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總結這一主題 因《雲門宗史話》末後提到虛雲和尚重續雲門宗之事,乃重翻閱虛老年譜及法彙。虛老爲近代重振禪宗之高僧,雖重續五宗法脈,然亦乏有力之法嗣傳人,若無明眼善知識,則法脈僅成紙上空文,亦何益哉。虛老本身雖悟道,然氣象已經不足,觀其法語,已無大氣魄承當。雖可說是其謙德,亦證其智慧之不足也。至雲門宗之繼承者佛源和尚,則自稱盲眼,而稱馮學成爲明眼善知識,又以學成爲其雲門法嗣,則似本末倒置也。馮出於袁煥仙維摩精舍賈題韜一系,本非雲門鍛煉而成之禪師,則其續雲門,亦徒有形式而已。道在得人,一代大師虛雲老和尚雖有志于重續五宗法脈,然竟無可傳其道之人,亦時局之限制也。門下出一龍象,勝卻多少虛文! 某某足下:懷瑾侍煥師車行兩日乃抵陪都,與虛老過從五日,前後數談,益知作家相見,備極平常,不但未逞機鋒,更無所謂棒喝也。使非兵連禍結,絲忽朕兆,都難尋討。諺曰:大智不肆口,大拳不弄手,不其然乎?縱有一二綴四連三,然亦擊石火、閃電光者矣,知注特及。 明日,煥師偕吳先生適鈞、孔先生陣雲,南渡謁虛老於獅子山之慈雲寺。蓋救國息災法會亦設壇於此也。吳、孔?煥師介紹弘傘、顯明二師,二師者密邇虛老者也,且以刺和諸方請牘托代進,二師諾之,手去久之。虛老命侍者延煥師往 ,及室 ,煥師伏地胡拜,虛老扶之起而看坐曰:老居士甚可不必也。煥師坐通來意,然未一言及佛法禪道。虛老曰:老居士來意,余已知之,老居士不為自己而來,是為眾生而來。煥師笑而搖首曰:不是不是。旋辭去,虛老門送,懷瑾退。此第一會語也。 越日,戴先生季陶與煥師晤於法會之客室,煥師曰:蓉中諸君子渴望虛老一臨彼間,仁者能一勸駕否乎?戴曰:虛老高年,刻又奇冷,且五十日法會波波,疲憊已甚,鄙意聽之如何?煥師曰:善。然虛老賓省之念固未斬也。滇主席龍雲以代表來迎,赴蓉之議乃寢。蓋到蓉必及滇,于事于時都不可也。於是煥師乃邀弘傘法師持語虛老曰:五十日法會,和尚未拔一人,成都佛子甚?精進,倘到彼,雖曰不得巨鼇,然小魚尾尾,必多吞餌者。傘師持似虛老,笑曰:虛雲老矣,釣且無,雖小尚不奈何,況巨耶?傘師複聞煥師,曰:苦苦,倘有釣,成都?綸者固多,不必和尚也。此第二則背語。 法會畢,虛老邀煥師夜談,懷瑾侍。且曰:“法會已終,彼此無事,可以衝衝殼子,甚不必拘拘律儀也。”煥師曰:“善。雖然和尚西來,君雖明,惜相非良輔矣。五十日法會波波,未免水裏畫紋,空中書字。”虛老曰:“何謂也?”煥師曰:“良辰難值,良機易失。”虛老大笑,複曰:“老居士與顯明法師過從否耶?”煥師曰:“不但過從而且甚密。”虛老曰:“有說乎?”煥師曰:“有。”虛老曰:“何說?”煥師曰:“教渠踏踏實實與和尚作侍者三年,必摸著向上關。渠曰:摸不著時如何?余曰:瞎瞎,你來成都覓一個啄棒打發你”。虛老大笑,且曰:“成都學佛朋友如何用功”?煥師曰:“有三種朋友,落在難處不可救藥,所以望老師刀斧也”。虛老曰:“云何曰三”? 煥師曰:“一云悟後起修報化;一云一悟便休更有何事;一云修即不修,不修即修。”虛老曰:“嘻!天下老烏一般黑。”又曰:“以此道興替論,貴省之盛甲全國而猶云云,況餘乎?