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看下面這篇再與大家探討“卍”
請再看藏族“卍”(卐)符號的來源及其像徵(5) 
 

藏族“卍”(卐)符號的來源及其像徵 


藏族“卍”(卐)符號的來源及其像徵 
“卐”字符, 藏語稱“雍仲”或“雍仲拉曲”。在藏族的寺院建築、民居建築、帳篷、家具、地毯、服裝、石刻、法器、藝術品以及節日、婚禮等慶典活動中,常用“卍”符號。其使用範圍極廣,使用頻率極高。 “卐”有單圖、也有連圖;形狀有左旋,也有右旋。過去“卍”字符有兩種寫法、兩種含義。用在佛像上的標誌是左旋“卍”,用在苯教上的標誌是右旋“卐”。據《辭源》載:“卍”本不是文字,而是佛教如來胸前的符號,意思是吉祥幸福。 “卍”又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 “卍”在古印度、波斯、希臘等國的歷史上均出現過;印度的“卍”符號出現於印度河文明時期,其出現的時間距今約4500年。中國的“卍”字符,出現時間距今大約也是4500年,它原是抽象蛙肢紋的變形。青海柳灣陶器上的“卍”紋樣,就是蛙肢紋的一種抽像變形。 


一、“卍”符號的來源 


在人類文化史上,“卍”作為符號由來已久,覆蓋區域廣,許多民族都使用過。對“卍” 符號的來源問題,學術界既有外來說,也有本土說,見解頗多,至今仍莫衷一是。 


(一)“卍”符號的外來說 


學術界有人認為:“卐”符號是“泊來品”:即最早源於印度或歐洲。古希臘、波斯、古巴比倫等歐亞許多民族的古文化中均出現過,後來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貨幣上有“卍”符號。歐洲進入青銅時代後,“卍”符號成為裝飾性符號。在早期基督教藝術和拜占廷藝術中,都可見到“卍”符號。玻里尼西亞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馬雅人、北美洲的納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過“卍”符號。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爾,是個雷神,“卍”符號是他的槌子。 


西亞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伊朗法爾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遺址,出土有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像徵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符號標記。巴西原始民族卡拉耶人裝潢品上也有“雜形“卍”符號。 


我國著名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玄奘將“卍”符號譯為“德”字,強調佛的功德無量。北魏菩提流支譯為“萬”字。唐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定讀音為“萬”,意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首見於佛教經典《華嚴經》卷六五(八十卷本)《入法界品》:“胸標“卐”字,七處平滿”。唐慧苑《華嚴音義》:“卍本非字,周長壽二年,主上權制此文,著於天樞,音之為萬,謂吉祥萬德之所集也。” 隨唐時期, “卐”在寫法上有或左旋,或右旋二種,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一謂“應以右旋為準。”佛教中多用此符號,象徵佛光普照,或作佛教標識。故在中外佛教聖蹟之處,佛像的胸部都標有“卐”字符,以示佛的“瑞相”,象徵吉祥、光明、神聖和美好。 


據載,“卐”符號於公元4世紀東漢時期,隨著佛教的東進而傳入中國;因“卐”符號在佛經中有吉祥之義,後來取萬德圓滿之義。 “卍”符號走進中國人的生活與佛經的翻譯和佛教的流傳有關。也有說藏族的這種“卐”符號崇拜的起源可能與古波斯的火祆教有關,而不是日神崇拜。 


希特勒認為雅利安人是最優良的人種,“卍”符號是雅利安人的符號;猶太人是低劣的人種,他在狂熱地追求“種族純潔”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猶運動。二三十年代,他在為德國國家社會主義黨設計黨旗時,在紅布上的白色圓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為反對猶太人的標誌,1935年9月,它成為第三帝國的國旗和徽章。在紅白黑三色的“卐”符號旗下,納粹黨的排猶運動,第三帝國等法西斯國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人類的浩劫。 


