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渝高速公路由上海到重慶,全長達一千九百公里,途經上海、湖州、宣城、蕪湖、銅陵、安慶、黃梅、宜昌、恩施、忠縣、墊江、重慶。
從上海到重慶只需十七個小時。
“滬漢蓉高鐵”走向與“滬渝高速公路”相當,同樣由上海經過南京、合肥、武漢、重慶,最終到成都,設計時速在二百公里以上,部分路段甚至可達近三百公里,目前上海至武漢路段已通車(八百四十公里只需六小時)。
有了高速公路與高鐵到黃梅的路
將不再坎坷了
(請注意!!!峨嵋山和黃梅上海都位於神秘的北緯30°)
這條神秘的北緯30°線上有:
上海的龍華寺(彌勒菩薩的道場)
黃梅的四祖寺五祖寺和老祖寺
及四川的樂山和峨嵋山
這一趟走下來囊括了整個佛教寺院的精髓
其他寺院應該都可省了
為何?
去峨嵋山金頂一趟便可明白一切!!!
~~~~~~~~~~~~~~~~~
一篇"千年寶掌開"
已經在十一月的慈雲雜誌發表
今天再回首至老祖寺的路程上
來回黃梅廈門之間
當時猶如一場災難片可形容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
去時忘了軟臥有vip
誤入"平民百姓"的候車室
一看嚇一跳
當時如果沒誤闖
可是沒機會看到呀!
什麼情況?
建議大家親自去看看
(記得夏天去看)
待找到vip室
進去一見只有一個人
不但有空調
空間竟然還比普通的候車室大
阿!!!差別直如天堂與地獄!
回程南昌火車站的vip室
又擠又吵像菜市場
很好!火車遲到兩個小時
行進間又慢三四個鐘頭
南昌到廈門總共慢了五六個鐘頭
這一延誤差點得在金門過夜
到了金門後
一對比
金門竟顯得如此一片祥和
心想兩岸的眾生有共業嗎?
~~~~~~~~~~~~~
2009/1/29
又是神秘的北緯30°
老祖寺的地理環境
讓梅庵想到雲居山真如禪寺
上回去四祖寺時
本來他們是安排去四祖寺後
就趕著要上雲居山
心想真如禪寺已經去過了
五祖寺還沒去過
結果車子就在半路拋錨
時間耽誤了好久
他們只好改去五祖寺
淨慧老和尚略說老祖寺風水
2005年11月29日,淨慧老和尚在禪堂開示的時候,說過這麽一段話,既和禪法有關,也和風水有關,他提到了老祖寺的環境以及環境對修行的影響等方面,這段開示後來被收錄在《禪堂夜話》這本書裏。我們摘錄過來,大家一起學習一下吧,淨慧老和尚說:
各位大德:
黃梅這個地方,在古代真是一個人傑地靈的福地。在這同一個縣城,出了四祖、五祖、六祖三位祖師,而且都不是一般的祖師,“六代傳燈”,黃梅占了一半,這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是非常重大的一件事。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佛教大事問黃梅”之說。不僅如此,黃梅還有一位罕爲人知的千歲寶掌和尚。寶掌和尚是印度人,他生下來之後,兩隻手緊握拳頭不能伸開,幾歲之後父母帶他到寺院拜佛,手掌就自然打開,因此得名爲“寶掌”,寶掌和尚六百多歲時來到中國,正是東晉時期。他在中國遊歷很廣,全國很多地方都有他的遺迹。寶掌和尚曾經見過菩提達摩,並在菩提達摩的開導下開悟,然後同四祖、五祖同時在黃梅弘法,並且同四祖同年圓寂,當時他已經1072歲。
寶掌和尚在距離四祖寺大約50公里的紫雲山,開闢了黃梅的第一個佛教道場。當時四祖、五祖比他年齡小,就尊稱他爲老祖,所以那個寺院就叫老祖寺。黃梅素以四祖、五祖、老祖三位祖師並稱。過去有人寫詩稱頌黃梅的佛教底蘊深厚,就說:“四祖黃梅縣,黃梅選佛場。千年開寶掌,五葉渡慈航。”這是清朝的一位黃梅知縣寫的詩,他也是以黃梅是選佛場,黃梅有四祖、五祖,有千歲寶掌和尚而感到自豪。
今天下午,我大概是第五次到老祖寺去。當地人士與有關領導一再希望恢復老祖寺這個千年古道場,我也是在各位領導的誠心感召下,牽一個頭,來做這件事。非常有幸,有人願意發心來做,所以我也非常高興,到那裏實地考察多次,並且也在今年的10月5日舉行了奠基儀式,近期就要正式動工。因爲政府正在修築通往老祖寺的公路,路上滿是石頭,車不能前進,我們只能步行走到老祖寺。步行有多遠呢?三公里半,等於來回走了十幾里路。我們一到那裏,當地老百姓就告訴我們,說在三天前,老祖寺在晚上七點鐘的時候大放光明,而且一連三天,每次放光都延續三、四個小時,所顯現的光明,使那個深山之地,晚上如同白晝一般。那個地方只有八戶人家,八戶人家都看到了光明。而且他還說,去年下半年也發生過同樣的事。同我們一起去的,有幾位是政府的負責人,他們聽說這件事,也感到希有難得、不可思議。他們說:宇宙間,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微不足道,我們不知道的事情還多得很,這就是知的有限性和宇宙萬事萬物的無限性。這件事我本人也感到不可思議,因爲這件事並不是由和尚說出來,而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說出來。如果是和尚說出來的,外邊的人聽到可能會說是和尚作怪。當地老百姓說出這件事,說明這件事的確是真實可信的。
佛法的因緣往往和放光有直接關係。佛說法,放光動地;佛涅槃,放光動地。我記得柏林寺開始修復的時候,經常有種種祥瑞顯現:佛自動、鈴自鳴、塔放光,一年有好幾次。這都是許多人共知共見的事。此次老祖寺在興複之始就有這種祥瑞顯現出來,說明這個道場將來很可能成爲一個修行開悟的殊勝之地,因爲修復這個道場就是作爲禪宗專修道場而進行規劃的。
