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普賢 (6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諸仁者:
請切記!要行至
入無所入,見無所見
聞無所聞,覺無所覺
方能悟道!



若有所覺
即是妄覺
因不入故
覺無所覺




湛然澄禪師拍尺云:
聞麼?諒非耳聾。決定是聞。既聞已。作麼生說個入的道理?
會麼。若也不會。山僧用老婆心引葛藤去也。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沒知識仁者:
為節省資源已將汝之提問
都集中放在這裡




舉的例子錯的離譜呀
覺在哪裡啊
既是有覺
哪還會是扁迷或九迷?

沒知識 於 June 29, 2007 09:31 AM 回應 | |



請問覺就是把汝心修死乎?
若心不被萬物所縛
豈須自絕於萬物?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今以六祖以無念為宗
將古德精湛開示集結於此
將再以生活譬喻為大眾解之!


大乘起信論云:
是故一切眾生不名為覺。以從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故。說無始無明。
若得無念者。則知心相生住異滅。



宗鏡釋云:
即是成立上無念義。謂金剛已還。一切眾生。獨力業相大無明念。未出離故。則是現示一切眾生皆是有念。名為眾生。一切諸佛皆得無念。名為佛故。自此已下。現示始覺境界。周遍圓滿。謂大覺者。已到彼岸。遍知一切無量眾生。



憨山老人曰:
佛云。一切眾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此即馬鳴所言。一切眾生從本以來。未曾離念。是知眾生日用種種妄想。究竟只是一妄念耳。然此一念。即是最初起迷之源。從無始至今。但只是此一念。更無第二。即心意識。總屬一念上起。惟今做工夫。能將此一念看破。則一切妄想情慮。當下冰清矣。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舉生活中例子
譬如有人罵阿扁(或阿九)(這是塵境,也就是"所")
這在有看話頭的扁迷 (或九迷)
聽了心雖有不悅(見境,切記!你沒有瞎,不會見不到人家罵阿扁(或阿九))
但這不悅一閃而過(即不住境,便無住所之"能",這就是今剛經所謂"心無所住")




既是不住一閃而過
便不會再起後念,以覺之!
既無後繼之覺念
請問前念之不悅還在否?



如何須要離前念之非
繼覺後念之是?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春嬌我資質魯鈍,煩請慈悲接引初基者!
請舉生活實例解釋能ˋ所!
感恩!
~~~~~~~~~~

譬如有人罵阿扁(這是塵境,也就是所)
深籃的聽了很高興(這是對待的一邊,也就是能)
深綠的聽了很生氣(這是對待的另一邊,也就是能)
深籃的和深綠的都入了境(生心起識)(立了能所)


這能所一立,便種下業識,業識一種
雙方就與自己過去生之八識田中的東西
互相對應,這一對應,便起現行
現行一起,雙方就打起來了



然而若是宗門行者有何不同?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人一來便云:
吃飯剔牙
傷到舌頭 



看來似乎氣勢不凡? 



想先待一日看看
果然便狗尾續貂
原形畢出



想要勘人自己得須有兩把刷子才行 
更要沉的住氣!
否則一句風繙之動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引經詳述入無所入

首楞嚴經盡識陰文云:
佛告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幾倏然墮裂。沈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候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內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祕。此則名為識陰區宇。 



首楞嚴經
正見
六根虛靜下正明識陰區宇。無色受想。則根自虛靜矣。無諸行使。則心不馳逸矣。內湛發明。故曰內外湛明。內外者。即觀照甚深之意。葢根境若交。則有所入。今想行兩亡。根境不交。無有入矣。故曰:入無所入。



工夫到如此田地。然後觀一切眾生受命所由。莫不皆知矣。且既知所由。復執其元。執元即是念心不妄也。心不緣妄。諸類不應。唯一識陰矣。故曰:觀由執元。諸類不召。



又十二因緣中。以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今入無所入。則是不緣六入矣。諸類不召。則是不緣名色矣。觀由執元。則是不緣於行矣。不緣於行。又不緣名色六入。而能深達十方種類元由者。非是識陰耶?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論壇上有人這麼說:
初地菩薩得真見道時,心識離於能所取〈證根本智〉,此即入於“離念”境界!
初地菩薩從真見道後。即入“相見道”〈證後得智〉,此即爆發“靈知”境界!



若心識離於能所
吾保證此心必是妄
如何能〈證根本智〉?
何異痴人說夢?
更言即入於“離念”境界!
哈~~~~


請看吾之前帖!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憨山老人乃虛雲老和尚之前世也!
下面以宗法解六祖識智頌
乃一無懈可擊之論述!



周子請益法相宗旨。
憨山老人因揭六祖識智頌曰:
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轉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此八句。發盡佛祖心髓。揭露性相根源。 



又云:
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以唯心故。三界寂然。了無一物。
以唯識故。萬法樅然。蓋萬法從唯識變現耳。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春嬌 (2007-06-21 20:58:36)

請開示心色二法
還有唯識吧!
唯識是了義還是不了義?
感恩! 

