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密:"荷澤宗
者,全是曹溪之法,別無教旨。"

神會(公元684年—758年)
傳燈錄卷二十八
    真義云:六祖將入涅槃,默授密語於神會,從上以來,相承準的只付一人,
內傳法印,以印自心,外傳袈裟,標定宗旨,然我為此衣,幾失身命,此衣宜留鎮山。
 

汝機緣在北方,20
年後,當弘此法,廣度眾生。
        

《師資承襲圖》荷澤宗者。
尤難言述。是釋迦降出。達磨遠來之本意也!
將前望此,此乃迥異於前;將此攝前,前即全同於此,故難言也。今強言之,謂諸法如夢,諸聖同說。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空寂之心,靈知不昧,即此空寂寂知,是前達磨所傳空寂心也。

《禪門師資承襲圖》
德宗皇帝貞元十二年,敕皇太子集諸禪師,楷定禪門宗旨,搜求傳法傍正。遂有敕下,立荷澤大師為第七祖。


《荷澤大師神會塔銘》言及傳法譜系
洎菩提達摩,捨天竺之王位,紹釋門之法胤,遠詣中夏,大闡上乘。云自釋迦、迦葉,師師相授,至于其身。乃以心印,密傳惠可,四葉相授至弘忍大師,奉菩提之記,當次補之位。乃至荷忍大師之付囑,承本師之緒業,則能大師、居漕溪。其授人也,頓示佛心,直入法界,教離次第,行無處所。
厥後,奉漕溪之統紀,為道俗之歸依,則荷澤大師諱神會,謂之七祖。


《唐故招聖寺大德慧堅禪師碑》考
令人難解的是像慧堅這樣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怎麼未被佛教史學家所注意﹖
以荷澤禪門承繼人自居的宗密,在其所著的《禪門師資承襲圖》中,記載「神會第七」的門下中,有「西京堅」的名字,日本佛學史家鎌田茂雄,在其《禪の語錄 9 ︰禪源諸詮集都序》的日譯本註釋中稱︰西京堅即唐招聖寺慧堅。

慧堅禪師( 719 ~ 792 )之名,不見於史籍,但曾受教於神會,在洛陽出家,於汾川受戒,曾與當時某些權貴如嗣虢王李巨,唐代宗、德宗交往,奉敕入內講經,辯論佛法正邪,定禪宗分派,尊神會為七祖,在長安佛教界甚具影響力,卒於 792 年 2 月 22 日。
 

天呀~~~
是誰讓神會禪師與神會法嗣慧堅禪師之所有歷史一時間全部消失無影無蹤!
一花開五葉,止臨濟、曹洞、法眼、溈仰、雲門五個宗派乎?
應該是一花開六葉才是呀~
為何真傳荷澤宗突然消失?




胡適說偉大的神會被埋沒了一千多年,終於又重見天日了。他歸國之後, 整理校編出版了《神會和尚遺集》,並激動地宣稱:

神會是南宗的第七祖,是南宗北伐的總司令,是新禪學的建立者,  是壇經的作者。在中國佛教史上,沒有第二個人比得上他的功勛之大、影響之深。

《唐故招聖寺大德慧堅禪師碑》考
《碑》對慧堅的逝世,記事頗詳,要點如下︰

貞元八年壬申歲正月二十六日,忽謂門人曰︰
死生者晝夜之道也,若氣之聚、雲之散、寒暑之運行,日月之虧盈。返於無形,會於無形,乃合真識,同於法身。言訖跌坐,薪盡火滅

禪師辭世的日期,相當於公元 792 年 2 月 22 日。《碑》

文又言︰
自示滅春秋七十四,僧夏四十三。遂建塔於長安龍首西原,禮也。      
《碑》中所記年齡, 應是傳統的「虛歲」記齡,依此推算,

慧堅的生卒年代,當為公元 719 ~ 792。

 從「僧夏四十三」一語, 可以算出他的出家日期,當為 739 年,即他三十一歲的那一年。骨灰塔的所在地是「長安龍首西原」,恰好正在現在西安西郊飛機場一帶。

《碑》的拓本,文後刻有跋曰︰
            民國三十四年四月率民工二三千人擴修西安機場掘得
            此碑完整無缺特誌            臨潼縣長    史直題
民國 34 年即西元 1945 年;距今幾近半個世紀。如嚴格計算,已經不能算是「新出土的文物」了;但以禪宗歷史而言,此《碑》尚未為學者所注意,算得上是「新資料」了。

