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滴血,字字血染成;
劫滿流不止,願遍虛空刹。

一句一甘露,句句甘泉湧;
捧獻衆生前,爲遵佛累囑。
有人問,弘法利生有多大功德?準確的說,沒有功德。就如遇見一個問路人,順手指了指方向。問路人找對了方向,到達了目的地。指路人不違良知,盡人本分。有人問,佛怎麽說弘法利生的功德大呢?佛說弘法利生的功德大,是出世間的無爲功德;弘法者在喚醒自性,恢復自性具足的無量功德;同時讓衆生也回歸自性。有人問,您講法的原則中有一句“願將心滴之血,供衆生飲漿”,怎麽理解?此心滴之血非一人之感,無量弘法者各自有點滴。彙集入江河,虹炫貫古今;世代有承傳,周留遍法界。



看到下面這一篇
心想如此大師竟然能在台灣屹立幾十年
實在是宗教史上之奇蹟
可憐的眾生!

友人告訴我說
有天他在機場貴賓室
突然一群人浩浩蕩蕩湧入
要友人讓位
並問友人說
你不知道他是星雲大師嗎?

台灣佛教界之興盛
應該拜全體台灣媒體界的功勞
相信當初如果牽頭豬來當禪師
台灣媒體肯定也有辦法把他捧成大師!


~~~~~~~~~~~~~~~~~~
星雲法師開示云:

禪門宗風
過去的名山大叢林,一家各有一家的宗風;禪門的禪師,也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風格。什麽是禪門的宗風呢?

一、趙州茶,香醇醇:
過去有一位趙州禪師,你去參訪他,他一見到你,就叫你「吃茶去」、「洗碗去」,或者是「掃地去」。比方你問:「禪師!如何是道?」他說:「你去吃茶。」吃茶就是道。你問如何開悟?他也叫你「吃茶去」。什麽是道?什麽是悟?一律「吃茶去」,意思是要你不要離開生活,在生活裏悟道。人離開了生活,哪里有道?何處有禪?他用吃茶表示生活裏有禪,平常心裏就有道,在穿衣吃飯的平常生活裏才好修行。

二、雲門餅,甜蜜蜜:
你到雲門禪師那裏去,他都供養你一塊餅,管你老少賢愚,他都是一塊餅。這一塊餅甜蜜蜜,也是告訴你所謂道也好,禪也好,你不要只看表面,你要透徹到裏面去,像他給你的餅,裏面有甜蜜蜜的心意。道,也在我們的內心,那內心的證悟就是甜蜜蜜的滋味!

三、德山棒,火辣辣:
你去參訪德山禪師的時候,他一見到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棒打上來,很多人被打得莫名其妙:我犯了什麽錯?一棒子打得人火辣辣的。對!他就是用這一棒來告訴你,你要當下承擔,你不可以用常情去追求道,你要在心裏面懂得一個回轉。

四、臨濟喝,情真真:
你一見到臨濟禪師,他就大吼一聲。這一吼,給你一個警醒,讓你找到另外的世界,讓你知道禪門的宗風,要用擴大的心態去認識,要用超越的性格來包容,來接受。

禪門的宗風各有風姿與深意,引導禪僧們悟道,以下四家是很有代表性的:
一、趙州茶,香醇醇。
二、雲門餅,甜蜜蜜。
三、德山棒,火辣辣。
四、臨濟喝,情真真。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續

佛說,無始劫來,無法測知衆生的妄想是從時間生起的,從産生根源上,只能說是妄想爲因,顛倒爲緣。如果是根本不存在妄想顛倒的因緣,如何理解衆生的存在?在無法知曉衆生因何存在的狀況下,怎麽能推理爲自然産生的呢!所以,佛今日在法會上,對衆弟子說,衆生輪回是因緣生,五蘊根本是妄想生。如人的身體,先由父母有欲望所想和欲望滿足,因緣和合而生;如果人的中陰身無有求生的欲望和欲望的滿足,父母無有因緣,就不會有人的身體;或父母有因緣生下人的身體,生命中投胎的中陰身也有區別,分出你我他等。如佛在前文說過,人心想美味,口水流涎;心想登高,腿腳打顫;如果沒有美味,也沒有懸崖,心中無想,怎麽會有身體的反應變化呢!由此,要知道人的色身,是第一堅固妄想;也由此産生色蘊。還以此懸崖與登高作比喻,心中有想而身體有反應變化,是因爲身體感受不同作用於記憶,由記憶而聯想,才産生身體的反應變化。這種身體的反應是,順益違損;如餓了想食,飽後感受很好;餓了想食,而食不到,身體感受就不好;再如有人恭敬禮拜,心生歡喜;有人誹謗,心生怨恨等。人的身體爲樂受與苦受所驅使奔波而勞碌。這種樂受與苦受卻是暫時現象,人的身體是假軀殼,所以感受也是虛假智慧的反映。這是第二堅固妄想;也由此産生受蘊。由於人的意識有分析思考能力,從而産生主意支配身體活動;但身體是有形有色,而主觀意識與無形無色,不是同一範疇。那人有形的身體爲什麽受無形的念頭控制驅使呢!是人體六根對外部事物的色想與色受而産生反應,形成印像,對有形有色的物品選擇,是與人感受的念頭相適應。在人心裏的色欲和物欲印像,使人醒時思考對比,連睡覺在夢裏也會有聯想的妄情妄貪。這樣的色受印像已經刻骨銘心,融化到血液裏。這是第三種堅固妄想;也由此産生想蘊。人的身體變化,誰的主觀意識也不能使其停止下來,指甲要長,頭髮要長,年少血氣隨年齡增長要日益消減,使容顔出現皺紋,日夜不停的變化,而這些生理變化還發生在人無覺知的情況下。