(二)“卍”符號的本土說 


近年來,中國新石器時代幾處遺址,……都發現繪有、刻有或印有“卍”符號紋樣之後,有人推測它起源於中國,由中國傳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區的先民們製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號,廣東、內蒙等地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發現類似符號,所以“卐”符號來自本土。 “卐”是“巫”字的變體,三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巫”字,因為“巫“最早是太陽的信使,所以“巫”字的甲骨文也與“卐”字相近;在我國各地發現的岩畫中,如內蒙陰山岩畫、雲南滄源岩畫、廣西花山岩畫、連雲港將軍崖岩畫、四川珙縣岩畫等,都畫有太陽神或像徵太陽神的畫像。太陽神一般頭部作圓形,光芒四射,或人物執太陽,或畫圓日形,圓形中畫有“卐”符號。不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圖案中發現“卐”符號,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遺址中也出現了“卐”符號,還常見於商周甲骨文和青銅銘紋中。這些事實說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傳入前就已存在了。 


藏族“卍”(卐)符號的來源及其像徵(2) 


近年來,在西藏、青海等地陸續發現了古代岩畫地點,岩畫除動物、太陽、吉祥圖案外,還有岩畫“卐”符號。如西藏阿里日土縣發現的日土岩畫就有“卐”符號演變進程序列圖。故有學者認為“卐” 符號在西藏出現最早,並 
近年來,在西藏、青海等地陸續發現了古代岩畫地點,岩畫除動物、太陽、吉祥圖案外,還有岩畫“卐”符號。如西藏阿里日土縣發現的日土岩畫就有“卐”符號演變進程序列圖。故有學者認為“卐” 符號在西藏出現最早,並有著相當深刻的含意。之後在印度、漢地和西方也出現了“卐”符號,但在意義上有很大區別。也有人認為“卍”這個符號當初確實含有數字意義,被用來表示“九”。 ……“九”為神聖的數字,加以崇拜。 


從考古發現的文物看,隋唐時期,“卍” 符號已經成為日常器物的裝飾性主題。在銅鏡的演化史上,從唐德宗到晚唐時期,流行過“卍”符號鏡。在福建德化屈鬥官窯遺址,出土了以“卍”符號為裝飾的元代粉盒。清代“卍”符號錦大邊幾何紋栽絨地毯,那上面連綿不斷頭的“卍”符號。 


自唐以後,漢藏等民族服飾中常見“卍”符號紋樣,還含有多種寓意。漢族的民間服飾中,“卍”符號經過精心處理,“卍”符號四端延伸繪出各種鏈鎖花紋,綿長不斷,含有富貴不斷之意。有時“卍”符號還被傾斜處理,或拉長變形,“卍”符號的四方連續圖案給人以一種旋轉的動感,裝飾性很強。 


安旭在《藏族服飾藝術》中指出:“卐”紋樣一直被認為是漢族傳統紋樣,人們習慣稱它叫花萬字,其實,它源於藏族先民之一的羌人文化。如果再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在古波斯、希臘、印度地域均能看到它。秦漢以前,青海地區被稱為“羌戎之地”,青海馬廠文化屬羌文化先河。馬廠文化遺址分佈地區,多為現在藏族聚居地區。至今在後藏地區,尚有藏族同胞把“卐”字紋繡在衣服背部,甚至刺在身上,成為文身符號,在藏族的其它裝飾品中也十分常見……。 


在西藏林芝縣米瑞鄉雍珠則村境內的石刻碑上除了刻有藏文以外,碑面下方雕刻有碑座,剖面弧形,高20厘米,寬1.6米。座上雕刻出凸起的“卐”符號11個,帶有藏族苯教的色彩。碑上的內容為:在赤德松贊繼位之後,工布嘎波王子為維護小邦的利益,特向贊普奏請,重申舊盟:┅┅“昔,自兄弟分離,至父祖之時,官、民、人、神未分;至今,幸福昌盛,庶政猶如'卐'之永固。然而如今,贊普內府諸官員,廣課賦斂,橫加差役,且有欺侮凌虐者。為使今後永得安寧,務祈大王賜一盟書詔文,以求永遠居於安樂也。 