看到《碑》文的拓本字帖以後,即開始查尋原碑,心想碑林博物館是當地石刻的集中地,或者可以查出一些資訊,於是到碑林去查詢,果然在第三展覽室中找到了原碑。再查碑林的出版資料,才知此碑在
﹤西安碑林藏石細目︰碑石﹥,已有登錄︰
              編號︰951
              名稱︰慧堅禪師碑
              時代︰唐元和二年(雲華按碑中原文為「元年」)
              出土年月地點︰一九四五年西安西郊出土,一九四九年入藏碑林

慧堅禪師事蹟

慧堅禪師在現有的史傳資料中,全無記載。

《中國禪宗人名索引》及《五燈會元》卷十四,記有「大陽慧堅」之名,是宋代曹洞宗僧人靈泉歸仁的法嗣,與《碑》文中所記的慧堅無關。 
志磐撰《佛祖統記卷二十六》內,宗炳一條也記有一位慧堅,是東晉時的人物,與《碑》文所記的禪師無關,不必管他。(註 13) 在史書無考的情況下,唐代慧堅禪師的生平,只有《碑》文是惟一的材料了。此碑文字刻於公元 806 年,上距慧堅卒年 792 僅 14 年,日期可謂早矣;另一方面,此《碑》現在才被用作學術資料加以研究,又可謂「新」矣。
《碑》文雖然只有 29 行,每行約為 57 字,總計一千餘字,在石刻的文字中,算是比較長的。文字記事自然是以慧堅禪師為主,但是因為他生活於中唐時代,一生經歷牽涉到公元第 8 世紀時的歷史事件; 又如他是屬於禪門南宗荷澤一系,所以也與當時的禪宗歷史及教義有關。這些問題留待下節討論,現在先談慧堅的事蹟。在討論慧堅的事蹟時,
        《碑》文稱︰
              禪師俗姓朱氏,陳州淮陽人也。漢左丞相之裔孫,唐
              金吾將軍之第三子也。
中古時代的中華社會,很講求門第,《碑》中稱禪師俗家姓朱,當無問題,但在漢代作過「左丞相」的陳州淮陽朱氏,卻不易查證。一般參考資料表示「左右丞相」之職,是在前漢孝惠后執政時所設,時間並不太長。而且也無朱姓的左丞相其人。(註 15)
慧堅的父親,《碑》稱為「金吾將軍」。據《舊唐書.職官志》稱︰左右金吾魏,隋時稱為候衛。唐龍朔二(公元662 )年,改為左右金吾魏。這一官衙的職權,是「掌宮中及京城晝夜巡警之法,以執禦非違。」 左右衛設大將軍各一員, 將軍各二員...... 

《碑》言朱父為「將軍」,依《舊唐書.職官志》,其官階當敘「從三品」 大概由於其職務不高,也未參與政府的決策,又不能在彊場建立功績,所以其名不見於史冊。

本文研究所得,取得以下數點結論︰
現藏於西安碑林的《唐故招聖寺大德慧堅禪師碑》,是研究公元第八世紀後期禪宗的重要資料,直到現在尚未為治禪史的學者所充分注意作專題研究。此碑由當時的著名學術官僚徐岱撰文,豎於公元 806 年,1945 年在西安西郊出土。
慧堅禪師( 719 ~ 792 )之名,不見於史籍,但曾受教於神會,在洛陽出家,於汾川受戒,曾與當時某些權貴如嗣虢王李巨,唐代宗、德宗交往,奉敕入內講經,辯論佛法正邪,定禪宗分派,尊神會為七祖,在長安佛教界甚具影響力,卒於 792 年 2 月 22 日。
禪師碑中所記的大事及教旨,多與荷澤宗的禪法及歷史有關,其所涉及的問題,有神會以上的祖師承傳,「見性」之義,頓悟漸修,神通感應,及道家色彩等,都是研究荷澤宗旨的重要資料。
本文也將《碑》文本文抄出,公佈於世,便利學者研究討論。從歷史角度而言,此文補充了從神會遺書到宗密著作之間,荷澤禪法與歷史的一段空白,彌足珍貴。

