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見佛性有兩種見,一為眼見,二為聞見。
眼見是諸佛功德圓滿,慧眼具足,為一切覺,見佛性如觀掌中果。所以,為明瞭見。而菩薩有一念無明未破,慧眼功德不具足。所以,雖見佛性而不明了。

聞見是聽佛說或見經說,聽了不能相信不為聞見。一切眾生至九地菩薩都聞見佛性,不得眼見佛性。十地菩薩才有慧眼功德眼見佛性,雖不明了,也知十分之八九。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獅子吼菩薩品第二十三之一】
佛說,誰還懷疑有佛無佛,有法無法,有僧無僧,有無因果等,現在都可問。
這時,獅子吼菩薩向佛請法說,佛慈悲,我想問一些問題。
佛說,你先等一等,待我向大會介紹一下這位獅子吼菩薩。你們應當對這位獅子吼菩薩深生恭敬,尊重供養。因為,這位菩薩已于過去諸佛所深重善根,福德成就。所以今天欲獅子吼。獅子吼發聲如雷震,有十一種作用。一為欲壞其他動物;二為欲試身力;三為欲讓住處清淨;四為諸子知住處;五為群獸害怕;六為熟睡方覺醒;七為諸獸不敢放逸;八為諸獸前來依附;九為欲調大象;十為教諸子女休息;十一為欲莊嚴同類。佛正覺智慧如獅子吼,能摧破魔障,為邪見之人作皈依處,安撫害怕生死眾生,覺悟沉迷眾生,讓行惡之人醒悟,破外道六師的驕慢心,讓聲聞緣覺之人發菩提心,讓菩薩生大力心等。
獅子吼,可以理解為決定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常住,無有變易。聲聞緣覺不能作獅子吼,菩薩能獅子吼。
這時,獅子吼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是佛性,怎麼又稱為常樂我淨?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怎麼看不見?菩薩為什麼看不清楚佛性,而佛能了了見?
佛說,能這樣請法,一是有智慧之人,二是有福德之人。若菩薩能智慧、福德莊嚴,就覺知佛性。
智慧莊嚴是一地至十地菩薩所證;
福德莊嚴是在世間修六度萬行所得。智慧莊嚴是諸佛菩薩;福德莊嚴是聲聞緣覺和新發意菩薩。福德莊嚴在世間有為、有漏、有報、有礙,不常久;智慧莊嚴無為、無漏、無報、無礙,常住。
菩薩若無智慧福德,就不能知智慧福德是一又是二;菩薩若有智慧福德,就能理解並知道智慧和福德既是二,又是一。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可思議經不思議說

轉貼淨慧老和尚略釋之佛說《大般涅槃經》
梅庵敢說此說乃前無古人之說!
諸位何期有幸能得而聞之!!!


這樣的人為禿人
http://www.wretch.cc/blog/mercybuddha/21421855

如果出家人這麼做,應還俗!!!
http://www.wretch.cc/blog/mercybuddha/21422030

佛性實無涅槃
http://www.wretch.cc/blog/mercybuddha/21423157

但以愛念故殺其生命,救其慧命!
http://www.wretch.cc/blog/mercybuddha/21424658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獅子吼菩薩向佛請法說,佛初生出家成道都是八日,為什麼入般涅槃選擇十五日。
佛說,十五日月盈無虧,表示入般涅槃有盈無虧。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八】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獅子吼菩薩品第二十三之四】
接上一品,
六是降伏外道六師,破除師徒邪見,外道徒眾歸依佛門。
七是教比丘修不放逸法。放逸的人有五種果報,(1)為不得自在財利;(2)為惡名流布于外;(3)為不施捨貧窮之人;(4)為不願意見四眾人等;(5)為不得諸天之身。還有十三種果報;(1)為樂在世間作業;(2)為樂說無益之言;(3)為常樂睡眠;(4)為樂說世間事;(5)為常樂親近惡友;(6)為懈怠懶惰;(7)為常為他人所輕;(8)為記憶力差;(9)為樂處邊地;(10)為自控能力差;(11)為食不知足;(12)為不樂空寂;(13)為所見不正。
八是教化貪欲的人修白骨觀。
九是教化大長者,大善業福報火不能燒,毒不能害。
十是能利益無量眾生。
此地東方雙樹比喻破無常而得真常;北方雙樹比喻破於不淨而得於淨。西南四樹比喻常樂我淨四法,又表示四天王護持佛法。婆羅樹花果常茂,比喻佛法久常。於此雙樹入寂定,是為大般涅槃。