黃梅的人對老祖寺那個地方很熟悉,我們這些外來的人並不十分瞭解。老祖寺所在的地區叫紫雲山,群山環抱,中間有一塊百餘畝大小的盆地。當地群衆把它叫做蓮花山,盆地就在蓮花瓣中間,水從左向右流,也就是水向西流。凡是水向西流的地方都非常主貴:廣東曹溪南華寺水從左向右流,水向西流;當陽玉泉寺水從左向右流,也是水向西流;天臺山國清寺門前有一塊碑,上面寫著:“一行到此水西流”。黃梅這個地方的地理特點:“有山皆北向,無水不西流”,所以它是一個人傑地靈之處。
講到人與環境的關係,佛教是說“依正不二”。人是正報,環境是依報,這兩者相依共存。雖然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良好的環境仍然是修行的重要條件。修行要選擇安靜的地方,也就是“阿蘭若處”。 “阿蘭若”是梵語,翻成漢語就是“寂靜處”。環境寂靜,心就更容易寂靜下來。我們坐在禪堂打坐修行容易上路,如果是在比較喧鬧的地方打坐,由於自己功夫不夠,往往很難靜下來,而且越坐越煩。當然,對於用功上了路的人,十字街頭好修行。但這畢竟不是一般情況,必須是特定的人才能有那種境界。靜修、靜修,安靜更有利於修行。
所以過去的寺院,大多選擇在深山老林當中。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寶掌和尚選擇紫雲山作爲修行之所,的確是眼光獨到。我們今天坐車到那裏去,翻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轉了一個彎又一個彎,確實是人迹罕到,那個地方周圍幾十里地,也只有八戶人家,那個村莊就叫“八戶”。那個自然村,同時也是一個行政村。可見那個地方確實是地處深山老林之中,自然生態環境特別好,有山有水,蒼松翠竹,真是叫做“潺潺流水,滿目青山”。人在那裏一坐,自然心地清涼。我想,再過兩年,我們也許可以在那裏打禪七,可以在那裏舉辦名副其實的夏令營。因爲那個地方,即使是夏天也用不著電風扇,晚上睡覺還得蓋上一條毯子。它的平均溫度,比山下要低6到8度。我們今天在山下還覺得挺暖和,一進到山裏邊,就覺得寒氣襲人。
今天向大家報告這樣一個消息,希望大家共同發願,願這個道場早日成就,願這個道場成就以後多出開悟的人,多出修行的人,多出能夠住持佛法、弘揚佛法的人。
2006/10/04行腳老祖寺禮佛後
淨慧老和尚開示
黃梅縣苦竹鄉紫雲山老祖禪寺,老祖寺始建於東晉廢帝五年,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時間裏,這古老的寺院幾興幾廢部。到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這裏的房子全部沒有了。有的是自然倒塌,有的做了其他的用途。現在看到的這幾間舊房子,是近十年以來,由黃梅縣衆善信居士捐款陸續修建的。我本人2003年農曆八月十六日,受本老的邀請和黃梅縣地方政府的愛護,來到四祖寺,灑掃山門,聊盡僧人的一點本分。來此以後,當地信徒一再向我介紹老祖寺在歷史上的盛況,以及現在的情況。黃梅縣主要黨政領導也找我多次談話,希望我承頭修復老祖寺,我也一再地推辭說,沒有這個精力,也沒有這個經濟能力,找不到齋主,找不到護法。沒有齋主就沒有飯吃,沒有護法就沒有辦法修房子。所以我推辭了一年多,但是後來還是推辭不脫,就接受了縣委縣政府的委託,接受了當地廣大信徒的要求,承頭做這件事。其中也有很多的過程,就不一一在此介紹。
接受這個任務以後,全部修起來,可以建築的總體面積有25畝地;整個寺院使用的面積將近100畝;屬於保護的區域比較寬,四周圍的山,所有水向內流的地方,都是屬於老祖寺景區保護的範圍。當地領導也和我說,水向老祖寺這邊流的都是你的土地。我說我一寸土地也不要,都是國家的,都是人民的,我只是希望能夠保護這裏的山體、森林、流水,就可以了。這樣我們就會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就能夠爲修行創造條件,爲大家休閒創造條件。修寺院不是爲了幾個和尚,修寺院是爲了社會大衆,爲了廣大的善男信女有一個修行的地方,社會大衆也有一個休閒的地方。縣裏專門有一個文件,做了這樣的規定,所以我們非常感恩政府對修復老祖寺的高度重視。因緣也非常殊勝,當我接受了這個任務,就要開始在建築資金上的籌措。這個時候,有兩位年輕的三寶弟子毅然發心,願意來承擔恢復老祖寺資金的大部分,我們也非常感恩。接下來,在夏令營期間,也有一對年輕的夫婦,企業家,來這裏看了以後,主動提出來,我們也要參與老祖寺的後 ,我們也非常地歡喜讚歎,接受了他們的要求。他們也立即有所表示,並且也承擔一項單體建築。就是我們進山口的地方,現在是苦竹鄉的茶場。我們打算把它買下來,作爲居士們休息的地方,就叫“挂笠庵”。我們成天戴著斗笠很辛苦,總在勞作,總在辛勤奔波,現在我們來到萬山叢中的這座小房子,挂上斗笠,休息幾天,所以叫“挂笠庵”。另外還有一對年輕的居士夫婦,他們也發心要參與老祖的護法行列,我建議他們也做一項單體建築,準備在右邊山窪裏做一個“太虛精舍”。我們出家人來,每個人都要成爲太虛大師,可以在那裏修學。居士們都學維摩居士,都學趙朴初居士,我們出家人都學太虛大師,都學虛雲老和尚。
所以這個地方的修建,從協調關係,劃撥土地,一直到動工,一切都很順利。去年的十月五號,到今年十月五號,也就是明天,剛好是奠基一年整,經過一年的施工,已經有三座殿堂基本完成。我們從正面看到的是大雄寶殿,還有一座紫雲堂,還有一座齋堂,這三座殿堂基本完成。現在正在動工修建的是禪堂,還有伙房。估計明年基本可以修起來,後年上半年再做一些收尾工程。如果這個計劃能夠實現的話,就在08年的哪一天開光啊你們說?哦!十月五號。如果一切都可順利,就可以在08年的十月五號舉行重建老祖寺落成典禮和開光法會。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會以一種非常殷切的心情,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這是講的老祖寺興複的簡單過程。下面給大家講一下老祖寺在歷史上曾經有過的非常輝煌的記錄。