此當機所以不許徇情,而貴眼正者也。” 煥師曰:“唯唯”。虛老曰:“比來一般魔子,酷嗜神通,並以之而課道行高下,成都朋友有如是等過患否乎”?煥師曰:“有,有,還是天下老烏一般黑。”語已,指懷瑾而謂虛老曰:“此生在靈岩七會中亦小小有個入處,曾一度發通,隔重垣見一切物,舉似余,余力斥之,累日乃平。”言未卒,虛老曰:“好好!幸老居士眼明手快,一時打卻,不然險矣危哉!所以者何?大法未明,多取證一分神通,即多障蔽本分上一分光明,素絲歧路,達者惑焉。故仰山曰:‘神通乃聖末邊事,但得本,莫愁末也’。”彼時縱談,聲震瓦屋,極盡其趣。煥師驟起禮拜,虛老手扶曰:“居士作?”?煥師曰:“丁行之日,昌圓法師托煥仙問和尚一語,云何是定相,彼時煥仙即欲答言已問和尚了也,旋以禍不入慎家之門,膠口今至,乞師一語畢來命。”虛老曰:“本來非動,求定奚為;永嘉云:‘二十空門原不著,一性如來體自同’。若起心求定,是為魔境,定境既魔相,安有是,若有是處,皆功勳邊事也。請語昌師,決不相誑。”煥師笑曰:“誑也,誑也,”起退,虛老挽曰:“住住,年來惟今日沖殼子心中甚開闊也,夜雖深,餘力尚能支。”又數十分鐘退。此第三度會語也。 滇代表戒(塵)老和尚,虛老同參也。共王九齡君謂煥師曰:“虛老能到蓉 ,滇即不難,速駕,然此老極徇情,且重先生,若辱跪求必如願,如何?”煥師知不可,然以?法?友,慨然偕懷瑾長跪俯請。虛老手之令起曰:“老居士起起”。煥師仍伏地。虛老曰:“老居士願虛雲多活幾年即請起,明歲之冬的來成都,不然與老居士道謝辭行矣。”煥師悚然而起,挽以住世,虛老領之,於是親書一偈,並《南華小志》一冊,自像一紙贈煥師。偈曰: 大道無難亦非易,由來難易不相干; 複贈吳夢老偈一像一,複蓉中諸賢信多函,托煥師轉。明日回曹溪之南華,懷瑾侍煥師趨潼南之玉溪。
因何近代宗門由虛雲老和尚起家?
當今扛起宗門法脈者
皆是虛雲老和尚法嗣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
雖說作者不願他人轉載
但梅庵必須談談
在不具名之下只轉摘兩段
請作者不要介意好嗎?
今天此帖本來早就想說
然沒有起緣之因
就無隨緣之說
讀《雲門宗史話》
閱畢《史話》,覺得馮居士于禪確有體會,其對公案的理解頗契禪味,蓋不同于一般學者之門外談禪也。不過此書更重在雲門宗歷史之梳理,將雲門宗的主要禪師之歷史、公案與語錄依傳承順序加以整理,乃宗派史之專著也。禪宗通史及斷代史皆已有多部,然宗派之專史除有一部《曹洞宗通史》外,似未多見,故此書亦頗具學術價值也。禪宗典籍極爲宏富,其中英才輩出,值得我們去挖掘整理。一般學術界之禪宗研究,只能說是屬於肯恩(Ken Wilber)所謂的“轉譯”層面的“禪文化”研究,非“轉化”層面之禪之研究。如何契於禪之本來面目而又加以現代的整理與詮釋,是今後禪宗研究的重要方向。
~~~~~~~~~~~~~~~~~~~~~
近代重振禪宗之高僧,雖重續五宗法脈,然亦乏有力之法嗣傳人,若無明眼善知識,則法脈僅成紙上空文,亦何益哉。虛老本身雖悟道,然氣象已經不足,觀其法語,已無大氣魄承當。
作者非宗門人
不知宗門事
觀其法語,已無大氣魄承當。氣象是否已經不足
非作者能力所及
請拭目以待!!!