卡爾梅·桑木旦博士認為,苯教一個重要教義是把俄木隆仁作為宇宙中心,其標誌是九級雍仲山(符號為“卐”),山頂為一塊水晶巨石的形狀,稱壇城。山腳下有4條大江分別向4個方向流去,而且雍仲山周圍4個標準方向有4大宮殿,構成俄木隆仁主要區域。這裡提到了吐蕃人的一種古老的“方位觀”,即以雍仲山為中心,以恒河、印度河、悉達河、博叉河等4條大河分割中心大陸。據此有人推測:雍仲山的地形結構是“卐”最初結構的一種形體模擬物。即“卐” 符號是吐蕃人最早的一種文字地理符號。 


在嘉絨藏區流傳著苯教起源於當地的傳說。說是很早以前,嘉絨藏區的領主是女神和苯教的傳人。他們回到人間來傳播苯教。神仙變成了大鵬鳥,生下四個蛋,最後一個是花蛋,名叫拉西擁仲,受其父天神派遣,於鼠年龍日兔時乘龍駕臨德足(獨腳溝) ,與女神白龍公主益西扎西結婚,夫妻回拜天神父親時,天神父親安排他們去尋找一處為“卐”的地形居住,傳播苯教;此傳說也與地理有關。 


還有一則傳說,“卍”符號是藏王松贊乾布的大臣祿東贊向唐朝求婚時作為路標而創。後來,這個“卍”符號在藏族地區流傳下來,象徵著和睦團結、吉祥如意。 


西藏拉薩大昭寺門前《唐蕃會盟碑》石刻藏文銘文內有“此威德無比雍仲之王威嚴煊赫”之句。苯教信奉“雍仲”為神靈字,並以左旋之“卐”字紋做代表。古代和近現代藏族民間流行以“雍仲”一詞為苯教寺廟名稱和苯教信徒的人名。在康區和嘉戎藏區,藏民舉行婚禮時,新娘到新郎家要在新娘坐的地方用青稞擺一個“卐”字。據說在木雅,人死後要在死者額頭畫一個“卐”字。 


藏族“卍”(卐)符號的來源及其像徵(3) 
 
也有學界認為:苯教的標識“卍”是古代先民對太陽神的崇拜,逆時針方向是與古代先民對天體運行方向的認知,體現了自然崇拜的精髓。 “卐”符號隨著藏族文化的歷史進程留傳了幾千年。 “卐”作為“永恆”、“永生”的 
也有學界認為:苯教的標識“卍”是古代先民對太陽神的崇拜,逆時針方向是與古代先民對天體運行方向的認知,體現了自然崇拜的精髓。 


“卐”符號隨著藏族文化的歷史進程留傳了幾千年。 “卐”作為“永恆”、“永生”的標誌有著極其深刻的文化學涵義,在藏文化的深層結構裡一直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 


二、“卍”符號的象徵 


“卐” 符號從遠古至現在之所以沒有因歲月的變遷所湮沒,且在世界範圍內都曾經流行,表明它並不是一個一般意義的符號,而是有其特殊的內涵。 “卐”符號最早為人類所奉的太陽神或火神之象徵,及後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樣標誌',……屬釋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曾把“卐”符號作為古代宗教的標誌。 “卍”符號有兩種寫法、兩種含義,即順時針“卍”和逆時針“卐”,分別代表佛教和苯教。 