首先是千歲寶掌和尚開山。這就了不得。千歲寶掌和尚在此清修許多年,活了1072歲,然後坐化在浙江會稽的雲門山中。寶掌和尚是印度人,來中國時已經600多歲,在中國遊歷、傳法、建寺,經歷了400多年。目前所知,老祖開山的寺院除老祖寺,還有杭州的中天竺法鏡寺,峨眉山也有寺院是老祖開山。我們沒有仔細翻閱有關的資料,據初步統計,寶掌和尚在中國各地創建的寺院不上十餘座。這是老祖寺歷史最輝煌的第一頁。老祖不但同達摩祖師見過面,還在達摩祖師的啓發下開悟心地法門,然後也跟四祖見過面。他圓寂的時間比四祖還要晚六年。
到了唐朝,有一位天王道悟禪師,又重興老祖寺以及周圍的一些靜修的寺院、山洞和庵堂。元朝、明朝、清朝,歷代都有高僧主化。其中最有名的,元朝有靜川和尚,明朝有香林和尚,有三昧寂光律師,清朝有順治皇帝的老師茆溪行森,以及雲外行澤禪師。茆溪行森和雲外行澤都留下了語錄,都在藏經裏有收錄。只是到了民國年間,這裏才逐漸衰落下去。但是民國年間,我們佛教界最著名的大師太虛法師也曾經關注這個地方。他於民國十二年來到這個地方吃過一餐午飯,喝了幾杯清茶,寫下了一首很長的詩,對這個道場的清淨倍加讚揚,對這個道場的衰落無限感慨。太虛法師當年休息的地方就是大悲閣,就是我們朝右邊看,那裏有幾間房子,那裏就是大悲閣,曾經是太虛法師當年休息過的地方。爲了紀念這一代大師對黃梅老祖寺這個位於窮鄉僻壤的寺院的關注和期望,所以我想在那裏建一座太虛精舍以志懷念。
還值得一提的,明朝有一位憨山大師他在老祖寺也曾經住過十幾天,也留下了文字記載。他有一封信寫給當時已經退休了的明朝兵部尚書汪可受居士。汪可受是黃梅歷史上的一位高級官員,也是一位虔誠的佛弟子,而且在禪宗的修爲上有見地,與憨山大師是非常好的朋友。憨山大師到老祖來,就是由於汪可受的邀請。汪可受現在留下的遺迹,就是我們所在的“挪步園風景區”。挪步園就是汪可受告老還鄉由政府賜給他的一塊地方,他在那裏修了幾間房子安享晚年。爲了表示謙虛和清廉,他要的地方不大,說是可以挪動腳步就行了。老人挪步大概有個百來平方米也就可以了,但實際上那是一片山林。名字很雅。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爲黃梅避暑休閒的勝地,號稱江北小廬山。
上面是給各位介紹老祖寺這個地方的歷史和現狀,希望各位發一個心。發一個什麽心呢?不要要你出錢的心,發一個我要莊嚴這個僧團,我要到這個僧團來出家,我要到這個僧團來修行,我要在這個僧團貢獻我的身和心。發這個願就好了。謝謝各位!
在黃梅老祖寺對第三屆禪文化夏令營營員的講話
(2006年8月14日)
淨慧老和尚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營員:
我們今天來到了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這是一個有著一千六百多年歷史的老寺院——老祖寺。
老祖寺有許多非常激動人心的歷史和傳說。比如說這裏的開山祖師,就是從印度來的一位老壽星,叫做寶掌和尚。他從印度來到中國的時候,有多大年紀呢?他來到中國之前,在印度已經生活了六百多年!他到中國來的時間是在魏晉之間。他走過千山萬水來到了這座紫雲山,然後就在這裏結茅定住。此地紫氣浮空,祥雲萬朵,所以叫紫雲山。時當東晉廢帝太和年間(366-370)。住下沒多久,他又離開了這裏,沿著長江流域,到廬山、雁蕩山、峨眉山、杭州……。就我們現在所知,寶掌和尚開山的寺院在中國有十幾所。正式見於歷史記載的,如杭州中天竺法鏡寺,就是寶掌和尚開山的。前不久,我還特別到那裏考察一次。那裏有千歲堂、寶掌橋,還有寶掌和尚畫像。可見,千歲寶掌和尚在中國佛教歷史上是一位真正的老壽星。
這個寺院原來叫雙峰老寺。隋朝末年,由於兵荒馬亂,這個小寺院就毀掉了。進入唐朝,寶掌和尚重新回到這裏,再次修復這個地方。當時四祖、五祖相繼在黃梅四祖寺和五祖寺闡法,千歲寶掌和尚年高臘長,大家就尊他爲老祖,所以從四祖、五祖以後,此寺就改名爲老祖寺。實際上,老祖寺只是紫雲山中十幾座寺院中的一座。
出人意料的是,這個荒山野嶺中的古老寺院,竟然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有人爲它編了一本山志,叫《老祖中山志》。四祖寺沒有留下志書,但是五祖寺和老祖寺有志書。雖然《老祖中山志》只有上、中、下三卷,但至少是將此寺一千多年的歷史作了一個簡略的記載。我們從老祖寺志上可以看到,在古代,這裏是一處佛教聖地,是一個修行的道場。周邊有大小寺庵十多處,遍佈於松嶺岩石之間。
老祖是在唐朝顯慶二年(657)圓寂,享壽1072歲。從其年齡來說,在佛教史上可謂千古一人!老祖辭世以後,這裏沒有人煙,故而興廢無常。唐貞元末年(804),有天王道悟禪師中興老祖寺。自天王道悟中興,爾後直到民國年間,老祖寺的香火就沒有斷過,一直都有出家人居住。元以後,有幾位相當有名的大德住持和重修老祖寺。比如說三昧寂光律師就做過這裏的住持,還在這裏傳過戒。三昧寂光律師是重興律宗的一位大德,他也做過四祖寺的方丈,曾經一度將老祖寺和四祖寺改爲律宗道場,沒有傳幾代,又有禪宗大德住持四祖寺和老祖寺,恢復宗風。
明末清初,有好幾位著名的禪師住持過老祖寺。如順治皇帝的老師茆溪行森,做過這裏的方丈,還留下十卷語錄。其次還有一位雲外行澤禪師,很有文采,很有道德,禪風高峻,做過這裏的住持,也留有語錄;《老祖寺志》中有許多文章出自其手。這麽一個深山裏的古老寺院,留下有語錄的,就目前所知有兩位祖師。這兩位祖師的語錄都收入了《乾隆大藏經》。
