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華普門品: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嶮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
永明釋曰:
有一商主者,即是心王,
將諸商人者,即是眼等六識 ,
商人貨易珍寶義:
若眼商人,被色塵所易,貨眼自性之珍寶,
若耳商人,被聲麈所易,貨耳自性之珍寶,
齎持重寶者:
即是俱懷佛性,
經過險路者:
即是三界之險,有六趣之迷津。
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者:
即是意根能起隨念計變之分別,常引導五根入於善惡。
如何是八識心王?
永明析八識心王,曰﹕
又能所依四句分別,
一、唯能依非所依,即心所法﹔(八識心王所有之法,簡稱心所,又稱心數。)
二、唯所依非能依,即五色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等五色根。)
三、俱句,即八識心王﹔(即一切所緣緣實相分是。)
四、俱非,即外色法。(即除鏡水等所照外。餘不緣者是。)
八識心王者:
永明云﹕
立八種識,總攝諸識,謂前七中加阿賴耶識故,道智契經中作如是說,心王有八,一者眼識心王,乃至八者異熟執識,心王種種識法不出此數故。
永明云:
又第八識,正是所熏心體,含多種子,熏成種種,即是真如隨緣義。
即「不守自性」之隨緣義,如金與鐶,輾轉無差。
問:此識既云恒轉如流,定有生滅去來不﹖
答:此識不守自性隨緣變時,似有流轉而實無生滅,亦非去來,如湛水起漚,漚全是水,華生空界,華全是空,識性未常去來,虛空何嘗生滅。
如馬祖大師云:
若此生所經行之處,及自家田宅處所,父母兄弟等 ,舉心見者,此心本來不去,莫道見彼事則言心去,心性本無來去,亦無起滅。
所經行處,及自家父母眷屬等,今所見者,由昔時見故,皆是第八含藏識中憶持在心,非今心去,亦名種子識,亦名含藏識,貯積昔所見者,識性虛通,念念自見,名巡舊識,亦名流注生死,
此念念自離,不用斷滅,若滅此心,名斷佛種性,此心本是真如之體,甚深如來藏而與七識俱。
傳大士云:
心性無來亦無去,緣慮流轉實無停。
又心無處所,故云:無停,心體實無來去,
昔所行處了了知見,性自虛通,體無去住,不用除滅此心,若識此心本是佛體,不須怕今有,不識心人將此為妄,終日除滅亦不可得滅,縱令得滅,證聲聞果,亦非究竟,只如過去諸佛恒沙劫事,見如今日,
真如之性靈通自在,照用無方,不可同無情物,佛性是生氣物,不可兀爾無知,但無心量種種施為如幻如化,如機關木人畢竟無有心量,於一切處無執繫,無住著,無所求,於一切時中更無一法可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