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50815Lotus

如來藏者。是如來境界。
非一切聲. 聞緣覺所知。如來藏處。說聖諦義。如來藏處甚深故。
說聖諦亦甚深。 微細難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間所不能信。


網上眾多行者因未證首楞嚴大定
故其所言皆止於經典
又因其行未充所解經典多流於凡夫之見


梅庵今起將陸續就大眾所解誤謬之處一一舉出
就以此央掘魔羅經卷第四開場吧~~~

央掘魔羅經卷第四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爾時央掘魔羅白佛言。世尊。奇哉如來。哀愍一切眾生。為第一難事。佛告央掘魔羅。非是如來為第一難事。更有第一難事。謂於未來正法住世餘八十年。安慰說此摩訶衍經常恒不變如來之藏。是為甚難。若有眾生持諸同類是亦甚難。若有眾生聞說如來常恒不變如來之藏。隨順如實是亦甚難。

莫言正法住世餘八十年時,弘傳如來藏法甚難,於此距法末尚有數千年之遙的今日,已是如此甚難, 實難以想像屆時『菩薩』所遭遇的困境。 佛言真實不虛! 佛言真實不虛!

此地乃五濁惡世,眾生根劣,復又障重福薄,如來藏法亦又難信極難信,甚深極甚深,故眾生多難以信受;觀此論壇,已可一窺概略了。

如來藏其義甚深,在眾生則曰佛性,在諸佛則曰法身。

如來藏即是法身,法身即是如來藏。
如來藏顯時,轉名法身。
法身隱時,名如來藏。

法身在纏,便名如來藏,名佛性。
如來藏出纏,即名法身,謂之佛。

請注意下面竟然有人將如来之藏解為(阿赖耶识)
《大方等如来藏经》卷1所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阿赖耶识)常住不变。”

曲解經藏莫此為甚!!


"阿賴耶識正是如來藏"
這正是蕭平實發散出來的毒藥啦~~~~

《大方等如来藏经》卷1所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

法身在纏,便名如來藏,名佛性。
如來藏出纏,即名法身,謂之佛。
此句應該如何解就很明白了!

是故一切眾生佛性常住不變~~

《不增不滅經》、《大乘起信論》用「如來藏」。
《大般涅槃經》及《究竟一乘寶性論》,用「佛性」。
《大方等如來藏經》、《大法鼓經》、《央掘魔羅經》,則「佛性」及「如來藏」並列。

~~~~~~~~~~~~~~~~~~~~~~~~~~~~~~~~~~~~~~~~~~~~~~~~~
問。此一心門。理無異轍。約機對法。
教有多門。於一法中。名字差別。
或名佛性。或稱如來藏。云何成藏義。云何名佛性
答。如來藏者。是真識心。
是真心中。具有一切恒沙佛法。
如妄心中。具有恒沙染法。
是心與法。同一體性。故名如來藏。
即一切眾生有如來藏。能為佛因。名有佛性。
如睡心中有覺悟性。如黃石中有金性。白石中有銀性。
如是一切世間法中。皆有涅槃性。此性即是眾生自實。故名為我。
我即佛性。隱則名為如來藏。顯則名為法身

梅庵曰:
楞伽經云:一心者。名如來藏。
先德云:
如來藏者。即一心之異名。

如來藏心。
但隨染緣之時。迷作阿賴耶。
隨淨緣之時。悟成如來藏。
本末展轉。唯是一心。畢竟無別。
真如名如來藏。亦復名為如來法身。
然此一心。非同凡夫。妄認緣慮能推之心。決定執在色身之內。
今遍十方世界。皆是妙明真心。
何謂一心。謂真妄染淨一切諸法。無二之性。故名為一。
此無二處。諸法中實。不同虛空。性自神解。故名為心。

圓覺疏云:
生法本無。一切唯識。識如幻夢。但是一心
以識本是心所成故。故識無體。則是一心。

何異境從識生?
攝境歸識。若通而論之。則本是一心。
心變為識。識變諸境。由是攝境歸識。攝識歸心也~~~

