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mercybuddha2011/1386146931-1158541146.jpg)
永明延壽這一段似乎是早預備好
破蕭平實眼見佛性之邪說也~~
佛眼見故。而得明了。以佛眼見一切美惡差別等事。悉皆不動。為見性故。
是故若言"眼見佛性"有東西可見
實乃見鬼也~~~
宗鏡錄 (卷80)
問。佛性於五眼中。何眼能見
涅槃經云:
佛眼見故。而得明了。以佛眼見一切美惡差別等事。悉皆不動。為見性故。
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請看下面一則乃隻標準野狐謗吾正法也!
哈~~~好大膽之蕭平實呀~
待梅庵一一批之~
摘自蕭平實論壇:
河北柏林禪寺淨慧法師云:《…第二點,將修行落實於當下。我們修行要時刻不離當下一念,當下一念處理不好,一切都無從談起。……我們要讓目己的每一念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不含糊,在無明煩惱剛要萌動時,就要用智慧的光芒照破它,不可隨它遷流。古德所說:「念起即覺,覺之即無」,就是覺照當下一念的方法。如果能把修行落實於當下,那麼我們就不必擔心到臘月三十日會手忙腳亂,不必擔心最後一息不來時會前路茫茫。因為當下是一個永恆的概念,當下不等於是這一念;這一念過了,下一念還是當下;當下能作得主,時時處處就能作得主,這就是所謂「一念萬年,萬年一念」,能做到這一點,何愁生死不了?何愁煩惱不斷?何愁聖果不成呢?》(摘自圓明出版社《淨慧法師開示錄》頁一六一、一六二)
>>>現今禪宗妙法一脈,只留存臨濟一脈之東山禪法主--平實導師
梅庵曰:
離念靈知亦非真心, 離念靈知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增補"參,就是非無想"請回頭再看!
最近將舊帖同一處會集以方便大家
大慧語錄卷四
宗杲:“雖然不許默照,卻須人人面壁。”(《大慧語錄》卷四)
為甚麼卻須面壁?
不見白雲師翁有言:
多處添些子。 少處減些子。
少林面壁謾多年。衲僧眼裏重添屑。(白雲端)
楊岐因僧問。少林面壁意旨如何?
西天人不會唐言。端坐巍巍少室前。
剛被流支打齒缺。至今有理不能宣。(佛性泰)
西天人不會唐言。旱地雷聲徹大千。
從上佛祖垂示機緣。據款結案。初無剩語。揭翻腦蓋。露出眼睛。
圓悟勤襌師云:
「大凡頌古,只是繞路說禪,拈古大綱,據款結案。 」
雲門道:
如擊石火。似閃電光。這箇些子。不落心機意識情想。
等爾開口。堪作什麼。計較生時。鷂子過新羅。
肯要諸人直下承當不從他覓。
二十三 不思善惡
六祖因明上座。趁至大庾嶺。祖見明至。即擲衣缽於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爭耶。任君將去。明遂舉之如山不動。踟躕悚慄。明曰。我來求法。非為衣也。願行者開示。祖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明當下大悟。遍體汗流。泣淚作禮問曰。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意旨否。祖曰。我今為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卻在汝邊。明云。某甲雖在黃梅隨眾。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師也。祖云。汝若如是。則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
【無門曰】
六祖可謂。是事出急家。老婆心切。譬如新荔支剝了殼。去了核送在爾口裏。只要爾嚥一嚥。
【頌曰】
描不成兮畫不就 贊不及兮休生受 本來面目沒處藏 世界壞時渠不朽
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不在善惡兩邊。
請問在何處?
參~~~
如果一個有(境界)的人,
卻連最起碼的"出離肉身" 都做不到;或者,
無法在漆黑中見物辨別,他的(境界)是唬爛的。
~~~~~~~~~~~~~~~~~~~~~~~~~~~~~~~~~~~~~~~~~~~~~
"出離肉身"?
