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僧璨鑑智禪師
信心銘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虛明自照,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識情難測。真如法界,無他無自。


馮學成 - 四川成都佛學院講師

《信心銘》僅一百四十六句,五百四十八字,其句勢如海浪相接而不可遏,如空谷傳音而不可斷,亦如因陀羅網結而不可解。這是因為《信心銘》全文為一念之覺受觀照,此一念之覺受觀照又衍成全文,並且每一句都可隨修行者的實際而前後關照,並引伸於無窮,這無窮又必還歸於一念。奇妙嗎?不奇妙,這本來就是《信心銘》中所說的「宗非促延,一念萬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修行到了「虛明自照,不勞心力」的火候,自然是「究竟窮極,不存軌則」了,智慧和自在與此心念同在,修行到此,還有歇腳處麼?

文學家王安石在《璨公信心銘》一詩中讚曰:「沔被有流,載浮載沉。為文以濟,一壺千全。法譬則水,窮之彌深。璨公所傳,等觀初心。」

梅庵曰:
非思量即話頭也~
看到話頭者
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

如何是非思量?
不可以情識知。不可以有無測。

云門匡真禪師廣錄
問:如何是非思量處?
師云:識情難測。



“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
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


“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信心銘》云:
「莫逐有緣,莫住空忍。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 

大呆曰:
莫逐有緣,莫住空忍。
此二句必須放在一起解


莫逐有緣後亦不住空忍
悟者性起隨性緣而作
緣息不隨乃其念念銷歸自性 

此之不隨亦非住空
因法性非空非非空
時時不離性海

忍者使之不生也~
故空忍入有為法

(凡夫則非性起而是識起)
乃因
《大乘起信論》云:
「真如不守本性,真如變易,真如受薰染,真如緣起。」
若真如不守自性。真如變易受薰染。起八識。
便隨識起而動而行
如是集成業識便入苦海~ 


~~~~~~~~~~~~~~~~~~~~~~~~~~~~~~~~~~~~

三祖《信心銘》:「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 (卷6)
舉。僧問趙州: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如何是不揀擇
州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僧云:此猶是揀擇
州云:田厙奴。什麼處是揀擇?
僧無語

僧問趙州。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三祖信心銘劈頭便道這兩句。有多少人錯會。
何故至道本無難。亦無不難。只是唯嫌揀擇。若恁麼會。一萬年也未夢見在。

趙州常以此語問人。這僧將此語。倒去問他。
若向語上覓。此僧卻驚天動地。若不在語句上。又且如何更參三十年。

這箇些子關捩子。須是轉得始解。捋虎鬚也須是本分手段始得。
這僧也不顧危亡。敢捋虎鬚便道。此猶是揀擇。

趙州劈口便塞道。田厙奴。什麼處是揀擇。
若問著別底。便見腳忙手亂。爭奈這老漢是作家。向動不得處動。向轉不得處轉。

爾若透得一切惡毒言句。乃至千差萬狀。世間戲論。皆是醍醐上味。
若到著實處。方見趙州赤心片片。田厙奴。乃福唐人。鄉語罵人。似無意智相似。

這僧道此猶是揀擇。趙州道田厙奴。什麼處是揀擇。
宗師眼目。須至恁麼。如金翅鳥擘海直取龍吞。

大呆云:
>>這僧也不顧危亡。敢捋虎鬚便道。此猶是揀擇。
>>趙州劈口便塞道。田厙奴。什麼處是揀擇。

汝若認為趙州回罵到:
"田厙奴。什麼處是揀擇。"
是趙州起瞋心啦~~~乃以凡夫心度聖人量也!

這僧若不當下悟入無開口處~~~
若還起善惡心,再一返照!
阿~~~自揀擇了也!!大道何在?

在話頭上者常不落兩邊~~~~~

宗教之最大差別就是祖師不擺孔子相
不了吾宗門行者常言大呆瞋心太重啦!
不信其有何修持?
請問若如是祖師在當機對鋒時
還對汝彬彬有禮的話
如何殺活去~~~~

不如勸汝進學堂去~~~

~~~~~~~~~~~~~~~~~~~~~~~~~~~~~~~~
有問難者云:
是不能殺活..但卻能得於道真傳..請問你..殺活會比得於道真傳來的要好嗎...若
有人對你彬彬有禮..那是包含密意..只能自心了會...不能明說...僅給你個人參
考..

大中行鞠躬禮

大呆回道:
汝不會"殺活"正是於道真傳也~~~
且"利"於彬彬有禮!

這就是為何六祖只能接上上根者~~
上上根者不會在意臉皮事也!
故能殺能活!
殺活自在!!
~~~~~~~~~~~~~~~~~~~~~~~~~~~~~~~~
趙州示眾云: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才有語言是揀擇,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裏,是汝還護惜也無?”

三祖僧璨大師《信心銘》一劈頭便道: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如是本分事
“歷代祖師,全提不起。”
“一大藏教,詮注不及。”
圓悟勤云
“直饒棒如雨點,喝似雷奔,也未當得向上宗乘中事。”
趙州爐火純青,於本分處接人看似平淡卻無比犀利。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才有語言是揀擇,是明白。
若未悟者非由自性流露故一出口便入識(分別) 因有業故!
所以趙州言老僧不在明白裏,
雖然如是汝還須護惜乎?
此處得須小心別入趙州甕裡!
若言護惜則有
言不護惜則無

是汝還護惜也無?”

時有僧出,問云:“既不在明白裏,護惜個什麼?”
州云:“我亦不知。”

這僧敢捋虎鬚,然祖師來去自如~
 
僧云:“和尚既不知,為何卻道不在明白裏?”
州云:“問事既得,禮拜了退!”

“問事既得,禮拜了退!” 
若梅庵一句"休去~"即是
不與之葛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