獅子吼菩薩向佛請法說,為什麼選擇二月入般涅槃。
佛說,二月春陽之月,萬物生長,種植根載,花果繁榮,江河盈滿,百獸孚乳。比喻讓眾生知法無常,破眾生世間貪愛,眾生聞法歡喜,弟子善根成熟等。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間諸法空性是對無常變化而說,前提是諸法實相。如薪盡火滅,薪為灰火,哪里去了;再如,地球上的隕石,曾是宇宙中的一顆星球,隕落前星球上的生物現象和法則哪里去了。
出世間諸法空性,是自然不依附於任何色相上,能於虛空獨立存在,得大自在,世間諸法不能阻礙。這麼說的前提是化身成就的人,才有此境界。一些法師講《心經》《金剛經》時,在這裏講不明白,問題就出在這裏。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二十二之四】
佛說,菩薩受持此經,能圓滿成就第二種功德,即往昔不能得到的今天得到了,往昔不能見到的今天見到了,往昔不能聽到的今天聽到了,往昔不能達到的今天達到了,往昔不能知道的今天知道了。
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神通往昔不得,而今天得到。通有兩種,一是內,二是外。外通與外道天人一樣的部分;內通有聲聞緣覺通與菩薩通。羅漢、辟支佛的神通變化為一心作一,不得眾多;即一個人變化成另一個人,不能變化成二個人。菩薩由於受持此經,修行大涅槃智慧,于一心中圓滿變化出天人身、人身、修羅身、畜生身、餓鬼身。
再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身得自在,心得自在。凡夫之人,身心不得自在,或心隨身,或身隨心。心隨身,如醉酒人,身動則心隨動;如嬰兒身小則心小等。身隨心,如身有悲苦之人,涕淚橫流等。菩薩身心自在有十種,即命自在、心自在、財自在、業自在、生自在、願自在、信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
昔所不至而今能至,是菩薩化身成就,能化現無量身相,至無量諸佛世界無有障礙,而報身在佛國土不動,是心不隨身。一切羅漢、辟支佛所不能達到。菩薩能變身如細微塵遍無量諸佛世界,而報身在佛國土不動,是心不隨身。菩薩能將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大的身入一塵土這麼小的化身裏去,而報身在佛國土不動,是心不隨身。

昔所不聞而今得聞,是菩薩以一音聲能讓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都能聽到,而報身在佛國土不動,心也沒有動念。但是,眾生聽聞不到菩薩為之講法,是生死心;聽聞菩薩為之講法的眾生,才能盡生死心。再有菩薩身心可以相互分離開,不是相隨在一起。為度眾生,雖現大身心也不大,雖現十身心也不小,原因是菩薩心性廣大,身心自在;雖現一身,眾生各自見到的都不一樣,隨類應現。
再有,菩薩通達三千大千世界各類眾生的聲相,心裏沒有無量世界眾生音聲而又能聽聞到不同眾生的音聲,包括地獄音聲、畜生音聲等。菩薩不著相,即無定相、無果相等。
 

