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對行者非常非常重要!!!
若非宿世累劫有緣
何德何能得而聽聞!


修行人的支點
 

諸位仁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今天非常高興,諸位居士當中,有一位居士發心剃度出家。這就是爲她剃度出家結個法緣,讓她作爲紀念,隨意講一講佛法,題目是《修行人的支點》。
一提到“支點”,我們就想到槓桿。沒有槓桿,不會存在支點。槓桿的作用是四兩撥千斤,力量來源於支點。什麽是槓桿?一切學佛人的修持方法都屬於槓桿。各位修學人都有自己的法門,都按自己的方式、方法去修行。槓桿要想發揮作用一定離不開支點。這個支點是每日的靜坐,在佛法槓桿力的作用下,把我們身體的業障,就是重於須彌的業障山也能撬動,扔到智慧海裏化掉。所以槓桿的作用來源於支點,槓桿作用來源於身體,用身體作支點,才能把業障撬動,扔到智慧海裏去。
佛法是外來的槓桿,支點來源於自身;業障也在身體之內運行,表現爲命運。靜坐是我們支點,離開支點的槓桿,所起作用就不大。所以一些人光誦經、念佛,沒有坐的功夫,最後往生沒把握。打坐沒有佛法作爲方向也不行,一些外道也打坐,但他沒有佛法作爲方向,沒有佛法這個槓桿,支點的作用也失去了。所以槓桿離不開支點,支點也離不開槓桿。
佛法正法住世時,提倡靜坐念佛,不管學淨土、還是學禪、學密等。所以佛住世時,他的弟子都打坐。在《維摩詰所說經》上說宴坐,那個時代人非常精進,用齋或在山林、樹下都在打坐修行。可現在,一些出家人、在家人提出一個問題,說我們也想打坐,效果也好,可是經過一段時間容易著魔。一聽說著魔,一些在家人不敢坐了;一些出家人把打坐取消了,也不敢坐了。因爲打坐重要,想修卻不懂方法。現在,歲數大的法師特別是建國前的出家人不多,世間修行人也很少,有些修行方法沒傳承下來。這裏重點說修淨土的,就這個法門有傳承。可有些人怕著魔,把普通的靜坐丟了。 

這裏說的魔境來自於三個方面:
一是仙占身。
這種人在沒皈依佛門之前或沒開始坐前,身上就有仙,一打坐,容易出現魔境界,自己的身體自己說的不算,屬於個例,僅占少數。身體強一點的被仙占身,自己覺得無所謂。有的通過一段時間靜坐,把仙驅走了,自己身體又歸自己控制了,不適應這些仙住體了,屬於坐好了。 

二是出現幻覺不會處理。一些外道說天眼開了,看到這個、那個,實際是大腦之想,經一段坐出現幻覺,屬於五蘊織盛。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有定力,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不去理它,你就抓住一句佛號。念佛是六字洪名。學淨土的,千萬不能四字,佛經上都是“南無”二字,四字不得度,必須帶有“南無”二個字。念多少聲四字都是在腦中一閃而過。在末法時代後五百世時,四字洪名才得度。現時,四字洪名只是結個法緣而已。沒有“南無”這二個字,入不到我們的八識田裏,被第七意識擋住了,四字洪名在腦子裏不入心,所以打坐念佛一定要念六字,出現什麽幻覺也不要怕,不要想也不要追逐一些不真實的東西。現在,有種已經活著往生極樂而留形於世的人,可以念四字洪名。你是嗎? 

第三種情況是不懂得修持方法。在靜坐過程中,沒有人指導,現在的師徒不談這個事情,也不去傳承。修淨土的靜坐也有傳承。下面簡單說一說,什麽情況下不能打坐。
一是從天象上說,日食、月食不能打坐;
二是天氣上說,大雨雷電不能打坐; 

三是從時間上說,子時、午時不能打坐,
陰盛陽盛易傷大腦神經,外道在這個時間打坐,佛家在這時不坐。

四是從人上說,身體過於疲勞不能打坐,要休息一下再坐;身邊有四眼人或有身孕之人不能坐;女人來月經或在身邊不能坐; 