~~~~~~~~~~~~~~~~~~~~~~~~~~~~~~~~~~~~~~~~~
宗鏡錄 (卷76)
問。唯識第九亦說其所轉依有其二種。
一持種依。謂第八識。
二迷悟依。謂即真如。
何以說言。然依生滅八識。唯有心境依持
答。彼雖說迷悟依。非即心境持種。以真如不變。不隨於心變萬境故。
但是所迷耳。後還淨時。非是攝相即真如故。
但是所悟耳。今乃心境依持。即是真妄。非有二體。故說一心。

約義不同。分成兩義。說二門別。
故論云:
然此二門。皆各總攝一切法。以此二門不相離故。

所以楞嚴經云:
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如今世人。只信有生滅。不信有如來藏。
不知生死有名無體。如來藏有名有體。
只可從實。不可憑虛。
憑虛則妄執所宜。
從實則佛所印可。


楞嚴經云:
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如今世人。只信有生滅。不信有如來藏。
不知生死有名無體。如來藏有名有體。
只可從實。不可憑虛。
憑虛則妄執所宜。



宗鏡錄 (卷34)
聖者達為如來藏心。受涅槃常樂之果。
若云阿賴耶識。則有名無體。
以情執有。不究竟故。
當證聖時。其名即捨。

若云如來藏心。則有名有體。
以本有非執故。至未來際不斷故。

如以金作鐶。鐶相虛。金體露現。
如來藏作賴耶。賴耶相虛。藏性現。

今眾生以隨情執重故。多認賴耶。不信有如來藏。
以不信故。自既輕慢。又毀滅他人。謗法之愆。無過此失。

念念昧如來法界之性。
步步造眾生業果之因。
惡業日新。苦緣無盡。
於安隱處。生衰惱心。
向解脫中。成繫縛果。
受焰口針喉之體。經劫而飢火焚燒。
作披毛戴角之身。觸目而網羅縈絆。

或墮無間獄。抱劇苦而常處火輪。
或生修羅宮。起鬥諍而恒雨刀劍。
或暫居人界。剎那而八苦交煎。
或偶處天宮。倏忽而五衰陷墜。
長沈三障。不出四魔。
皆為不知如來藏心。失唯識妙性。

~~~~~~~~~~~~~~~~~~~~~~~~~~~~~~~~~~~~~


問。生死涅槃。苦樂報應。以何為因
答。如來藏為因
問。如來藏是無漏常住。非剎那生滅之法。云何與生滅為因
答。一切異生。因覺故迷。迷無自體。
楞伽經云:
佛言:
大慧。七識不流轉。不受苦樂。非涅槃因。
大慧。如來藏者。受苦樂與因俱。若生若滅。
古釋云:
七識念念生滅。不能往來六道。故名不流轉。
以念念滅故。不知苦樂。不與涅槃為因。

又七識從緣。本無自性。尚不能為生死苦樂之本。豈復與涅槃作因。
明如來藏。常令諸識知苦樂。七識若無如來藏。自體念念滅。不知苦樂。
依如來藏。故知苦樂。名如來藏受苦樂。

如來藏體。不受苦樂也。
言與因俱者。如來藏與七識。生死苦樂因俱。念念生滅也。

又云:七識念念生滅無常。當起即謝。如何流轉?
自體無成。故不受苦樂。既非染依。亦非無漏涅槃依矣。

其如來藏。真常普遍。而在六道。
迷此能令隨緣成事。受苦樂果。與七識俱。名與因俱。
不守自性而成故。七識依此而得生滅。

云:若生若滅。此明如來藏即是真如隨緣。故受苦樂等。
又釋云:
以本害末。令末空故。無可流轉。唯如來藏受苦樂者。
末害本故。不守自性。清淨之體。隨緣成有。

若相順。則如水乳之和。常恒共器。
若相背。則如父母之讎。不與同天。

又存上有不存之義。泯上有不泯之義。
若唯泯無不泯。則色空俱亡。無可相即。
以不泯故。雖相即而色空。歷然。若唯存無。不存。則色空各有定性。不得相即。
由有不存故。雖歷然而得相即。

如起信真如生滅二門無礙。唯是一心者。
結歸起信。依一心法立二種門。故須具足二義。方名具分唯識

 

 

 

 

~~~~~~~~~~~~~~~~~~~~~~~~~~~~~~~~~~~~~~~~~~~~

「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輾轉無差別。」

【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

如來清淨藏>>如來真如藏,淨也!性也
世間阿賴耶>>世間阿賴耶,染也!相也

如金與指環,輾轉無差別。若金性,若指環相,若往若復無別
因二者乃一體兩面也!