這時,高貴德王菩薩向佛請法說,聽聞此經必得菩提,怎麼無定相、無果相呢?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二十二之二】
高貴德王菩薩向佛請法說,若犯四重戒、謗法、五逆罪、一闡提等人,既然有佛性怎麼還墮地獄呢?這樣的人有佛性怎麼說無常樂我淨呢?一闡提人斷善根而佛性怎麼不斷等。
佛說,一闡提這樣的人不能決定永遠不變化。因為,這樣人的思想也會發生變化。所以,佛性不斷。
怎麼說一闡提這樣的人斷善根呢?
因為善根分二種:一是內,二是外。內為思維,外為身體;佛性不在思維,又不是身體,所以佛性不斷。又因為善根分有漏與無漏,有漏為善根不具足,無漏為善根具足;而佛性不是有漏與無漏,所以佛性不斷。又因為善根分有常與無常,隨業力為常,隨身體為無常;佛性不是業力之常,也不是身體的無常,所以佛性不斷。根據這個原理,犯四重戒、謗正法、作五逆罪的人,雖因業報而墮地獄,思想也會發生變化,形體隨輪回也要發生變化,胎卵濕化四種生法也不停發生變化,二十五種有形眾生的形相,也要隨著變化。凡夫之人見生定相,聲聞緣覺一切法生定相,如太陽東升西落,認為永遠不變等;諸佛菩薩于一切法不生定相,因為太陽、地球也是有壽量的,也會壞掉。這樣的人無論怎樣變化,不去掉業報,不去掉有想與有色,永遠不能得無上正等正覺。
佛說,菩薩見一切法是無常相,也有定相。定相是佛入般涅槃,常樂我淨。無常相為不定相。一果羅漢為不定相,要經八萬劫,才能得菩提心;二果羅漢為不定相,要經六萬劫,才能得菩提心;三果羅漢為不定相,要經四萬劫,才能得菩提心;四果羅漢為不定相,要經二萬劫,才能得菩提心;辟支佛為不定相,要經一萬劫,才能得菩提心。發菩提心為地前菩薩,得菩提心為一地菩薩。這裏“聲聞緣覺得菩提心”是指發菩提心的聲聞緣覺;不包括未發菩提心的聲聞緣覺
佛說,今天於此雙樹間,佛欲入涅槃,讓聲聞弟子憂苦,讓其他眾生供養,又準備七寶棺、香油、香木等火化之物品;佛又囑託,佛肉體所穿內衣和外衣不可火化掉;內衣表出家人,外衣表在家人,在此世間共同承載佛法一萬二千年。又囑託將佛舍利分為八份,讓八方供養等。一切聲聞弟子見佛這樣安排,都會說佛示現涅槃,也不一定入涅槃,因為佛說如來常住不變。
佛說,佛不能用定相來衡量,佛示現涅槃也是示現不定相。因為天有四種,一是世間天;二是生天;三是淨天;四是義天。世間天此世間是;生天為四王天至非想非非想處天;淨天為一果羅漢至辟支佛所居天;義天為十住菩薩所居天。此處四天是從各星球功用上劃分的;欲界、色界、無色界是根據各星球的環境和所居天人的欲望劃分的。似一件事物的二種說法,這樣理解就可以。四天無定相,佛就要示現不定相度眾生。

佛說,佛是怎樣示現無常的,有語言、有姓氏、有父母、有身體形像、有住址、有姓有名等。
佛說,三界無有色相,無有想與無想,而又是確實存在的常住之法。佛身不受三界所控制,有神通自在而不是虛幻。因為三界有三漏,欲界之漏為一切煩惱,色界與無色界也為一切煩惱;佛已永斷三界無明,所以為常。凡夫有漏,不見三世,懷疑佛法,執著父母所生身命,沉迷於殺盜淫妄酒諸欲之中,我作我見我想我受等,為惡習惡念惡業所牽,最後到不善之道而去,常為三惡道眾生。所以,凡夫要都攝諸根,遠離三漏。
菩薩聽聞此經,得智慧專念,諸根不散亂,不見我相,不見法相,于眾生不起貪著。
菩薩修于此經,無眾生相。如見端正女人,不起貪著之心。知五欲法無有歡樂,是煩惱不得暫停,如人逆風持火、筐裝毒蛇一樣可怕。
菩薩修于此經,觀諸眾生為色聲香味觸因緣牽引,常受苦惱。觀見一一眾生一劫中積骨如山;為父母兄弟、妻子等眷屬命終所哭的眼淚如四海之水;父母于三惡道生死無量,受苦無法計算。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魔王與佛作對,是魔王本性決定的。同時有二個原因,
一是佛把眾生度脫,魔王眷屬少了後備軍。
二是佛把眾生度脫,魔王與其眷屬減少了食物資源。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六】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梵行品第二十之三】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世間凡是能知道的法,佛都知道。世間沒有人能知道的法,佛也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佛說,一切世間眾生不知不見不覺佛性,能于世間或諸經中能見知佛性的人,一定是菩薩。所說世間是諸天造化世界永遠在運動變化。從初禪至非想非非想諸定,仍然為世間的知見覺。若有眾生說無道、無菩提、無涅槃,這樣的人是一闡提,是魔眷屬。 