五是從環境上說,應避開一些動物。它們容易改變和影響周圍的磁場,特別是現在流行養寵物,靜坐念佛的人最好不養寵物,養了也要放別處去。 

一定要記住,不去理采、追逐出現的幻境,不要去想。現在的人停止一念很難,有的出現美景像、美女像;也有出現醜像。隨著不同心性,你想美的來美的,所以被魔境遷著走。現在一些修行人,都提到這個問題,只要你按照這個做,沒有魔境。
靜坐時,穩穩當當的,別著急,急不得、慢不得。這是從自我實際靜坐中總結出來和一些師父傳承記錄下來的。
對初行人來說,靜坐剛開始很痛苦。開始坐會有酸、麻、脹、痛之感,這是開始。有的利根之人坐到三十天不撒手了,有的坐到百天左右,那就離不開打坐了,非常願意去坐,到時候就想坐,坐的非常好。現在的一些修行人從靜坐當中得到利益了,越坐越願意坐。所以和初行人正好相反,到最後靜坐不是苦差事,而是樂事、好事。 

有人問一個問題,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怎麽還有白衣講法呢?佛住世時,稱在家居士爲白衣。觀世音菩薩現居士身,所以稱白衣觀音。在家人講法就稱白衣講法。有的人不懂,認爲白衣講法講不出什麽來,所以加以輕視。聽什麽人講法不重要,能否講出佛家的真實之意才重要。你拜什麽人爲師不重要,他能給你什麽了生脫死的方法才重要。佛入涅槃時,荼吡七日,香七日,而佛身外白衣無損。一表俗諦,即末法時代,一些大修行人在世間。二表真諦,即教體不壞。所以不要被幻象、假像所轉,只要能講出佛家的正法就可以。 

講法有講正法、像法、末法,我講就講佛家正法。前一段有位大僧有二句話捎給我,即“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我一看這話有見諦。我看完後便給加上幾句,變成了學佛數位歌,大家可以欣賞一下。
一三佛乘界,二四智不全,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 九九證空道,十十妙音傳,百千常往返,萬萬道不全。
這裏的數位從一到萬,從最小到最大,把數位和道聯繫起來。在他那二句的基礎上,我加了六句。給大家解釋一下: 

“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
是說我們的第六意識和第七意識,第六意識是思維,第七意識是下意識,可以稱爲魄之神的功用,即本能作用。這兩個意識易被外界(順境、逆境)牽著走,被外界所轉;這叫六七因中轉。因中轉是因緣事;初學人無定力,凡夫更不用說,一定被轉。五八果上圓,是說要想第八阿賴耶識超越五濁,第八阿賴耶識得到解脫,修行人必須證到果位,這話是見道。所以我加了幾句, 

“一三佛乘界”,
唯一佛乘才能超越三界。唯一佛乘,別無餘乘。聲聞、緣覺,智慧不全,佛乘爲究竟,爲究竟才能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達到在佛國土成佛道,也超越身體的三界,這叫一三佛乘界;
“二四智不全”,
指二乘人聲聞,包括四果羅漢,四向緣覺,所以說智慧不足,是不明白宇宙人生真相,得少爲足,在法界非常局限。所以智慧只在色界或到達無色界就認爲究竟,不發菩提心,不能成就自己的佛道,不能使自身的化身、法身圓滿,只能把報身放到毗盧遮那佛法身之中;
“九九證空道”,
第九識是我們的性,第八阿賴耶識爲我們的心。當第九識證得空時,會出禪定境界,禪定出現有空和妙有,所以有心空、性空。用出世間的智慧,在禪定中觀察事物,看十方世界,看佛國土的三界,但是還有限;
“十十妙音傳”,
我們的第十識,當性空以後時,才證得妙有。
佛家講十,發十種心,到這時十地菩薩有成佛的妙音,出現聖境成佛道,這時百千次往返於三界,幹什麽?度人。這叫百千常往返。觀世音菩薩百千次往返,但不是報身,而是化身。釋迦牟尼佛說我已八千次往返娑婆世界,也是化身。每尊佛、菩薩都是百千次往返,對菩薩行人萬度萬行。沒有不行的,但還有一念無明未破。這些境界完全來自於靜坐、念佛的功德,都是從初步來的,離開打坐念佛,這些定境都沒有,聲聞、圓覺沒有,菩薩沒有,不會成佛坐道場、出三界。 