明朝末年有所謂“四大師”:紫柏、蓮池、憨山、蕅益。憨山大師應當時兵部尚書、黃梅籍的汪可受之請,在老祖寺住過十天的時間。剛才坐車來的路上,經過一個叫做“挪步園”的地方,就是汪可受告老還鄉的退隱之所。汪可受在明朝的國防建設上很有貢獻,告老還鄉之時,皇帝問他有什麽要求。他說:我沒有什麽要求,您給我一塊挪步之地就行了。所以他晚年隱居的地方就叫挪步園。汪可受和憨山大師是好朋友,也是一位大居士、大護法。他和他的子孫都是老祖寺的護法,都對這個地方有很大的貢獻。過去在這裏還建有汪家祠堂。當時汪可受邀請憨山大師到老祖寺來靜修,所以憨山大師在他晚年七十一歲時(西元1616年),曾經從廬山來到這個冰天雪地、山窮水盡之地,並在這裏住了十天。大師面對這樣一個風景美麗而又非常窮困的地方,給汪可受寫了一封信說:“何幸仰仗慈力攝持,置身萬仞峰頭,一夕之安,日劫相倍。到此水窮山盡處,豈容更著一毫妄想耶!”(見《老祖寺志》)我今年74歲,不敢高攀憨祖,不過老年人總有許多相同的感受。同憨祖的時代相比,這裏已經不是山窮水盡之處,而是山水形勝之地。時隔390年,有幸到此,除了本分事,不作第二念。
民國年間有一位佛教大師,對佛教的改革做出過重大貢獻,是人間佛教的倡導者,他也來過老祖寺。大家知道是誰嗎?對!是太虛大師。在我出生的十年前,即1923年7月,太虛大師來到黃梅,有一篇《黃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的講話,並有吟頌黃梅的詩偈五首,其中有一首詩就是寫老祖寺的,寫于當年的7月7日。大師坐在大悲閣前,品茗看山,感慨萬千,然後寫了這一首長詩。這首題目爲《老祖山》的詩,與其他四首詩偈都收在《太虛大師全書》第34冊。
在這不起眼的窮鄉僻壤,萬山叢中,竟然有這樣一個不爲世人所知的古老道場,我們今天有這麽多的年輕朋友,能夠來到這個地方,可不可以這樣說——這是老祖寺開山一千六百多年來的第一次?大家喜歡嗎?(喜歡!)鼓掌!(掌聲)這是一種無上的法緣、無上的佛緣、無上的善緣。有這三個層次。有佛緣、有法緣、有善緣。我們根據三種不同類型的人,來結三種不同的緣。
這個道場非常殊勝,非常安靜,真可以說是山清水秀。在歷史上(歷史上,大家記住這三個字),可以說是人傑地靈。那麽在今後,這裏能不能夠再度成爲人傑地靈的地方,要靠我們大家來關心、來努力。希望它也能恢復歷史上人傑地靈的那樣一種氣象。
我是2003 年受本煥老和尚再三再四地邀請,到四祖寺接任他老人家的方丈職務。爲什麽說是再三再四呢?因爲從2000年四祖寺落成開光方丈升座那天起,本老就對我說:“我本來不想在這裏升座,但是我的這些弟子們出了錢,修了這座寺院,我不在這裏升座,他們感情上過不去,所以我要挂三年方丈的名。把這三年過了,你就來!你就來管理四祖寺。這是一個祖師道場,是一個了不起的大道場。”當時我就說:“您老人家千萬不要作此想。我是一個湖北人,出家不還鄉,還鄉道不香。我不想回到湖北來。”因爲馬祖就有這樣的故事。馬祖是四川人,他回到家鄉去,隔壁的老太婆就說:哎呀!馬家這小子回來了!馬祖那個時候已經是大禪師了,大家還以他小時候那個非常親切的口吻稱呼他。馬祖覺得一時說說倒也沒有什麽關係,但是如果老是那麽稱呼他,他的法就不好傳了。他當時就想:哎呀!出家莫還鄉,還鄉道不香!所以他很快離開了家鄉,到江西建寺傳禪。當時我就跟本老說:“我沒有打算再回到湖北來。有兩點原因:第一我是湖北人,我不想回來;第二我在北方住了二十多年,生活起居都已經是北方人的習慣了。南方一個是熱,一個是潮濕,恐怕我不適應。”“你別說了!”他就一口否定掉。以後每年要跟老和尚見面很多次,每次見面都提起這件事。
從2002 年的冬天開始,當陽玉泉寺就不斷有人到河北去,要我接任那裏的住持。我也是一再推辭。我說我不合適,那是天臺宗的祖庭,隋朝智者大師開山的,了不起的地方。那裏的風景比四祖寺還要好。我也是一再地不肯去。後來當地政府無論如何要我去,我只好勉強答應下來,準備在2003年的農曆九月初十日在玉泉寺升座。當時本老知道這個消息了,他就一定要我趕在九月初十以前先在四祖寺升座!(衆笑)在那年的八、九月之間的25天當中在兩座祖庭升座,農曆的八月十六在四祖寺升座,然後九月初十又到玉泉寺升座。在我的人生當中,我感覺到這個因緣不可思議,我也非常珍惜這個因緣。這就是我回到湖北的經過。
那麽我是怎麽樣到老祖寺來的呢?我到四祖寺來以後,當地有很多居士就向我介紹說紫雲山有個老祖寺,是千歲寶掌和尚開山的地方。千歲寶掌和尚我知道,但是他的道場在哪里我不清楚,他們就一定要我來看看,所以我在2004 年的春天來這裏看過一次。其後,黃梅的居士對我說,一定要發心把這個地方修一修。我說我分身無術,恢復這個地方一切要從零開始,必須有一筆鉅額資金。這筆資金從哪里來?我說我是個窮和尚,修復趙州柏林寺大概募化了五千多萬,對化緣一事深有體會,不想多麻煩各位護法居士。
2004年的冬天和2005年的春天,黃梅前任縣長陳新武先生多次來四祖寺和我聊天說起老祖寺。他說:“您一定要去把老祖寺修起來,這是我們全縣人民多年以來的願望。你老人家一定要發這個慈悲心,發這個大願心!縣裏一定全力支援。”陳縣長給我說這件事,黃書記也和我說過幾次。當地黨政一把手這樣重視這個地方,使我很受感動,所以我就慢慢地進行斡旋,看能不能找到護法,能不能有人發心捐錢修這個地方。
2005 年秋,有河北的郝明宗、周明珍居士夫婦發心捐資重修這座古道場,真是喜出望外。遂於去年10月5日奠基,在縣委、縣政府及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一切工作進展順利,所有手續均已辦妥,土地劃撥97畝,無償使用。經過五個月施工,大雄寶殿、齋堂、紫雲堂的主體工程完工,接下來還有禪堂、天王殿、山門、鐘鼓樓等殿堂將繼續動工。我們現在坐的這個地方就是齋堂。今天大家第一次在這裏用午齋,也有很多的出家人在這裏,我希望在座的各位當中,有幾位長期留在這裏用齋!
