴的資本。
佛說,有五善法圍繞,讓持戒功德常得增長;一是慈;二是悲;三是喜;四是忍;五是信。破除邪見,破除以往,有正見,戒 體清淨,根本清淨,身口意清淨,才能離惡常觀。于諸戒中,唯有愛欲難斷;又有飲酒,破壞懺悔心,對三惡道不生害怕。在持戒中,佛是一日一食,外道是一日三食。有的在家人不明白,早和晚也上供,隨順世間故,不屬於失意。比如晚上有人送來新鮮水果,如果說佛晚上不用齋,咱先吃了吧,這反而不如法,應先供養佛,然後再吃,就沒有失意罪。如果法師坐禪,也要等到法師坐完禪共同用齋。不能看法師打坐呢,我先用齋吧,這樣不行;對父母也是這樣,自己要求自己。
佛說,受持齋戒得五種果;一是無作果;二是報果;三是餘果;四是作果;五是解脫果。無作果爲,不需要去做,自然就有的果報,就是守持戒律,好像沒做什麽,做的事情都符合戒,這個自然就有果報;就是天天念佛、燒香、打坐,將來自然就有果報跟著。報果爲,種什麽因,結什麽果,這是報果。余果爲,正果報完以外,還有其他的果報跟著;今天勞作供飯,用飯後又發點水果,這是餘果,單位發工資以外,還給獎金,獎金就是餘果。作果爲,出家、在家由於業的感召,由勞作而得報酬,這是作果。如出家人正上殿,有人供養三寶水果後兜裏還剩幾個,說這水果供養看殿的您吧,這也是作果。在家人今天勞作去了,掙一天錢,這是作果。解脫果就是三乘果報,聲聞、緣覺、佛。
佛說,如果在家人能常出入寺廟、僧房,常親近比丘,請法師講法,就是在家人到廟上見到出家人,主動請法,謙虛的聽一聽,這樣能讓出家人生歡喜心,增加修行的信心、堅固心、清淨心,還是出家好。能讓出家人這樣想,是在培自己的德,得到的果報是不可思議。否則挑出家人的過失,聽這個法師講的如何,這是沒有尊重心。這種人奉行的是外道法,不能心固持戒。證悟不同的法師,講不同的法,度不同的人;不對根基的,也不要求其長短。
佛說,如果在家人自己不做五惡之業,教人做等於自己破戒;如果在緊急情況下,沒通過主人,拿了別人的物品,這不如法,不如法就有失意罪。如果有的在家人做生意偷稅、漏稅、或乘車不買票等都是不如法;上車不買票等於變相偷盜,雖然少也是不如法。 如果在家人見死不救,如是醫生救命,說拿錢就給治,不拿錢就不給治,或拿物抵押;應先救命,沒錢先欠著,以後有錢再說;在家人當醫生就應這樣,開飯店也如此,不能見死不救,要行佈施。在家人不要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等,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做了就不如法。在家人自己不做惡,也不教他人做。什麽事都有連帶關係,若事與自己有關聯也要生懺悔心。在家人爲生活而破戒了,那也是不如法,不管輕重得受業報。在家人雖爲人身,但作一些違法的事情,就不是信佛的人;世俗人對作壞事的人說,他不是人,是人面獸心。在家人能種福田,修持正念,觀一切法皆無常、無我、無所、無所執著、聽聞正法,這是爲人身。有正念、正信、正行,按世間行十善的標準去做,是人沒白活一世。佛法不離世間法,不修五戒、十善之人不是真正的善人,修五戒十善的是真正的善人。如果人修行到能觀察欲界無常,乃至能觀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的無常,諸法都是無常;這樣的人堅決不做殺盜淫,對三寶起信心,恭敬供養,來迎去送,自己親手佈施得堅固身。在家人一定要知道孝養父母,尊重師長,供養三寶,這是做人的基本,這樣人也得堅固身。
如果有人心裏總想惡事,還想解脫,那怎麽辦呢?那得先斷殺盜淫,斷貪嗔癡,用慈悲喜舍來對治;然後靜坐,身體轉化了去掉習氣,達到做人圓滿了,才能談上恭敬三寶,出離三界。修行五戒十善人生天,沒說往生極樂世界;五戒十善都做不到,就想往生極樂世界,那就是貪著,貪著聖人的功德;恐怕還要到三惡道裏轉一遭。
佛說,用無常財物用於佈施給饑人、婆羅門、沙門等貧窮下賤之人,可得堅固常住的福財。用無常的身體修行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修行慈悲喜舍;證聲聞苦集滅道四真諦、緣覺十二因緣法;然後再修六度萬行,行菩薩道,可得堅固不壞常住的慧德身。怎麽修呢?就要修忍,生死事大,世間是苦,就不染著。人行作時做善難,做惡容易,如走路時隨手可摘取一樹枝、一支花;可栽一棵樹、一支花不容易,想搞點破壞不用做準備。修行的人應該善化衆生,言語柔軟,心無放逸,不飲酒,不打獵,不搞有輸贏的賭博。這就是以不堅命的無常身體,修堅命的常住果報。如果多有財富,得自在身,應先供養父母、師長、上級、親友、病人、供養三寶,這樣的人會得無量福報。現在供養佛像是不是?天天念佛是不是?這時候是假名解善緣,身是無常身,所行有爲法,不是心供養,不是淨念。如果有人供養不求果報,修行皆得無上菩提,具足成就持戒六度萬行。無量世中雖是在家人,也可證羅漢果;發菩提心,不分在家與出家,都可成就菩薩道。
佛說,在家人如法修行,可爲解脫人。廣行衆善,不作衆惡,同樣可以得到三種戒,戒戒,定戒,無漏戒。守戒當中第一的爲戒戒,衆中尊;同時是在家人守戒第一的,戒之上的戒,戒之中的戒;定戒是在修行禪定過程當中,出現定境;正定之人可以觀察宇宙中一些事情,在觀察當中,不犯戒;如定中看到非常漂亮的修羅女,一動心念就不得定戒;所以要經常培德,到定境中守持戒律,對有定境的人什麽美色都沒看到,看到他是一堆骷髏,金銀財寶跟自己都沒關係;看到自己的親人在地獄裏受罪呢,那也對不起,無生法忍,看到自己親人怎麽高興,也是無生法忍;只有這種人稱得上是定戒;無漏戒像四果羅漢爲無漏戒,辟支佛無漏戒,一地菩薩無漏戒,這是證果的聖人戒,證果的人不去破戒也不會犯戒。另外,如果是菩薩示現再來,他已修到菩薩,已無漏,示現屠夫、妓女等反面人物;如果不這樣,他度化不了那樣的人;這樣人示現有漏也是無漏戒,常態的修行人與之不可比。
菩薩有在家出家二種;如法修行,出家菩薩是不爲難;在家菩薩實是爲難,有多惡因緣纏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