目前學界對“卐”符號的象徵寓意歸納如下:1、是漢字中的一個“萬”字;2、鑑於此圖像出現於如來胸臆,故說其寓意為佛教“輪迴”之說的表象;3 、該圖像具備了漢字方塊的形式結構,故而說它是被遺失了的“刻劃在六千年前甘肅馬家窯彩陶文化陶器上的一個漢字”;4、由於這一符號曾鑄在我國戰國時期中山國以像徵王權的青銅鉞上,故說此圖“是代表一個種族的圖騰符號,或是一種獨特的符號----族徽”,因而隸它是中國歷史上商周以來曾顯赫一時的北方狄族一支“白狄的族徽”;5、史前原始薩滿教“靈魂不滅”觀念可祖先崇拜的藝術表象,“而其功能則是原始社會人們的一種精神文化生活,為發洩情感、表達願望、表示意志,意在祈求祖先賜福、消災免禍為其自身的目的。所以“卐”符號圖像,便是原始宗教通過它團結民族、保護族人或謀事有成的信仰藝術表記”。 


此外,還有如下觀點:一是認為“卍”紋樣有可能從太陽圖案演變而來,故說此圖像徵著“太陽崇拜”;二是認為像徵生殖崇拜的表象;三是認為“卍”紋樣在馬家窯文化中是蛙肢紋的抽像變形;四是認為“卍”紋樣是用來記事的;五是認為太陽或火的象徵;六是像徵風輪。七是在西藏原始苯教中具有吉祥和生命不息之意。 


(一)國外“卍”符號的象徵 


美國人種學家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中說:“姿勢及符號語言似乎是原始的東西,是發言分明的語言的姐姐。……進化了二者仍然不可分離。是的,姿勢語言或說肢體語言以及符號語言,和發言分明的語言就像姐妹一樣,總是相伴而行的。就是人類步入數字化時代,計算機語言普及時,姿勢語言和符號語言也沒有消失。在時間的隧道裡,以遠古中走來的卍、十、中國的太極、古埃及的甲殼蟲之類的符號,都釋放過或還在釋放著能量,它們對人類文化產生過正面的或負面的影響。因此,不要怠慢了歷史上有過的或者還會產生的符號語言,它告訴你的,比起一個方塊字要多的多……” 


納瓦霍印第安人以“卍”符號象徵風神雨神。印度認為“卍”符號以“右旋者為善神像鼻天的象徵符號,代表陽性本原,代表著在白天從東至運行的太陽,並且是光明、生命、榮耀的標誌”,以“左旋者乃是女神時母的象徵符號,它代表著陰性本原,代表著在黑夜從西至東在地下世界運行的太陽,並且是黑暗、死亡、毀滅的象徵”。 


古印度的印度教、耆那教,都以“卍”為吉祥的標誌,將“卍”符號寫在門庭、供物和帳本上。在耆那教的宗教儀式上,“卍”和寶瓶等是像徵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 “卍”在梵文裡讀音“室利蹉洛剎曩”,意為“致福”,舊譯為“吉祥雲海相” 或“吉祥海雲”,(即大海與天之間的吉祥象徵)。佛教把“卍”認作‘歡喜天’。 


據載,巴爾蒂斯坦(現隸屬巴基斯坦聯邦直轄北部地區),還廣泛存在著左旋和右旋兩種“卐”符號。 “在巴爾蒂斯坦,自古以來就將“卐”作為吉祥的符號。在佛教時代,人們在一塊白布上用麥粒組成“卐”符號,讓新郎新娘坐在上面。人們相信這樣能使他們生活富足、平安、美滿。在巴爾蒂斯坦的古代宮室、修道院、清真寺和堡壘裡,特別是門和房頂上,“卐”符號至今仍到處可見。”現在,人們更是將“卐”符號當作當地文明的標誌。伊斯蘭教傳入後,“卐”符號又成為清真寺和伊斯蘭修道院的建築裝飾圖案,成為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相融合的極好例證。 


藏族“卍”(卐)符號的來源及其像徵(4) 


