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普賢 (6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如何是一念不生?
念念銷歸第一念
即是一念不生~

有人云:
這永遠的第一念又可稱之為“不二法門”、“不動地”。

如是第一念無始無終~

梅庵初行佛道時
曾被古德(自稱大師者)錯解一念不生之人誤導過

因吾始終認為即便悟道亦念念念不停
不可能沒有念
直到遇到吾師開示始契吾心~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沒知識云:

問心!
緣起一切法 法法不離心 於心而離心 如是現法意 般若從中出!
非是意念生 無端來見性 妄念當佛法


看第一念!

第一念生滅不止 無由正念!
人間的問題也無由止息!

~~~~~~~~~~~~~~~~~~~~~~~

請問第一念如何是生滅不止?
若生滅不止者已屬第二念也~

有人云:
這永遠的第一念又可稱之為“不二法門”、“不動地”。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如是因緣
>>心生心滅
>>>與汝之生活有別乎?
>>>慎參之 再參之啊~
哈~~~
若自性流出何來心生心滅?
面壁去~

梅庵 於 December 2, 2005 02:12 PM 回應 | 
~~~~~~~~~~~~~~~~~~~~~~~~

呵~
自性何來流出流入

懺悔去!
yyy 於 December 2, 2005 02:30 PM 回應 |

慎參之 再參之啊~
汝是這樣心行的啊 遑論見性!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悟道者其一切行
不論
一舉手一投足,或揚眉或瞬目,皆是佛法
若不悟一切行皆妄

>>>動中不動
應"動上有不動"
不動(自性)中隨緣流出一切法也~

梅庵 於 December 2, 2005 12:31 PM 回應 | 

>>>應"動上有不動"
>>>不動中隨緣流出一切法也~

汝中了口頭禪之毒也
禪法豈在文字上面討生活 豈受文字拘泥!

為何只在不動中~~~

yyy 於 December 2, 2005 12:37 PM 回應 |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無來去云:
梅庵!若果於彼「十八界幾是心法?幾是色法?意根是色法?更是心法?」最最最最基本常識,可笑猶無!於此更生詭議,瞎扯開題,厚顏作啥?

來來來!前題未了,前債未清!羞恥不認,有過不改!盡更扯來!
~~~~~~~~~~~~~~~~~~~~~~~~~~~~~~~~~~~~~~~~~~~~~~~~

下面引用由buddhisms在 2005/11/25 11:04pm發表的內容:
可悲的無來去呀~
這些舊賬汝到現在還背著?
被梅庵打得落花流水心有不干乎?
哈~~~

~~~~~~~~~~~~~~~~~~~~~~~~~~~~~~~~~~~~~~~~~~~~
~~~~~~~~~~~~~~~~~~~~~~~~~~~~~~~~~~~~~~~~~~~~~~~~
無來去云:
呵呵呵!梅庵!
親近至今,閣下愚癡還當如斯黔驢丑計好於無來去面前得施展地麼?ㄏ嗄?
是誰前債不還,後債欲賒!何勞您我多言?   白紙黑字,一覽便識啦!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836.jpg
夾山善會偈「目前迷正理,撥火覓浮漚」
如何是
「目前迷正理,撥火覓浮漚」?

本淨《無修無作》偈:
見道方親道,不見復何修。道性如虛空,虛空何所修。
遍觀修道者,撥火覓浮漚。但看弄傀儡,線斷一時休。

“道體本無修, 不修自合道。若起修道心,此人不會道。”
《傳燈》卷5《本淨》

欲識大道真體。
不離聲色言語。若即聲色言語求道真體。正是撥火覓浮漚。
若離聲色言語。求道真體。大似含元殿裡更覓長安。總不恁麼。
畢竟如何?
翡翠踏翻荷葉雨。
鷺鷥沖破竹林煙。
~~~~~~~~~~~~~~~~~~~~~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梅庵曰:
此所現色身。一切眾生心意識。不能思量。
以是真如自在甚深用故。
故知所現一切依正二報。供具莊嚴等無邊佛事。皆從一心而起。

依報是「境」,正報是「身、口、意」。
一個是境,一個是心。
是故若無依報所居。正報如何成立?
依報是心之相。
正報是心之體。
體相無礙。依正本同。
所以攝境歸心。真空觀中。則攝相歸體。
由是
顯出法身。從心現境。妙有觀中。則依體起用。修成報身。
若心境祕密圓融觀中。則心境交參。依正無礙。

心謂無礙心。諸佛證之以成法身。
境謂無礙境。諸佛證之以成淨土。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庵曰:
真如隨緣流轉五道。名曰眾生。
請問真如法身受流轉五道之苦否?

