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四十八則公案將再連貫一氣
故會三則公案為一小集再述之~


大透無門關 
                               
大如乾坤,獨須一步透之!



無門關關關無門關關門
念佛心心心念佛心心佛

禪宗無門關

                宋 宗紹 編

  說道無門。盡大地人得入。說道有門。無阿師分。第一強添幾箇注腳。大似笠上頂笠。硬要習翁贊揚。又是乾竹絞汁。著得這些哮本。不消習翁一擲。一擲莫教一滴落江湖。千里烏騅追不得。

                紹定改元七月晦。習菴陳寫。

  紹定二年正月初五日。恭遇天基聖節。臣僧慧開。預於元年十二月初五日。印行拈提佛祖機緣四十八則。祝延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帝陛下。恭願聖明齊日月。叡算等乾坤。八方歌有道之君。四海樂無為之化。慈懿皇后功德報因佑慈禪寺前住持傳法臣僧慧開謹言。


大透無門關
大者法身無邊故曰大
透者法身無量方能透

既是無門。且作麼生透。
透者即契悟法身也~
大透者即契悟無邊無量之法身也~
 
此無門之關
唯無邊無量之法身
方能來去自如
一切無礙
 
故偈曰:
無門關關關無門關關門
念佛心心心念佛心心佛

 
無門關一開門即道 :

說道無門。盡大地人得入。
說道有門。無阿師份。
 

故此無門之門
堪稱大願之門
 
願無盡故盡大地人得入。
心無形故無阿師份。
 
禪宗無門關

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既是無門。且作麼生透。豈不見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從緣得者。始終成壞。恁麼說話。大似無風起浪好肉剜瘡。何況滯言句。覓解會。掉棒打月。隔靴爬痒。有甚交涉。

慧開紹定戊子夏。首眾于東嘉龍翔。因衲子請益。遂將古人公案。作敲門瓦子。隨機引尿學者。
竟爾抄錄。不覺成集。初不以前後敘列。共成四十八則。通曰無門關。

若是箇漢不顧危亡。單刀直入。八臂那吒攔他不住。縱使西天四七。東土二三。只得望風乞命。設或躊躇。也似隔窗看馬騿。貶得眼來。早已蹉過。

【頌曰】
        大道無門 千差有路 透得此關 乾坤獨步

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楞伽經云: 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何故佛語心為宗?
佛語心者。即心即佛。今語即是心語。
故云。佛語心為宗。

無門為法門者。
達本性空。更無一法。性自是門。性無有相。亦無有門。
故云:
無門為法門。亦名空門。亦名色門。
何以故?
空是法性空。色是法性色。
無形相故。謂之空。
知見無盡故。謂之色。 

故圭峰和尚云:
謂諸宗始祖。即是釋迦。經是佛語。禪是佛意。
諸佛心口。必不相違。
諸祖相承。根本是佛親付。
菩薩造論。始末唯弘佛經。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卷15)
馬大師嘗舉楞伽經。以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乃云:諸人要識佛語心麼。只爾如今語便是心。心便是佛。
故云:
佛語心乃是宗也。此宗無門乃是法門。
古人太殺老婆拖泥涉水。若一舉便透。猶較些子。
或窮研義理。卒摸索不著。
 
白雲守端禪師開堂示眾云:
昔者靈山會上,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訶大迦葉,次第流傳,無令斷絕。至於今日。大眾!若是正法眼藏,釋迦夫子自無份,將個甚麼分付?將個甚麼流傳?

何謂如此?況諸人份上,各各自有正法眼藏。每日起來,是是非非,分南分北,種種施為,盡是正法眼藏之光影。

此眼開時,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羅萬像,只在面前,不見有毫釐之相。
此眼未開時,盡在諸人眼睛裏。

今日已開者,不在此限。
未有開者,山僧不惜手,為諸人開此正法眼藏
看!乃舉手,豎兩指曰:看!看!
若見得去,事同一家。
 
 
看!乃舉手
不在手上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二十一
今明不了者。從緣生故。是作法也。 佛性從緣見。非作法也。
不同陰界入者。 不可壞也。
 
 
豎兩指曰:看!看!
不在指上
從緣得者。始終成壞。
 
大似無風起浪好肉剜瘡。何況滯言句。覓解會。掉棒打月。隔靴爬痒。
眾皆迷故無夢說夢,無事起事。
猶是好肉上剜瘡,大似掉棒打月,了也。且得沒交涉。何有出期?

