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吉藏(549─623)陳隋時代
吉藏:「佛雖說一切名教,意在無所得一相一味。」
吉藏:「至論道門,未曾邪、正。」

吉藏《中觀論疏》卷8:「菩薩所悟實相,則絕於四句。」


《大乘玄論》卷3
正因佛性:

問:破他可爾,今時何者為正因耶?
答:一往對他,則須併反。彼悉言有,今則皆無。
彼以眾生為正因,今以非眾生為正因。
彼以六法為正因,今以非六法為正因。
乃至以真諦為正因,今以非真諦為正因。
若以俗諦為正因,今以非俗諦為正因。

故云:非真非俗中道為正因佛性也。

《三論玄義 》:但論(指《三論》)雖有三,義唯二轍:一曰顯正,二曰破邪。
《中觀論疏》卷1:
就說教意中,凡有二意:
一者、破邪;二者、顯正。
佛欲斷如此等諸邪見,即破邪也。
令知佛法,故謂顯正也。此是對邪所以說正;
在邪若去,正亦不留。
至論道門,未曾邪、正。







三教五時判教分類


五時教和五味譬喻

(《三論玄義》引述其〈大般涅槃經序〉:
昔《涅槃》初度江左,宋道場寺沙門慧觀仍製經序,略判佛教凡有二科:
一者,頓教,即《華嚴》之流,但為菩薩具足顯理。
二者,始從鹿苑,終竟鵠林,自淺至深,謂之漸教

於漸教內開為五時。
一者三乘別教。為聲聞人說於四諦。為辟支佛演說十二因緣。為大乘人明於六度。行因各別得果不同。謂三乘別教。
二者般若通化三機。謂三乘通教。
三者淨名思益讚揚菩薩抑挫聲聞。謂抑揚教。
四者法華會彼三乘同歸一極。謂同歸教。
五者涅槃名常住教。




一乘圓教
一乘即一佛乘,圓教就是圓滿之教,在大乘中一乘究竟之教。
一乘即一佛乘,是唯一成佛的教法,不同於說有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的三乘法。
《法華方便品》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

世尊法華涅槃時,開權顯實,會小歸大,八年時間,唯說一乘圓教。

問。此宗鏡錄。何教所攝 
答。真唯識性。理無偏圓。約見不同。略分五教。
一小乘教。唯說六識。不知第八賴耶。
二初教。說有賴耶生滅。亦不言有如來藏。
三終教。有如來藏。生滅不生滅。和合。為賴耶識。
四頓教。總無六七八識等。
何以故?
以一心真實。從本已來。無有動念。體用無二。是故無有妄法可顯。
五一乘圓教。說普賢圓明之智。不言唯識次第。
又言。佛子。三界虛偽。唯一心作。亦攝入故。
此宗則圓教所攝。乃是如來所說。法門之根本。
以如來依此心。成佛故。此心得為如來根本之義。
無有一法不收。無有一理不具。
如明鏡照物。曷有遺餘。若寶印文成。更無前後


華嚴宗
此宗創於唐初的杜順,開宗,宣播《華嚴經》教義
法藏(643—712年)
因武則天尊法藏為“賢首大師”,故又稱“賢首宗”。
法藏號賢首,也稱賢首宗
史略此宗傳承為杜順一智儼一法藏一澄觀一宗密。
宗密(780~841年)是華嚴宗五祖
世稱圭峰禪師且身肩二任,宗密稟承南宗荷澤衣缽,又是華嚴宗傳人,

永明延壽(904-975)生於五代吳越國,著有「宗鏡錄」聞名於世,
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同時又是禪宗法眼宗的一代宗師
時人號稱「慈氏下生」,永明延壽禪師的生日是十一月十七日,而以永明為彌陀化身,
就以此日為彌陀誕日;被雍正皇帝譽為“古今第一大善知識”

偈曰:
欲識永明旨、門前一湖水。
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梅庵 的頭像
    梅庵

    梅庵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