如果說身體是真我,爲什麽日夜的生理變化發生在不知不覺之中;如果說思維心是真我,爲什麽念生念落想停都停不住。這是第四種堅固妄想;也由此産生行蘊。如果人的身心是真我,就會充滿智慧,清淨無染,不受外面的事物所動搖,這才是永恒常住之體。這樣的真我之體,於身不會出現見聞覺知這些生理現象,于心不能容下諸多貪婪的妄習。所以,這個身心不是真我,才有見聞覺知和妄習存在。如人於過去的時間裏,見到一件新奇物品;經過多少年之後,記憶中已經忘記;可是突然某一天,又重新見到此物,立刻就回憶起當初的情景,每個細節都歷歷在目。這說明,人的念念入腦,大腦受念念的影響,又去籌劃算計。這些大腦中的清楚的記憶,不是真我。這種現象,如遠望江水,清靜恬息;近看有流,而水下更急。人的意識也是這樣,表面看似平靜和緩,而內心並非安寧,妄想紛飛,洶湧澎湃。這些現象不光是人體的六根,功能相互作用産生的,而是對見聞覺知存儲於記憶中的資訊,經過加工篩選,抽象綜合,有機地串聯起來的反應。有些事內心記憶了然,外屬客塵虛妄不實。這是第五種存儲於心識裏顛倒的妄想;也由此産生識蘊。


色受想行識這五蘊,都是六根接受六塵有入産生;所以也稱五受蘊。産生五受因的根本,是由上面五種妄想生成。如果想知道五蘊産生原因的界限與程度,還是離不開五蘊。色蘊是事物佔有空間而産生,受蘊是有形體之觸與無形之觸感入而生,想蘊是對資訊的記憶和忘失而産生,行蘊是一切生與滅而産生,識蘊是清靜與混雜入而累積産生。


五蘊産生的根本,是內根外塵相互作用下,重復疊累由心受而生;生成的五蘊又因爲人有識別功能而有。如果從人的身心中滅除五蘊,首先要從滅除色蘊開始;然後再按順序逐個滅除;即色蘊滅後,才能再滅受蘊;滅受蘊後,才能再滅想蘊;滅想蘊後,才能再滅行蘊;滅行蘊後,才能滅識蘊。五蘊的滅除,不是理論說滅除就能滅除,而是要在禪行定空中觀察諸法空相後,才能逐漸突破,逐漸捨棄;勝境生而無貪,天樂現而無求;心念起而舍,因習立而棄。理可頓悟,道可漸修。如果一念頓悟,就鍥而不捨,依唯一佛乘修持下去,一定會有五蘊滅除的那一天。但是,又不能急於求成;無量劫來積塵垢,哪有一時就還清;次第清洗依禪理,定能恢復自性身。晴空萬里似空無,一旦雷起雲湧處;暴水狂風有災成,勸君莫毀菩提行。

佛說,已將一巾六結的法理開示明白,五蘊都是由妄想生,一旦心開得性圓通之理,就可次第滅除。要將今日所說法理,流傳後世,開示末法時代的修行人;讓他們明白,五蘊虛妄,不要執著色身五蘊;法界中真實存在出世間的清淨佛國土,也真實的存在有佛道可以成就,也真實的存在常樂我淨的佛體。不要認爲佛法僧三寶是空虛的精神存在,或是不實的理論;不貪戀三界諸有,逃離火宅可安生。


佛說,如果有人以七寶遍滿十方虛空,供養無量諸佛,所得福報有多少?
阿難回答說,往昔有一人供養七枚銅錢,命終後生爲轉輪聖王;何況如此供養,可得福無有邊際。


佛說,諸佛語無虛妄,真實可信;如果有人身犯殺盜淫妄四種根本重罪;同時,還犯有菩薩十重戒;即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殺隨喜、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在即將落入阿鼻地獄之前,有一念願將此經佛說修行法門,於末法之中開示有學衆生;這人無有盡期的地獄罪障應念消滅,苦報之因立刻轉變爲往生佛淨土之因。這人所得福報是前邊有人以七寶供養佛的福報千萬億倍。如果有人能誦持楞嚴咒,所得福報,窮劫不盡。如果有人,依此經法門修行,心不起執著,放下貪求,可以直至證得出世間聖果,不會遇有諸魔事。佛說完此經,法會大衆,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有人問,弘法利生有多大功德?準確的說,沒有功德。就如遇見一個問路人,順手指了指方向。問路人找對了方向,到達了目的地。指路人不違良知,盡人本分。有人問,佛怎麽說弘法利生的功德大呢?佛說弘法利生的功德大,是出世間的無爲功德;弘法者在喚醒自性,恢復自性具足的無量功德;同時讓衆生也回歸自性。有人問,您講法的原則中有一句“願將心滴之血,供衆生飲漿”,怎麽理解?此心滴之血非一人之感,無量弘法者各自有點滴。彙集入江河,虹炫貫古今;世代有承傳,周留遍法界。再用一首偈語供養同仁,也作爲淺釋此經的結束語,與諸位共勉:

一字一滴血,字字血染成;
劫滿流不止,願遍虛空刹。

一句一甘露,句句甘泉湧;
捧獻衆生前,爲遵佛累囑。

感謝諸位擁護道場!

回向: 
天仙不墜,國主清寧。世界和平,人民安康。
法界有情,念佛同音。智心圓成,同證佛境。

講於佛曆二五五三年十月
西曆二00六年十一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梅庵 的頭像
    梅庵

    梅庵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