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是2011年月全食之日!
梅庵的時間已經停止了!


~~~~~~~~
先前我壓在最底下這一張:


1988/6/9  4/25

這一連串的數字,有沒有人能解的出來?

瑪雅曆的最後一天,2012年12月21日加起來就是:12+21+2012=2045=2+0+4+5=11  
早上11:11
最經典的:1999年9月21日  2001
年9月11日  

有人是這麼註記的:
(註:阿扁被收押時偵訊了11個小時,然後穿上囚衣2630號,加起來剛好是11,他的入獄給所有人帶來光明,也結束了自己的黑暗)

基督城大震:2011/2/22

日本大震:2011/3/11


 
~~~~~~~~~~~~~~~~~~~~~~~~~~~~~~~~~~~
2011/11/29
 
《六祖壇經摸象記》 手抄本


(寬如,寬榮法師合撰) (一共四本手抄本)


序文 

妙矣哉,法寶壇經之玄文,述自六祖惠能大師,誠宗說俱通,續佛傳燄之至寶也。希有難得,如優曇之 華,為禪人之眼目,修行之良導,裂惑網之智刃,渡苦海之慧舟。言言句句,指歸心地,使行者驀直觀 心,成佛匪離於當念。既具是德,聞者莫不殷聽。故懇請頑愚共資研究,時見眾渴慕之誠,頓忘鄙陋, 立允所求,自以為曾學楞嚴於海公座下,可以貫通。豈知祖意難測,教外別傳,離心意識。由是捧讀之 餘,愧汗交流,而如來立教,祖師明宗,如何啟齒為眾宣揚。幸曾讀宗鏡,並諸般若經論,旋審本經玄文,方知無論若宗若教,皆如標月指,聞宗聽教者,固須因言見道,藉教明心,乃至談宗說教者,亦須 指教中所詮妙義,方契心宗,故敢以教解宗。古人尚謂「先以經教印證禪心,然後禪教雙亡,行起解絕。」方契本心。若上根者,一聞千悟,不假言詮。中下之機,若不假言說,無以蕩其情執。六祖雖不 假言說,默契心宗,而垂憐初學大事未明,雖不假言說,而以言說示導眾生。觀於如來在世,亦以言音 示教利喜。不得意者,必謂初祖達磨以心傳心,不 皆為末了者說,文字性離,即是解脫。迷一切諸法真實之性,而心外取法,以取文字之見者,今還將文 字對治,示其真實。若悟諸法本源,即不見有文字及絲毛發現。方知一切諸法,即心自性,則境智融 通,色空俱泯。當此親證圓明之際,入斯一法平等之時,又何法是教而可離?何法是祖而可重?何法是 頓而可取?何法是漸而可非?則知皆是識心橫生分別。古德謂「假言說以顯無言說,析名相以顯無相一 相,而總銷歸於無所有不可得。此其所談者何事,若解經而不知經,誠自障也。仍至云:蓋如來之所以 為教,祖師所以為宗,無二無別也。」如是廣讀古聖嘉言,方具信心以釋此經,復以經論,佛言祖語, 為證劣解,是中妙旨,能契合否?未蒙今賢印可,姑為初學之懇請,略盡微誠,薄解經文,如蚊足之探 海底,螢火寧燒須彌?同盲人之摸象,誠惶誠恐,何以賦於眾信耶?幸蒙 佛加 祖師慈祐,於庚寅公 曆一九五0年元月開講,端月即圓成拙作。先兄寬如初讀此經一遍,便即分科判教。榮愚劣,藉其科判 綱領,依文分釋,遂成此一部合撰之文,然經義幽玄,難徹難測,未盡所詳,但求無過,願拋磚引玉,示我過非,前進菩提,不勝幸甚之至云爾。

公元一九八○年七月十七日庚申年六月六日 序於香江慧明佛學院比丘尼釋寬榮 敬撰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摸象記緣起 庚寅元月澳門善信請講「六祖法寶壇經」,竟不自諒,謬然應之,以為可依古釋。遍尋諸藏,只得匡山 一註,古簡未詳。只好對本宣科,細為揣摩,竊謂 祖師傳燈惟傳佛旨。雖未識 祖意,亦可以佛語試 釋,故多引佛經證明,但未明心,實如盲人摸象。姑與同好共揣摩之,因名摸象記。猶願明者證之,不 勝幸甚。 公曆一九五○年庚寅端月 比丘尼 寬如謹誌



 

高僧送我前,在上面有註記 " Very Important!"

祖云:「我此法門,從上以來,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又云:「無者,無何事?念者, 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 如即是念之體者,正當經所顯之本元自性清淨心體也。念即是真如之用者,正稱性所起之直心正念真如 之無念之念也。如下云:「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更引經 云:『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足見非此無念無住真宗,則無以破執見性,而克證本元自 性清淨心體也。心體元復,無上菩提,何患不成。是則以此無念無住真宗,破執見性,直趣無上菩提, 於其中間,了無迂曲相矣。故是經以「無念無住為宗,以見性成佛為所歸趣」也。



故於般若品云:「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 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 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又 云:「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 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 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去來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此即 示無念無住之方便。故欲見性成佛,必須無念無住。無念則心空,無住則境寂。心空境寂,則執盡情 亡,方能於六塵中無染無雜。良由執除惑淨,本心還復清淨,故得稱體起用,來去自由,自在解脫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