公元8世紀北安貝蘭愛爾蘭和盎格魯—撒克遜的原始藝術中,宇宙中心軸世界樹通天主幹上的12個“卍”字象徵宇宙之軸周圍通天的引力。英國著名藝術理論家貢布里希的老師埃曼紐爾· 洛威曾提出,大部分裝飾圖案的淵源和 
公元8世紀北安貝蘭愛爾蘭和盎格魯—撒克遜的原始藝術中,宇宙中心軸世界樹通天主幹上的12個“卍”字象徵宇宙之軸周圍通天的引力。英國著名藝術理論家貢布里希的老師埃曼紐爾· 洛威曾提出,大部分裝飾圖案的淵源和目的可以用“驅邪”功能來解釋。 


對“卐”符號的寓意,也有完全相反的看法。如:英國著名美術理論家貢布里希在其名著《秩序感》中稱“卐”符號為“曲十字”。他認為“卐”符號是一種“正在運動中的形式”,“使人聯想到罪惡的圖形”,並分析了“卐”符號的成因以及為何它會體會出一種“動態感”;“這個圖形向來被認為是富有運動力的。這種運動力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對稱的希臘十字架給人以平衡感,而曲十字看上去會翻轉呢?……我認為,這種動態感是我們用原始印像對多餘度進行檢驗而得出來的。如果曲十字真的在轉動,這種檢驗將會是很容易的,因為當每條邊都轉過同一個位置時,我們很快就會看到它與其它的邊是相等的。而希臘十字架則無需轉動,我們就知道它的四條邊線是相等的。”他說“卐”字符號具有“動態感”的分析,是這個符號能與火、永存、萬像等意義聯繫在一起的深層原因。他又稱“卐”符號是“使人聯想到罪惡的圖形”。 


美國人類學家魏勒將“卐”符號描述為:“像諾斯替教徒的標誌一樣,它也代表著性結合,但屬於一妻多夫制的結合”。他還說:“古腓尼基人和其他東方人都使用它,把它叫做'四大神的十字架'。它的根據是特定的亞洲風格,即在西藏歷史上所盛行的一妻多夫制,一個女人有幾個丈夫。它在圖形上表現著四個男性器官伺奉著一個女性器官。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性合崇拜在母系氏族社會內涵的深刻的反映。” 


(二)國內“卍”符號的象徵 


“卐”古時譯為釋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吉祥雲海相”的胸部吉祥標誌。原為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誌,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 


據《辭海》載:“卐”(wan 萬)是“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誌;通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卐”字在梵文中作(srivatsa室利靺蹉),意為'吉祥之所集'。佛教認為它是釋迦牟尼胸部所現的'瑞相',用作'萬德吉祥'的標誌”。另據《辭海》釋為:“夫妻二身相抱,……”。 


據《辭源》載:“卐”本不是文字,而是佛教如來胸前的符號,意思是吉祥幸福。北魏菩薩流支《十地經論》譯為'萬'字,由於唐朝就把雍仲字列為漢字,武則天制訂該字時沿稱萬字,並譽之為“吉祥萬德之所集也”。 


河姆渡人的太陽和太陽鳥崇拜紋飾,所裝飾的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還有刻花豆盤和刻紋陶紡輪。這些都是出土於距今近7000年的第四層文化遺址。刻花豆盤為泥質灰陶圓缽形,盤內的旋轉“卍”符號與四鳥合一的抽像圖案,很像距今7000年與河姆渡文化同期的兩河流域蘇末爾人四羊合一太陽旋轉紋。蘇末爾人盆底紋樣圍繞中心“卍”符號的四鳥銜魚旋轉紋,很像河姆渡人的圍繞中心“卍”字的四鳥喙旋轉紋。 