唐故招聖寺大德慧堅禪師碑銘並序
太中大夫給事中皇太子及
諸王侍讀兼史館修撰柱國 徐岱撰
奉義郎前試詹事府司直 孫藏器書
 
   昔老聃將之流沙,謂門人曰:〞竺乾有古先生,吾之師也。〞仲尼亦稱:〞西方有聖人焉。〞 古先生者,非釋迦歟?
   夫教之大者曰道與儒。仲尼既學禮於老聃,伯陽亦將師於釋氏。由是而推,則佛之尊,道之廣,宏覆萬物,獨爲世雄,大矣哉。若觀其會通,則天地之運不足駭也;極其源流,則江海之浸不足大也。固已越乾坤,遺造化,離生死,證空寂,豈文字稱謂能名言哉?
   洎菩提達摩舍天竺之王位,紹釋門之法胤,遠詣中夏,大闡上乘。雲自釋迦、迦葉,師師相授,至於其身,乃以心印密傳惠可。四葉相授,至弘忍大師,奉菩提之記,當次補之位。乃至荷忍大師之付囑,承本師之緒業,則能大師居漕溪。其授人也,頓示佛心,直入法界,教離次第,行無處所。厥後,奉漕溪之統紀,爲道俗之歸依,則荷澤大師諱神會,謂之七祖。升神會之堂室,持玄關之管鍵,度禪定之域,入智慧之門,則慧堅禪師乎?
   禪師俗姓朱氏,陳州淮陽人也。漢左丞相之裔孫,唐金吾將軍之第三子也。稟四氣之和,五行之秀,生知道極,動合德符,爰自成童,逮於弱冠,不師俗學,常慕真宗。去坳塘而遊滄溟,拔填塵而棲沆瀣。以無住爲入室,以無利爲出家。求法於無所求,得師於無所得。密印玄契,天機洞開。於是,大師悅之,付以心要。禪師以爲:〞成菩提者,萬法必周;隨回向者,六度皆等。〞乃解塵服於洛陽,受淨戒於汾州。
   聞抱腹山靈仙之所棲息,聖賢之所遊化,負笈振錫而往依焉。其宴坐也,逾於靜慮;其修行也,萬行皆空。弘先佛之知見,爲後學之儀形。仰之者,如鱗介之附龜龍;歸之者,如畎澮之距江海。於是,漕溪之道,衰而復興。時有猛獸伺人,近禪師之居無所犯;隕霜害稼,近禪師之居無所傷。非道德之感通,神明之保衛,孰能如此?故其受鑒也如止水,其應化也如浮雲。
   乃去山居,遊洛下。時嗣虢王巨,以宗室之重,保厘成周。慕禪師之道,展門人之敬,乃奏請住聖善寺。屬幽陵肇亂,伊川爲戎憑陵,我王城蕩 ,我佛刹高閣隨於煙焰,修廊倏爲煨燼。唯禪師之室,巋然獨存,則火中之蓮,非足異也。
   時虜寇方壯,東郊不開。禪師以菩薩有違難之戒,聖人存遊方之旨,乃隨緣應感,西止京師,止化度、慧日二寺。秦人奉之,如望歲者之仰膏雨,未渡者之得舟楫。弘闡奧義,滌除昏疑,若太陽之照幽陰,大雲之潤藥木。
   大曆中,睿文孝武皇帝以大道馭萬國,至化統群元。聞禪師僧臘之高,法門之秀,特降詔命,移居招聖,俾領學者,且爲宗師。遂命造觀音堂,並繢七祖遺像,施錢於內府,征役於尚方。當炎夏赫曦之辰,昆蟲蠢蠕之盛,畚插皆作,慮傷厥生。師乃焚香祝之,鹹自徙穴。異類旁感,契於至誠。
   貞元初,詔譯新經,俾充鑒義大德。皇上方以玄聖沖妙之旨,素王中和之教,稽合內典,輔成化源。後當誕聖之日,命入禁中,人天相見,龍象畢會。大君設重雲之講,儲後降雷之貴,乃問禪師見性之義。答曰:〞性者,體也;見,其用乎?體寂則不生,性空則無見。〞{ 於是,聽者郎然,若長雲秋霽,宿霧朝徹。又奉詔與諸長老辯佛法邪正,定南北兩宗。禪師以爲:〞開示之時,頓受非漸;修行之地,漸淨非頓。知法空,則法無邪正;悟宗通,則宗無南北。孰爲分別而假名哉!〞 其智慧高朗,謂若此也。
   貞元八年壬申歲正月廿六日,忽謂門人曰:死生者,晝夜之道也。若氣之聚,雲之散,寒暑之運行,日月之虧盈,返於無形,會於無性,乃合真識,同於法身