所以支點的作用太重要了,通過講“學佛數位歌”,給諸位講靜坐的重要。爲什麽重要,由於它關係到人身體的轉化。我們現在這個身體除身體內有神識以外,還有七魄住體,人們往往不知道這七魄。其中心、肝、脾、胃、腎五個器官內有元神在體,構成五魄。這五魄能讓你的心、肝、脾、胃、腎各自功能正常運轉。另外那兩魄,
一是生殖系統,
二是意根。
這二魄對於學佛人的身體特別重要。
我們學佛人必須把它轉化。怎麽轉化,從靜坐開始。離開靜坐轉化不了。特別是生殖系統,離開這一魄人無法正常生育。佛家講坐,轉化這魄、轉化身體,靜坐不能離開這魄。
皇宮裏的太監,屬於六根不全,體內不能産生那種物質,那種物質不轉化,其他魄想轉免談。只有把性根的物質,通過靜坐轉化掉,才能使身體的能量不放逸,把身體轉變,增加體內的宇宙能量,打通氣脈。道家講“脫胎換骨”,佛家講“四加行”就是這樣。七、八十歲的人身體奇軟、精神飽滿、皮膚細嫩,精力十足,幹活不累。這些都是修行證得來的,特別是修密的,達摩祖師活了一百五十歲,爲什麽?他的生命完全控制在自己手裏,什麽時候想走就走。除此以外,使第八阿賴耶識出離這個肉體,這種人佛家不來接,靈能離體也往生不了。我見過一位辟支佛,離開肉體後,什麽都會念卻往生不了。爲什麽?佛家不來接走不了,到那(娑婆世界的邊境線)給我擋回來。現在世間的一些仙都能離體,它們有的到廟上、到道場上,也什麽都會念,包括魔,你會的它也會,爲什麽不能往生?因爲功德不夠,沒人接引。

所以人把身體七魄轉化,然後靈能離體,必須積功累德,才有把握往生。即使不去往生(有願力),他知道怎麽入手,投身三界不迷,照樣出家積功累德。
所以支點能轉化人的身體,把魄元神都能改變,一到六地菩薩,化身沒有成就,來此世界,報身就在這個世界。四果羅漢、辟支佛都沒離開這個世界,一到六地的菩薩有的離開這個世界,多數在佛國土。講這些是告訴人們只有利用好支點,證道後才能爲師、才能坐道場、才能真正弘法利生。不管出家、在家都是如此。 

佛家的精髓是什麽?是智慧。智慧是什麽?真理。佛法是絕對真理,真理是什麽樣子?最樸素的、最現實的、人人都能做到的就是真理。高高在上的不是絕對真理。真理就像太陽東升西落,就像春天播種、秋天收穫,就這麽簡單真實。智慧是沒有極限的。今天有靜坐的開始,以後就有身體轉化的一天。空說佛法是表皮,唯有禪行入極裏。禪行哪里來,禪行的一切來源於靜坐,所以支點太重要。 

爲什麽人可修成,神不能修成?山神、土地都很厲害,但他們有神力無肉體支點,只能在虛空當中掌管點事請,即神活於天,人活於地。咱們生活在現實當中,利用好支點是學佛人的智慧。沒智慧的人生活在幻想之中。有人說,我可沒時間打坐。等他剛有時間,黑白無常來了,你有沒有時間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現在這個世界的聖人,生活在真理之中、喜樂之中。而現在的凡人生活在顛倒之中,天天在時刻增長的無明煩惱之中,一時一刻都停不下來。連天人也只知道天天享天福。 

爲什麽讓你靜坐?希望你能利用支點,樂意去坐、主動去坐,人有潛能,得發揮。爲什麽被動打坐不行?我講一個例子,有一位年輕的母親,下班後她的三歲小孩在五樓喊她,她挺高興,可孩子一不小心從樓上掉了下來,這位母親快速跑過去把孩子接住了,小孩毫髮未傷。在場的很多人都納悶,她怎麽能瞬間跑那麽快啊,大夥就讓她做試驗。同樣時間、同樣距離,再能跑到就給你一萬元。可是試了一百次也沒成功。這就說明了潛力的作用。危急時刻,母性的潛能刹那間發揮出來。
我們要利用靜坐念佛這個支點,撬起千斤重的人生,使千斤重的人生負擔變得輕些。我們身體輕,心就清淨,這樣我們容易入道。人活在世都爲謀生,學佛人比不學佛人多了一條,在謀生的同時,加一條“謀求往生極樂世界”,這才是最大的謀生,其他的都是小謀生。 

