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篇就是最經典的裹腳布~~~ 這篇文章最後由無來去在 2005/09/20 03:06am 第 19 次編輯 對於中文不識謗法癡人,無來去一向一篇到底! 以彼既爾中文不識,一篇百篇,同等瞎眼無別矣! ~~~~~~~~~~~~~~~~~~~~~~~~~~~~~~~~ (草草舊文更貼!已是太過慈悲!) 呵呵!提問師兄!原來如此!且不勞為彼費時更說正義矣! 草草宗鏡一段,還駁可矣! 《宗鏡錄》 卷五十一 永明延壽禪師 集造 ◎問:若不立此第八識,有何等過? ◎答:有大過失!一切染淨法不成,俱無因故。 《識論》云: 若無此識持煩惱種,界地往還;無染心後,諸煩惱起,皆應無因! 餘法不能持彼種故!若諸煩惱,無因而生,則無三乘學無學果,諸已斷者皆應起故。 又若無此識持世出世清淨道種,異類心後,起彼淨法,皆應無因。 又出世道初不應生,無法持彼法爾種故。 初不生故,後亦不生!是則應無三乘道果。 若無此識持煩惱種,轉依斷果,亦不得成! 謂道起時,現行煩惱及彼種子,俱非有故。 染淨二心,不俱起故。道相應心,不持彼種,自性相違,如涅槃故。餘法持種,理不成故。既無所斷,能斷亦無,依誰由誰而立斷果?若由道力,後惑不生,立斷果者,則初道起,應成無學!後諸煩惱皆已無因,永不生故。許有此識,一切皆成, 唯此能持染淨種故! 證此識有,理趣無邊,恐厭繁文,略述綱要。 則有此識。教理顯然。諸有智人。應深信受。 (↑永明禪師引《成唯識論》證『依於聖教必有第八識』畢;下接《宗鏡》正文) 又此真唯識旨,千聖同遵,此土、西天,無有破者。 又此真唯識旨,千聖同遵;此土、西天,無有破者! 又此真唯識旨,千聖同遵;此土、西天,無有破者! 又此真唯識旨,千聖同遵;此土、西天,無有破者! 又此真唯識旨,千聖同遵;此土、西天,無有破者! 又此真唯識旨,千聖同遵;此土、西天,無有破者! 又此真唯識旨,千聖同遵;此土、西天,無有破者! ※請問hisbud:上行是否延壽大師所說?更中文淺義如何?頗堪厚顏瞎癡更謗否? ※請問hisbud:上行是否延壽大師所說?更中文淺義如何?頗堪厚顏瞎癡更謗否? ※請問hisbud:上行是否延壽大師所說?更中文淺義如何?頗堪厚顏瞎癡更謗否? ※請問hisbud:上行是否延壽大師所說?更中文淺義如何?頗堪厚顏瞎癡更謗否? 如《百法鈔》云:真唯識量者;此量即大唐三藏於中印土曲女城,戒日王與設十八日無遮大會,廣召五天竺國解法義沙門婆羅門等,并及小乘外道,而為對敵。立一比量,書在金牌,經十八日,無有一人敢破斥者。 故《因明疏》云:且如大師周遊西域,學滿將還,時戒日王,王五印土,為設十八日無遮大會。令大師立義,遍諸天竺,揀選賢良,皆集會所,遣外道小乘,競生難詰。大師立量,無敢對揚者。大師立唯識比量云: 『真故極成色是有法,定不離眼識「宗」。 「因」云:自許初三攝,眼所不攝故;「同喻」如眼識。 「合」云: 諸初三攝,眼所不攝故者,皆不離眼識。 「同喻」如眼識,「異喻」如眼根。』 ◎問:何不合自許之言? ◎答:非是正「因」,但是「因」初寄言,(俾於)簡過。 亦非小乘不許,大乘自許。因於有法上轉三支,皆是共故。 初明「宗」「因」,後申問答。 初文有二;初辯「宗」,次解「因」。 且初「宗」。 前陳言『真故極成色』五箇字, 色之一字,正是有法;餘之四字,但是防過。 且初『真故』二字防過者,簡其「世間相違」過,及「違教」等過。 ~~~~~~~~~~~~~~~~~~~~~~~~~~~ 至此,擒賊先擒王!綱敗網自散! 更取hisbudg開題連續四篇中最後一篇最後一段, 明證謗人中文程度如何低落,瞎謗能力如何高強矣! ◎hisbudg曰: 所以三藏預著自許之言句。取他方佛色。卻與外人量。作不定過。 出過云:為如眼識。是初三攝。眼所不攝。