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不守自性,隨緣流轉:
八識心王即「真如不守自性」之隨緣義,如金與鐶,輾轉無差。
金者真如自性也
金鐶者真如隨緣流轉之相也
金作環相為用
銷環相還金為體
如是輾轉無差。
意即:
甚深如來藏與心識俱者
永明云:
不生滅心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者,以七識染法為生滅,以如來藏凈法不生滅,不生滅心,舉體動故,心不離生滅相,生滅之相,莫非神解故,生滅不離心相,如是不相離,故名和合為阿賴耶識,
以和合故,非一非異,若一即無和合,若異亦無和合,非一非異故得和合也,
又如來藏清凈心動作生滅,不相離,故云和合,非謂別有生滅來與真合。
夫此第八識,為定是真是假﹖
答:是真是假,不可定執,
首楞嚴經云:陀那微細識 ,習氣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釋曰:
梵語阿陀那者:
此云:執持識,此識體淨,被無明熏習,水乳難分,唯佛能了,以不覺妄染故,則為習氣,變起前之七識瀑流波浪,鼓成生死海,若大覺頓了故,則為無漏淨識,執持不斷,盡未來際作大佛事,能成智慧海。
真非真恐迷者:
佛意,我若一向說真,則眾生不復進修,墮增上慢,以不染而染,非無客塵垢故,又外道執此識為我,若言即是佛性真我,則扶其邪執有濫真修,我若一向說不真,則眾生又於自身撥無生斷見,故無成佛之期,是以對凡夫二乘前不定開演,恐生迷倒不達如來密旨,以此根本識微細難知故。
問:種子識與阿賴耶識。為一為異。
答:非一非異。
攝論云:
是不淨品法種子。 在阿賴耶識中。為有別體故異。為無別體故不異。二俱有失。須明不一不異。此阿賴耶識與種子。如此共生。雖有能依所依。不由別體故異。乃至能:是假。無體。所:是依。是實。有體。
譬如麥種生於自芽,有功能故說麥是芽種子,麥若陳久或為火所損,則失功能,麥相不異,以功能壞故不名種子。此識亦爾,若有生一切法功能,由與功能相應,說名一切種子,此功能若謝無餘,但說名果報識,非一切種子,是故非不異。
論頌云﹕
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以展轉力故,彼彼分別生。
一切種識者:
即是第八識,此識能持一切有為之法種故,即一切種子,各能自生果差別功能,名一切種識。
功能有二:
一現行名功能,即似穀麥等種能生芽功能是,
二第八識中種子名功能,有能生現行功能故。
今言一切種識者,但取本識中種子功能,能生一切有為色心等法,
即色為所緣,心便是能緣,
即色是境,不離心,是唯識,即此心境但從本識中而生起,何委外境而方生。
如是如是變者:
如是八識從種生,即是八識自證分,轉變起見相二分,相分不離見分,是唯識,
以展轉力故者:
即餘緣是展轉力,以心法四緣生色法二緣起,
彼彼分別生者:
即由彼見相二分上妄執,外有實我法等分別而生,故知但由本識中種而生諸識,不假外妄境而亦得生,故知一切皆是唯識。
種子識非即是阿賴耶識
種子識與阿賴耶識不一不異,
以種子識功能生故,
阿賴耶識以因緣生故,
具種子功能,是一切種識,而若功能失去,雖種相不異,但非種子識,應稱果報識。
就八識體用能依所依而言,
「能」是假無體,前七識為能依,具假無體,若執有體即妄。
「所」是依是實有體,攝假歸實,是能依於所。
故前七轉識是能,第八識是所,假實和合,無二體,以第八識攝能歸所,名一切種子,是他生因,能生自他相續,而前七識但是果報,是如自相相續,不得名一切種子,故前七轉識,隨八識而轉,若執自相是實,則墮無明妄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