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品第十一】

【寶塔品】是《法華經》中佛妙的一種,是過去佛來給釋迦牟尼佛證法的。釋迦牟尼佛給他的弟子講這部經,弟子們相信不相信,非常重要。一些小乘人,沒破四相的人不容易相信;菩薩完全相信;五百大弟子完全相信;其他人呢,有疑惑之心。所以過去佛來給證法。我們現在的世間人也一樣,你是真學佛的人,你是依法修行、得法修行的人,諸佛菩薩肯定給你證法來。告訴你,你這位師父是真學佛者,跟他學一定能有成就,示現給你。爲什麽?怕你有疑惑心,並不是你多麽偉大,是來證法的。佛講這麽重要的一部經,過去佛能不來給證法麽?有的讀誦【寶塔品】,夢裏夢到佛、寶塔,根據修行深淺不一樣。有的只夢到塔,有的佛、塔同現,告訴你釋迦牟尼佛說的一點不差,千真萬確。不但佛住世是這樣,現在人你要真心去讀誦、受持,佛都來給你證法,不是和我們沒關係,離我們不是太遠。萬法唯心造,佛不來證法,我們別怨別人,怨自已。自己做的怎麽樣,能不能感召到,你要修到那都能,我也希望能。

這時佛前出現寶塔,非常高大,從地而起到半空中,寶塔周圍有各種寶物,非常漂亮。寶塔一出,四天王、諸龍、天人都來護持,對過去佛像現在佛一樣尊重供養,這是最起碼的品行。過去佛的願力非常宏大,久遠成佛不忘衆生,願力多大呀。在常寂光淨土來你娑婆世界,名義上給佛證法,實際是慈悲衆生來了。我們這些衆生疑惑心重,業報心重,生懺悔心才對。隨後寶塔在空中出大音聲,讚歎“好啊好啊”。佛家講“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能以平等大智慧教菩薩法,是過去佛讚歎現在佛。《妙法蓮華經》就是菩薩法,既是教菩薩法,又是菩薩行的法。佛護念《妙法蓮華經》,因爲過去佛成佛要靠《妙法蓮華經》,現在菩薩成就佛的智慧,也要靠《妙法蓮華經》。寶塔裏的過去佛說:釋迦牟尼佛講的《妙法蓮華經》是真實的。我來證法來了。這時四衆見大寶塔在空中,又聞塔中出大音聲,皆生法喜。聽到聲音他們的身心感到愉快,前所未有,皆從座起。這也是起碼的禮節,我們無論在哪見到出家人,一定要起身,雙手合十,別貢高我慢。出家人相見也要相互問訊。你聽了寶塔品,就要把我們身邊的人和事聯繫起來。

這時有大菩薩名大樂說,知一切天人、阿修羅等心之所疑,而向佛說:世尊,以何因緣有此寶塔,從地湧出又於虛中發出音聲呢?天上的天人和人間的人由於沒見過,紛紛起疑惑心,修羅更驚怖,這寶塔從哪來的呢?修羅是一道,天上、地上、海邊都有,習性是好鬥。來到法華會上聽經的也有修羅。我們要知道,阿修羅王是菩薩作的,菩薩示現阿修羅王身引導和化度這一道衆生。佛講:天下衆生都是佛子,我都要去度。度哪道衆生,佛就要示現到哪道衆生。
這個時候佛告大衆:此寶塔中有過去佛多寶佛。此佛行菩薩道時,發過大願。大家注意,什麽時候發大願?行菩薩道,證得十地菩薩時,發大願心,表明自己成佛後怎麽去做。而新發意菩薩或者一地菩薩,你說你也發大願,沒證知一些境界,你發的願需要兩大阿僧衹劫才能兌現。十地菩薩很快就要成佛,他才敢發大願。多寶佛發的什麽大願呢?“若我成佛滅度之後,與十方佛國土,有說《法華經》處,我之塔廟,爲聽是經故,彼之寶塔,湧現其前,爲作證明”。佛家的願力,發了就一字不會更改,在十方佛國土,哪里講《妙法蓮華經》,這尊多寶佛肯定現前,給這部經作證明。在座諸位真修、真證的時候,別說你講《法華經》,你讀《法華經》,佛都入你夢,告訴你你聽到的《法華經》是真實的,讓你看他的塔。真正法師講法講到妙處時,肯定能看到多寶佛、多寶塔。如果你講法了沒看到,你肯定沒證得法空,沒入如來室,沒著如來衣,沒坐如來床。如果你證到了,肯定能看到,我給你打保票。如果你講的具足,肯定給你證法,多寶佛的願力在那呢。