 
若見得去,事同一家。
見者瞎!
無風起浪。
好肉剜瘡。
到這裡直須單刀直入。
 
 
況諸人份上,各各自有正法眼藏。
每日起來,是是非非,分南分北,種種施為,盡是正法眼藏之光影。
 

是故
古德云:
宗門下這一法是正法眼藏,是如來心法,是了脫生死的根本。

若是箇漢不顧危亡。單刀直入。八臂那吒攔他不住。
若有聞之者單刀直入。箇箇具頂門正眼,
直饒八臂大那吒。亦攔他不住。



設或躊躇。也似隔窗看馬騎。貶得眼來。早已蹉過。

上堂:“若論此事,貶上眉毛,早已蹉過也。”
麻谷便問:“貶上眉毛即不問,如何是此事?”
師曰:“蹉過也。

哈~
既貶上眉毛,早已蹉過也。
何有汝開口處?

大道無門 千差有路 透得此關 乾坤獨步

雖無門然此無門之門
卻有路千條
故若悟無門之門縱橫天下去~ 

如何能至?
大透也
大如乾坤獨須一步透之



佛祖機緣   四十八則

    目錄

  一   趙州狗子   二  百丈野狐   三  俱胝豎指
  四   胡子無鬚   五  香嚴上樹   六  世尊拈花
  七   趙州洗缽   八  奚仲造車   九  大通智勝
  十   清稅孤貧  十一  州勘庵主  十二  巖喚主人
  十三  德山托缽  十四  南泉斬貓  十五  洞山三頓
  十六  鐘聲七條  十七  國師三喚  十八  洞山三斤
  十九  平常是道  二十  大力量人  二一  雲門屎橛
  二二  迦葉剎竿  二三  不思善惡  二四  離卻語言
  二五  三座說法  二六  二僧卷簾  二七  不是心佛
  二八  久響龍潭  二九  非風非幡  三十  即心即佛
  三一  趙州勘婆  三二  外道問佛  三三  非心非佛
  三四  智不是道  三五  倩女離魂  三六  路逢達道
  三七  庭前柏樹  三八  牛過窗櫺  三九  雲門話墮
  四十  趯倒淨瓶  四一  達磨安心  四二  女子出定
  四三  首山竹篦  四四  芭蕉拄杖  四五  他是阿誰
  四六  竿頭進步  四七  兜率三關  四八  乾峰一路

目錄(終)

    無門關

            參學比丘 彌衍 宗紹 編



網蟲還有佛性乎? 無~~~ 



趙州狗子佛性無。
萬疊青山藏古鏡。
十分春色播江湖。
上下四維皆徹映。

一 趙州狗子

  趙州和尚因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

【無門曰】

  參禪須透祖師關。妙悟要窮心路絕。祖關不透。心路不絕。盡是依草附木精靈。且道。如何是祖師關。只者一箇無字。乃宗門一關也。遂目之曰禪宗無門關。透得過者。非但親見趙州。便可與歷代祖師。把手共行。眉毛廝結。同一眼見。同一耳聞。豈不慶快。莫有要透關底。麼將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毫竅。通身起箇疑團。參箇無字。晝夜提撕。莫作虛無會。莫作有無會。如吞了箇熱鐵丸。相似吐又吐不出。蕩盡從前惡知惡覺。久久純熟。自然內外打成。一片如啞子得夢。只許自知。驀然打發。驚天動地。如奪得關將軍大刀入手。逢佛殺佛。逢祖殺祖。於生死岸頭得大自在。向六道四生中。遊戲三昧。且作麼生提撕。盡平生氣力。舉箇無字。若不間斷好。似法燭一點便著。

【頌曰】

  狗子佛性 全提正令 纔涉有無 喪身失命

網蟲還有佛性乎? 無~~~
將一無字築起銅牆鐵壁
起參~

無~~~必起汝疑情
唯一無之疑情

疑情一起
有無之兩邊便止
一心現前
如是一心參去
如何能不見性?