雲門宗之繼承者佛源和尚,則自稱盲眼,而稱馮學成爲明眼善知識,又以學成爲其雲門法嗣
此事早就想說
因緣未到故一直未說
若因佛源和尚以學成爲其雲門法嗣
而斷老和尚証量
則自顯作者法眼未明
祖師之一言一行
非一般凡夫能知
在梅庵看來
佛源老和尚此舉
正如作者所說
意在借重馮學成之長材:
重在雲門宗歷史之梳理,將雲門宗的主要禪師之歷史、公案與語錄依傳承順序加以整理,乃宗派史之專著也。
此非今天見文
才如此說
見到《雲門宗史話》一書
早就這麼認為了
至於如何契於禪之本來面目而又加以現代的整理與詮釋,是今後禪宗研究的重要方向。
則將另有人會承續之
這早在佛源老和尚算計之中
此非馮學成所能勝任
雲門宗之繼承者佛源和尚,則自稱盲眼,而稱馮學成爲明眼善知識,又以學成爲其雲門法嗣,則似本末倒置也。馮出於袁煥仙維摩精舍賈題韜一系,本非雲門鍛煉而成之禪師,則其續雲門,亦徒有形式而已。
悟道祖師自稱盲眼
馮學成爲明眼
沒錯!!!正是如此!!!
諸位若還不會
再給雲門法嗣!
馮出於袁煥仙維摩精舍賈題韜一系
就是袁煥仙一系才這麼做
佛源老和尚給馮學成這一切
請問當今虛雲老和尚的法嗣
聖一老和尚
淨慧老和尚
本煥老和尚
一路行來
哪一個須要靠"馮學成這一切"?
作者非宗門人
不知宗門事呀!!!
哈~~~~~~~~~
道在得人,一代大師虛雲老和尚雖有志于重續五宗法脈,然竟無可傳其道之人,亦時局之限制也。
作者這話說的太早啦!!!
請問宗門在二祖三祖時
有誰會料想到有六祖橫空出世
所以看到二祖三祖
就懷疑達摩祖師竟無可傳其道之人?
~~~~~~~~~~~~~~~~
2009/3/8
天下老烏一般黑
今天再回顧這篇
"序說虛老年譜致淨慧長老 "
我們加上南懷瑾的
"虛雲和尚與袁煥仙先生的禪緣"
與元音老人的
"你是哪一種?"
就可以點出此帖的主題:
你是屬於甚麼根底?
由你的提問就可以斷定
你是屬於甚麼根底?
甚麼人問甚麼話!
~~~~~~~~~~~~~~~
摘自"序說虛老年譜致淨慧長老 "
南懷瑾
三、虛老囑咐各行各的
此時,我雖隨煥師與虛老聚首三四日,但須隨時過江到重慶,處置俗事。山路崎嶇,輪渡擁擠,晝夜身心均介於佛法與俗務之間,頗有勞倦之感。一日傍晚,趕上輪渡過江,恰於船旁得一座位,即欲閉目養神,不意江岸華燈,閃爍於開眼閉眼之際,忽爾進入醒夢一如之境,大地平沉,豁然夜空一體。唯天色雖黑,船已靠岸,即舉足前行。忽見虛老亦孤身一人,走在我前。沿途坎坷不平,亂石爛泥猶多,我即趨步上前,手扶虛老右臂曰:“師父,太黑了,危險,我來扶你。”虛老顧我微笑,即脫臂而出,曰:“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只好依命同行,但加留意而已。及抵慈雲山門,方各自回寮。此情此景,我在臺灣以後,傳聞虛老遭遇,方憶當時此話,豈亦偶中乎!
虛雲老和尚說:“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
不讓南懷瑾扶持
這一句可不是隨便說的
~~~~~~~~~~~~~~~~~~~~~~~~
一九四三年春,禪門尊宿虛雲老和尚蒞臨重慶,主持護國息災法會。成都諸禪侶聞風向往,共推昌圓法師及袁煥仙居士爲代表,往重慶禮請虛雲老和尚到成都弘法,昌圓法師因病未能成行,袁煥仙居士攜徒南懷瑾赴渝。臨行前一日,同門友好會集送行,而對懷瑾曰:此行到陪都,必有一番議論,希望你能記錄下來,回來的時告訴我們,南懷瑾曰諾。由重慶返 回,懷瑾詳記經過,以信函向同們友好報告。袁煥仙居士會晤虛雲老和尚的經過,而由隨侍的南懷瑾居土記錄下來,這是原始的第一手資料,十分珍貴。
虛老曰:老居士來意,余已知之,老居士不為自己而來,是為眾生而來。
虛雲老和尚早知他們似欲來踢館的?