靜坐可以轉化人的身體,末法時代的人業報深重。現代人一個淫字特別難辦。高興時說,摸著老婆的手,就像左手牽右手。現在學佛人說,牽著老婆的手,幸福會長久;拉著小姐的手,雖然心似潮水流,但是渾身在發抖,財盡福到頭。學佛人用這種形式去教化世人,讓這些人去轉化。什麽事大?生死事大。有人天天忙這、忙那,忘了生死事大,四、五十歲就死了,忙忙碌碌不知何處是家鄉。我們應對自己負責,生死事大,所以先了生脫死。不忙這個事的人不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嗎?修行人講法,物件不同,境界不同,講法不同。達摩祖師到中國來,講法的物件是一些高僧大德。 

很多學佛人不會修持自己。但洗澡大家都會。
一要佛法。佛法就是事先準備好的洗澡用品;
二來就是靜坐。靜坐就相當於清水,洗澡必不可缺的條件。
三是精進。精進就是把水加熱。有人剛開始靜坐,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你不精進,就好比有了清水,卻不加熱,洗涼水澡肯定洗不好。
四是棄轉習氣。水加熱了我們就要先打一遍浴液,洗掉我們身上污垢。學佛上講就是改掉身上的習氣、毛病,不再犯戒、造業。不管是奶浴、鹽浴,都得再用清水沖洗幾遍。靜坐就是洗滌我們的身心,靜坐是基礎、是根本,修行人離不開靜坐。
五是修懺悔。洗完澡要先穿內衣,內衣是遮醜的,表示我們要懺悔。內裏有很多髒東西,只有懺悔才能去掉。
因此修行就是利用靜坐這個支點,至心念佛。靜坐念佛不是大腦思維在念,而是神識念。神識離體後佛號聲聲不斷,佛菩薩一接引,立刻就走。
 
什麽是出家?出生死之門爲出家,了脫生死才是真正出家,否則不是真出家。出家要到廟上去,也叫伽藍,翻譯過來是清淨地的意思。廟是清淨的場所,是學佛靜坐的道場。
什麽是解脫?出家不就是爲求解脫嗎? 得道、修道而成道,你沒有道、沒有果位、沒有證,談不上解脫,得道必須得法修行。解脫來自于靜坐,修行人一刻也離不開。出俗世之家到清淨地幹啥呀?最難逾越的門坎是“放下”,我們必須學會放下。如“放下”不是叫你離婚;離婚是“放棄”。我們要對社會、家庭和周圍的親朋好友負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自己的志向堅固時,自然升起放下的念頭,不思善、不思惡。放下別人對你的恩,對你的好;放下別人對你的欺侮、詆毀。把好與壞所有念頭統統放到一邊,這是放下的第一層含義。 

第二是不想昨天與明天。昨天的事已經發生,不可更改。放不下就是徒增煩惱,當下一聲佛號,督攝自己的六根。不想明天,因爲明天的事還沒來,想了就是杞人憂天。衆生輪轉六趣,都在明天,都執著于明天。
第三,不聽是非、不看是非、不想是非。這個世間充斥著各種是非,滿腦子聽這個說是非,聽那個說是非;在家人說是非,出家人也說是非;說這個法門如何如何;那個法門怎樣怎樣。聽是非是習氣,願意看別人,不看自己。當你看是非的時候,你就起憎愛之心,一起憎愛差別心,就影響道業。你腦子裏一想是非,就有因果,有輪回。 

第四,不說是非。說是非有因果報應。出家人不說是非,僧團和合。在家人不說是非,家庭圓滿。
這四個“放下”能讓你發慈悲心,長智慧力。把這些都放下以後,好好去念佛,念到一定程度時,慈悲心升起,以前的嗔恨心沒了,怨心沒了。對你再不好,你也不恨了;對你再好,你也不愛了。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是我們修行人的榜樣,不管出家、在家,天天去行,按十大願王去做。十大願王是行菩薩道的具體表現,是六度萬行的具體表現,具體包括: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你天天按照這十條去做,還有什麽放不下嗎? 

