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file:///D:/My%20Pictures/My%20Picture/My%20Lotus/01_2.jpg)
今就蕭平實曲解"當下一念"之意來破之!
河北柏林禪寺淨慧法師云:《…第二點,將修行落實於當下。我們修行要時刻不離當下一念,當下一念處理不好,一切都無從談起。……我們要讓目己的每一念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不含糊,在無明煩惱剛要萌動時,就要用智慧的光芒照破它,不可隨它遷流。古德所說:「念起即覺,覺之即無」,就是覺照當下一念的方法。如果能把修行落實於當下,那麼我們就不必擔心到臘月三十日會手忙腳亂,不必擔心最後一息不來時會前路茫茫。因為當下是一個永恆的概念,當下不等於是這一念;這一念過了,下一念還是當下;當下能作得主,時時處處就能作得主,這就是所謂「一念萬年,萬年一念」,能做到這一點,何愁生死不了?何愁煩惱不斷?何愁聖果不成呢?》(摘自圓明出版社《淨慧法師開示錄》頁一六一、一六二)
平實云:當下一念乃是意識心之作用,不離意識別境五心所法:欲、勝解、念、定、彗;任汝修到驢年到來,依舊是意識境界,永不能與般若實相相應,此心永遠不會變為真心空性故。古德所謂「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乃是修定之法,永不能悟,以定為禪故,非干般若禪,祖師禪故;法師勿誤導眾生以定境為般若也。
心住當下,永遠不離六塵了別,而真心不了別六塵,亦不住當下;能住當下之心乃是覺知心--意識;不論此覺知心有無妄想,皆是意識。淨慧法師欲以覺知心於死亡時安住當下而不散亂,欲能作主,此名邪見;不解般若實相故,不解涅槃本際故。唯有覺知心--意識--能安住當下,此心若滅(譬如正死位、悶絕、眠熟、無想定、滅盡定中)則於當下無有能安住者;正死位中此心已滅,誰能安住於當下?而言安住當下及與作主,寧非痴人說夢?乃竟有其座下弟子寄來其所發行之《禪月刊》,謂平實云:「河北是禪的故鄉。」
"當下一念"是意識心之作用乎?
凡夫有見起念
念念剎那起滅
幾乎無法知道當下第一念
當汝意及都不知道是第幾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