老祖寺與千歲寶掌和尚
"天下名山僧占多",老祖寺亦然。紫雲山海拔1135米,其峰巔由七座巒頭相對並列,狀若蓮瓣相聚,故名蓮花峰。其下有盆地,老祖寺在其間,恰如蓮心吐蕊,花瓣托心。老祖寺,古名紫雲山寺,位於黃梅縣苦竹鄉紫雲山蓮花峰下,毗鄰挪步園避暑山莊。是印度高僧千歲寶掌和尚于漢景帝中元6年(西元前144年)開創。
千歲寶掌和尚生於西元前414年(時爲中國東周威烈王丁卯年)。初生時左手握拳不展,至七歲其父母攜之拜謁佛佗精舍,左拳爲拜佛而放掌故名寶掌。年少皈依佛門,謹遵佛佗教誨,遍閱大藏經論苦行修戒。一日對衆僧言道,我想住世千年,卓錫紫雲居雙峰;今已六百二十有六,當遊東土震旦(古印度稱中國爲震旦)。遂于東漢末(約西元212年前後),由川藏進入中國境內,較之禪宗初祖達摩早來300餘年。他步履叢山,隨緣度化,遍訪古刹,拜佛禮祖。輾轉至今黃梅地域,遙見紫雲山雙峰並立,紫煙繚繞,遂赴之卓錫,結茅成庵作修行之緣地以了夙願。
300年後,從印度來中國的初祖達摩,聽說寶掌和尚仍然在湖北黃梅的老祖寺,便決定到紫雲山去邀他一起到南京去見梁武帝,寶掌不願意同達摩去見梁武帝,便在達摩未到之前去了峨嵋山,成了四川峨嵋山的開山鼻祖。寶掌和尚在峨嵋山隱修的數百年間,先後接引了武則天皈依佛門,又雲遊到中原剃度了後爲作爲達摩第六代傳人的神秀。
達摩和菩提流支滅度後,寶掌和尚又從四川返回紫雲山定居布法,與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同居黃梅,並讓神秀去輔佐武則天登基,從而使長安佛教繁榮昌盛!最後又移錫江浦,圓寂於浙江會稽雲門山。時值唐高宗顯慶二年(西元657年),住世實爲1072年,被世人稱爲佛門第一壽星。他所建的紫雲山寺,也被稱爲老寺或老祖寺。因此《五燈會元》稱其爲"千歲寶掌"和尚。
寶掌和尚圓寂後百餘年,至唐代宗大曆二年(西元767年),有六祖慧能的三傳徒孫天王道悟卓錫登臨紫雲,居寶掌故址,擴建寺院。緣得烏沙潭龍王力助,糧、木俱全,因此老祖寺前至今尚有"出木池"、"出米石"等神傳遺址。
宋、元、明期間有靜川、道安、香林等高僧大德繼席于老祖寺;清代有圓照國師慧恩住山持戒。其時四海僧侶雲集,佛殿依山疊起共二百余間,常住僧尼數百人,香火旺盛,萬方尊仰。明朝萬曆年間,因兵部尚書汪可受(即汪靜峰)在紫雲山紫雲峰建挪步園山莊,從此後紫雲山改稱爲挪步園,老祖寺也並入了有"小廬山"之稱的挪步園景區。
如今,老祖寺由挪步園避暑山莊乘車穿越穀道,豁然開朗--仰望雙峰對峙,平視碧水天池,環視青山筆立,飛瀑懸挂,白練千尋。若漫步小徑,則見花草夾道,松杉掩蔭,野芳幽香,鳥語深林,步移景換,妙趣橫生。
悠久的人文景觀,獨有的山形地貌,奇特的自然風景,完備的水光山色,宜人的蔭風氣候,使紫雲山老祖寺區成爲避暑覽勝、禮佛參禪、內涵豐富的現代旅遊景區。老祖寺景區共有蓮花橋、講經台、菩薩洞、紫雲霽雪、紫雲瀑布、龍溪潭等28處名勝景點。
清朝學者們學益有《暮投紫雲山寺》詩一首:
萬山幽險外,千載老禪源。
月出諸天寂,鍾鳴衆壑昏。
嶺雲時入座,野水自當門。
瓣瓣蓮花湧,靈根似可捫。
老祖寺正在修復之中,從2008年10月開始,她將同小池鎮依東港而建的妙樂寺,一起成爲黃梅佛教禪宗旅遊的新景觀。就旅遊而言,如果說各種自然景觀帶給遊人的是一種心靈的快樂,那麽我們則希望黃梅的佛教禪宗旅遊,在帶給遊人心靈快樂的同時,還能讓遊人獲得一種心靈的淨化和安慰。(2007年10月15日周濯街)
發現幾篇好文
供養大家!
