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僧問﹕
師尋常教學人行鳥道,未審如何是鳥道﹖
師曰﹕不逢一人。
曰﹕如何行﹖
師曰﹕直須足下無絲去。

曰﹕只如行鳥道,莫便是本來面目否﹖
師曰﹕闍梨因什麼顛倒﹖
曰﹕什麼是學人顛倒﹖
師曰﹕若不顛倒因什麼認奴作郎﹖

曰﹕如何是本來面目﹖
師曰:不行鳥道。

普行曰:
別被"不行,行"瞞去啦!
鳥道,就是大用自在,何來行,不行?
哈~~~

>>>師曰﹕若不顛倒因什麼認奴作郎﹖
此公案之意乃大用自在者不被語言所瞞!
若被語言文字瞞去
便是認奴(語言文字)作郎之一介凡夫也~


>>>曰﹕如何是本來面目﹖師曰﹖不行鳥道。
若見此句而斷言
不行鳥道,就是大用自在。
何異凡夫?

普行再一次叮嚀
別被天下老和尚瞞去啦!
哈~~~~~~~~

如何是大用自在?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
(卷10)云:
直下打疊教削跡吞聲。猶是衲僧門下。沙彌童行見解在。
更須回首塵勞。繁興大用始得。

汝等大須仔細"回首塵勞。繁興大用"一句

《壇經·機緣品》:
“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
僧肇《寶藏論》: 
“般若故繁興大用,涅槃故寂滅無餘。無餘故煩惱永盡,大用故聖化無窮。” 

祖堂集云:
繁興大用。舉必全真。若有箇漢。到與麼境界。誰敢向前說是說非。 
何以故?
此人是箇漢。超諸限量。透出因果。 一切處管束此人不得。

又請看宗鏡錄所釋僧肇《寶藏論》: 
“般若故繁興大用,涅槃故寂滅無餘。無餘故煩惱永盡,大用故聖化無窮。” 

宗鏡錄 (卷92)
古德問云:
若言念唯無念。豈得總不聞不見人畜聲色等耶

答。恒聞見。以聞見即不聞見故。何者?
以但聞見聲色等法。即是眼耳等識見聞也。知是畜等色聲。自是意識分別也。

然眼等識見聞性無別。但稱色等法得。更無異緣也。
意識妄有。了知無體。所知如幻也。
故云:
所見色與盲等。又觀彼色聲等法。從緣生。緣無作者。自性不有。
故非人畜等也。又人畜等。由名相起。名相非彼。即妄除也。
即此但由見聞等故。即無念心。非謂盲聾人一念無念也。

如說聞不聞見不見等是也。
故經云:
常求無念實相智慧等是也。又但就緣起名見求緣見實。不生。此見。乃名真見。
何以故?
無見之見。照法界故。
所以寶藏論云:
無眼無耳謂之離。有見有聞謂之微。
無我無造謂之離。有通有達謂之微。

又離者涅槃。微者般若。
般若故。頓興大用。涅槃故。寂滅無餘。
無餘故。煩惱永盡。大用故。聖化無窮。

若人不達離微者。
雖復苦行頭陀。遠離塵境。斷貪恚癡。法忍成就。
經無量劫數。終不入真實。
何以故。
依止所行故。心有所得。不離顛倒夢想惡覺諸見。

若復有人體解離微者。
雖復近有妄想習氣。及見煩惱。數數覺知離微之義。
此人不久。即入真實無上道也。
何以故。
了正見根本也。

釋曰:
離微者。萬法之體用也。

離者即體。經中云:自性離故。亦云自性空故。
斯乃無名無相。非見非聞。通凡聖之體。為真俗之原。
思益經云:
知離名為法。即諸佛所師。所謂法也。

微者即用。有見有聞。能通能達。
以微者妙也。於無見中有見。於無聞中有聞。斯乃不思議之法。微妙難知。唯佛能覺。

思益經云:
知法名為佛。離微不二體用和融。名之為僧。
則一體三寶。常現世間。有佛無佛。性相常住。即正見之本。真實之門矣。

故聖人照體是無。約用為有。此有不有。即有以辯於無。當無非無。
即無以辯於有。有而不有是妙有。無而不無是真無。
故真無是涅槃之體。如太虛不雜於五色。猶明鏡不合於萬像。故稱離也。
妙有是般若之用。於不二法內。現妙神通。向無作門中。興大佛事。故稱微也。

是以凡夫不達離微故。常被內結所縛外塵所羈。
外道即執作斷常。二乘遂證為生滅。
若不入宗鏡中。難究離微之妙旨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