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在表達這個本心的時候,它用了一系列的詩學象徵。主要的有“本來面目”、“無位真人”、“父母未生的時候”、“心月”、“心珠”、“寸絲不掛”等等一系列的比喻。我們具體言之吧。
禪宗偈語意境不同詩學象徵!
第一個是“本來面目”意象群。“本來面目”意象群是禪宗對本心的典型的象徵,它側重於本心的純淨性、原真性。參禪的終極目的就是明心見性,就是要看到這個本來面目。當年六祖慧能得了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之後,根據禪宗史的一些記載,他就連夜往南邊去,走到大庾嶺頭,被後面來的一幫五祖弘忍的老弟子追上了,其中有一個叫慧明的,慧明本來是要來搶奪這個傳法袈裟、衣缽的,但是他怎麼提都提不起來衣缽,這時候他就跪下求法了,轉而求法,他就說:“我並非為衣缽而來,我是為法而來,請大師開示我佛法。”這時候慧能大師就告訴他,“不思善,不思惡,正當這個時候,哪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這句話可以說是成為禪宗的最根本的思想之一。這裡所說的“善、惡”,它代表的是所有的分別的、二元的、相對的意識。禪宗指出,衹有你將一切相對的、分別的觀點去掉,你才能夠見到“本來面目”,才能見到你內心的純真的、不染的自己。因為人們的心本來是純淨無染的,隨著分別智、相對意識的生起,我們迷失了“本來面目”,在情天欲海中沈淪流轉。衹有我們將精神中的雜質污染徹底地去掉,才能夠重新的見到本來面目。
>>>“不思善,不思惡,正當這個時候,哪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
既不思善,不思惡
便不在善惡兩邊
怎麼能解說"哪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