~~~~~~~~~~~~~~~~~~~~~~~~~
虛雲和尚與袁煥仙先生的禪緣
南懷瑾
靈岩七會既已,諸方長老共省中賢明緇素尊宿,集成都文殊院而議曰:比來禪德寥寥,曹溪南華寺和尚虛雲者,宗門哲匠也。駐陪都,幸密邇,宜派重員迎其賓省,矜式來學云云。?可之,推昌圓法師、煥師往逆。丁行,昌公病,懷瑾侍煥師行。載道前日,友好麇集而謂懷瑾曰:“比到陪都,必有一番議論也,其畢志以告,如何?”懷瑾曰:“諾 。”茲輯此帙,以彼時答朋儕書揭之,?其篇名尺素,詎曰雜贅,然亦饗我同好者矣。
書曰:
等閒坐斷千差路,魔佛難將正眼觀。
(錄自《維摩精舍叢書》第五種《靈岩語屑》,1988年中國書店出版)
這句話正是對著南懷瑾及其弟子說的
"比來一般魔子,酷嗜神通,並以之而課道行高下"
你是哪一種?
元音老人
抗戰時期,虛雲禪師隱居重慶,成都信眾擬親懿范,請南懷瑾的師父袁煥仙去請,袁至重慶與虛老相見,寒喧後乃致問云:“成都禪者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一、悟後須真修,二、一悟即休,不須再修,三、修即不修,不修即修。請問和尚這三種看法,哪一種最為正確?”此問看來平常,其實是宗下主驗賓之問,端將手銬腳鐐甩在你面前,看你是否上當,自己去套。虛雲是當代作家,不上其當,答云:“天下烏鴉一般黑。”以後二人即顧左右而言他,不再交鋒了。
此事由袁老將始末情形致信與成都的賈題韜居士,當時大愚阿闍黎亦隱居成都,看了此信說:“袁老問得好,虛老亦答得妙,但下刃不緊,可惜許。”賈問云:“怎麼下刃不緊?”愚公云:“放過袁了也。”賈進問云:“怎麼答才不放過?”愚公云:“回答他:‘你是哪一種?’”即用其人之槍還刺其人也。由此可見宗師的問答真非尋常,其中大有文章,非同兒戲。 (《禪海微瀾》)
說到這裡
連元音老人之師大愚
都清楚袁煥仙的底細
是實上大愚
還未知下段之意
袁煥仙之真正敗闕正是:
虛老曰:“比來一般魔子,酷嗜神通,並以之而課道行高下,成都朋友有如是等過患否乎”?煥師曰:“有,有,還是天下老烏一般黑。”
這一段!
可見袁煥仙渾然不知
天下老烏一般黑
虛雲老和尚此一禪機所在!!!
而虛雲老和尚手下留情
乃袁煥仙非宗門之料
袁煥仙既非宗門之料
況南懷瑾?
"比來一般魔子,酷嗜神通!"
是故
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
~~~~~~~~~~~~~~~~~~~~~~~~~~~~~~~~~~~~~~~~~~~~~~
2009/3/7
佛來都度不了!
