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無門關 (2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汝州首山省念禪師示眾。
拈竹篦曰:
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汝諸人且喚作什麼?

時葉縣省在會下。乃近前掣得拋向階前。
卻曰:是什麼?
山曰:瞎。
縣於言下大悟。

雲居莊云:
脫體風流須是首山。
當機抗敵還他葉縣。

一向與麼去。臨濟佛法掃土而盡。

明招補云:
我當時若在。待道汝諸人喚作什麼。
但噓兩虛。管取首山者漢瓦解冰消。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二住菴僧旬日不會。
一日相見。
上菴主問:多時不見向甚麼處去?
下菴主曰:在菴中造箇無縫塔。

上菴主曰:某甲也要造一箇。請借塔樣看。
下菴主曰:何不早說。恰被人借去了也。

法眼益徵云:
且道是借他樣?不借他樣?

天上人間知幾幾。
只抹煙雲一兩重。

請問開悟者
且道是借他樣?不借他樣?

若是借他樣?汝悟還開否?
若不借他樣?汝悟還在否?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宣州安國玄挺禪師
因僧問:五祖忍大師云:真性緣起。其義云何?
祖默然。
時安國侍立其旁乃曰:
大德正興一念問時是真性中緣起。
僧言下大悟。

徑山杲云:
未興一念問時不可無緣起也。

時有僧云:
未興一念時喚什麼作緣起?
妙喜云:我也只要你與麼道。

此僧又中妙喜之計了
凡未見性者
你道左他必生出一個右

汝若不信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賢女遊屍陀林。
一女指屍曰:屍在者裏。人在甚麼處去?
一女曰:作麼!作麼!
諸女諦觀。各各契悟。
當下齊悟無生法忍。

感帝釋散花曰:
惟願聖姊有何所須?我當終身供給。
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皆具足。唯要三般物。
一要無根樹子一株。
二要無陰陽地一片。
三要叫不響山谷一所。

帝釋曰:
一切所須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實無有。
女曰:汝若無此。怎解濟人?

帝釋罔措。遂同往白世尊。
世尊曰: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雲棲大師云:
不見道而率意修行者。愚也。無燭夜遊。昧所向故。


心性之說。只貴一信到底。永無疑惑。
如二祖之安心。三祖之懺罪。乃至大梅只管即心即佛。一任非心非佛。

請切記!
是永無疑惑。方是見道!

問羚羊未挂角時如何?
師云:獵屎狗。
云:挂角後如何?
師云:獵屎狗。

這就是啦~

初地初心為見道。
初地後心至金剛道後為修道。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請先看下面一段雲門拶折一足公案

雲門初參睦州。州旋機電轉。直是難湊泊。
尋常接人。纔跨門便搊住云:道!道!
擬議不來。便推出云:秦時車度轢鑽。

雲門凡去見。至第三回。纔敲門。州云:誰?
門云:文偃。纔開門便跳入。
州搊住云:道!道!
門擬議。便被推出門一足在門閫內。被州急合門。拶折雲門脚。
門忍痛作聲。忽然大悟。

再看下面宗鏡之言

心有二種:
一集起心。無量種子集起處故。
二種種心。所緣行相差別轉故。

滅定等位闕第二心。名無心。如一足馬。闕一足故。亦名無足。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張(熱鍵:c)
再來一段
西嚴和尚上堂
舉趙州訪二菴主公案。


師頌云:
風前無語立須臾。接得雙雙錦鯉魚。
一等是傳真的信。有通書有不通書。 

下面是趙州訪二菴主公案:
趙州到一菴主處問有麼有麼。主豎起拳頭。
師曰:水淺不是泊舟處。便行。
又到一菴主處問有麼有麼。主亦豎起拳頭。
師曰:能縱能奪。能殺能活。便作禮。 


只要是能傳真的信
管他通不通?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是一性更無殊?

無有無波之水
未有不濕之波
水雖有清有濁
波自分於清濁
而水一性無殊

下面這段有關二祖慧可極為少見之載述
今轉述在東山叢林


二祖慧可大祖禪師
佛祖歷代通載云:
二祖慧可大師。示寂於開皇十三年三月十六日也。

年甫四十。忽一日定中神告曰:
將證聖果無滯於此。

須臾頓覺頭痛如刺。欲行求治。空中有聲曰: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檗斷際禪師
問:
六祖不會經書。何得傳衣為祖?
秀上座是五百人首座。為教授師。講得三十二本經論。
云何不傳衣? 

師云:
為他有心。是有為法。
所修所證。將為是也。

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當時只是默契。得密授如來甚深意。所以付法與他。

汝不見道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若會此意。方名出家兒。方好修行。 

問:自古及今。不從人得。六祖黃梅。傳箇什麼?
師云:德山棒。 
僧云:傳後如何?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祖偈曰:
兀兀不脩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壽昌經云:
兀兀不脩善。撞破虗空成幾片。
騰騰不造惡。轉身挨倒空王閣。
寂寂斷見聞。十方法界共慈門。
蕩蕩心無著。驚起蟭螟吞五嶽。

祇如此意還相似麼?
噫~
長江晝夜東流去。
海水從來不減增。

若有善可修
便可撞破虗空成幾片。

若有惡可造
便會轉身挨倒空王閣。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張(熱鍵:c)

無父無兄絕是非。江心誰辨逆流時。
西山得法東山隱。此事只教能者知。(草堂清)。
 

能者若知
便如臥輪有技倆


臥輪禪師偈云﹕「臥輪有技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六祖慧能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
因示一偈曰﹕
「惠能沒技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西山得法者菩提日日長
東山隱者菩提作麼長﹖

天童覺云:
葵花向日。柳絮隨風。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尊於一處。九旬安居。至自恣日。文殊來。
迦葉問:今夏在何處安居?