步 步 生 蓮 花
行腳老祖寺
回到四祖寺沒幾天我就跑到正在建設中的老祖寺。當聽說從老祖寺步行走到四祖寺只需六個小時的時候就決定一定要走一回:儘管身邊沒有人這樣做過,儘管自己不認識道路,儘管不知道是否有人同行。三天後,我真的從老祖寺已落成的大雄寶殿前一路不停地走到了四祖寺的大雄寶殿。這是大學畢業後走過的最長的一段路了吧!
老祖寺位於黃梅縣城北28公里處的苦竹鄉紫雲山的蓮花峰下,四祖寺在黃梅的西山,五祖寺在黃梅的東山。從四祖寺開車到老祖寺的路程大約有五十多公里的盤山公路,要走一個多小時。也有小山路可達,可以少走二十公里左右的路程。老祖寺古名老寺、紫雲山寺,四周群山環繞、奇峰參天,常年雲霧繚繞,還流傳著很多美麗動人的傳說。
據史料記載,老祖寺爲東晉時期由印度來的僧人千歲寶掌和尚開創,他從印度來到中國的時候已有600多歲。據推算千歲寶掌和尚比達摩祖師來中國的時間還早。千歲寶掌和尚經過千山萬水來到這紫雲山後,看到這山似綻放的蓮花妙不可言,由此決定結茅定住。後來千歲寶掌和尚又行至廬山、雁蕩山、峨嵋山、杭州等地,千歲寶掌和尚在中國開山的寺院有十幾座之多。千歲寶掌和尚在唐顯慶二年(657)示寂,住世共一千零七十二年,令人矚目,被後人尊爲佛門第一壽星,其在黃梅蓮花峰所創建的紫雲山寺由此又被敬稱爲老寺。老祖寺歷經興衰,幾經修復,盛時曾有600僧人常住,堪稱鄂東名藍。
自千歲寶掌和尚開山以來,老祖寺歷代高僧輩出,龍相雲集。唐代的天王道悟禪師、元代靜川禪師、明代道安禪師、雲外行澤禪師及清代茆溪行森禪師、三昧寂光律師等都曾先後駐錫行化於此。茶聖陸羽、詩人李白、杜甫、蘇東坡等亦曾來此,並留有詩篇。1923年,太虛大師也來到老祖寺,品茗看山,感慨萬千,並留下“塵囂阻重嶺,清靜真佛國”的詩句。然而,由於歷代兵亂所致,老祖寺幾度廢毀,昔日千年名藍現僅存瓦房數間,一片荒涼。二十一世紀初,在當地政府和十方信衆的乞請下,上淨下慧大和尚不忍刹杆掃地,發願再振名藍。2005年秋老祖寺奠基儀式的圓滿舉行正式宣告老祖寺重建工程啓動。老祖寺自2006年春破土動工到今年四月,已完成大雄寶殿、齋堂、紫雲堂的整體建設,禪堂、天王殿、山門、鐘鼓樓等建設也在進行之中。
當我聽說有車要去老祖寺時就在問寺裏的年輕人,看是否有人一起與我從老祖寺走回來。問了好多人都不願意去,最後在四祖寺挂單的北大一耽學堂的唐鼎峰同學願意和我一起走這段路,我們約好中午過完堂後跟車上山。出發時崇凡小師弟也想去,問我同意不同意,我說:“不怕走丟了就來吧!”。幾經輾轉總算出發了,從四祖寺開車到老祖寺花了一個多小時,一直到兩點才到老祖寺。到了寺裏,我們每人一瓶水一個大蘋果就從大雄寶殿前出發了。因爲當時用功比較緊,起得也早,所以剛出發時人就已經感覺到疲勞了。好在心態非常好,功夫也好用,只要一提起精神就能做任何事情,走在路上只是不願意說話,不願意想東想西,不願意東張西望。
老祖寺海拔有一千多米,所以四月中旬了在山上還是感覺有點冷,山風吹來還是涼颼颼的。這樣的溫度很適合走快路,走得有點微微出汗還不會汗濕衣服。剛出老祖寺的工地,在馬路上就看到一條蛇橫在路上,他們倆很想玩一會兒,我堅持不停。我不說話只不停地走,把蛇和他們甩在後面,他們很快也就跟上來了。因我的年齡是三個人中最大的,有責任照顧他們,他們又尊重我,不管他們只顧自己好像有點不合適,所以就找出用功的體會來和他們閒聊,引導他們專注於走路,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
下山的小路還是蠻好走的,幾個關鍵的岔路口很順利就能辨別出來,沒有走錯路。兩旁的映山紅開得正旺,整片整片粉紅色花瓣像被子一樣把山坳和山頭全部覆蓋了,間或有些不知名的野花,一不小心就會讓人住足觀賞。陣陣松濤伴隨山澗水聲遠遠傳來,夾雜些竹葉的搖曳聲迷惑著人坐下來談幽說玄;幽幽孤墳似乎在訴說著人生的苦難;零落的小野廟守護著山林的秩序,告訴衆生一切皆是因果迴圈。我自認爲定力不錯,還是忍不住駐足在一簇映山紅前,拆下一簇,美呼其名曰:“回去供佛啊!”。
我們三個人中,小唐的體力最好,聽說他常常徒步。小師弟年齡最小很有吃苦的毅力,我只好忍著,打起精神頭走在前面。日頭偏西的時候,水喝光了,腳不願意擡起來了,蘋果放在口袋裏也成了累贅,請小師弟代吃了,供佛的花也跑到了小唐的肩膀上了,拐杖則基本上是拖著走了。好不容易下了山,到了永安水庫邊上,路程也就過半了。他們用“現在幾點了” 的問題想給我點懸念,希望我感興趣。但我實在不感興趣,我只好告訴他們“無爲”的方法:只管走,不要管目標怎麽樣,還有多遠,需要多長時間,知道又能如何?無非讓自己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反正是有車也是不坐的,是要走到四祖寺的大雄寶殿的。累了也是走,腳疼也是走,只要腳還能擡的起來就只管擡起來踢出去,這樣步子就邁出去了。這樣我們不再聊天說話,大家專注於腳下,我還是強忍著走在前面。一路走下來,我們沒有休息過,在天黑的時候我們都又累又渴又餓,小師弟明顯的要不行了,於是在路邊的小賣鋪買了幾瓶牛奶,走著喝了。
