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永明八識心王論:
有一商主者,即是心王,將諸商人者,即是眼等六識,商人貨易珍寶義,
若眼商人,被色塵所易,貨眼自性之珍寶,
若耳商人,被聲麈所易,貨耳自性之珍寶,
齎持重寶者,即是俱懷佛性,經過險路者,即是三界之險,有六趣之迷津。
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者,
即是意根能起隨念計變之分別,常引導五根入於善惡。
此商主是心王,商人有眼、耳、鼻、舌、身、意。
各具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眼識能見、耳識能聞、鼻識能嗅、舌識能味、身識能觸、意識能起隨念計度分別。
其中六根,本懷佛性珍寶,皆是心外逐物,才易自家珍寶,
問:阿賴耶識與諸轉識,為復作因﹖為復作果﹖
答:互為因果,經偈云:
諸法於識藏,識於法亦爾,更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
攝大乘論說,阿賴耶識與雜染法互為因緣,
如炷生焰,輾轉生燒,
又如束蘆互相依住。
問:此識既云恒轉如流,定有生滅去來不﹖
答:此識不守自性隨緣變時,似有流轉而實無生滅,亦非去來,
如湛水起漚,漚全是水,華生空界,華全是空,
識性未嘗去來,虛空何嘗生滅。
如馬祖大師云:
若此生所經行之處,及自家田宅處所,父母兄弟等,
舉心見者,此心本來不去,莫道見彼事則言心去,心性本無來去,亦無起滅,
所經行處,及自家父母眷屬等,今所見者,由昔時見故,
皆是第八含藏識中憶持在心,非今心去,亦名種子識,亦名含藏識,
貯積昔所見者,識性虛通,念念自見,名巡舊識,亦名流注生死,
此念念自離,不用斷滅,若滅此心,名斷佛種性,
此心本是真如之體,甚深如來藏而與七識俱。
傳大士云:
心性無來亦無去,緣慮流轉實無停。
又心無處所,故云無停,
心體實無來去,昔所行處了了知見,性自虛通,體無去住,
不用除滅此心,若識此心 本是佛體,不須怕今有,
不識心人將此為妄,終日除滅亦不可得滅,
縱令得滅,證聲聞果,亦非究竟,
只如過去諸佛恒沙劫事,見如今日,
真如之性靈通自在,照用無方,不可同無情物,
佛性是生氣物,不可兀爾無知,但無心量種種施為如幻如化,
如機關木人畢竟無有心量,於一切處無執繫,無住著,無所求,
於一切時中更無一法可得
故知此心是凡聖之宅,根境之原,
只為凡夫執作賴耶之識,成生死苦惱之因,
聖者達為如來藏心,受涅槃常樂之果,
若云阿賴耶識,則有名無體,以情執有不究竟故,當證聖時其名即捨,
若云如來藏心,則有名有體,以本有非執故,
至未來際不斷故,如以金作鐶,鐶相虛金體露現,
如來藏作賴耶,賴耶相虛藏性現。
今眾生以隨情執重故,多認賴耶,不信有如來藏,
以不信故自既輕慢,又毀滅他人,謗法之愆無過此失,
念念昧如來法界之性,步步造眾生業果之因,惡業日新苦緣無盡,
於安隱處生衰惱心,向解脫中成繫縛果。
為不知如來藏心,失唯識妙性。
問:諸心識中,何識堅牢,不為諸緣之所飄動﹖
答﹕世間無有一法不從緣生,緣生之法悉皆無常,
唯有根本心,不從前際生,不從中際住,不於後際滅,實為萬有之根基。
諸佛之住處,是以喻之如鏡,可以精鑒妍醜。深洞玄微。仰之為宗。
猶乎巨浸納川。太虛含像。
問:阿賴耶識,以何為因﹖以何為緣﹖以何為體﹖
答:顯揚論云:
阿賴耶識者,謂先世所作增長業煩惱為緣,無始時來戲論熏習為因,
所生一切種子異熟為體,
此識能執受了別色根、根所依及戲論,熏習於一切時,一類生死不可了知,