徑山禪堂示參禪切要之重點在:
把斷意識,再不放行。
此正是達磨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的規則也。

大慧老人尋常慣用的鉗錘。
其意只是要你將話頭堵截意根下妄想流住不行,
就在不行處看取本來面目。
不是教你在公案上尋思,當疑情討分曉也。

上來祖師如何付囑?
雖有靈山密付然如黃葉止啼。少室親傳可以望梅止渴。
乃至德山棒。臨濟喝。雪峰輥毬。道吾舞笏。
祕魔擎叉。禾山打鼓。清原垂足。天龍豎指。
當今看來盡是些閑家具。

又如何受用?
如今只者這一個“ 無 ”字, 乃宗門一關也~

有大力量人無門慧開者言
只如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諸方拈者甚多。提撕者不少。
這一箇”無”子單提獨弄。參這一箇”無”字。
成佛底如雨點。信不及者虛度時光。

雪巖和尚云:
一大藏教。與一千七百段。陳爛葛藤。
向一箇無字下透得。如刀劈竹。迎刃而解。


四祖寺凈慧和尚道得好~

四祖寺凈慧和尚云:
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趙州說:“庭前柏樹子!”
庭前柏樹子就是一道銅墻鐵壁。你怎麼去理解?

祖師西來意與庭前柏樹子有什麼聯繫?
這是給你設立一個銅墻鐵壁,堵絕你的意識,
使你沒有辦法思考。
因為思考得來的東西,都是比量,或者是非量,而不是現量。
見性這個東西,一定是現量見到,而不是比量。
比量就是思維,屬於心意識的問題,生滅法。

又云:
什麼叫離心意識參?我們先來把心意識的含義弄清楚。
“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
同是一心,而有三名,作用不同,故名心意識。
集起就是生滅,因為我們這個心是生滅不停的。
參公案就是不要在生滅心上用工夫,
不要在思量心上工夫,
不要在分別心上用工夫,
在沒有任何出路的情況下去參,這就叫離心意識參。
離了心意識,就能做到一念不生。
一念不生就是銅墻鐵壁。


下面這一篇對行者至關重要
重點在:
若果無妄想可以悟道,石頭應推為第一。
雖然無妄想,但他存無想,仍是有想;
他就是卡在一物不將來這個非無想的關內。

非有想非無想的眾生,修行已到了極點,但菩提心還未現前,
死水不藏龍菩故提心未能現前


金剛經淺易
聖一老和尚

六祖的弟子玄策禪師慕名來拜訪他,問道:
「大德在這裡作什麼?」

「我入定。」

玄策問:
「你是有心入定還是無心入定?假如你是有心入定,一切有情都入定,
若無心入定,荊棘瓦礫石塊都可以入定,你是有心還是無心入定?」

智隍禪師云:
「當我入定時,不見有無之心而入定。」

玄策云:
「若你不見有無之心而入定,離了有無之心而定,是常定,
常定是大定,大定就是佛定,
佛定常定而無出入,你怎可以說自己入定?」



智隍答不上來,問玄策:
「汝師是誰?」
「我師是六祖。」
「六祖如何說禪定?」
「五陰本空,四大非有,禪性無生,離生禪想,禪性無住,
離住禪寂,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後來智隍往見六祖,六祖對他開示一翻後,
智隍二十年所得禪定的心,冰銷瓦解。
無想,是指一些禪人,但除妄想,妄想除盡了後,不知從空出妙有,
像木石一樣無想,不起作用,
古人云:「冷水泡石頭」,「枯木巖前岔路多」

就是此意,若果無妄想可以悟道,石頭應推為第一。
但得其體,未有其用,只可以生在禪天,
如何能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廣作佛事呢?
應該從體起用,方可以悟道。
有些外道可以五百劫無妄想,入無想定,生於色究竟天,
五百劫後,妄想又生起,等於大石壓草,草雖暫不生長,
把大石移開後,草又生起來,依然有妄想,依然未入涅槃妙心。
非有想非無想——不想有亦不想無,語默雙寂,動靜兩亡,
是「非有想」,但是想開悟,
故云「非無想。」

非有想非無想的眾生,修行已到了極點,但菩提心還未現前,
必須親近大善知識,由善知識替他抽釘拔楔,令他悟過來。


一位禪人問趙州老人:
「一物不將來(有亦無,無亦無),如何?」

趙州曰:「放下著。」
禪人云:「一物不將來,放下個什麼?」
趙州曰:「放不下,挑起去。」
他便悟道,他雖然無妄想,但他存無想,仍是有想;
他就是卡在一物不將來這個非無想的關內。
修行人想開悟也是一個妄想,令你永不能開悟。
禪宗大德參禪就在這個地方——非無想——話頭是空(無想),
但話頭不明,想明白這個話頭,還有求理心在,便是非無想,
於是直參下去,參,就是非無想。
因此,若妄心而言,執是執非是有色,撥無罪福是無色,
單講不行是有想,除妄而不起作用是無想,
有無俱遣、語默兩亡,是非有想,
理還未明,有求理心在,是非無想。
度眾生就是度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之色,
及度其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之心。