文殊云:在三處安居。
迦葉於是白眾。欲擯文殊出。纔舉犍槌。乃見無量佛剎一一佛。所有一一文殊。一一迦葉。舉槌欲擯之。

世尊於是告迦葉云:
汝今欲擯出那箇文殊?


唯一文殊。無二文殊。
百千萬億。徧滿塵區。

或作老人。或為童子。或在山林。或居廛市。
或乘獅子跨空行。或現光明從地起。

這就是首楞嚴大定!
亦即佛性定
亦即坐萬葉寶蓮之毗盧遮那佛。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門因僧問: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
師曰:須彌山。 

頌曰:

不生一念豈通宗。真偽分於一句中。
築著開花兼杜口。須彌當面作屏風。(洞山聰)。

明鏡當臺湛如水。無端特地起塵埃。
積成山嶽面前立。千手大悲擘不開。(佛性泰)。

起不起念
生不生念

何干汝之自性?
從性隨緣流出萬法

因本不動故
生而不生!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張(熱鍵:c)

下面這段乃一念不生之真諦
若不會此一念不生之真諦
言一念不生就是不生一念
則謗法入斷滅也~


何以故? 
一念不生
不生一念
二者之一念之義
天懸地遠

一念不生之一念之義

一念不生處
萬法同一時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張(熱鍵:c)

桂花包裏老黃梅。不向陰陽地上栽。
蜂蝶豈知香遠近。難尋踪跡去還來。(東山演)

梁天監壬午九年正月五日時。
婆羅門三藏。字智藥。是中天竺國那爛陀寺大德。
辭彼國王。來此五臺山禮謁文殊。
時弟子數十侍從。三藏博識多聞。善學經論星象之學。志弘大乘。巡歷諸國。遠涉滄波。泛舶至韶州曹溪
口村。
謂村人曰:
看此水源必有勝地。堪為沙門居止。代代高僧不絕。吾欲尋之。行至曹溪。
勸村人修造住處。經五年。號此山門名寶林寺。人天所敬。海內歸依。

為無盡藏尼解釋經義。尼將經與讀。
大師曰:不識文字。
尼曰:既不識字。如何解釋其義。
大師曰:
佛性之理。非關文字能解。今不識文字何怪。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張(熱鍵:c)

先來一段紫柏尊者
禮六祖法供偈

師本賣柴漢。天機何其深。一聞金剛句。直下悟自心。
既悟自心已。胸中復何事。迢遙向黃梅。槽廠充賤役。
用石墜腰閒。八月齊食頃。米熟機相投。夜半入祖室。
密傳聲如雷。聖凡若鼎沸。師聽不以耳。直用眼觀取。
眾人則不然。廢耳聲不領。是故應有住。能所角然立。

此句
一聞金剛句。
直下悟自心。
深契吾心
早時曾言六祖聞金剛句便悟
人多疑之
不知六祖乃古佛再來
不能以己凡人之心度之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張(熱鍵:c)

法演禪師上堂舉:
梁武帝問達磨: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磨云:廓然無聖。
帝云:對朕者誰?

磨云:不識。

又僧問六祖:
黃梅意旨什麼人得?
祖云:會佛法底人得。

僧云:和尚還得麼?
祖云:不得。

僧云:和尚為什麼不得。
祖云:我不會佛法。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張(熱鍵:c)
請看大慧贊六祖之偈
祖師就是祖師呀!


擔柴賣火村裏漢。舌本瀾翻不奈何。
自道來時元沒口。卻能平地起風波。(徑山杲)

擔柴賣火者
由柴相轉火性

舌本瀾翻不奈何者
舌者語言文字也
本者佛性也

從性流出一切法
一切法相皆屬虛妄
故能無礙一切法相

來時本無口者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張(熱鍵:c)

如何是一心法門?
請看下面大王請示雪峰與玄沙之精彩對話

大王請雪峰與玄沙入內論佛心印錄云:
大王問二禪師。諸佛并達磨所傳祕密心印。
乞師的實為說。且祖佛已來。究竟修何因果。乃得成佛?
師云:須是見性。方得成佛。

王云:何為見性?
師云:見自本性。

王云:有形狀否?
師云:
見自本性。無物可見。此是難信之法。百千諸佛同得。

王云:爭得否?
師云:
若稱揚此事。盡大地說不能盡。若達磨親傳。祇是一言。
便轉凡成聖。不是小小之事。悟即剎那閒。不悟塵沙劫。
大王!大藏教中。一切經論。千般萬般。祇為一心。祖祖相傳一心。

請再看如何是一心法門?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張(熱鍵:c)

圓覺經云:
妄認四大為自身相。
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若了四大六塵
便如大海廣含。太陽普照。

以此之喻
汝應會如下宗門祖師之機

丹霞和尚云:
相逢不擎出。舉意便知有。

如今宗鏡。尚不待舉意。便自知有。
故首楞嚴經云:
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揚眉動目。早是周遮。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