把腳擡起來,然後踢出去......這樣總算在晚上七點四十五分的時候回到了四祖寺並在大雄寶殿上供上了紅燦燦的映山紅。很累很累了,但我們沒有一個人把累說出口,大家心照不宣。小師弟住禪堂裏,禪堂正在止靜,回不了寮房,於是三人就到我的房間吃點東西,洗洗涮涮各自回寮休息去了。第二天上早課的時候我的腳很疼,沒有吭聲。看看小師弟也在上課,也沒有吭聲,就是走路怪怪的,我知道他也疼。小唐厲害:儘管走路有點怪但居然還能行堂!不得不讓我佩服。果然是平常練出來的,而且毅力超人。
這次行腳實際上是對自己平時用功的一次測試,看無爲能否在自己的行動中去落實。很讓人高興的是這幾年的佛法沒有白學,功夫沒有白練,實現了路途既是家舍;家舍既是路途的理念。回歸到自然狀態中原來自己也能做到。
又是神秘的北緯30°
老祖寺簡介
這個簡介是旅遊介紹,有很多的錯誤,因爲他們只是想招引遊客,所以有些出入難免,不過絕大部分是事實,所以還是有一定的觀看價值,由於現在找不到更好大的,所以先拿來看看吧。自己又很想認識老祖寺,所以就亂看亂翻,大家請原諒。
老祖寺,曾經名爲老寺和紫雲山寺,位於黃梅縣城北28公里處。座落在苦竹鄉紫雲境內的蓮花峰下,地處海撥1056米,東徑115°50′,北緯30°15′,爲印度千歲寶掌禪師所建道場。
此處,四面群壁立,奇同峰危岩參天,山間雲霧繚繞,漫山蒼松翠竹,四時鳥語花香,滿山青茶滴翠,飛瀑劈山而下,水光山色綺麗鄉嬌。常年空氣清新,酷暑盛夏,日平均溫度爲21℃—28.5℃。在疊翠蔥郁的群峰之間,有一塊寬平的盤地,墾有數十畝糧田,田野中有一條常流十畝糧田,田野中有一條常流一息的龍溪山泉。
據史料栽,周威烈玉時,在千歲寶禪師出生之際,初生左手握拳不展,其父母感到奇異,爲此而憂慮不安。後來其父母攜帶他到佛陀精舍朝拜,掌遂展開,即刻合掌膜拜。並說:“我欲住世千年,策錫黃梅居雙峰。”後於紫雲山建道場,遂成十方叢林。在周烈王十二年,寶掌從印度來黃梅紫雲山建老祖寺時,他求請其師傅給他指點一下,看自己到何年落步建寺爲最佳,其師沒有說出東西南北中那個方向,也沒有指明哪個方位和地點,只對他說了兩句話:“日照支那四百川,紫雲升處是歸途”。寶掌聽後,銘記在心,於是他辭拜了師傅,飄洋過海,步履塵埃,走遍了不少名川古刹,跨越了許多寶地仙山,好不容易來到廬山五老峰,投宿數日,不見此頂空有紫雲出現。心中焦灼如焚,一天上午他站在五老峰的一塊石上,苦悶發愁,正準備起身繼續前行,覓尋歸途時,卻偶然望到隔江對峙的北面山頂上空升起了一朵紫色雲塊,他欣喜地眺望了好久好久後,便回到臥室收理了行裝,高興地離開了五老峰。
步行五日後,來到了黃梅北部山區的蓮花峰下,時值正午,他再向山頂望去,那朵絢麗的紫雲,仍飄浮在海撥1136米蘄黃兩縣交界的山峰頂空,他欣蔚極了,便稱名紫雲下的山峰爲茲雲山,當他正想起步前行,尋選建寺寶地時,他身邊空曠的山野裏回響起“當……!當……!”廟會的鐘聲,他驚訝了,此地無寺廟,是哪里來的鍾鳴之聲呢?他靜思片刻,便領悟了一切,喃喃自語道:“弟子在此拜謝師傅恩點指助!”於是,他放下行裝,決意在此建道場——老祖寺。傳說在建道場期間,有玉葉他和海龍王助他建寺。隨寶掌西來的余僧祖師在此共建了八房廟宇,內分祖師殿、大佛殿、祖陽殿、娘娘殿、真身殿、日堂殿、祥堂…… 寺客如山重疊嶂,共有580餘間。盛時有600多尚僧居於此寺。朝山拜佛的中外香客,每天可達1800餘人次。寺建成後,寶掌又廬山抵的下,邂逅達摩,再訪拜觀音於南海,後複返雙峰。最後移錫江浦,寂於會稽之雲門,自周威烈十三年丁卯至唐高宗顯慶二年,實一千零七十二年故。爲此,《五燈會元》稱他爲千歲寶掌。當四五祖禪化之際,因寶掌年歲最高,故將他建的紫雲山寺稱爲老寺。
相傳在千歲寶掌離師來紫雲山建老祖寺的旅途中,有“寶掌遇觀音”的傳說。說他乘木排飄洋過海來華時,在飄洋過海的航程中,先是風平浪靜,時不多久,便是狂風巨浪大作,他被驚濤惡浪顛簸得無法忍受,便昏死在排上,隨同風吹浪打地飄淌著。不知在海面上飄淌了多久,才被屯位出海的長老收回到家中療養。他居住紫門數月,有一天,他在山上砍柴禾,遇見一位貌美如仙的山姑,在山林中的絕壁危岩頭上哭泣。他聞聽之後,頓生憐憫之心,便走近石岩,問山姑爲何如此悲傷哭泣?並耐心勸慰了山姑一陣後,山姑才羞怯地向他主動求婚,寶掌急忙謝絕解釋地說:“我乃出家之人,這是決不能答應的。”山姑說:“這有何防!我出家,我敢隨你一起出家便是。”山姑一邊說一邊向寶掌靠近,寶掌望著住自己身邊靠的山姑,情不自禁地向身後倒退著說:“求請山姑原諒,自古而今,人間哪有夫妻雙雙一起出家,同居寺廟之理。此事我寧可一死,也是不能答應的。”他邊說邊往後不停地倒退著,生怕山姑與自己粘上了身,直到他退到懸岩峭壁的邊沿時,山姑還是朝他一步近一步地逼近。寶掌驚恐而又荒亂地向後倒退著,猛然間,他驚叫一聲,換足掉進了岩壑的深淵。