願心是自然升起的。我往生極樂是願,我好好修,我弘揚佛法是願,將來度衆生也是願。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大願,所有這些升起的時候,都是好事,是喜。有喜就有舍,有舍就叫放下。這上述四條放在一起,叫真正的放下。真正放下的人是“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八風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世間八法)我們在家人這樣,出家人也是這樣。別人讚歎你幾句,你也別高興,挖苦你幾句,你也別上火。批評兩句能怎麽樣?好能怎樣,不好又怎樣?好與不好都不重要,所以“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這樣才有定力。定力來自於我們身體的清淨念佛,所以靜坐念佛才是學佛人修行的支點。
最後,祝這位居士宏願早成,道業輝煌。



煩惱與菩提
諸位仁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爲什麽講這個問題,一些法師講法(有男衆女衆),多要回避這個問題,但是在修行上又要遇到這個問題。所以今天可以多說一點、說開一點。上次來的十多位修行人,多數問的也都是這個問題,所以這個問題很重要。爲什麽末法時代萬人修行一人得度?但是這裏不包括密宗和禪宗行人,修密、修禪的不是這樣子。現在有的地方雖處末法,但他們以正法修行,如西藏密宗道場和內地一些禪宗正法修行的道場。那些地方每天參禪打坐十幾個小時,他們心裏沒有末法、沒有像法。末法指的是修行人不參禪、不打坐,少功德而求大果報,成功概率非常低。所以佛說“靜坐一須臾,勝造七寶塔。” 

在講之前,我要問個問題,雨後的彩虹是圓的還是半圓的?我要用這個例子來說一下煩惱與菩提。多數人的回答是半圓的,但實際上彩虹是圓的,在飛機上從上往下看,彩虹是圓的。這是由於觀察的高度不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是圓半不同。有一位菩薩說,最貧窮的人也最容易滿足。什麽事都是相輔相成的,就是說的煩惱與菩提也是相伴的。我們只知道身體上煩惱的一半,而看不到身體上圓滿的菩提。
 
什麽是煩惱?煩惱就是無明,無明即不知不覺的存在,冥冥之中的因果定律。一人一個性格、一人一個命運曲線。不順達時出現的種種麻煩,使自己的心情不好、鬧心,然後再用其他的煩惱代替這種煩惱,有人去吸毒、跳舞、打麻將等,用另外一種無明煩惱來取代眼下的無明煩惱。千差萬別的性格、千差萬別的習氣、千差萬別的命運。用佛法具體地說,“色、受、想、行、識”五蘊是,這就是無明煩惱。
煩惱從哪里來?有煩惱不可怕,但要找到根。要知根在哪里,就容易找到拔掉的辦法。我們的身體是色,是物質的身體。受到聲、香、味、觸、法所牽引,而産生受想、行想、識想。識想即心裏産生的無數想法,這些念頭和想法又長時期形成一種心理習慣、愛好。這種習慣很厲害,有人說我學佛了,把煙戒了,可見到別人抽煙或敬煙,又忍不住了。一誘惑,又跟習慣力走了。所以佛講,“如是順流背本己,生死苦海浩浮盈。”我們的身體從久遠劫來,生生世世流轉六趣,各種習氣都裝在八識田裏,五毒俱全,有好有壞。遇到壞環境條件時,就容易産生壞的行爲。好的習氣是修善、學佛,也有的去信天主,修道家,各有因緣。重點說壞行爲的表現,殺、盜、淫、妄。在內,習氣表現爲好酒、好色、貪名利等,受煩惱控制;在外表現爲恩、怨、情、仇。從今生身又追溯到無量劫生生世世,各種各類,所結恩、怨、情、仇。所以在我們的第八阿賴耶識裏,裝滿這些貪、嗔、癡、慢、疑,通過第七意識,折射到第六意識。有的還跟自己鬧心,受不了孤獨、寂寞。讓他待一會,他都鬧心,這都是煩惱。 