~~~~~~~~~~~~~~~~~~~~~~~~~
不見剛剛的留言
就再寫一次囉!
請版主開示
心色二法
唯識
意根不是指大腦的作用嗎?
感恩! 
~~~~~~~~~~~~~~~~~~~~~~~~
春嬌仁者:
心色乃一法也!
非二法!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為霖禪師舉圓覺經四節頌(示恒濤禪人)

經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頌曰:

心體離念。起不可得。
隨念漂流。凡夫著賊。



經云: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頌曰:
虛妄之心。性本寂滅。
見妄可息。二乘智劣。


經云: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頌曰:
妄境即真。住無所住。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念靈知亦非真心, 
離念靈知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請問如何能離念?

六祖云:
若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斷即死,別處受生
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


楞嚴經云: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離念靈知正是「內守幽閒」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下面一帖是5566替人(近代淨土大師)擦屁股
卻擦的很心虛之大作
 
~~~~~~~~~~~~~~~~~~~~~~~~
附註:虛雲老和尚《虛雲和尚年譜》
師從容曰:余頃夢至兜率內院,莊嚴瑰麗,非世間有。見彌勒菩薩,在座上說法,聽者至眾,其中有十餘人,係宿識者。即江西海會寺志善和尚、天臺山融鏡法師、岐山恒誌公、百歲宮寶悟和尚、寶華山聖心和尚、讀體律師、金山觀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余合掌致敬,彼等指余坐東邊頭序第三空位,阿難尊者當維那,與余座靠近。


上面所提到之
江西海會寺志善和尚、天臺山融鏡法師、岐山恒誌公、百歲宮寶悟和尚、寶華山聖心和尚、讀體律師、金山觀心和尚及紫柏尊者

都是在兜率內院的一生補處菩薩
若虛雲老和尚沒見到之大師
請不要雞婆替他們背書說他們已經開悟
!


~~~~~~~~~~~~~~~~~~~~~~~~~~~~~~
 
蕭平實說:『"離念靈知是妄心."』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9.114.8.158
59.116.134.102
59.116.176.1178
59.116.97.249
這幾個IP有人已經代東山叢林送去法辦了!
謝謝!


感謝信是有緣仁者
這麼認真
翻出前帖

吾將一一把帖子顯示出來!
以方便大家閱覽!


紫栢老人云:
念念起處。索頭在手。敢問足下。
為念起處本即無生?
為了念本空乃契無生?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昨天開始
無名又出問題
稍後在上帖!





"數竿修竹下。一片鷹石間"

汝若以為此一偈是寫景
則入境矣!


若明眼人一見
即會湛然已和盤拖出!



錯過第一句!
汝如何會去?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雲門湛然澄禪師
數竿修竹下。一片鷹石間。
獨坐思前古。忘懷祇面山。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看虛堂和尚口中的雪峯和玄沙

爾看雪峯一出嶺來。先買一把杓頭。綰一條手巾。到處行益結緣。誓不喫頭堂飯。及到德山會裏。先占作飯頭。以至三到投子。九上洞山。千辛萬苦。成就道業。後來建大伽藍。開大法施。聚一千五百眾。
每云:一千五百箇布衲子。老僧扚頭舀得來。


如玄沙和尚。精持頭陀苦行。
日間開畬種粟。引水灌蔬。
夜間勤於香燈。持淨掃地。

閩王不時宣入禁中說法。歸來其苦行。寒暑不易。
爾看他示眾道:
直似秋潭月影。靜夜鐘聲。隨扣擊以無虧。觸波瀾而不散。
猶是生死岸頭事。豈是尋常導師說底話。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面有人這麼說:


蓮花與荷葉

  有僧問智門禪師﹕“蓮花未出生時如何﹖”智門說﹕“蓮花。”
又問﹕“蓮花出水後如何﹖”智門說﹕“荷葉。”

  初讀這段文字﹐你會覺得不通。其實耐琢磨得很。當然﹐琢磨的
時候﹐不要往禪意上去想﹐那樣你就只有進去的份兒﹐而沒有出來的
份兒。你不妨單刀直入去想﹕智門禪師說﹐蓮花未出生時是蓮花。可
不是蓮花嗎﹖比如一個人在那裡種蓮花﹐你問他在干什麼﹐他一定回
答說﹕“種蓮花。”他絕不會荒唐地告訴你﹕“種荷葉。”那麼﹐蓮
花出水後﹐如何又成荷葉了呢﹖仔細觀察就會明白了﹐蓮花一出水﹐
一定是滿眼荷葉﹐誰曾見過有滿眼蓮花的﹖泰戈爾詩云﹕夜秘密地把
蓮花開放了﹐卻讓那白日去領受謝詞。荷葉就是這裡的夜﹐蓮花就是
這裡的白日。正是﹕蓮花出水荷葉滿﹐游人駐足賞蓮花。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二六時中
即晝夜六時,夜六時,一日十二時

一日十二時中
中土計時以一日十二時辰為計,由半夜十一時起,為子時,依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這是中土的計時法


今台灣佛教界皆正法邪行
以為日日法會便是佛法
以為日日超度拜懺便是修行
請看他古人如何說!



石田薰和尚云: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玄沙備師上堂云:
我在此間住。已得八九年。一日十二時中。未有一時移易。皎皎地。且作麼生會?
你見不?
山中和尚道:
人人盡有箇古鏡。亙古亙今。向你道是箇什麼物?便喚作古鏡。莫只道如常好。也須將為事始得。莫當等閑。



問:十二時中如何用心?
師云:得與麼顛倒。
進云:還得也無。
師云:猶寐語在。 


稍後再述!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