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庵曰:
承言須會宗。勿自立規矩。何者?
若立規矩。則落限量。纔成限量。便違本宗。

宗門下之行者
但隨緣已
了緣起緣滅何有規矩以自限?
若緣起便非在計劃之中,乃未來心不可得
若緣滅亦非在計劃之中,乃過去心不可得



宗鏡錄 (卷61)
問。
但云方便。說則無妨。若約正宗。有言傷旨

答。
我此圓宗。情解不及。豈同執方便教人。空有不融通。
體用兩分。理事成隔。
說常住。則成常見。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 (卷4)
陸亙大夫。與南泉語話次。
陸云:
肇法師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也甚奇怪

南泉指庭前花
召大夫云:
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

陸亙大夫久參南泉。尋常留心於理性中。游泳肇論。
一日坐次。遂拈此兩句。以為奇特。
問云:
肇法師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也甚奇怪。

肇法師。乃晉時高僧。與生融叡。同在羅什門下。謂之四哲。
幼年好讀莊老。後因寫古維摩經。有悟處。方知莊老猶未盡善。
故綜諸經。乃造四論。
莊老意謂。天地形之大也。我形亦爾也。
同生於虛無之中。莊生大意。只論齊物。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庵曰:
前言宗下(若約正宗。有言傷旨)
現言教下(但云方便。說則無妨)


教有二種說。
一顯了說。二祕密說。

顯了說者。
如楞伽密嚴等經。起信唯識等論。

祕密說者。
各據經宗。立其異號。
如維摩經以不思議為宗。
金剛經以無住為宗。
華嚴經以法界為宗。
涅槃經以佛性為宗。

任立千途。皆是一心之別義。
何者。
以真心妙體。不在有無。智不能知。言不可及。
非情識思量之境界。故號不思議。

體虛相寂。絕待靈通。現法界而無生。超三世而絕跡。故號之無住。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奉勸蕭平實見了此文,得面壁懺悔去~

宏智正覺臨終偈:

夢幻空華,六十七年;
白鳥煙沒,秋水連天。

天童如淨辭世頌云:

六十六年罪犯。彌天打箇勃跳。活陷黃泉。
咦!從來生死不相干。



梅庵曰:
由二者之臨滅之言
便可知其深淺悟否

雖皆有年數顯現

一有我之年(夢幻空華,六十七年)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會云:
亞慈姐姐此句我不懂請您指導好嗎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梅庵曰:
觀世音菩薩證首楞嚴大定
故汝持其名號
佛性定故遍十方法界
必能感應汝之所求~

佛性定故具威德神力
必能拔一切眾生之苦~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下面是羅丹之言
羅丹者一個標準的世間儒家孔子也~
但請問可憐的孔子解脫了嗎?

”引用
梁光 發表於: Mon.11/14, 2005 12:08 am 
非常感恩羅丹師兄的錯愛 ` 還有水源兄 ` 不會兄 ` 慈玟師姐的指教與愛護 ` 在下萬分感恩。在下的師門是東密系統 ` 在台灣較少見 ` 對於所謂禪門信解行證較有不同於一般的佛教說法 ` 說來也很異類 ` 就以三毒來說 ` 一般是說要斷除 ` 但我卻以為要加強 ` 因為吾人以為那是對貪瞋癡的清淨本性不如實知所致 ` 非貪瞋癡本身有何過患。所以唱歌當中有唱歌的如來 ` 菩薩 ` 金剛 ` 天人 `凡夫 ` 三惡道 ` 非唱歌本身有何過患 ` 若歌唱得好亦是妙音佛 ` 菩薩 ` 等而下之的劣等音就是魔音傳腦。所以以一心內求 ` 非馳心於法之善惡高下 ` 其可珍貴者不在清淨本性 ` 而是在煩惱的的最大效益 ` 觀世音菩薩就是發揮了煩惱最大的效益 ` 普門大悲也。喜怒哀樂即是法性的本身 ` 不僅不必去之 ` 更當善用之。


梁兄所言甚是!

天台宗智者大師所謂「善滅者,不斷斷!」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哩。

「怒哀樂即是法性的本身 ` 不僅不必去之 ` 更當善用之」,此言發人深省。 

”引用
qwe 發表於 Tue.11/15, 2005 07:18 pm
這種說法我可是深不以為然喔,
佛是佛,凡夫是凡夫,未到佛地,學佛作為,可是三不像。
佛性無善無惡,唯證者能知,
佛心無住,自然無善無惡,隨緣展現度化眾生,
該善則善,該惡則惡,因無住善惡皆無性。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摘自鈍鳥與靈龜(連載一)平實居士

藍先生作是言:
【宏智一生遭大慧痛斥而毫不反擊,仍然如常地倡行其「機關不露」的默照禪風,
晚年且與大慧相善;自外表看,其行徑正像一隻「鈍鳥」。
而大慧一生鋒芒畢露,意氣風發;其禪風「棒
喝分明」名滿天下,
自世俗角度看,正如一隻「靈龜」。

然而,禪悟本來是一種解決生死大事的心內功夫。
就因為是心內功夫,因此外表上「棒喝分明」的靈龜,
其悟境並不必然優於「機關不露」的鈍鳥。
其中之優劣關鍵,即在於有誰真能進入下述這句話的境界裡。

這句話是南宋禪師天童如淨的臨終偈。他說:

「咦!從來生死不相干。」】

然而藍先生所推崇的天童山如淨禪師的臨終偈,並非好偈,
只是東施效顰、學禪師饒舌言語罷了;
今以其
臨終偈全文,作為證明。
所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天童如淨臨死時,老婆心
切而為弟子開示者,最能顯示他的真意故,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剛經淺易
一本讓梅庵千里尋師之書
一本當今能將金剛經詮釋得如此無懈可擊之書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世界中大者莫過虛空,一切性中大者莫過佛性,何以故,
凡有形相,不得名為大,虛空無形相,故名為大。
眾生心性有限量,例如惡性不含善性,
剛性與柔性不能並住,此乃限量,不得名為大;
佛性則無有限量,善惡均能覺,非動非靜,覺動覺靜,故名為大。

虛空中無東西南北,若見東西南北,亦是住相,不得解脫;
佛性本無我人眾生壽者,若有四相,即是眾生性,不名佛性,
亦所謂住相布施也,菩薩行施,不住於相,無所希求,
其所獲福德,如十方虛空,不可較量。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人天眼目 (卷6) 

  智門祚蓮花語(天柱靜 慈明圓 圓鑑遠)

僧問:蓮花未出水時如何。
祚云:蓮花。
柱云:根深蓮蒂經殘雨。
明云:水深蓋不得。

僧問:蓮花未出水時如何。
祚云:蓮花。
柱云:根深蓮蒂經殘雨。
明云:水深蓋不得。
鑑云:焦磚打著連底凍。

出水後如何?
祚云:荷葉。
柱云:水僊頭上實希奇。
明云:不礙往來看。
鑑云:揚瀾左蠡無風浪起。

開後如何?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