“善哉善哉,彼佛成道以後臨滅度時,天人供養,全身起七寶塔。”多寶佛是化身佛,在常寂光淨土是三身合一,但是仍有化身成就,不是三身合一就不動了。“起全身舍利”,全身在一個寶塔中,不僅多寶佛是這樣,哪尊佛都是這樣。這位多寶佛說,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對佛說“我等願見此身”。爲什麽這位多寶佛從地湧出後,在塔中不現身而只出音聲?佛家也講尊貴,不請不出。就像某國領導人來訪,本國領導人得親去迎接,顯示尊貴。這位大樂說菩薩向釋迦牟尼佛說,“我等欲見多寶佛的全身”。多寶佛說:你們要見我的全身,得讓釋迦牟尼佛的十方分身都還集一處。爲什麽提出一個條件?因爲多寶佛的化身都在這一處,你的化身也聚到一處這才對等。這裏有內容,佛經不是隨便記載的,是有根據的,不管什麽時間,到了哪方國土都是真理,絕對真理是經得起推敲的,這是一個前提條件。

這時候佛弟子對世尊說:您的十方分身也聚到一起。這不光是禮節,是釋迦牟尼佛有十方分身,顯示佛家真富貴。而且十方分身釋迦牟尼佛向後世人作一個交待,肉身的釋迦牟尼可以滅度,真正的化身和其他的分身沒有滅度。爲什麽能分身?咱們修行人一定要知道,凡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其範圍就在毗盧遮那佛的法性身之內,不能超越,各有各的佛國土,真正的國土是法性身。咱們現在就在毗盧遮那佛的法性身之中,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也在毗盧遮那佛的法性身之中,盧舍那佛的報身佛國土也在毗盧遮那佛的法性身之中。講這個是讓你知道釋迦牟尼佛的肉身雖入涅槃,但佛沒有入涅槃,佛的報身、法身、十方分身還在,其他佛國土還有釋迦牟尼佛分身。佛在這講法,其他國土的分身、化身也可以到這來,照樣有這個佛力。同時讓我們這些佛弟子堅固信心,以正法修行必得證果;不以正法修行,以像法、末法的心態去修行不能證聖,千真萬確。如果你想反正現在是末法時代,我也和其他人一樣稀裏糊塗去修吧,那你今生就沒有成就。什麽時候以正法的精神去修行,什麽時候才能有成就。像法精神都不行,別說末法。

這時十方分身釋迦牟尼佛都還集到一處。讀經別看熱鬧,佛要給衆生交待後世,怎麽來理解佛?佛的威力有多大?怎麽入涅槃?涅槃是什麽?所以《法華經》難懂、難解,不得到法空的人講不出來,講不到位,說不清楚,認爲這就是一句話,一個熱鬧,殊不知處處都是佛妙。這個時候菩薩請法,佛放白毫相光,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諸佛,彼諸國土,皆以玻璃爲地,寶樹、寶衣以爲莊嚴,無量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彼國諸佛,以大妙音而說諸法,及見無量菩薩遍滿諸國,爲衆生說法,十方上下皆爲如此。十方諸佛各告衆菩薩言:善男子,我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並供養多寶佛塔。此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琉璃爲地、黃金爲繩,以界八道,無諸聚落、村營、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樹。這在《法華經》上講叫置換土地,爲什麽衆生都盼望值佛住世,看到佛國土的境界,否則沒有往生佛國土的人見不到佛國土。值佛住世的人,參加法華會的人有這個機會見到。佛把這個地球置換了,但是這種置換是在地球發生的,是境界上的置換,並沒有把地球上的衆生傷著、碰著。這個時候娑婆世界非常清淨,和報身佛的佛國土相近,把報身佛的佛國土一些境界拿到娑婆世界上來,咱們娑婆世界的衆生有機緣看到報身佛國土什麽樣子,和極樂世界、兜率內院的佛國土相近。佛周圍有幾大菩薩圍繞,佛周圍都有侍者,于娑婆世界結跏趺坐,遍滿娑婆世界,化身成就各尊佛有各尊佛的侍者,各尊佛有各尊佛教化的衆生,不一樣。因爲有化身成就的知道,根據衆生業報不同而講不同的法。對北俱盧洲講的法和對南瞻部洲講的法有區別,北俱盧洲的衆生鬥爭性很強、兇猛好鬥,所以有區別,但大意是一樣。地球人有地球人的業報,其他佛國土的還是不一樣。佛法有區別,唯有證到法空的人知道,所以法無定法。怎麽理解“法無定法”?是隨便說的麽?不是,法無定法是根據各星球衆生的不同業報而講的,所以沒法拿出一個固定之法。但是唯一佛乘是固定之法,三乘示以一乘、二乘、三乘度化衆生,這些法是相同的,但是在具體細節上有所不一樣,有區別。就像佛住世時有住山林、樹下、山洞修辟支佛乘的,如果是現在的人,讓他們到我國北方的山林不是凍壞了麽?不能把這些東西生搬硬套,而是有變有不變。不變的是成佛之道,在具體做法上可以靈活一些,修行方法遇到南方、北方或民間習俗不一樣時,也得順從一下。所以佛講善巧方便,你們不要小瞧這四個字,是你們弘法、修行的一半,不會這四個字,你就失去一半。爲什麽你學佛有那麽多的魔障?因爲你不會善巧方便或者缺乏善巧方便,你要是把善巧方便這四個字學會了,就不會有這樣的事了。我們一定要跟佛學會善巧方便,處理好自己周邊的人和事。沒處理好就是不會善巧方便。