眼識非不離眼識色。證汝極成色非不離眼識色耶。 為如我自許。他方佛色。亦是初三攝。眼所不攝。 他方佛色是不離眼識色。卻證汝極成色是不離眼識耶。 外人相違量。既犯共中他不定過。明知非真能破也。 三藏量卻成真能立也 (--宗鏡錄) 永明延壽言: 外人相違量。既犯共中他不定過。明知非真能破也。 三藏量卻成真能立也 此句意在破三藏之真唯識量 ◎無來去笑答: 但凡古文稍識者,畢知宗鏡錄一段如下者~~~~ 所以三藏預著自許之言句,取「他方佛色」卻與外人量作「不定」過。 出(外人)過云: 『為如眼識是﹝初三攝,眼所不攝﹞, 眼識非﹝不離眼識色﹞; 證汝﹝極成色﹞非﹝不離眼識色﹞耶? 為如我自許,他方佛色亦是﹝初三攝,眼所不攝﹞; 他方佛色是﹝不離眼識色﹞; 卻證汝﹝極成色﹞是﹝不離眼識﹞耶?』 外人相違量。既犯共中他不定過。明知非真能破也。 三藏量卻成真能立也 【意即】~~~~~~ 奘師預見外人必有此破!遂於早先建立唯識自量時, 便以因明本許之『自許』 格式,遮遣外人此破於前; 方待外人後時立量欲破時,依於此早先所立『自許』 , 奘師便得反取「他方佛色」為據,隨破外人所立之量, 反顯外人所立觸犯『共中他不定』過矣! ●更:顯彼之過後,『明知非真能破也!三藏量卻成真能立也 !』者 ●即:顯彼外人之過後,『明見畢知彼外人實非真能破斥 玄奘大師也! 而 玄奘三藏所立真唯識量卻爾證成乃真實能立者也矣! 』 ●即:『顯彼外人之過後,明見畢知彼外人實非真能破斥 玄奘大師也! 而 玄奘三藏所立「真唯識量」卻爾證成乃真實能立者也矣!』 ============================================= 宗鏡錄中 永明延壽大師淺意昭昭如前! 一網且觀梅庵與hisbuddi 二癡所見,邪謬更至如何矣! ◎梅庵曰, hisbutt貼: 永明延壽言: 外人相違量。既犯共中他不定過。明知非真能破也。 三藏量卻成真能立也 此句意在﹝破三藏之真唯識量﹞!! ◎無來去捧腹笑答: 『三藏量卻成真能立也』此句意在破三藏之真唯識量??? 『三藏量卻成真能立也』此句意在破三藏之真唯識量??? 『三藏量卻成真能立也』此句意在破三藏之真唯識量??? 『三藏量卻成真能立也』此句意在破三藏之真唯識量??? 呵呵呵~~梅庵啊梅庵!爛梅倒庵! 中文不識,好莫網上瞎眼自弒矣!可憐!可憐!可憐!可憐! ~~~~~~~~~~~~~~~~~~~~~~~~~~~~~~~~~~ 更錄《宗鏡錄》相關『自許』 諸段! 明證癡人梅庵法義不論,中文程度低下可笑如何矣! ◎梅庵曰: 『答。緣三藏量中。犯有法差別相違過。因明之法。量若有過。許著言遮。 今三藏量既有此過。故置自許言遮!』........宗鏡錄 解釋如下~~ 因支自許之作用 乃"緣三藏量中。犯有法差別相違過。因明之法。量若有過。許著言遮。 今三藏量既有此過。故置自許言遮"此自許二字是為簡別遮除本身已存之過 使其"因"能被立敵雙方所認可 因大乘之“色”,有“離眼識之本質色,有不離眼識之相分色。 若離眼識色,小乘即許;若不離眼識色,小乘不許。 『今三藏量云: 真故極成色。是有法。若望言陳自相。是立敵共許色。 及舉初三攝眼所不攝因。亦但成立共許色不離於眼識。 若望三藏意中所許。但立相分色。不離眼識。 將初三攝眼所不攝因。成立有法上意之差別相分色。定不離眼識故。』...宗鏡錄 此處永明延壽指出玄奘之量有過~~ 自許是為遮過而設!且未指出此過並防住~ 竟然還被稱揚"萬代之正軌" ◎無來去搖頭笑迴: 爛梅倒庵,豈不早早告汝~~中文不識,好莫網上瞎語謗聖麼? 『自許是為遮過而設!且未指出此過並防住~ 』????? 呵呵呵!玄奘大師果真如汝所謗未指出此過並防住~ 麼? 睜汝癡眼仔細瞧瞧 永明延壽禪師怎麼說吧! ※註:底下藍色部分乃無來去為求新參易明所作添字也! ============================================ §《宗鏡錄》 卷第五十一 ●大藏經光碟原文: ....