現在世俗的煩惱咱們不去說。我們修行人最大的煩惱、障道最深的是什麽?是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在六塵裏,觸最難去掉,世俗上的話是淫,能給人暫時的快樂。所以說,修行人最大的煩惱是欲望。人可分爲少、青、壯、老四個階段,二十歲之前修行是童貞入道,這一段的人不懂世事,易修但修的少。青年、壯年即二十至六十歲的修行人都會遇到煩惱,不好去除。那麽,怎樣轉化去除呢?簡單的說,靜坐念佛,達到身心清靜。
煩惱的東西總帶有一種誘惑力。有人說女人是老虎,最可怕,那是因爲你定力不夠怕毀道力。欲望是身體的本能,再加上無量劫來的習氣,思維是很難控制的。要把這個問題化解掉,要轉化身心,身心不空的人就很難把這個煩惱習氣去掉、了斷。
三果以下的人有漏,這就是他的漏。四果羅漢無漏,把這個漏去掉,才進入四果羅漢。必須把這個漏去掉才能發菩提心,就是把這個問題做個徹底了斷。真正有證悟的人能把這個東西空掉。不管男女,無論出家、在家之人,達到身心齊空以後,都能做到。 

六十歲以上爲老年人,叫年邁無能。但還有習氣,不管是出家、在家,只是減弱了。有的夢裏還有男歡女愛的事,有的出家人還還了俗等。怎樣從根本上把他去掉,斷除這種煩惱呢?只有靜坐禪行,用身心産生的另外一種東西來轉化掉這種東西。不轉化只能是思維上的控制,如石頭壓草。只有證得,才能徹底轉化。 