因爲十方分身諸佛來了,佛把地球變爲佛的淨土,把地獄、餓鬼、畜牲移居他方。就像你家來了客人,得把屋子打掃一下,把不乾淨的東西藏一藏,放一邊去,讓人看見不雅觀。因爲十方分身諸佛全來,還有侍者,不讓衆生起疑惑心,不讓它們說釋迦牟尼佛的國土不好。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國土如何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不讓其他星球的人起貢高我慢之心,所以佛以平等心對待一切衆生。十方分身釋迦牟尼佛的化身無量億,佛的化身有多少?只要是毗盧遮那佛能包容到的地方,整個娑婆世界都是,他的化身無量無邊。佛國土和佛國土之間雖然空中是相通的,但是在空中是有界線的,不是隨便往來的,沒有佛家的旨意不能往來,不奉佛家的旨意也不能往來。

這時十方分身釋迦牟尼佛還集到一處,諸天人、修羅及四衆皆以供養。這時釋迦牟尼佛說,開大寶鎖,開大城門。這時一切衆會,皆見多寶如來,于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多寶如來說,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爲聽是經故,而來至此。有人一聽到這,以爲佛還沒講《法華經》呢,不是。這裏就像世人說的客氣話,你快講《法華經》,別因爲我耽誤你講《法華經》。多寶佛來前,釋迦牟尼佛已經講《法華經》了。多寶佛來也是《法華經》的一個內容,千萬別認爲多寶佛來前沒講,多寶佛走後還沒講,聽完故事了,認爲佛還沒講《法華經》。哪章哪節都是《法華經》,《法華經》的內容早都告訴你了,開權顯實,六度萬行,這就是《法華經》,延小向大,化城怎麽度脫,爲什麽一乘說三乘,一些佛事早都在這交待了,都是《法華經》的內容。

多寶佛說,你繼續講,我也想聽一聽。這時四衆見過去多少億劫佛說如是言,歎未曾有。佛家的智慧不可測知,過了多少億劫,化身還具有這個功能,還和過去佛一樣。佛滅度以後,進入常寂光淨土,與宇宙永恒,快樂無比。但是他遵從他的願力,所以願不可輕出,願出必從。如果修行的不足,願一出就立刻被壓倒。有多大能力,說多大話。沒那麽大的能力先別說。