故請別再說
如來清淨藏就是世間阿賴耶啦~~~

一染一淨一相一性
清淨後的阿賴耶才是如來清淨藏啦!!!

~~~~~~~~~~~~~~~~~~~~~~~~~~~~~~~~~~~~~~~~~~~~~

永明延壽(904~975),延壽編撰《宗鏡錄》百卷,
自序云「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
卷42
宗本無異,因人得名。
故云:
祖師頓悟直入名禪宗,諸佛果德根本名佛性,
菩薩萬行原穴名心地,眾生輪迴起處名識藏,
萬法所依名法性,能生般若名智海。
不可定一執多,生諸情見。

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
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
是義云何?以是二門不相離故。


當梅庵反問不會來去與請不到法二者蕭平實的跑腿時皆一一逃脫!!!
今梅庵身負令蕭平實消失之重責大任
答覆如下請諸位諦聽:


何謂真心?體性如何?更禪宗明心悟的是甚麼?

何謂真心?
真如之心、法性

體性如何?

心真如門者的心之「體」也,即體性也!「約體絕相」是非染非淨,不生不滅,不動不轉
心生滅門者的心之「相」心之「用」也!「隨緣起滅」「隨薰轉動」而形成染淨諸法,是「染淨別相」。

體者純淨無染,相當於《楞伽經》所說的如來藏和《攝大乘論》所說的無垢識(九識);
相者具有染淨二種成份的阿賴耶(或阿梨耶)識

真如是「泯相顯實門」,雖泯相而不壞相,示現「理實」本體;即為真心,
生滅是「攬理成事門」,不壞理而成事相。即為妄心,

生滅攝於真如,因為「生滅起必賴於真」的緣故。

蕭平實昧此將心生滅門誤以為心真如門且二者合一而論
實屬可笑至極也~~~~~


更禪宗明心悟的是甚麼?

祖師頓悟直入名禪宗
禪宗祖師頓悟佛性,直入佛性大定!

 ~~~~~~~~~~~~~~~~~~~~~~~~~~~~~~~~~~~~~~~~~~~~~~~
無名曰:
>>> "在纏如來藏"、諸佛的"出纏如來藏"
>>> 阿賴耶識=法身+雜染妄想=如來藏ㄘㄤˊ

如來藏ㄘㄤˊ(收藏之藏,如來的本性藏在裏面)=阿賴耶識
如來藏ㄗㄤˋ=出纏法身
妄想 有生有滅
法身不生不滅
阿賴耶識=有生有滅+不生不滅=恒生恒滅不斷不常
------------------------------------------------------------
軟兄與羅兄均言之成理。
只是羅兄以"在纏如來藏"、"出纏如來藏"
較清楚。 
~~~~~~~~~~~~~~~~~~~~~~~~~~~~~~~~~~~~~


非也~

空如來藏是不變之體,不空如來藏是隨緣之用。

阿賴耶識=不空如來藏
如來藏隨緣之用
阿賴耶識有生死如來藏隨緣生死
雖有隨緣之妄,妄不离真

空如來藏者:
謂此藏性其體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體空淨,了無色相;
雖有隨方之色,色不離珠,以即珠故。 
真心本净,了绝妄缘,雖有隨緣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


不空如來藏者:
謂此藏體雖空,具有恆沙稱性功德,包含融攝,纖悉不遺。
如摩尼珠其體雖淨,具有圓照之用,而能隨方現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現故。
藏性雖空,而能隨緣顯現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

~~~~~~~~~~~~~~~~~~~~~~~~~~~~~~~~~~~~~
尊說此識 為除諸習氣   

有言:此句意思是:
阿賴耶識是除去所有習氣後所顯示出來的,不是經過“修練”後得到,染淨諸法皆由藏識為因,而阿賴耶卻是要去除這些習氣-識

>>>阿賴耶識是除去所有習氣後所顯示出來的
非也~
世尊告訴我們有阿賴耶識
是為了除諸習氣
此諸習氣即妄識也

如來藏與阿賴耶識
非一
阿賴耶識者乃如來藏隨緣所顯之妄識也
非即如來藏

非異
但除妄識(諸習氣)即法身顯(如來藏出纏)
非別有一法身現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