薩馬拉彩陶中的太陽神,兩羊追逐相合、四羊以生命樹為中心的追逐相合的幾何圖案化和四羊追逐相合的巨大生命與運動的旋律,就是太陽火焰​​光芒的旋轉,這里以羊為像徵的太陽,靠著羊角的流動和輔助線條的飛動旋轉起來了,靜止的太陽符號旋轉起來了,變成了“卍”符號。在另外的彩陶紋中,以“卍”為中心的四隻長脖子銜魚的鳥,靠著伸出的翅膀的流動和環魚的追逐旋轉起來了。 


“太陽扶桑樹旁飾向右轉紅“卍”字太陽,太陽若木樹旁飾向左轉黑“卍”字太陽。象徵太陽由東向西,日出日落,周而復始,永生不殆;人之生死亦如太陽東昇西落,由陽到陰,亦即由一個陽世轉到另一個陽世,死而復活、永生不死”。 


人類生生不息生命意識的觀物取像,以圓形的無限和“卍”形的旋轉象徵旋轉的圜天和太陽。四鳥銜魚以“卍”形生命符號為中心,呈“卍”形圜天旋轉。馬家窯文化彩陶出現的“卍”符號與青銅器上出現的被認為是族徽的字形符號,實際上都是人類生生不息意識的生命符號。 


藏族“卍”(卐)符號的來源及其像徵(5) 
 
“卍”符號在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工藝品中作為吉祥紋圖,應用廣泛。青海互助土族一種織毯,以紅色為地,上織黃色“卍”符號,紅底象徵太陽紅光,“卍”符號象徵萬能神力,包藏宇宙天地,神聖無比。在門巴族、普米族、 
“卍”符號在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工藝品中作為吉祥紋圖,應用廣泛。青海互助土族一種織毯,以紅色為地,上織黃色“卍”符號,紅底象徵太陽紅光,“卍”符號象徵萬能神力,包藏宇宙天地,神聖無比。 


在門巴族、普米族、高山族、苗族以及漢族傳統服飾中,​​“卐”符號被普遍運用。苗族稱此符號為“廈”為逆時針方向,象徵水車,貴州清水江一帶繡花衣袖上有此符號紋。姑娘出嫁,必穿銹此字圖案的衣服,表示向水車一樣旋轉不息,滋潤禾苗,寓意生活幸福;湘西苗族的一領挑花圍腰上,兩肩和胸前、腰部繡了好幾對“卐”符號與“長壽富貴”、“福祿壽”等字樣,可見“卐”符號與長壽富貴的含義是相通的。維吾爾族稱為“謝依唐庫魯帕”,意為“鬼鎖”,傳統工藝品帕巾、印花氈多以此符號連成鋸齒狀,充作邊框,還有在環門邊飾象徵太陽光芒的鋸齒紋、花瓣紋、“卍” 符號旋轉紋和雙羊角連體如意紋,象徵吉祥。土家族織錦、哈尼族刺繡、彝族刺繡紋樣中也多見此符號紋。羌族農曆十月初一年節之時,如當年寨裡無成人死亡,就在牆上塗一白色“卍”符號,象徵人畜兩旺,五穀豐登。 


有學者認為:“卐”符號象徵好運氣,實為“十”字形“太陽紋”符號的發展。 “卍”符號最初是太陽永恆或永恆的太陽之意,是太陽光焰旋轉符號,即太陽生命符號。後來發展、演變、引伸為堅固、永恆不變、辟邪趨吉以及吉祥如意的象徵。 


“卍”符號在我國舊時倍受皇室的親睞,祈頌千秋萬代家天下永固。在民間亦受大眾喜愛,祈盼子孫綿延,萬代不絕,福壽安康。 “卍”符號四端縱橫伸延,互相銜接,形成的紋圖稱“萬字錦”、“長腳'卍'字”、“富貴不斷頭”、“團'卍'字”等吉祥圖案。與其它吉祥物組合成“萬年如意”、“萬代長春”等吉祥圖案,象徵“萬年”、“萬代”,象徵幸福永存。在明代的漢族官服中也時見“卐”字紋樣,以示當官的威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