這時多寶佛分半座給釋迦牟尼佛。這裏說“分半座”,就是一個凳子讓出一半,讓釋迦牟尼佛坐。爲什麽寶塔裏不能加一座?一是說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一樣,佛佛平等。二是一心相通,是過去佛法、現在佛法、未來佛法是一通的,沒有區別。不是現在有人說的過去佛小,現在佛大。當你成佛時,釋迦牟尼佛也照樣護念你。因爲佛沒有分別心,不像現在這些人滿腦子分別心。所以說分半座,目的是共同教化衆生。多寶佛說,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跏趺坐。你們要想多寶佛是結跏趺坐,釋迦牟尼佛是結跏趺坐,佛要示現什麽呀?佛都不能例外,結跏趺坐。你非得站著成佛,躺著成佛,你能成麽?人啊,智慧不開,勸他打坐,總是這疼、那疼,就會嘴上功夫,探討這個、研究那個,其實自己什麽也不懂,浪費時間。學佛人切莫空談,讀經一定要知道佛是怎麽做的。佛怎麽做,我就怎麽做,這才不叫貢高我慢、增上慢人。佛打坐成佛,他單不打坐。佛告訴六字弘名,他非要念四字,說親近,非得少念兩個字,典型的貢高我慢。我說句不客氣的話,你是誰呀?不管出家、在家,都是增上慢,別以爲出家人可以例外,在修證上不分出家、在家,都是平等的。只是相不同,承載佛法上各有因緣,佛法面前人人平等。佛說佛與衆生性上平等,只是我是迷了,佛是覺了。沒有這層理解,還“你是出家,他是在家”的分這麽細,你本身不就有分別心了麽?佛說性上沒有出家、在家。你的性能穿上袈裟?我不信。那你就沒成道,成道的人不那樣。性上沒有那些東西,光灼灼,赤條條,在性上都是一樣的。出家人是謙下、慈悲、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的榜樣,不是貢高我慢的榜樣,出家人是在家人的醒世明燈。我不是批評出家人,出家人應該給在家人作出榜樣來,在家人也會擁護出家人,擁護這樣的法師;這樣佛燈才不會熄滅,佛的智慧才能久傳下去,佛的正法才能久住。

這時,大衆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各作是念,佛坐高遠,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都把大衆托到虛空。這個時候,在娑婆世界廣說《妙法蓮華經》,釋迦牟尼佛以下音聲普告四衆,我不久就要入涅槃,所以要將《妙法蓮華經》付囑于這些菩薩或衆生。寶塔品證法來,也是知道這個世界的化身佛要涅槃,所以來給證法,讓法華會上的人千真萬確的相信《妙法蓮華經》,讓我們這些末法時代真修行者千真萬確的相信《妙法蓮華經》。多寶佛來證法,釋迦牟尼佛十方分身所有化身還集一處,包括移國土和佛示現的結跏趺坐,就是這個目的。我們看到,過去佛結跏趺坐,現在佛結跏趺坐,未來佛結跏趺坐。有的人說我也沒看彌勒佛結跏趺坐,他背個袋子在那隨便坐著。我告訴你,你沒看見彌勒佛真身像,北京清朝的寺院有位西藏來的法師刻了一尊彌勒佛像,用世界上最粗的一棵壇香樹幹刻的,那尊彌勒佛真身像和諸佛菩薩一模一樣,和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像接近。你要是有機緣見到彌勒菩薩時,他會告訴你“我就是你們中國說的布袋和尚”。彌勒菩薩的像就是根據布袋和尚的像畫出來的,那不是彌勒菩薩的真實相貌,一定要知道,別誤傳,別被假像所迷惑。那他怎麽沒打坐呢?布袋和尚樂觀度化衆生。當初宋朝的佛教非常死板,爲這些他示現的,告訴人們要活撥一點,靈活一些,用現在的話說叫善巧方便,學會善巧方便才能度衆生。所以要知道寶塔品是什麽內容,和我們的關係,只要我們謙下虔誠,也能見到多寶佛、多寶塔。千真萬確,我希望諸位都好好修,都能見到多寶佛、多寶塔。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這一品是《法華經》非常重要的內容,這一品講如何對待你身邊的反對你的人,反對到想殺你、害你、整你的程度;而且你還要善待他。這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忍辱的具體的表現。你要是不讀懂這一品,在修持六度萬行時,想成就菩薩道就不圓滿、有缺憾、不具足、成不了佛,你行的菩薩道就不是真正的菩薩道,就重要到這種程度。我昨天說了世間人,夫妻不能相容,父子不能相容,親兄弟不能相容,你能容世上其他人麽?你能容得下給你提反對意見的人麽?容不下的話,你說極樂世界的人能容得下你麽?也不能。你說你能成佛麽?你那佛是帶引號的,成不了,理論上成佛,實際成就不了,不到魔子、魔民那裏去報到就算萬幸。魔王你是當不上,因爲魔王是菩薩做的。所以說提婆達多品和我們關係密切。周圍的人給你提反面意見時,我勸你一定要高興,心裏真心接受,因爲這是受持提婆達多品的具體表現。聽完經後,誰再給你提點意見,對方可能說,“你這佛學的不太好,怎麽學的?” 你可別馬上翻臉,直接回應“我學佛怎麽地,我學佛就得聽你的?”等等。應該是不吱聲,聽一聽,讓人家講完,能解釋就解釋一下,不能解釋就說“謝謝你,對不起”,這才叫受持《妙法蓮華經》。聽完【提婆達多品】了,別說讓你去救給你提反對意見的人,就是想殺你、害你的人有了難處,你都得熱情幫助,這才是學佛人應該做的。講《法華經》我說說我自己的例子,有人說我,“你這人呀,誰壞你,你就對誰更好,你是不是怕他呀?你怎麽沒有是非標準呢?我淡然回應,“你不懂。”這還看不明白,我說的是實話,因爲咱們是學佛人,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你越反對我,我對你越好,你要罵我,我還要說,“這事我對不起你,讓你生氣了。”你們能做到不?這是幹什麽?是受持《妙法蓮華經》,我就應該這樣,是我做的不好。你看看輕易就把煩惱化了。至於別人怎麽評價我,那是他的事情,我也不和你爭高和低、好和壞。好壞我這肉體都得扔這,何必惹煩惱呢?因爲幾句話,把我道業毀了呢?毀掉我的功德林呢?中國有句俗話,倒尿盆子把孩子扔出去了,得不償失。