唯色身受五道之苦
法身不受也~

宗鏡錄
(卷19)
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
但法身即是真如。流轉五道。即是隨緣。名曰眾生。
是差別義。又由隨緣即不變故。

奪差別令體空。則末寂也。由體空差別故。
奪不變令隨緣。故本寂也。
以全本為末故。本便隱。
全末為本故。末便亡也。
是則真如隨緣成眾生。未曾失於真體。
故令眾生非眾生也。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洛浦和尚白槌云:
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

師云:
早是第二了也。
若論勝義諦中真勝義。文彩未兆一槌未落。
把斷要津不通凡聖。不於言下薦。不向意中求。
既然草偃風行。不免隨波逐浪。還有共相證據者麼。

師乃云:
爍迦羅眼頂上放大光明。摩醯首羅面門現奇特相。
一言含眾象。一句逗群機。
何止猛虎穴裏橫身。萬仞峰頭側足。

爍迦羅眼者。是梵語。 此云堅固眼。亦云金剛眼。
照見無礙。 不唯千里明察秋毫。
亦乃定邪決正。辨得失。別機宜。識休咎。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夾山善會偈中言「目前迷正理,撥火覓浮漚」
其徒屬、晚唐落浦和尚
(835~899)更有〈浮漚歌〉之作:

落浦和尚浮漚歌

雲天雨落庭中水。水上漂漂見漚起。
前者已滅後者生。前後相續無窮已。
本因雨滴水成漚。還緣風激漚歸水。
不知漚水性無殊。隨他轉變將為異。

外明瑩。內含虛
。內外玲瓏若寶珠。

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動著又如無。
有無動靜事難明。無相之中有相形。
只知漚向水中出。豈知水亦從漚生。
權將漚水類余身。五蘊虛攢假立人。
解達蘊空漚不實。方能明見本來真。


僧肇
《寶藏論》云: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梅庵曰:
船子德誠禪釣盡江波,而今金鱗始遇師
乃覆船入水而逝。何故?

乃如覺範所說:
信力尚微。未大通徹。

雖然船子見夾山疑為別有。
竭力為渠覆舟而死。使他剿除乎?

下文為汝揭密~

費隱通容《祖庭鉗鎚錄》《祖庭鉗鎚錄》凡二卷。
編集諸祖師接引鍛鍊學人之語要,加以說示併兼述已見,共五十餘條。
卷末附錄宗門雜錄四條,包括拈花、自聰禪師問達觀穎和尚凡五問、
覺夢堂重較五家宗派序、一喝分五教等內容。
今收錄於《卍續藏》冊114。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燈會元~藥山惟嚴
僧問:“兀兀地思量什麽。”
師曰:“思量個不思量底。”
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
師曰:“非思量。”