上面是行者不入空亡斷滅之要關也

趙州狗子無佛性。萬疊青山藏古鏡。
赤腳波斯入大唐。八臂那吒行正令。(稠巖贇)

趙州狗子無佛性。當空掘出秦時鏡。
光明渾不見星兒。上下四維皆徹映。(誰菴演)

趙州狗子佛性無。十分春色播江湖。
幾多摘葉尋枝者。空使雒陽花滿途。(高峰妙)
 



趙州狗子佛性無。
萬疊青山藏古鏡。
十分春色播江湖。
上下四維皆徹映。 






總是一隊野狐精~




全身跳入野狐窟。
一對鴛鴦水上浮。
大雄山下老狐精。
不昧不落作麼會。


二 百丈野狐

  百丈和尚。凡參次有一老人。常隨眾聽法。眾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師遂問。面前立者復是何人。老人云。諾某甲非人也。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因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某甲對云。不落因果。五百生墮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貴脫野狐。遂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師云。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作禮云。某甲已脫野狐身。住在山後。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師令無維那白槌告眾。食後送亡僧。大眾言議。一眾皆安涅槃堂。又無人病。何故如是。食後只見師領眾。至山後巖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師至晚上堂。舉前因緣。黃蘗便問。古人錯祇對一轉語。墮五百生野狐身。轉轉不錯。合作箇甚麼。師云。近前來與伊道。黃蘗遂近前。與師一掌。師拍手笑云。將謂胡鬚赤更有赤鬚胡。

【無門曰】

  不落因果。為甚墮野狐。不昧因果。為甚脫野狐。若向者裏著得一隻眼。便知得。前百丈贏得。風流五百生。

【頌曰】

  不落不昧 兩采一賽 不昧不落 千錯萬錯

《指月錄》
師每上堂,有一老人隨眾聽法,一日眾退,唯老人不去。
師問︰「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因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某對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墮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貴脫野狐身。」
  
師曰:「汝問。」
老人曰︰「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師曰︰「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作禮曰︰
「某已脫野狐身,住在山後,敢乞依亡僧津送。」 

師令維那白椎告眾,食後送亡僧,大眾聚議︰「一眾皆安,涅槃堂又無病人,何故如此?」
食後,師領眾至山後巖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
師至晚上堂,舉前因緣,黃檗便問︰「古人錯祇對一轉語,墮五百生野狐身,轉轉不錯,合作個什麼?」
師曰︰「近前來,向汝道。」檗近前打師一掌,師笑曰︰「將謂鬍鬚赤,更有赤鬍鬚。」



高峰妙云:
前不落。後不昧。 還有得失也無?
若無。因甚有墮有脫。
若有。 試出來分明道看。
有麼有麼。總是一隊野狐精。


是三生六十劫?
還是六十劫三生?
是麼?是麼?皆是是一群魔子魔孫~~~

不落不昧。誣人之罪。
不昧不落。無繩自縛。
可憐柳絮隨春風。有時自西還自東。(三峰印)

不落與不昧。依前入皮袋。
不昧與不落。皮袋俱拋卻。
令人長憶李將軍。萬里天邊飛一鶚。(草堂清)

不落因果何曾墮?
不昧因果何曾脫?

靈源和尚觀諸家頌野狐話。復為頌曰:
明明道不落。老人何曾錯。的的言不昧。百丈何曾會。
不會將不錯。渾然宣妙覺。不落與不昧。卓爾標正位。
 

百丈與野狐
猶如文智與會因
皆瞞盡天下蒼生也!!
一坑埋卻去~


大雄山下老狐精。千古叢林惱殺人。
若遇金毛師子子。看伊無處著渾身。(石菴玿)

世人住處我不住。世人行處我不行。
全身跳入野狐窟。嬴得風流五百生。(肯堂充)。 

百丈堂前辨野狐。紫羅帳裏撒真珠。
誰家別館池塘裏。一對鴛鴦水上浮。(靈巖安)。 

不昧不落作麼會。會得依前墮野狐。
一夜涼風生畫角。滿船明月泛江湖。(台州鴻)。

全身跳入野狐窟。
一對鴛鴦水上浮。
大雄山下老狐精。
不昧不落作麼會。


何不自截其指?