這時佛告諸菩薩、天人及四衆,我與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沒有懈怠,聽了《法華經》,受持《法華經》。“受持”,咱們學佛人要知道,直至成佛這一段都得受持《法華經》,成佛以後《法華經》也離不開,要用它去教化菩薩,因爲你要入涅槃都得講《法華經》,佛佛都一樣,成佛離不開《法華經》,所以重要。哪尊佛都離不開《法華經》,所以講這部經時,十方佛讚歎,十方諸菩薩護佑道場,有的天人、天王都來聽,因爲天王都是菩薩做。勤行佈施,佈施是去掉吝嗇,說句土話叫“小氣”,什麽東西都不想給別人,別人多少東西都可以接受,別說供養他人,不佔便宜都覺得吃虧。釋迦牟尼佛講自己的修證過程,過去無量劫中我求《法華經》無有懈怠,我曾做國王時求無上菩提,心不退轉,爲尋求六波羅蜜,勤行佈施,心無吝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頭目、髓腦、身、肉、手、不惜身命。什麽都可以給別人,求什麽都給,都讓滿足,這是釋迦牟尼佛做國王時發的願。佛說,我行菩薩道……佛在告訴我們什麽?受持《法華經》。佛帶頭修持《法華經》,佛給我們講《法華經》,他是怎麽修的,過去怎麽修的,你們現在就怎麽修。你不學佛麽?學佛什麽啊?佛怎麽做,你怎麽做。但佛是佛,我們不是佛。爲什麽?功德沒人家大,別沒學幾天佛,以爲受戒就是菩薩了,讀完《法華經》就是佛了,別那麽去想。犯錯誤、犯毛病都是這麽下去的,不知不覺。國王向世人擊鼓宣令,誰能爲我說大乘法我當終身供給走使,這時有位仙人,仙人是對過去修行者的稱呼。修天仙的稱觀世音菩薩爲觀音大士,名稱不一樣。這位仙人說我有大乘經典,你要聽我的,我就給你說法,這時國王聽後非常歡喜,就隨仙人走了,供給仙人所需,打水、做飯等等,讓這位仙人坐他身上不覺疲倦。這是說釋迦牟尼佛爲求法故舍王位,皇帝不當了,給人做奴僕,爲求法故把身體讓人坐著當床,一個國王給人打水、做飯、燒柴。