童子菩薩聽佛說法後,說偈贊佛。又向佛請法說,世間眾生不能知見覺佛性,菩薩怎麼能知見覺呢!佛說,菩薩可示現世間眾生,其性已出世間。若有人初聽此經就生敬信,發菩提心;這樣的人可稱世間菩薩。雖於世間人一樣,對佛性還沒有知見覺,但有身心修持淨戒。以此因緣,在未來世生生處處,戒常清淨;常無驕慢邪見和疑惑;常修禪定,正念不忘;常能憶起佛說諸經法和眾生皆有佛性,可稱為菩薩。這樣常修清淨智慧,知身中有性我,身我不真常。於受持戒律,牢固不動;心無悔恨,心得歡喜,悅樂安穩;厭離生死,於定中實知實見明知明見佛性,而得解脫,可稱為菩薩。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菩薩怎麼修持淨戒才明見佛性呢!
佛說,世間戒因有為而不是清淨戒。持世間戒的人如遇到困苦煩惱等,有悔恨心,心無歡喜,心無悅樂,心無安穩,不能得定,而不能知見覺佛性。菩薩修清淨戒,不為有戒而修戒,為度眾生而持清淨戒。菩薩持清淨戒,如明鏡照人面像自然生;如良田播種不期而生;如燈亮而暗自滅。身心持清淨戒而無愁惱,依此因緣,心生歡喜,心則悅樂。聽聞到這裏願有緣同道高仁,把自己化作佛的一面銅鏡;讓眾生自見性我真容!把自己化作一盞明燈,讓眾生找到回家路程!把自己化作一粒種子,讓眾生心田生起菩提之芽;把自己化作人間彩虹,一半留在大地,一半留給虛空!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喜與樂有什麼區別嗎?佛說,菩薩行善為歡喜,持清淨戒為心樂。菩薩觀離生死為喜,見大涅槃為樂。菩薩以無噁心得安穩,得靜定,得實知見,得離生死,得解脫,得見佛性,得大涅槃,這就是菩薩持清淨戒。
菩薩所受淨戒,有五法相助,一信、二漸、三愧、四善知識、五增敬戒。遠離五疑,一疑佛、二疑法、三疑僧、四疑戒、五疑不放逸。既得五根,信、念、精進、定、慧。得五種涅槃,色受想行識各自解脫。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四】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梵行品第二十之一】
菩薩住于梵行,住於此經,久修善法。共五卷五品。
佛說,菩薩怎樣梵行。即菩薩住于此經,修七種善法,具足梵行。
七種善法為,知法、知義、知對、知足、自知、知眾、知尊卑。
    知法。是菩薩知佛三藏十二部經。即契經、重頌、授記、頌偈、無問自說、因緣、比喻、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義。具體來講,契經,從如是我聞至歡喜奉行這種格式的經典。重頌經,佛告諸比丘等義,為重比義,以偈頌曰格式的經典。授記經,經律中有授記內容,如阿逸多於未來世而成佛,號曰彌勒的經典。頌偈經,用四句偈表述經律內容的經典。無問自說,佛從禪定起,無人請法而自向大眾所說法的經典。因緣經,佛根據眾生根基因緣而說法,如為捕鳥人說莫輕小惡等經典。比喻經,佛說戒律等法,用世間各種事例做比喻的經典。本事經,如佛所說,比丘當知,我出世時說法名曰界經;迦葉佛時說法名曰分別空等,都是佛說經典,名字不一樣的經典。本生經,菩薩修諸苦行,化入六道眾生,如作兔、作鳥、作天王等經典。方廣經,大乘經典義如廣大虛空的經典。未曾有經世間凡人中根本不能有也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在佛那裏卻有,又實際發生的事。如菩薩降生,無人扶持,即行七步等經典。論義經,為說明經義而作議論,又分別廣說的經典。
    知義,是菩薩于一切語言文字中廣知其義。廣知是依語言文字,又離語言文字。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禪義、法昧、證悟境界等。
    知時。是菩薩根據時代、時間要求,做好修行安排。什麼時候修寂靜、修精進、修舍定,修供養、修佈施等。
    知足。是菩薩在飲食、衣服、醫藥上等要知節儉,在行住坐臥睡語時要自省,不要干擾到別人或讓別人生煩惱。
    自知。是菩薩自己知道自己是幹什麼的,知方向目標和達到目標的努力方法。有堅固的信、戒、聞、舍、慧、來去、正念、善行、問答等,如法行作。
    知眾。是菩薩應該知四眾弟子的根基因緣、心態習慣等,知諸外道所說經論法義,知世俗世論等,才能如法修行,弘法利生。
    知尊卑。是菩薩應該知人善而為尊,不善為卑。人對佛法有信與不信二種,信為善,不信不稱為善。信的人有常去寺廟供養和不去寺廟供養二種,供養為善,不供養不稱為善。去寺廟的人有禮拜和不禮拜二種,禮拜為善,不禮拜不稱為善。禮拜的人有聽法和不聽法二種,聽法為善,不聽法不稱為善。聽法的人有至心聽和不至心聽兩種,至心聽為善,不至心聽不稱為善。至心聽法的人有思義和不思義二種,思義為善,不思義不稱為善。思義的人有如說行和不如說行二種,如說行為善,不如說行不稱為善。如說行的人有求聲聞不能利益苦惱眾生和求大乘安樂多人二種,能安樂多人的為最上善。