梅庵曰:
非思量即話頭也~


如何是非思量?
不可以情識知。不可以有無測。

云門匡真禪師廣錄
問:如何是非思量處?
師云:識情難測。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白云:
請教諸位師兄,參禪的「參」這個字怎麼解釋?要怎麼參?
可否說明白一點,因為我都沒有基礎。感激不盡~

~~~~~~~~~~~~
流浪狗云:

小白菩薩法安..阿彌陀佛

狗針對您的問題大概先談一下...有任何疑問再提問吧...供您參考..
參禪的參字..有深究之意...您若未有基礎.可以先自思惟下手.思惟什麼呢?思惟經典中的一句法義.或是公案的內涵.或是一句話--謂之"話頭"...
參的過程中.會先用意識去思惟.去推敲.所有的答案您都要保持懷疑.如果是法義的部分.您可以去找尋各種的答案.但是都不要去肯定.因為那都不是自己的東西...所以要保持不斷去探索究竟的原動力...
慢慢的有機會再進入所謂的疑情..疑團...離心意識參...

阿彌陀佛


老漢云:
流浪狗菩薩:法安
既然說是''究竟徹底''的知見,又怎麼會''建立太多知見''呢?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庵曰:
承言須會宗。勿自立規矩。何者?
若立規矩。則落限量。纔成限量。便違本宗。

宗門下之行者
但隨緣已
了緣起緣滅何有規矩以自限?
若緣起便非在計劃之中,乃未來心不可得
若緣滅亦非在計劃之中,乃過去心不可得



宗鏡錄 (卷61)
問。
但云方便。說則無妨。若約正宗。有言傷旨

答。
我此圓宗。情解不及。豈同執方便教人。空有不融通。
體用兩分。理事成隔。
說常住。則成常見。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 (卷4)
陸亙大夫。與南泉語話次。
陸云:
肇法師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也甚奇怪

南泉指庭前花
召大夫云:
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

陸亙大夫久參南泉。尋常留心於理性中。游泳肇論。
一日坐次。遂拈此兩句。以為奇特。
問云:
肇法師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也甚奇怪。

肇法師。乃晉時高僧。與生融叡。同在羅什門下。謂之四哲。
幼年好讀莊老。後因寫古維摩經。有悟處。方知莊老猶未盡善。
故綜諸經。乃造四論。
莊老意謂。天地形之大也。我形亦爾也。
同生於虛無之中。莊生大意。只論齊物。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庵曰:
前言宗下(若約正宗。有言傷旨)
現言教下(但云方便。說則無妨)


教有二種說。
一顯了說。二祕密說。

顯了說者。
如楞伽密嚴等經。起信唯識等論。

祕密說者。
各據經宗。立其異號。
如維摩經以不思議為宗。
金剛經以無住為宗。
華嚴經以法界為宗。
涅槃經以佛性為宗。

任立千途。皆是一心之別義。
何者。
以真心妙體。不在有無。智不能知。言不可及。
非情識思量之境界。故號不思議。

體虛相寂。絕待靈通。現法界而無生。超三世而絕跡。故號之無住。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會云:
亞慈姐姐此句我不懂請您指導好嗎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梅庵曰:
觀世音菩薩證首楞嚴大定
故汝持其名號
佛性定故遍十方法界
必能感應汝之所求~

佛性定故具威德神力
必能拔一切眾生之苦~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下面是羅丹之言
羅丹者一個標準的世間儒家孔子也~
但請問可憐的孔子解脫了嗎?

”引用
梁光 發表於: Mon.11/14, 2005 12:08 am 
非常感恩羅丹師兄的錯愛 ` 還有水源兄 ` 不會兄 ` 慈玟師姐的指教與愛護 ` 在下萬分感恩。在下的師門是東密系統 ` 在台灣較少見 ` 對於所謂禪門信解行證較有不同於一般的佛教說法 ` 說來也很異類 ` 就以三毒來說 ` 一般是說要斷除 ` 但我卻以為要加強 ` 因為吾人以為那是對貪瞋癡的清淨本性不如實知所致 ` 非貪瞋癡本身有何過患。所以唱歌當中有唱歌的如來 ` 菩薩 ` 金剛 ` 天人 `凡夫 ` 三惡道 ` 非唱歌本身有何過患 ` 若歌唱得好亦是妙音佛 ` 菩薩 ` 等而下之的劣等音就是魔音傳腦。所以以一心內求 ` 非馳心於法之善惡高下 ` 其可珍貴者不在清淨本性 ` 而是在煩惱的的最大效益 ` 觀世音菩薩就是發揮了煩惱最大的效益 ` 普門大悲也。喜怒哀樂即是法性的本身 ` 不僅不必去之 ` 更當善用之。


梁兄所言甚是!

天台宗智者大師所謂「善滅者,不斷斷!」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哩。

「怒哀樂即是法性的本身 ` 不僅不必去之 ` 更當善用之」,此言發人深省。 

”引用
qwe 發表於 Tue.11/15, 2005 07:18 pm
這種說法我可是深不以為然喔,
佛是佛,凡夫是凡夫,未到佛地,學佛作為,可是三不像。
佛性無善無惡,唯證者能知,
佛心無住,自然無善無惡,隨緣展現度化眾生,
該善則善,該惡則惡,因無住善惡皆無性。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摘自鈍鳥與靈龜(連載一)平實居士

藍先生作是言:
【宏智一生遭大慧痛斥而毫不反擊,仍然如常地倡行其「機關不露」的默照禪風,
晚年且與大慧相善;自外表看,其行徑正像一隻「鈍鳥」。
而大慧一生鋒芒畢露,意氣風發;其禪風「棒
喝分明」名滿天下,
自世俗角度看,正如一隻「靈龜」。

然而,禪悟本來是一種解決生死大事的心內功夫。
就因為是心內功夫,因此外表上「棒喝分明」的靈龜,
其悟境並不必然優於「機關不露」的鈍鳥。
其中之優劣關鍵,即在於有誰真能進入下述這句話的境界裡。

這句話是南宋禪師天童如淨的臨終偈。他說:

「咦!從來生死不相干。」】

然而藍先生所推崇的天童山如淨禪師的臨終偈,並非好偈,
只是東施效顰、學禪師饒舌言語罷了;
今以其
臨終偈全文,作為證明。
所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天童如淨臨死時,老婆心
切而為弟子開示者,最能顯示他的真意故,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剛經淺易
一本讓梅庵千里尋師之書
一本當今能將金剛經詮釋得如此無懈可擊之書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世界中大者莫過虛空,一切性中大者莫過佛性,何以故,
凡有形相,不得名為大,虛空無形相,故名為大。
眾生心性有限量,例如惡性不含善性,
剛性與柔性不能並住,此乃限量,不得名為大;
佛性則無有限量,善惡均能覺,非動非靜,覺動覺靜,故名為大。

虛空中無東西南北,若見東西南北,亦是住相,不得解脫;
佛性本無我人眾生壽者,若有四相,即是眾生性,不名佛性,
亦所謂住相布施也,菩薩行施,不住於相,無所希求,
其所獲福德,如十方虛空,不可較量。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