你看二祖向達摩祖師求法是斷臂求法,釋迦牟尼佛是舍王位求法。有的人多年想求法,“我也想快得法呀”,就是沒有謙下心,沒做到。諸佛的法在那閑著也是閑著,傳給誰他那裏也不少,爲什麽他不多度呀?你不夠那資格沒法傳給你。我反復講,是讓你用謙下心去求法,謙下向釋迦牟尼佛那麽學。你這比釋迦牟尼佛還大,教你三天你把那法糟蹋的啥也不像。佛家的密制非常嚴格,你若將法傳給不該傳的弟子,他的罪業十分你得擔三分,重一重你得擔七分,這還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的人破壞了佛法。不經過嚴格考驗你能傳給他麽?不扭轉自己的心,是求不得法的。有人聽了不服氣,說你憑什麽說這話?信不信由你,我還是奉勸大家跟佛學,佛怎麽做,咱們怎麽做。這時佛告大衆,當初王者就是我釋迦牟尼,仙人就是今天的提婆達多,由提婆達多善知識,讓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舍,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衆生。大家要問爲什麽提婆達多要處處和佛作對,弄一堆石頭想砸死釋迦牟尼佛,把大象灌醉等佛一經過,把大象放出等等,因爲佛有神通力這些都傷不了,這是幹啥呢?一尊佛出世本領、神通、佛的智慧怎麽顯現出來的,他得有一個提供反面的舞臺,沒有這些,沒有提婆達多能讓世人服他麽?要讓世人服他,這人比世上的人還要壞,讓你使勁壞也壞不到他那種程度,這壞人一看提婆達多比我還壞十倍,他會說這佛太偉大了,才能顯示佛。沒有提婆達多,誰信你的,有些法師也是這樣。你看達摩祖師到中國來誰搭理了,一些佛法弘傳不了。所以要真正理解提婆達多品,從反面磨練你的人,是你真正的善知識,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師父,師父才能做此事,到這個世界來做他的反面,說化身如何如何。爲什麽讓你善待周圍的人呢?給你出難題的人都是過去對你有恩的人。
【提婆達多品】,僅僅告訴我們團結、善待身邊的人麽?這只是一部份。如果你是有道的人,必然遭遇其他的一些魔道的人,或者是魔直接來魔你。你把他戰勝了,你也就有道所成,否則的話你沒道。什麽叫魔你?比如他身上有仙,蛇仙、狐仙或者其他一些東西,它見著你這修道的人,一是給你叩頭,二是離開這人肉體,捨棄畜身,投胎等法師再度我,或者你有沒有辦法讓它離開人的肉體,如果沒有,你還是老老實實修道吧。這些是什麽,就像提婆達多品作個比喻,從反面來助你成道,但他不具足提婆達多的資格,提婆達多曾經是佛的師父,但是我們修行人有成就時,必遭這些魔考,他們來魔你的時候,給你出難題,你連魔都克服不了,你成什麽道呀。平常人怕一些仙類,你一旦有道,這些東西怕你,自己有道沒道自己清楚,仙要怕你,你就差不多了,你要怕它那你啥也不是。

佛說仙人是今天的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在沒在法華會上?你看經字義是看不出來的,在法華會上提婆達多示現的肉體早已墮落地獄,活著地裂。提婆達多墮落地獄,事實上提婆達多早已成佛,也像一些證佛位的菩薩倒駕慈航留在這個世界,發下願力,像文殊菩薩一樣諸佛祖師倒駕慈航現菩薩相,不是提婆達多沒在法華會上,在法華會上呢,別看示現反面教員,咱們要知真實相,肉身沒在,是以化身菩薩相在法華會上。講到這一定要知佛在講自己怎麽受持《法華經》的,提婆達多從正面教他《法華經》,從反面助他成道,所以才有釋迦牟尼佛的今天,所以釋迦牟尼佛給他授記,不是讓大家知道佛多慈悲,是釋迦牟尼佛對他師父的一種感謝,讓世人看怎麽對待反對你的人,你怎麽去對待,做個榜樣。大家一看說釋迦牟尼佛真了不起,提婆達多給他出那麽多的難題,他還念他的好處,他還給他授記,讓他成佛。這些恰恰告訴你怎麽去學佛,善待從反面幫助你的人物。佛說提婆達多過多長時間成佛,國土什麽樣等等和其他佛都一樣。

在《法華經》上有【提婆達多品】,看時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三惡道而生佛前。爲什麽?這一品難信、難解,說我信了,能生到佛前麽?千萬別被文字轉,你真信受了,誰要是罵你、打你、辱你、整你,你能平常心、慈悲心對待他,你肯定生佛前。這樣才能生佛前,可不是我看了、聽了這部經,我該罵誰罵誰、該整誰整誰,啥也沒耽誤,我念了這部經就生佛前。你是學佛,做到佛那樣你才能生佛前,破經才能讀經,讀經達到法空時能知經什麽意思,你能做到,百分之百生佛前。而且到佛前常聞此經,蓮花化生。釋迦牟尼佛在講他如何受持《妙法蓮華經》,而且是怎麽樣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提婆達多品是佛的具體受持,人們就知今生事,不知過去世,所以提婆達多品很難相信,多寶佛要來證知這個事。