《楞嚴經》云,修道人如不斷淫,休想成道,“如蒸沙石成飯想,因非根本。”爲什麽?淫這種煩惱,來自於身體本能。
一是性根用;
二是意根想,
二者均爲天生之魄的具體表現。
利用天生之魄的反面才能轉化身體,恢復真身,方可童貞入道。
怎樣斷除欲望這種煩惱?就是去禪行,用身體證得法喜樂身。這種快樂強于淫樂百千萬倍。這時才知淫樂是真正的低級趣味,才能徹底斷除它。身體産生的法喜快樂,從肌肉到骨骼、神經、臟器、腸道,每時每刻處在快樂當中。有法喜的人是什麽境界,“千難都值得,萬金換不來。”有證悟的人知道,生死之根本是苦本,是痛苦。如果沒有達到法喜充滿,沒有代替的東西産生,即身了脫生死沒有把握。因爲,苦本拔不出來,煩惱不能徹底了斷,往生時業障來了。
怎樣才能證得法喜充滿?各宗各派有所不同,禪、密是通過打坐,走精、氣、神、虛、無、妙有的路子。無就是空,任何煩惱都解決了。因爲最大的煩惱解決了,使自己的心靜下來,狂心頓歇,道家也走這條路子,只到了“氣還虛”就停下來了。而佛家是虛還無,無還妙有。證得無就是空,由心空到性空,到達心空時一切煩惱迎刃而解。道家執著有,不能虛還無,無空階段的因不能有往生極樂的果。不管哪種方法都得修四加行,每天最低是四個小時靜坐,才能入定,才能達到法喜境界。四加行有暖法、忍法、頂法、世間第一法。嚴格說,要想修道必須修四加行。四加行的根本是打坐,你不打坐,光不吃肉、持咒等,證不得定,沒有禪和空。淨土的念佛三昧也離不開打坐,清朝前的大師都念佛坐化。離開靜坐沒有定,離開四加行沒有定。不光《楞嚴經》提到打坐,其他經也有。佛制是比丘、比丘尼用戒律約束,用念佛方法對治。閉關、住茅棚、觀想,是強斷。修禪、修密的過午不食(也叫頭陀行)有二點好處,一是胃上不空,氣脈不通,飽暖思淫欲,煩惱就易來。如過午不食再加上打坐,就易轉化。禪宗夜不倒單,很苦。但密宗該睡時倒頭便睡,有不漏丹的方法。真正的修行人,哪宗哪派都要懂,所以哪宗哪派都不要對立,要相互借鑒。開始是一門深入,後來是要圓融無礙,密中有禪也有淨。要不然你的悟哪來的,守戒可成羅漢,持戒可成菩薩。密中有禪,修禪之人離不開淨土,修行方法上要溝通,修禪的人到後期容易得高血壓,要向密宗學一點對治方法,有何不可?在家人學禪、學密的肯定也有對治辦法,一定是真傳弟子方可得到。這樣人是家庭圓滿,道業可成。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負面。有位八十歲的修行人,每天坐六個小時,對他來說,打坐不是苦,而是最大的快樂,同時也有不可說。一旦法喜充滿時,就是禪樂爲食。八十歲的人每日一食,打坐六個小時,你讓他少坐一點,他都不幹,把打坐視爲最快樂的事情。所以,佛是結伽趺坐像。修行的人讓你從這裏開始,久必産生法喜,佛也是由人修成的,所以佛再將法傳給後人。只有禪樂爲食的人,由於法喜充滿,才可坐上幾十個小時。只有禪樂爲食,法喜充滿的人,道不退、念不退,其心堅固,多大障礙、多大煩惱都不退。初行人有一點身體改變的,抓住就不放,由於有念不退、道不退,才有行不退,天天往西走。法喜充滿,非常重要,這樣人往生時一定有舍利。有的虹化,身體縮小。證道的人,活著的時候就有舍利,如果沒有舍利,哪來的法喜。有法喜,這個人離開這個世界,火化時有舍利。密宗也有虹化,剩下指甲、頭髮。有的虹化身體變小,濃縮才能縮小,每隔一段時間縮小一點,到臨終時縮小一尺多高的有。現世之中,就有縮小半尺的人,這個身體縮小就來自於虹化。虹化是跟宇宙溝通,把自己的廢氣排掉,宇宙當中的能量吸收過來。有人一說能量就是外道,不知是外道從佛家學去的。有證、有果必然有法喜,隨著果位的提高,法喜逐漸增加。開始是肌肉舒暢,關節、五臟、平滑肌、骨髓、骨頭、大腦等,出現無限的快樂。法喜充滿的人,每天還去坐,因爲修行沒有止境。每天的坐沒有空過的。所以不同道次的人,有不同的法喜。正所謂“開大樂輪”,“頭輪三十六,功到次第開。暈痛莫驚怖,飛到羽化台。不開無有樂,寒去春自來。千難都值得,萬金換不來。”每天的坐沒有空過。道家證得身空就有羽化境界。修行人不要著急,寒去春自來,肯定能得道。道家修到世間第一法的人叫真人,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只能算假人。只有佛家的人超越世間第一法。所以得法喜的人必然知道,有道可成。報身佛是宇宙當中最幸福的人,化身佛通過靜坐也可以得到快樂。有修行的人證得四果羅漢時都知道,只有證道不覺道,都不說“道”,都知用身體來修道,真正的叫喜樂福地。我講的這是什麽,這就是菩提之路。法喜才能生出菩提,這就是煩惱與菩提。證得妙有的人就是菩薩,發菩提心的人繼續修道,一定成佛。
人往生時往往有一種迹象,一般人不知道。不分出家、在家,臨終時至頭三天,男、女二根回縮,回縮到腹腔,往生極樂必是這樣,這叫地獄根不斷。

怎樣能去掉煩惱?那就是做個平凡人。有錢人不能平常、平凡,成天想著錢怎麽多。貪名的人時刻不能把“平常”放在心上,他要的是名。愛名利的人,讓他做平常人不容易,成天想著怎麽不平凡,平常的人也時刻不能忘了不平凡。真正平凡的人是什麽啊?是平凡的心態,是通過轉化六根,不爲六塵所利用,不爲別人活著,不爲明天活著,不爲名、聞、利、養活著,不爲昨天活著,不爲別人的議論活著,只是爲自己的道業,只爲當下活著。我花錢花的心安理得,我窮窮的心安理得,只是爲自己的道業,心安理得。只有聖人能平凡,只有自命不凡的人放不下不平凡。如走鋼絲繩不能分散執著力,分散必然掉下去,而手裏拿根木棍就平安無事。這等於平凡人修道的執著力最強,任何煩惱都不能分散這種執著力,最後到達彼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