 

 


無法解釋為何一直對神會禪師的資料很心契
今天突然發現都出爐了~~~
欣喜之餘轉貼於此
往後將於此一一提出吾之所見~~
名為神會神會

神會(684-758

從最近出土的神會碑銘中,確定他的生存年代應為684~758年而非原先之670~762年
《宋高僧傳》,他生於襄陽高姓家,童子時學五經,讀《後漢書》之後乃知有佛教,於695年在家鄉高昌寺成為沙彌,697年從神秀學習;當神秀受皇命住錫東都洛陽時(700年),神會走訪惠能;數年後,北上完成受戒(704年),於708年25歲再度回到曹溪,就一直待在曹溪直到惠能於713年逝去;719年他為惠能建碑於韶州廣果寺,之後於720年移住南陽龍興寺,此即「南陽和上」稱號之由來

宗密《圓覺經大疏鈔》卷三之下作乾元元年(758 年)七十五歲
《神會塔銘》所記神會的卒年和享年與《圓覺經大疏鈔》的記載一致,
都是乾元元年,享年七十五歲。
肅宗(756~762)為感其有恩朝廷,於757年建一「禪宇」以示尊敬,後於758年示寂於荊州開元寺;約三十年後於796年朝廷封以「第七祖」之尊號


神會於開元八年( 720 ),住南陽龍興寺,開元二二年( 734 )揭起滑台論戰,排斥北宗,因而名聲大起,成為南宗禪法的代言人。

神會在730年到732年間的每年正月十五日,借滑台大雲寺設無遮大會,公開抨擊北宗神秀派下普寂、義福禪師之傳承「非正統」和教法乃「漸修」的錯誤,
久視年中,則天召秀和尚入內,臨發之時,所是道俗頂禮和上,借問「和上入內去後,所是門徒若為修道?依止何處?」秀和上云,「韶州有大善知識,元是東山忍大師付囑,佛法盡在彼處。汝等諸人如有不能自決了者,向彼決疑,必定不可思議,即知佛法宗旨。」

秀禪師在日,指第六代傳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稱為第六代。今普寂禪師自稱第七代,妄豎和尚為第六代,所以不許。


在滑台(在今河南滑縣)大雲寺與北宗的崇遠法師進行激烈辯論,〞爲天下學道者辯其是非,爲天下學道者定其宗旨〞


天寶四載(745 年),神會應兵部侍郎宋鼎之請入住洛陽荷澤寺傳法,在不同場合繼續批評北宗。唐獨孤沛《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就是記載神會與北宗辯論的語錄。


荷澤宗初祖~神會禪師
http://www.wretch.cc/blog/mercybuddha&article_id=2157007

神會嫡傳
http://www.wretch.cc/blog/mercybuddha&article_id=2407931

慧能真傳
http://www.wretch.cc/blog/mercybuddha&article_id=2161702

東山付囑
http://www.wretch.cc/blog/mercybuddha&article_id=23497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