外人相違量。既犯共中他不定過。明知非真能破也。三藏量卻成真能立也。 問。因中若不言自許。空將他方佛色與外人相違量。作不定過。有何不可。 答。若空將他方佛色。不言自許者。即他小乘不許。犯一分他隨一過。他不許此一分他方佛色。在初三攝眼所不攝因中故。故因明疏云。若不言自許。即不得以他方佛色而為不定。此言便有隨一過故。 問。何不待外人申違量後。著自許言。何要預前著耶。 答。臨時恐難。所以先防。 ●無來去不違本意,增字添註: .....外人相違量,既犯「共中他不定」過,明見畢知彼外人實非真能破斥 玄奘大師也!而 玄奘三藏所立真唯識量卻爾證成乃真實能立者也矣! ◎問: 玄奘三藏早先於因中若不言『自許』,後時方自憑空舉將「他方佛色」與外人成相違量,作共中他不定過!有何不可? ◎答:若奘師後時方自憑空將出「他方佛色」,於立量之先不言『自許』者,即他小乘不許,犯一分「他隨一過」。小乘他不許此一分「他方佛色」,在「初三攝眼所不攝」因中故。 故窺基大師於因明疏中有云: 若奘師先不言『自許』,後時即不得以「他方佛色」而為外人作「不定」過!若作此言自便有「隨一過」故。 (梅庵!永明延壽引 窺基疏文於此,閣下且道是贊 奘師?更是斥 奘師矣?ㄏ嗄?) ◎問:玄奘三藏何不待外人申斥違量後,再著『自許』之言相救己過?何必定要預於「因」前便爾先著耶? ◎答:臨時恐難,所以先防! ================================= ◎無來去總結更論: 梅庵啊梅庵!斯奘師果否如汝所謗未指出此過並防住~ ? 有眼皆見,邪口難張矣! 更者~~『又此真唯識旨,千聖同遵;此土西天,無有破者!』 四句一段! 竟是《識論》玄奘大師原文 ?竟是 永明延壽《宗鏡》之所頌贊 奘師? 你我空口相諍無益,但將《識論》《宗鏡》交疊比對!破汝邪癡,大大足矣! ps. 為求真實,免汝增謗;標點不改,原文貼上 ======================================================= §《成唯識論》 卷四 [0018c24] 又契經說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淨故有情清淨。若無此識彼染淨心不應有故。謂染淨法以心為本。因心而生依心住故。心受彼熏持彼種故。然雜染法略有三種。煩惱業果種類別故。若無此識持煩惱種界地往還無染心後諸煩惱起皆應無因。餘法不能持彼種故。過去未來非實有故。若諸煩惱無因而生。則無三乘學無學果。諸已斷者皆應起故。若無此識持業果種。界地往還異類法後。諸業果起亦應無因。餘種餘因前已遮故。若諸業果無因而生。入無餘依涅槃界已。三界業果還復應生。煩惱亦應無因生故。又行緣識應不得成。轉識受熏前已遮故。結生染識非行感故。應說名色行為緣故。時分懸隔無緣義故。此不成故後亦不成。諸清淨法亦有三種。世出世道斷果別故。若無此識持世出世清淨道種。異類心後起彼淨法皆應無因。所執餘因前已破故。若二淨道無因而生。入無餘依涅槃界已。彼二淨道還復應生。所依亦應無因生故。又出世道初不應生。無法持彼法爾種故。有漏類別非彼因故。無因而生非釋種故。初不生故後亦不生。是則應無三乘道果。若無此識持煩惱種。轉依斷果亦不得成。謂道起時現行煩惱及彼種子俱非有故。染淨二心不俱起故。道相應心不持彼種。自性相違如涅槃故。去來得等非實有故。餘法持種理不成故。既無所斷能斷亦無。依誰由誰而立斷果。若由道力後惑不生立斷果者。則初道起應成無學。後諸煩惱皆已無因。永不生故。許有此識一切皆成。唯此能持染淨種故。【證此識有理趣無邊。恐厭繁文略述綱要。別有此識教理顯然。諸有智人應深信受。如是已說初能變相。第二能變其相云何。】 頌曰。 