請問見法身之悟道者
連虛空皆屬於法身時
還須要"出離肉身"乎?
哈~~~~
若須"出離肉身"還屬鬼神類
何(境界)之有?
這是偷了別人的東西
以為就是自己的
但只要一開口就現形
修行如果如是得來
天童禪師又恁麼道:「一心絕待,六處不收,是箇面嘴兮、還相識不?」(《天童宏智正覺禪師廣錄》卷七)天童老人的默照禪所指示的悟入標的,是色聲香味觸法等六處都不相應的心,所以說這個心是絕對待的,從來不面對六塵相,如此與見聞覺知的離念靈知意識心同時同處而駐於三界五陰中。所以天童宏智的默照禪所悟真心,正是錯認離念靈知心的大師們所排斥的如來藏識,唯有如來藏識才能離六塵中之所有見聞知覺性故。
非獨天童老人如是開示,餘諸真悟祖師亦復如是。有僧問:「如何是佛?」雲門亦答言:「六不收。」皆謂真實心離六塵中之見聞覺知也!然而此心正離見聞覺知時──於無始劫來一向都離見聞覺知之際──卻又是誰人能證此心?當知即是吾人之見聞覺知心、離念靈知心也!是故平實出道以來,不斷的開示說:應以見聞覺知心、應以離念靈知心為工具,去尋覓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如來藏。若滅除了見聞覺知的意識心,就無法尋覓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如來藏了;是故十餘年來不斷對大眾宣說正理:法離見聞覺知,然而不須滅卻見聞覺知也!
請看上面此人所說
>>>天童老人的默照禪所指示的悟入標的,是色聲香味觸法等六處都不相應的心
遺笑諸方去~
若悟有標的一方
此悟將被標的一方所障
請問如何十方遨遊去~
哈~~~
好隻大野狐呀!
好大的膽子呀
蕭平实自稱已成佛啦???
蕭平實呀~像汝如此,將入地獄如箭,莫怨梅庵不道~
"南無"豈可隨便自冠
請問蕭平實與清海何異?
漢月悟道因緣
自謂得心於高峰,印法於寂音
早年誓言「四十當悟道,六十歲死矣」
漢月讀《高峰語錄》(高峰原妙,1238~1295)了然有省,
〈三峰和尚年譜〉萬曆二十九年條︰
「得雲棲新刻《高峰語錄》,讀之如逢故物,曰吾今得所歸仗矣。」頁 205上。
漢月給密雲信:
「因見寂音尊者(即惠洪覺範,1071~1128)著《臨濟宗旨》,遂歸心此老,願宏其法,自謂得心於高峰,印法於寂音,無復疑矣!」
〈上金粟老和尚〉,收於法藏說,弘儲記《三峰藏和尚錄》卷 14
昔日曾誓言四十歲悟道, 漢月亦嘗言「徒勞若是,豈終負此語乎」,
年近四十歲,漢月隨峰中老宿朗泉老和尚打百日死關,
參〈臨濟三玄要〉,「忽眩暈,吐痰斗許」一睡五日不省人事,
突「會窗外有二僧夾籬折大竹,聲若迅雷」,漢月醒來,頓得心空,作言︰
古人所謂前後際斷,不可坐著。 乃盡力推究。忽於青州布衫,打失鼻孔,
我發現您還真的生氣了..認識您太久了..
只因汝未悟,祖師又云:以心為有,汝梅庵師父解與不解俱是妄,
我說直用直行,又有何錯?我云:無念者無邪念,又有何錯?
祖師:用覺作啥?直用直行?我忘記了哪位祖師在公案說此語,找到了再貼與
知。
梅師父..別生氣..別生氣....修行非是逞口舌之能,心中如如否?這才重要...
~~~~~~~~~~~~~~~~~~~~~~~~~~~~~~~
>>>若起真正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
>>>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
起真正般若觀照,非見聞覺知。
汝會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