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夾山善會偈「目前迷正理,撥火覓浮漚」
如何是
「目前迷正理,撥火覓浮漚」?
本淨《無修無作》偈:
見道方親道,不見復何修。道性如虛空,虛空何所修。
遍觀修道者,撥火覓浮漚。但看弄傀儡,線斷一時休。
“道體本無修, 不修自合道。若起修道心,此人不會道。”
《傳燈》卷5《本淨》
欲識大道真體。
不離聲色言語。若即聲色言語求道真體。正是撥火覓浮漚。
若離聲色言語。求道真體。大似含元殿裡更覓長安。總不恁麼。
畢竟如何?
翡翠踏翻荷葉雨。
鷺鷥沖破竹林煙。
~~~~~~~~~~~~~~~~~~~~~
梅庵曰:
此所現色身。一切眾生心意識。不能思量。
以是真如自在甚深用故。
故知所現一切依正二報。供具莊嚴等無邊佛事。皆從一心而起。
依報是「境」,正報是「身、口、意」。
一個是境,一個是心。
是故若無依報所居。正報如何成立?
依報是心之相。
正報是心之體。
體相無礙。依正本同。
所以攝境歸心。真空觀中。則攝相歸體。
由是
顯出法身。從心現境。妙有觀中。則依體起用。修成報身。
若心境祕密圓融觀中。則心境交參。依正無礙。
心謂無礙心。諸佛證之以成法身。
境謂無礙境。諸佛證之以成淨土。
梅庵曰:
真如隨緣流轉五道。名曰眾生。
請問真如法身受流轉五道之苦否?
唯色身受五道之苦
法身不受也~
宗鏡錄 (卷19)
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
但法身即是真如。流轉五道。即是隨緣。名曰眾生。
是差別義。又由隨緣即不變故。
奪差別令體空。則末寂也。由體空差別故。
奪不變令隨緣。故本寂也。
以全本為末故。本便隱。
全末為本故。末便亡也。
是則真如隨緣成眾生。未曾失於真體。
故令眾生非眾生也。
夾山善會偈中言「目前迷正理,撥火覓浮漚」
其徒屬、晚唐落浦和尚(835~899)更有〈浮漚歌〉之作:
落浦和尚浮漚歌
雲天雨落庭中水。水上漂漂見漚起。
前者已滅後者生。前後相續無窮已。
本因雨滴水成漚。還緣風激漚歸水。
不知漚水性無殊。隨他轉變將為異。
外明瑩。內含虛。內外玲瓏若寶珠。
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動著又如無。
有無動靜事難明。無相之中有相形。
只知漚向水中出。豈知水亦從漚生。
權將漚水類余身。五蘊虛攢假立人。
解達蘊空漚不實。方能明見本來真。
僧肇
《寶藏論》云:
梅庵曰:
船子德誠禪釣盡江波,而今金鱗始遇師
乃覆船入水而逝。何故?
乃如覺範所說:
信力尚微。未大通徹。
雖然船子見夾山疑為別有。
竭力為渠覆舟而死。使他剿除乎?
下文為汝揭密~
費隱通容《祖庭鉗鎚錄》《祖庭鉗鎚錄》凡二卷。
編集諸祖師接引鍛鍊學人之語要,加以說示併兼述已見,共五十餘條。
卷末附錄宗門雜錄四條,包括拈花、自聰禪師問達觀穎和尚凡五問、
覺夢堂重較五家宗派序、一喝分五教等內容。
今收錄於《卍續藏》冊114。
《船子德誠禪師》
道吾後到京口,遇夾山上堂。
僧問:「如何是法身?」
山曰:「法身無相。」
曰 :「如何是法眼?」
山曰:「法眼無瑕。」
道吾不覺失笑。山便下座,
請問道吾:
「 某甲適來祇對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
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師在?」
山曰:「某甲甚處不是,望為說破。」
吾曰:「某甲終不說, 請和尚却往華亭船子處去。」
山曰:「此人如何?」
吾曰:「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 錐。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
山乃散眾束裝,直造華亭。船子纔見,
便問:「大德 住甚麼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