當他醒過來時,才得知自己已落在懸岩間的一座古廟裏了。他睜眼一看,觀音娘娘正座在堂殿之上,寶掌急忙起身上前雙膝跪下,不停地叩拜著觀音娘娘。這就是這裏歷代流傳的“寶掌遇觀音”的故事傳說。
在寶掌寂去之後,隨末,老祖寺就廢毀於兵亂了。到唐代天寶十一年(西元752年)時,馬走道的一門徒天王道悟和尚,此上過蘄春登雙峰來紫雲山,初建龍峻寺,又遷雙峰之南建上寺。相繼有靜川和尚建中寺,隨後又有道發、香林等禪師也在紫雲山修建老祖寺。在唐代宗廣德二年(西元764年)道悟禪師在老祖寺的廢墟上,重新建寺。
建寺時,有位老人前來拜曰:“吾烏沙譚龍也,冥罰當死,請救之。”道悟問:“汝能易形乎?”烏沙龍王曰:“能!”乃化小蟲,伏襟帶間。是夕,雷雨大作,不能害。明日出拜曰:“非師幾腥此矣。”請助工,乃指船米二石曰:“所需薪米,悉取于此,如其言,寺成遂止。”所需樹木亦由池出。這就是烏沙龍王助道悟禪師重建老祖寺時的“出米石、出木池”的由來。寺成後,規模較大,建有大殿三幢,第一幢是祖師殿,第二幢是大佛殿,殿記憶體座大佛三尊,十八羅漢,二十四個諸天,建築面積比祖師殿大,第三幢是天王殿,殿正中來佛像,左右兩旁爲四大天王。天王殿西邊是雷公殿,東邊是神運殿和娘娘廟。還建有48個庵棟,72個靜庵,叢圍立于大殿的周圍。正中的大殿,雕梁畫棟,斗拱飛簷。工藝精巧,整個寺院建築宏偉,造形美觀,環境幽靜,奇秀清新。寺前有寬平的盆地和紫雲山龍溪泉源源不斷的暢流著,後有青峰秀巒巍峨聳立的蓮花峰依倚著,四周群峰起伏,茂林休竹掩映著雄偉壯麗的寺院樓閣,使寺院顯得分外清秀迷人,當人們走進寺院,如同步入仙宮。故此,常年中外各地到此拜佛祈禱的香客絡繹不絕。
在寺院周圍的崇山峻嶺裏,藏珍納勝,遺有歷朝所留下的出木池、出米石、玉仙石、蓮花橋、講經台、菩薩洞、尼姑洞、聽泉洞、日皇洞、居馬洞、桃花洞、朝陽洞、紅軍洞、五福泉、龍溪潭、紫雲瀑布、紫雲霽雪(黃梅十景之一景)、李德裕的“立足清心”、鄧文賓的“立足如紫雲觀瀑,洗心若白雪噴岩”鐫石墨迹,茶聖陸民羽察品紫雲茶泉遺址,黃梅上街舊址等28處名勝古迹景點。大部分至今尚存。由於歷代兵災所致,老祖寺和其周圍的部分勝迹幾度廢毀。如今有數名禪師到此,在老寺的舊址上修復了部分寺廟。現時正在四年化緣求助,全力組織捐資、集資、引資、籌資,許多中外各地各界人士,主動解囊相助,急切盼望早日修復好老祖古刹。
而今,在古寺的舊址周圍,建起了紫雲山茶場,國營老祖林場。還建有近30000平方米水面的老祖水庫和噴雪岩電站。修通了與城古相連的紫雲山公路,接通了大電,有興者,在節假日之際,可乘車到此遊鑒名勝古迹,觀嘗風光山色或在此療養消夏。這裏的一切,將會給你帶來歡快和喜悅;送給你潔淨清新,輕鬆爽朗,靈秀奇美的享受和留下一個神奇美妙的記憶。更爲重要的,是給你提供了一個避暑療養理想的消夏勝地。
《五燈會元》
千歲寶掌和尚,中印度人也。周威烈十二年丁卯,降神受質,左手握拳。七歲祝發乃展,因名寶掌。魏晉間東遊此土,入蜀禮普賢,留大慈。常不食,日誦般若等經千餘卷。有詠之者曰:“勞勞玉齒寒,似迸岩泉急。有時中夜坐,階前神鬼泣。”一日,謂衆曰:“吾有願住世千歲,今年六百二十有六。”故以千歲稱之。次遊五台,徙居祝融峰之華嚴,黃梅之雙峰,廬山之東林。尋抵建鄴,會達磨入梁,師就扣其旨,開悟。武帝高其道臘,延入內庭,未幾如吳。有偈曰:“梁城遇導師,參禪了心地。飄零二浙遊,更盡佳山水。”順流東下,由千頃至天竺,往鄮峰,登太白,穿雁蕩,盤於翠峰七十二庵,回赤城,雲門、法華、諸暨、漁浦、赤符、大岩等處。返飛來,棲之石竇。有“行盡支那四百州,此中偏稱道人遊”之句。時貞觀十五年也。後居浦江之寶嚴,與朗禪師友善。每通問,遣白犬馳往,朗亦以青猿爲使令,故題朗壁曰:“白犬銜書至,青猿洗缽回。”師所經處,後皆成寶坊。顯慶二年正旦,手塑一像,至九日像成。問其徒慧雲曰:“此肖誰?”雲曰:“與和尚無異。”即澡浴易衣趺坐,謂雲曰:“吾住世已一千七十二年,今將謝世。聽吾偈曰:本來無生死,今亦示生死。我得去住心,他生複來此。””頃時,囑曰:“吾滅後六十年,有僧來取吾骨,勿拒。”言訖而逝。入滅五十四年,有剌浮長老自雲門至塔所,禮曰:“冀塔洞開。”少選,塔戶果啓,其骨連環若黃金。浮即持往秦望山,建窣堵波奉藏。以周威烈丁卯至唐高宗顯慶丁巳考之,實一千七十二年。抵此土,歲曆四百余,僧史皆失載。開元中慧雲門人宗一者,嘗勒石識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