5次第二能變 是識名末那 依彼轉緣彼 思量為性相 6四煩惱常俱 謂我癡我見 并我慢我愛 及餘觸等俱 7有覆無記攝 隨所生所繫 阿羅漢滅定 出世道無有 ==================================================== §《宗鏡錄》卷五十一 [0717c09] 問。若不立此第八識。有何等過。 [0717c09] 答。有大過失。一切染淨法不成。俱無因故。 識論云。若無此識。持煩惱種。界地往還。無染心後。諸煩惱起。皆應無因。餘法不能持彼種故。若諸煩惱。無因而生。則無三乘學無學果。諸已斷者皆應起故。又若無此識。持世出世清淨道種。異類心後。起彼淨法。皆應無因。又出世道初不應生。無法持彼法爾種故。初不生故。後亦不生。是則應無三乘道果。若無此識。持煩惱種。轉依斷果。亦不得成。謂道起時。現行煩惱。及彼種子。俱非有故。染淨二心不俱起故。道相應心不持彼種。自性相違。如涅槃故。餘法持種。理不成故。既無所斷。能斷亦無。依誰由誰而立斷果。若由道力。後惑不生。立斷果者。則初道起。應成無學。後諸煩惱。皆已無因。永不生故。許有此識。一切皆成。唯此能持染淨種故。【證此識有。理趣無邊。恐厭繁文。略述綱要。則有此識。教理顯然。諸有智人。應深信受。又此真唯識旨。千聖同遵。此土西天。無有破者。】如百法鈔云。真唯識量者。此量即大唐三藏。於中印土曲女城。戒日王與設十八日無遮大會。廣召五天竺國解法義沙門婆羅門等。并及小乘外道。而為對敵。立一比量。書在金牌。經十八日。無有一人敢破斥者。 ps. 好語勸前! 若於兩論相引文句多寡不均可笑有疑,勸汝癡人自於楊仁山居士全集中求解也! 切莫口不擇言,更顯癡纏矣! |
把永明延壽之言如是解
真乃滑天下之大稽也
汝乃因明學的大門外漢也~~
請先去搞清楚因明之專有名詞
何謂真能破?何謂真能立?
先把下面看完再論
才不會羞煞玄奘啦~~~
永明延壽言:
外人相違量。既犯共中他不定過。明知非真能破也。
三藏量卻成真能立也
此句意在破三藏之真唯識量
玄奘之《真唯識量》決不是萬世定量之正軌,
而只是疏謬不堪的『似能立』而已,
是『自比量』而非玄奘自稱的『共比量』。
請注意只是疏謬不堪的『似能立』
三藏量竟然把它當成『真能立』也~~~
玄奘將只是『自比量』的『真唯識論』強言為『共比量』,
反而疏謬不堪破綻百出
因明八法:
現量/比量,似現量/似比量;
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
三種比量:他比量、自比量與共比量
共比量兼具六正破邪
《入論》說真似能立、真似能破,以共比量為準。因明立破最重共比量。
這是因為共比量宗依、因喻皆共許極成,是標準的能立。
共比量之能立同時又兼具能破。
“唯識比量”是疏謬不堪的“似能立”(錯誤的論證),
它以"自比量"冒充"共比量",
在宗、因、喻三支上普遍犯過,是一個詭辯。
不僅"言陳要共許","意許也要共許"。否則就會有"不極成"的種種過失。
為避免過失,就要加簡別語,一加“自許”或“汝執”就不復為共比量而為自比量或他比量了。
一个没有过失的共比量,既是真能立,又是真能破,攻守兼破,攻守兼备,功用最大。
他比量限于破他,不申自宗。自比量只申自宗,限于救自,无力破他。
玄奘的“唯识比量”虽然是为答复小乘教人而提出来的。但是由于它是自比量,所以起不到破他的作用,只能救自。玄奘打的不过是防御战。
如是詭辯如何承擔"萬世定量之正軌"之大名? 汝不但對因明之學一無所知 休去~~~
>>>若於兩論相引文句多寡不均可笑有疑,勸汝癡人自於楊仁山居士全集中求解也!
切莫口不擇言,更顯癡纏矣!
哈~~~
無來去呀!
楊仁山乃一介凡夫其論如何可取?
又如何跟永明延壽悟道祖師相提並論呀!
又只能盡引一些凡夫俗子之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