這裏說龍女示現成佛的事情,多寶佛證明,成佛時不能現女人身。這裏爲什麽文殊菩薩能和多寶佛對話?因爲文殊菩薩是北方一佛國土的一尊佛,他的化身倒駕慈航來到這個世界,現菩薩相,實際是佛身,和釋迦牟尼佛一樣,平等的和多寶佛對話,釋迦牟尼佛對多寶佛說“請等一等,文殊菩薩可說妙法。”這時文殊菩薩從大海龍宮自然湧出住於虛空,從蓮華下至於佛所,頭面敬禮二世尊足。示現的菩薩身,這是必須做的。菩薩是修學的榜樣,沒有貢高我慢心,沒有說我們同樣是佛,我到這來幫你化度衆生,我還得給你叩頭,誰幹呢,世間人才不幹,但文殊菩薩沒那個相,到這來示現菩薩相,頂禮要和菩薩身相吻合。文殊菩薩往智積所,共相慰問,智積菩薩問文殊菩薩,你往龍宮所化衆生其數幾何。文殊菩薩說,其數無量。現在科學不知有龍宮龍王這個事,但在咱們這個世上確實有龍宮、龍王的事情,只是我們修行的不具足去不了龍宮,有龍樹菩薩去過龍宮,我們修行好的可以去龍宮,龍王是學佛修道的人,乘急戒緩,是發的心不小,做時沒做到。舉個例子,這邊皈依佛門了,那邊犯了邪淫罪,找了情夫情婦,他今生學佛也不錯,這樣墮落龍道,乘急戒緩就這麽來理解。龍雖高大但是畜牲,有一些苦報,好鬥、聰明、有一些神通,功德要比這世上的國王大,所以世間人看不見它。在古印度有一個國王叫念通王,鑄了二尊像,一個是龍王像,一個是國王像,他說你那像什麽時候比龍王像重了,龍王什麽時候見你,要不然見不著,多少年他那個也不長,同樣重的金子,這個國王沒招了,找一位出家人請教,出家人告訴他,修塔、造廟、救濟災民,國王親自去施粥給要飯的。這些事辦了,突然有一天發現,他的像比龍王像大了,龍王這時才出來見他。要不然你的功德不大於它,它絕不出來見你。你的功德大,龍王都皈依你,因爲這世上行菩薩道的太少,它要跟你學,因爲它往昔是學佛人。文殊菩薩無量數劫在龍宮度化衆生,修菩薩道,也是從聲聞、緣覺開始到大乘經典。有人問勤加精進修《妙法蓮華經》能不能往生?經上說龍女童貞入道,童身、童心入道,所以八歲可以修成。爲什麽?因爲有禪定的功夫,沒有禪定的功夫誰也成不了,所以菩薩如此,哪尊佛也是如此,佛示現成佛破魔軍時沒有在那站著,沒有在那躺著。智積菩薩說我見釋迦牟尼佛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薩道未曾止息。說大千世界哪不是行菩薩道去處,以身命爲代價來度衆生的,不是嘴上說的,度衆生是要付出代價的,以身、命、財爲代價,讓你捨身、捨命,你舍不舍?舍財你都不幹呢,所以菩薩成佛是捨身命而來的。所以佈施是第一位的,修六度萬行才能成道。說釋迦牟尼佛三千大千世界處處捨身命,龍女是八歲小孩就能成佛了。這裏提出了一個能不能即身成佛的問題。密宗人講即身成佛,我準確的告訴你,有。這時舍利弗對龍女說,你這麽小的小孩不久時間怎麽能成佛道呢?真是讓人難信,因爲女身垢穢,非是法器,怎麽能得無上菩提?佛道需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女身有五障,女身怎麽能速成佛道?這就是我前面說的女身有五障,女性會使一些邪見之人墮落地獄,所以不能現女身成佛。不是輕視女性,而是慈悲衆生才這麽做。這裏提出一個即身成佛的問題,即身成佛有一個條件,這個人必須是往昔無量劫來修習善法,出家修道,和其他諸菩薩一模一樣,而是爲弘法的需要,才讓龍女示現女轉男身成佛,否則不行。這人必須是累劫修行,化身在這個世界住世修行,然後像觀世音菩薩超越八地菩薩到十地菩薩。如果你活著時沒有往生極樂世界或者化身你沒來這個世界,或者報身沒在極樂世界,你想即身成佛那是騙人。法師騙了自己,你要信了他的話,那你就被他所騙,沒有基礎。學佛人往往被法華轉,不明白,必須有曠世累劫修行的基礎,才能即身成佛。否則是名義上的,有即身成佛之法,你沒有累劫修行的基礎,人家不傳你。無字真經,全憑心意下功夫。有人說怎麽有法不傳我呢?那是傳菩薩的,修好的會即身成就的,可是沒有累劫修行你得不到。所以我把這個說破了,你就不在執著了,好好修你的,你也別著急、別後侮,心放平,現在好好修,就會有將來。