菩薩住于此經,慈悲喜舍,具足梵行。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修慈修悲能斷嗔恚,怎麼說眾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量誓願學;煩惱無盡誓願斷;佛道無上誓願成的四無量心呢!慈應有三緣,一緣眾生,二緣於法,三無緣。悲喜舍心也是這樣。若按這個意思,唯有慈就可以,不應有慈悲喜舍!緣建立於身心五蘊,利益喜樂,是眾生緣;依法滿足眾生所求為法緣;佛于眾生有緣,而不是所有眾生都與佛有緣為無緣。把一切眾生視如父母、妻子、親屬一樣的慈為眾生緣;見一切法都從緣生而不見眾生是法緣;沒有慈也沒有緣,又不見眾生為無緣。悲喜舍心也是這樣,應該有悲喜舍心,而不應該有慈悲喜舍。見行之人多修慈悲,愛行之人多修喜舍。如這樣悲舍不應該有慈悲喜舍!無量也可說是無邊,即是無邊是一,佛道無上誓願成就可以,不應該說四無量心呢!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上述所說是為未來諸菩薩而說,而不為聲聞弟子而說。因為正法時代結束後,菩薩隱世不現身。菩薩行人方便請法,方便供養為持戒,不為不持戒。如聲聞弟子在理論上很難解釋通。末法時代,出家人有的用傭人,購房、購車、做買賣、看相等,為佛門不淨之物。這時,一至四果羅漢中有人出現於世,現出家相,與此種出家人共處,不表明態度,但不作破戒之事,待時機成熟後,調伏此等出家人,建立正法道場,護持正法。這樣的出家人在沒能力和時機未到之時採取默然的態度不為犯戒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四依品第八】
這一品主要講一果、二果、三果、四果羅漢為世間眾生依止處。因為菩薩的任務是弘傳佛法,引導聲聞發菩提心。另外菩薩多隱于世間,利益眾生,教導眾生去依止四果聖人。四果聖人必是證法修行人,依像法與末法去修行不能證得四果聖人。佛說,有四種人依此經護持正法,建立正法,意念正法。能多利益憐憫世間,為世界依,安樂人天。一是須陀洹,一果羅漢。二是斯陀含,二果羅漢。三是阿那含,三果羅漢。四阿羅漢。這裏一果、二果羅漢,必來世間了生死,為世間依止好理解。而三果為不來果,一番生死在天上。