今天來逐一對上一帖貼文來辯正
2.法師和信眾同時誦經(違犯戒律)「九十二懺悔-帶領未受戒者朗誦經文」
頌經在一心領受
若當下心契佛語
即是心戒
3.誦經時的音調和伴隨的樂器(猶如合唱團)
寺院頌佛經
和著的是法器不是樂器
梵唄讚誦的法器,有大磬、木魚、魚梆、雲板、鐘、鼓等,可用於寺院日常行事、集眾或唱誦、法會之擊鳴用。
若大家把下面所舉的例子
看待是小乘別於大乘宗門處
就不須去理會
因為中原有六祖有禪宗
自不同於印度之小乘
宗門大乘祖師衣、海青、羅漢掛、漢服、縵衣
宗門祖師都是佛菩薩乘願再來
其所製定日規清規與佛無異
中原代代有佛菩薩乘願再來
中原叢林開始於道信禪師
道信禪師是釋迦牟尼佛教外別傳的四祖
百丈清規更不容有疑
5.穿著祖師衣、海青、羅漢掛、漢服、縵衣(領、袖、襟、擺、袋、帶、扣、環….不符
合佛制)
6.非時食(過午食)「九十二懺悔-過午食」
7.農耕制度(違犯戒律)「九十二懺悔-挖掘土地,砍伐樹木」。百丈清規(農禪制度)徹
底破壞了世尊的正法律(比丘律規定不得墾土掘地,不得伐斷草木,不用有蟲水…等等
。)
8.經懺,水路,主壇,內壇,外壇制度(是為斂財,非佛所制)
得道高僧辦水路法會為超度眾生
是真有功夫的
不能隨便謗之
若自知自己不是得道高僧
為財而做小心無邊業力纏身
至於下面幾點也是宗門大乘別於小乘處
告訴大家若是宗門得道高僧
虛老留鬚髮
就是已擺明自己是得道高僧
今天他即便穿便服持金融卡
都無礙於其德行
若是你未行至敢做
也隨你
但請自負因果!!!
9.不以戒臘為尊幼卻以法號開頭代表,因此有表現佳而破格升等情形發生(法號開頭字號更改)
10.對於聘顧之員工薪資頗有縮減,卻表示作為供養佈施(佈施的多寡與否皆應由受聘人自願決定)
11.宣說菩薩戒(如北傳梵網經,非佛所說)
12.向在家人行合掌點頭禮(違犯佛制)折在家人福,無福消受
13.捉拿金錢(錢、支票、黃金、珠寶、塑膠幣)「三十捨懺-接受金錢」
14.蓄鬍鬚(佛與諸聖皆剔除鬚髮)
15.訟習咒語(佛斥責)
18.蔥蒜戒(非佛所制)
19.戒體(非佛所制)
20.未羯磨(半月誦;誦戒)
21.不著壞色服(穿著與在家一樣的鮮豔色,如祖師衣...等)
24.未托缽乞食(如此未能降伏我慢及眾生喪失種值福田)
27.錯認極樂世界涵義(解脫不在他方,向外尋則同為外道)
28.蓄藏食物、內煮、自煮「九十二懺悔-食用儲存的食物」
29.禮非出家菩薩法像(觀音、文殊、彌勒…等)
30.戒疤制度(非佛制)
32.主張素食為佛法(指堅持素食主義)
33.燃指燒身(仿效苦行外道)
34.燒香供佛(參雜民間信仰)
35.向佛陀祈求,加持等(參雜民間信仰,錯誤教導信眾而成為迷信)40.帶領無知的眾生發願到未來(趣向輪迴受苦)
41.只要經典有如是我聞皆說為佛經(外道為了破壞佛教已參雜其中)
42.枉顧戒律皆說方便為解脫(佛說以戒為師)
下面兩點才真正是佛門亂像
31.干涉政治
37.維以慈善事業為主導(佛陀所教導是智慧非慈善)
至於摩訶男這個人
無有正知正見
完全宗門門外漢
壞我佛正法者
佛來都度不了!
就不須去理會!
~~~~~~~~~~~~~~~
2009/3/6
觀世音菩薩不肯去普陀山
因見有人轉貼"中國佛教不如法"一文
梅庵心裡一件事不吐不快
不知道大陸佛教界有否關心到?
就是去一趟普陀山要花多少錢?
進山門160元
來回遊艇150元
再包括平價住宿
加總起來起碼500元人民幣
這還不包括三餐
還不包括到杭州後
得辛苦舟車到寧波
再由寧波至舟山四五個鐘頭的車程
試想一個普通的老百姓
如何去得了?
尤其是進山門160元
一個佛教聖地普陀山
把它搞得像入山寨要過路費一似的
我想連觀世音菩薩都不肯去啦!!!
普陀山如果連觀世音菩薩都不肯去
這普陀山還是普陀山嗎?
大陸佛教界開那麼多的佛教論壇
有用嗎?
有誰去關心佛教聖地
被地方既得利益者把持多年
還無法回歸宗教?