這時龍女拿一寶珠,供至於佛,佛即受之,龍女說你看快不快,人成佛的速度就這麽快,這是什麽意思?一念菩提,你做的就是一念佛事,有成佛的機會。一惡念現前或其他的念頭在腦中産生,你就是魔,就是餓鬼、地獄、畜牲。說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在哪里?當下一念,我告訴你龍女示現的就是這個,當下一念心,你要是覺了,你就是龍女,你天天做的都是佛事,腦中産生的都是善念,那你差不多。你如果一會是善念,一會是惡念,你要是張家長,李家短,認爲不是魔事,我告訴你家事、國事、天下事、處處是佛事。當下一念,一念覺就是佛,一念迷就是衆生。你要是把持一善念,你能不成佛麽?可是你當下這一善念你把持不住呀,一會就改主意,一會就變招子。離開善念,就是邪念,一念無善惡,離道即爲邪。你離開正念你就是邪法,什麽是惡,有我罪即生。龍女說以你神力,觀我成佛,當時衆會,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這雖說是八歲龍女,是幻化相。我們不要被幻化相所轉。說明一個問題,修《法華經》可以成佛,不修《法華經》不能成佛,提婆達多品示現都是佛家妙。多寶佛要走,佛給留下來,文殊菩薩講修《法華經》不但能成佛,而且速度相當快,龍女示現成佛這個事,把持在當下一念處,雖屬幻化,告訴你把握住自己的念頭,非常重要。因爲我們平常人的靈肉不能分離,我們的一念心那就是八識田,播種八識田,你種什麽種子,就結什麽果,你動惡念將來就結惡果。小乘人動一念不屬犯戒,大乘人動一念就屬於犯戒了。動一念天地都知道,一善念一出,諸佛、菩薩都知道,清淨善念震娑婆。觀世音菩薩天天在觀什麽呢?你每動一善念、一惡念他都知道,就是飛行夜叉,神類,竈王也都知道,他都給記錄下來,在你自己的八識田裏都影現出來,一淨念可往生極樂世界,但淨念不好出,有一淨念就有百淨念千淨念。

【勸持品第十三】
這一品講藥王菩薩,佛滅度以後怎麽去供養佛,怎麽擔當起教化衆生的任務,佛通過藥王菩薩告訴他的弟子,藥王菩薩就是跟佛學的榜樣。佛入涅槃後,要起塔廟供養,還要廣度衆生,佛要說的是這個意思,用善巧講了藥王菩薩怎麽做的,讓法華會上的人和我們後世這些人也這樣去做。 

這時藥王菩薩、大樂說菩薩及二萬菩薩于佛前作是誓言:唯願世尊不以爲慮,我等於佛滅後奉持、讀誦、說此經典,後惡世衆生,善根轉少,多增上慢,貪利供養,增不善根,遠理解脫。雖難可教化,我等當起大忍力讀誦此經,持說書寫、種種供養,不惜身命。這時五百阿羅漢亦向佛作誓言。在這個世界上能受持《法華經》的人一定是佛子,菩薩再來,不可小視。宣化法師就是最典型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之一,他能講出佛法來。複有學無學八千人,得受記者,作誓言:世尊我等也要廣說此經,所以者何。是娑婆世界國中,人多敝惡,懷增上慢,瞋濁諂曲,心不實故。什麽意思?世人除了貢高我慢,德還不多,嫉妒多、壞主意多、整人的招多、鬼主意多,這不是諂曲麽?誰都騙,騙人像家常便飯。佛住世時女尼也很多,女人照樣承載佛法,現在女人學佛的比男人多。這裏佛也給這些女尼及佛姨母、羅睺羅母授記。這些人也都發願擁護此法,不但在這個娑婆世界,還要到其他世界弘法利生。有些國土沒有《法華經》,這些人要隨佛到那去弘法利生,不光是地球,其他的星球,學佛的人能相信。不學佛人會說能有這事麽?在這還能到那去受生?由於我執、我見、思維不了。超越這個思維的人,我告訴你肯定有,極樂世界的人也都靠修學《法華經》去的。極樂世界的菩薩,哪講《法華經》都去擁護,這些人曾是極樂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薩,將來成佛也都要講《法華經》,阿惟越致菩薩在這個世界廣布流傳《妙法蓮華經》,以藥王爲首的諸菩薩都發願守護、受持、解說其義、如法修行《妙法蓮華經》。光讀誦不行,重要的是受持,就像在書本上種地沒有豐收,畫餅不能充饑一樣,必須實打實的去種,種一棵是一棵,種十棵是十棵,種一畝地是一畝地,否則的話成就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梅庵 的頭像
    梅庵

    梅庵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