天龍一指悟俱胝。
珊瑚枝上挂金鉤。
玄沙拗折無人會。
百億須彌一芥收。


三 俱胝豎指

  俱胝和尚。凡有詰問。唯舉一指。後有童子。因外人問。和尚說何法要。童子亦豎指頭。胝聞。遂以刃斷其指。童子負痛號哭而去。胝復召之。童子迴首。胝卻豎起指。童子忽然領悟。胝將順世。謂眾曰。吾得天龍一指頭禪。一生受用不盡。言訖示滅。

【無門曰】

  俱胝并童子悟處。不在指頭上。若向者裏見得。天龍同俱胝并童子。與自己一串穿卻。


【頌曰】

  俱胝鈍置老天龍 利刃單提勘小童 巨靈抬手無多子 分破華山千萬重 



俱胝庵中有一童子,於外被人詰曰:“和尚尋常以何法示人?”
童子豎起指頭。歸而舉似師,俱胝以刀斷其指,童子叫喚走出,
俱胝召一聲,童子回頭,俱胝卻豎起指頭,童子豁然領解。

請先看天龍和尚與俱胝和尚一段因緣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卷13) 
昔日俱胝和尚住菴時。因一尼戴箇笠子。
直來遶他繩床一匝云:道得即放下笠子。
俱胝當時道不得。尼拂袖便行。

俱胝云:何不且住。
尼云:道得即住。俱胝又無語。

尼去後。俱胝自歎云:
我雖是箇丈夫漢。卻不如箇婦人。便要燒菴下山。
忽夜夢神人曰:
和尚不須下山。且候。當有肉身大士來為和尚說法也。

過數日果見天龍和尚到來。俱胝遂舉前話似之。
天龍曰:爾問我。我與爾道。
俱胝曰:道得即放下笠子。

天龍遂豎起一指。俱胝忽然大悟。

後凡有所問。只豎一指。
每曰:我得天龍一指頭禪。一生受用不盡。


瑯琊覺和尚嘗有頌曰:
俱胝一指教君知。朝生鷂子搏天飛。
若無舉鼎拔山力。千里烏騅不易騎。

爾看這一頌。便是會得這一指頭禪分曉也。
這箇如何學得。俱胝身畔有一供過童子。
每見人問他事。也學豎指祇對。

有人謂俱胝曰:
和尚這童子也不可得。亦會佛法。凡有人問他。皆如和尚豎指。

俱胝聞得。一日潛將一柄刀在袖中。喚童子近前來。
聞爾也會佛法。是否。 云:是
俱胝曰:如何是佛。 
童子便豎起指頭被俱胝捉住。以刀斫斷。童子叫喚走出。
俱胝遂喚童子。童子回頭。

俱胝曰:如何是佛。
童子不覺將手起。不見指頭。忽然大悟。

玄沙備云:我當時若見。拗折指頭。

俱胝并童子悟處。不在指頭上。
若向者裏見得。天龍同俱胝并童子。與自己一串穿卻。

得須是徹骨徹髓,見透始得。
若如今人才問著,汝也豎指豎拳,保汝也只是弄精魂一個,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奇哉!信知佛 法不可傳。不可學。
俱胝得處不在指頭上。香嚴悟處不在擊竹邊
且道在甚麼處?

一時說了也~
諸人還會麼。此事非難非易。
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
奉勸諸人。退步自看。一切現成。
便請直下承當。不用費力。爾擬動一毫毛地。
便是千里萬里。沒交涉也。


雪竇禪師: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俱胝一指,即天地與我,
萬化與佛性一體的一指。

清波格云:
俱胝得天龍一指。一生擔板不了。
及至童子豎指。卻又與伊截斷。
當時何不自截其指。 免致擔板一生。

若自截其指
直是無下手處~~~



頓悟天龍一指頭。河沙佛祖便同儔。
饒他鶖子懸河辯。百億須彌一芥收。(旻古佛)
 
老大宗師豎指頭。一生用得最風流。
玄沙拗折無人會。年來年去冷颼餿。(龍門遠)

席簾蓬戶在門頭。誰謂村居院落幽。
雨散雲收山岳露。珊瑚枝上挂金鉤。(惠照預)

天龍一指悟俱胝。當下無私物匪齊。
萬互千差寧別說。直教今古勿針錐。(汾陽昭)


天龍一指悟俱胝。
珊瑚枝上挂金鉤。
玄沙拗折無人會。
百億須彌一芥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