四果羅漢已了脫生死,為什麼還來世間。有三種原因,
一種是一果、二果羅漢在世間修行遇大善知識指引,可修證得三果或四果。
二是三果、四果羅漢發菩提心,為新發意菩薩再來世間。
三種是菩薩示現。
須陀洹人煩惱未盡,故有七番生死。但能持戒,建立正法解佛法其文義,廣說世間無常覺,多欲苦為覺,心不厭足覺,懈怠墮落覺,遇疾生死覺,貪究多怨覺,五欲過患覺,生死熾然苦腦無量覺。善知菩薩方便示現不同身份和所行密法。
斯陀含人也煩惱未盡,故有三番生死為一來果。能得正法,持正法,轉正法。而且不受不持不說,世間不淨之法不能染汙,不能壞其行。如遇大善知識指導,可滿三果後至新發意菩薩。
阿那含人尚有一念煩惱未盡。是人為不還果,即不來果。若遇大善知識指導,發菩提心往返世間為新發意菩薩,可證菩提道,直至成佛。這樣的人,世間一切戲論、外道典集、客塵煩惱所不能害,對生、老、病、死不生怖畏,永離媱欲:說大乘佛法,夢中也不犯戒。
阿羅漢為諸漏已盡,無世間煩惱,如發菩提心,為新發意菩薩,常隨諸佛化身來此世間弘法,成就菩提道,直至成佛。現在世間尚有部分四果羅漢發菩提心,尊佛旨住世,護持佛法,凡夫之人不可見知。正法時代,四果羅漢住世,示現神通,制伏外道,無世間諸漏,集無量功德,能隨佛化度眾生,除佛菩薩外,為人天中最尊最勝。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般涅槃經卷第九】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月喻品第十五】
這一品重點用此方月落他方月出,而月實無出比喻佛示現涅槃而實無涅槃,即有佛入涅槃,而無涅槃佛。
佛說,眾生見此方月落,不見他方月出,而此月實無落出。
佛示現出生,示現涅槃,佛性實無涅槃,實無生滅,為度眾生示現生滅。
佛說,月有盈虧,佛性無盈虧。佛用初一日至十五日的月盈虧來比喻示現初生、入學堂、出家、成道、破魔、佛像莊嚴。用月盈虧比喻佛示現涅槃。
佛用滿月隨水現影和人行萬里月隨來比喻不同眾生心裏的佛相各異。聲聞、緣覺、天、人、畜生等心中的佛各有區別。而佛真身是無生方便身,隨順不同眾生本業因緣,在在處處示現佛身。
佛用月蝕比喻有眾生出佛身血、造五逆罪、魔壞僧斷法等留難,是示現隨順世間,而佛法身無壞無變。
佛用二人比武傷身或致死,其罪不重。比喻有意無意出佛身血的業報,有意業重,無意業輕。
佛用良醫教子,用藥比喻佛制戒與比丘守戒。佛滅度後,持戒修行者是承傳佛法,如子承父醫。
佛用諸天一會工夫見月蝕月明,天日長、地日短。比喻佛為度眾生隨順世間種性,在很短時間內示現生業因緣與成道及入涅槃。
佛用明月眾生喜見比喻佛性純善清淨無垢。佛法為善心之人喜見,噁心之人見而不喜。
佛用春夏冬三季的白天中、長、短。比喻聲聞人等見佛如冬日短,菩薩見佛如春日中,佛見佛如夏日長。
佛說于未來世,若有人護持此經,開示眾生,當知此人是真菩薩。因為,聲聞人見此經如冬日怕冷,即自身功德不具足。菩薩行人見佛性常住如春日發芽,必然生根結果,利益眾生。
佛用白日見光不見星,比喻佛之三寶真性常住無變。
佛用黑夜彗星比喻眾生見知佛入般涅槃為不祥,認為佛實無滅度而生憂悲。
佛用日出霧散比喻此經出世,能滅眾生無量無間惡業。世間有此經住世,如佛常住,正法不斷、僧寶不減,當多修勤學。此經為無量功德所成,亦名為菩提不可窮盡,故得稱為大般涅槃。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