又能執持了別外器世界,與不苦不樂受等相應,
一向無覆無記,與轉識等,作所依因。
經云:
無明所覆,愛結所繫,愚夫感得有識之身, 此言顯有異熟阿賴耶識。
問﹕此第八識於真俗二諦中俱建立不﹖
答﹕染淨之本真俗俱存,不達真異熟正唯識人,多執俗有真無,強生異見,
不知諸佛密意,執遣相空理,以為究竟,
此乃破遍計情執,是護過遮詮,便撥依他圓成,悉作空華之相,
若無依圓,本識及一切法皆則無體,既非實有成大邪見
故應信有能持種心,依之建立染淨因果,彼心即是此第八識。
外道亦不謂染淨等皆無,現所見故,
但執非實,染因不能感惡果,善因不能感善果,以非實故,如空華等,
因果不無,可信此識總立三性,
若於二諦中分別有無者,我真諦中亦非無法,但不可說為因為果,言語道斷故。
俗諦之中,依他圓成有故,遍計所執是無。
所以經云:深信大乘不謗因果,但真諦中,以一切法不可得故,
言語道斷故,心智路絕故,或言一切法空,
此是第一義空,不可得空,非是外道斷空,
小乘但空等,不可起龜毛兔角之心,執蛇足鹽香之見
問﹕夫此第八識,為定是真是假﹖
答:是真是假,不可定執,
首楞嚴經云: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釋曰:
梵語阿陀那者:
此云執持識,此識體淨,被無明熏習,水乳難分,
唯佛能了,以不覺妄染故,則為習氣,
變起前之七識瀑流波浪,鼓成生死海,
若大覺頓了故,則為無漏淨識,執持不斷,盡未來際作大佛事,能成智慧海。
真非真恐迷者:
佛意,我若一向說真,則眾生不復進修,墮增上慢,
以不染而染,非無客塵垢故,又外道執此識為我,
若言即是佛性真我,則扶其邪執有濫真修,
我若一向說不真,則眾生又於自身撥無生斷見,故無成佛之期,
是以對凡夫二乘前不定開演,恐生迷倒不達如來密旨,
以此根本識微細難知故。
有一商主者,即是心王,將諸商人者,即是眼等六識,商人貨易珍寶義,
若眼商人,被色塵所易,貨眼自性之珍寶,
若耳商人,被聲麈所易,貨耳自性之珍寶,
齎持重寶者,即是俱懷佛性,經過險路者,即是三界之險,有六趣之迷津。
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者,
即是意根能起隨念計變之分別,常引導五根入於善惡。
此商主是心王,商人有眼、耳、鼻、舌、身、意。
各具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眼識能見、耳識能聞、鼻識能嗅、舌識能味、身識能觸、意識能起隨念計度分別。
其中六根,本懷佛性珍寶,皆是心外逐物,才易自家珍寶,
問:阿賴耶識與諸轉識,為復作因﹖為復作果﹖
答:互為因果,經偈云:
諸法於識藏,識於法亦爾,更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
攝大乘論說,阿賴耶識與雜染法互為因緣,
如炷生焰,輾轉生燒,
又如束蘆互相依住。
問:此識既云恒轉如流,定有生滅去來不﹖
答:此識不守自性隨緣變時,似有流轉而實無生滅,亦非去來,
如湛水起漚,漚全是水,華生空界,華全是空,
識性未嘗去來,虛空何嘗生滅。
如馬祖大師云:
若此生所經行之處,及自家田宅處所,父母兄弟等,
舉心見者,此心本來不去,莫道見彼事則言心去,心性本無來去,亦無起滅,
所經行處,及自家父母眷屬等,今所見者,由昔時見故,
皆是第八含藏識中憶持在心,非今心去,亦名種子識,亦名含藏識,
貯積昔所見者,識性虛通,念念自見,名巡舊識,亦名流注生死,
此念念自離,不用斷滅,若滅此心,名斷佛種性,
此心本是真如之體,甚深如來藏而與七識俱。
傳大士云:
心性無來亦無去,緣慮流轉實無停。
又心無處所,故云無停,
心體實無來去,昔所行處了了知見,性自虛通,體無去住,
不用除滅此心,若識此心 本是佛體,不須怕今有,
不識心人將此為妄,終日除滅亦不可得滅,
縱令得滅,證聲聞果,亦非究竟,
只如過去諸佛恒沙劫事,見如今日,
真如之性靈通自在,照用無方,不可同無情物,
佛性是生氣物,不可兀爾無知,但無心量種種施為如幻如化,
如機關木人畢竟無有心量,於一切處無執繫,無住著,無所求,
於一切時中更無一法可得
故知此心是凡聖之宅,根境之原,
只為凡夫執作賴耶之識,成生死苦惱之因,
聖者達為如來藏心,受涅槃常樂之果,
若云阿賴耶識,則有名無體,以情執有不究竟故,當證聖時其名即捨,
若云如來藏心,則有名有體,以本有非執故,
至未來際不斷故,如以金作鐶,鐶相虛金體露現,
如來藏作賴耶,賴耶相虛藏性現。
今眾生以隨情執重故,多認賴耶,不信有如來藏,
以不信故自既輕慢,又毀滅他人,謗法之愆無過此失,
念念昧如來法界之性,步步造眾生業果之因,惡業日新苦緣無盡,
於安隱處生衰惱心,向解脫中成繫縛果。
為不知如來藏心,失唯識妙性。
問:諸心識中,何識堅牢,不為諸緣之所飄動﹖
答﹕世間無有一法不從緣生,緣生之法悉皆無常,
唯有根本心,不從前際生,不從中際住,不於後際滅,實為萬有之根基。
諸佛之住處,是以喻之如鏡,可以精鑒妍醜。深洞玄微。仰之為宗。
猶乎巨浸納川。太虛含像。
問:阿賴耶識,以何為因﹖以何為緣﹖以何為體﹖
答:顯揚論云:
阿賴耶識者,謂先世所作增長業煩惱為緣,無始時來戲論熏習為因,
所生一切種子異熟為體,
此識能執受了別色根、根所依及戲論,熏習於一切時,一類生死不可了知,
又能執持了別外器世界,與不苦不樂受等相應,
一向無覆無記,與轉識等,作所依因。
經云:
無明所覆,愛結所繫,愚夫感得有識之身, 此言顯有異熟阿賴耶識。
問﹕此第八識於真俗二諦中俱建立不﹖
答﹕染淨之本真俗俱存,不達真異熟正唯識人,多執俗有真無,強生異見,
不知諸佛密意,執遣相空理,以為究竟,
此乃破遍計情執,是護過遮詮,便撥依他圓成,悉作空華之相,
若無依圓,本識及一切法皆則無體,既非實有成大邪見
故應信有能持種心,依之建立染淨因果,彼心即是此第八識。
外道亦不謂染淨等皆無,現所見故,
但執非實,染因不能感惡果,善因不能感善果,以非實故,如空華等,
因果不無,可信此識總立三性,
若於二諦中分別有無者,我真諦中亦非無法,但不可說為因為果,言語道斷故。
俗諦之中,依他圓成有故,遍計所執是無。
所以經云:深信大乘不謗因果,但真諦中,以一切法不可得故,
言語道斷故,心智路絕故,或言一切法空,
此是第一義空,不可得空,非是外道斷空,
小乘但空等,不可起龜毛兔角之心,執蛇足鹽香之見
問﹕夫此第八識,為定是真是假﹖
答:是真是假,不可定執,
首楞嚴經云: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釋曰:
梵語阿陀那者:
此云執持識,此識體淨,被無明熏習,水乳難分,
唯佛能了,以不覺妄染故,則為習氣,
變起前之七識瀑流波浪,鼓成生死海,
若大覺頓了故,則為無漏淨識,執持不斷,盡未來際作大佛事,能成智慧海。
真非真恐迷者:
佛意,我若一向說真,則眾生不復進修,墮增上慢,
以不染而染,非無客塵垢故,又外道執此識為我,
若言即是佛性真我,則扶其邪執有濫真修,
我若一向說不真,則眾生又於自身撥無生斷見,故無成佛之期,
是以對凡夫二乘前不定開演,恐生迷倒不達如來密旨,
以此根本識微細難知故。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