~~~~~~~~~~~~~~~~~~~~~~~
梅庵在此要先感謝
在留言區留此帖者
因其自設隱藏故隱其名
終於有人不再沉默於
佛教界的亂相
不願再被矇敝
若大家能勇於護法
散播正知正見
才不會被人以邪知邪見魚目混珠
像下面這一篇
以護法之名
達成魔王破壞佛法之實
梅庵將一一辯正之!
凡邪知邪見之說以紅大字標出
以利大家辨識!!!
其邪知邪見之處
總歸一句
在於小乘小慧上
不知大乘宗門甚深處
猶如還在山下的凡夫
不知山頂上的文殊之行處
請切記!
此種比喻絕非睥睨等級
若說有過
應過在眾生累劫資糧上!!!
累劫資糧少者難與大乘宗門相應
尤其宗門乃中原特有
非上根人難與之相應
而這種累劫資糧上的過
無法就地更正
必須經由其自己累劫淨化中滾出來才行
這就是為何得道高僧不見不度
這種小乘根器者
不是不慈悲
而是其得度的時間未到
就像幼稚園之小兒
無法了解
博士生所研究的東西
但幼稚園之小兒
不應自己不懂
而有資格評斷
博士生所研究的東西一樣
說到這裡突然想到一事
摘自"序說虛老年譜致淨慧長老 "
南懷瑾
三、虛老囑咐各行各的
此時,我雖隨煥師與虛老聚首三四日,但須隨時過江到重慶,處置俗事。山路崎嶇,輪渡擁擠,晝夜身心均介於佛法與俗務之間,頗有勞倦之感。一日傍晚,趕上輪渡過江,恰於船旁得一座位,即欲閉目養神,不意江岸華燈,閃爍於開眼閉眼之際,忽爾進入醒夢一如之境,大地平沉,豁然夜空一體。唯天色雖黑,船已靠岸,即舉足前行。忽見虛老亦孤身一人,走在我前。沿途坎坷不平,亂石爛泥猶多,我即趨步上前,手扶虛老右臂曰:“師父,太黑了,危險,我來扶你。”虛老顧我微笑,即脫臂而出,曰:“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只好依命同行,但加留意而已。及抵慈雲山門,方各自回寮。此情此景,我在臺灣以後,傳聞虛老遭遇,方憶當時此話,豈亦偶中乎!
但虛雲老和尚說:“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
不讓南懷瑾扶持
這一句可不是隨便說的
"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
又是另一種因緣
其情境比小乘小慧者還嚴重的多
悟道者應該知道梅庵之意
以後再說!
~~~~~~~~~~~~~~
於台大 ptt bbs 佛教版看到此文章。
不知大德可否為此回一篇文章 供參考。
中國佛教不如法
發言人: 隱禪者 61.59.210.220 2003-03-10 06:33:15
各位中國佛教界的諸山長老們,請你們睜亮眼睛整頓整頓佛教界吧,佛教已被你們搞的面目
全非,世尊說的沒錯末法時出家人已少有真修行人,以戒為師是世尊臨走時的交代,
難道你們都忘了一乾二淨嗎,再這樣下去你們和在家人是沒兩樣,卻還吃盡在家人的供養,
小心(披毛戴角還),佛說海龍王經裡也說過將會下墮為畜生(龍族)的.
修學次第:
1.戒不清淨(持戒),心怎能清淨(安止定或近行定)
2.心不清淨,見怎能清淨(觀名色)
3.見不清淨,度疑怎能清淨(觀緣起)
4.度疑不清淨,道非道智見怎能清淨(觀思惟,生滅)
5.道非道智見不清淨,行道智見怎能清淨(觀壞,怖畏,過患,厭離,欲解脫,審查,行捨)
6.行道智見不清淨,智見就不能清淨(觀隨順,種性,道,果,省查)
相信還有很多是末學未列舉到的,還請各位兄長不吝列舉出,好救救中國佛教吧
(所列如有錯誤請指正)
以下列舉出不如法的項目:
1.三皈五戒分開受(皆說為方便法)
2.法師和信眾同時誦經(違犯戒律)「九十二懺悔-帶領未受戒者朗誦經文」
3.誦經時的音調和伴隨的樂器(猶如合唱團)
佛說有五過失:
一.自己貪著其音聲
二.他人亦貪著其音聲
三.諸居是非難,認為與俗人無異
四.欣求音調將破壞三昧
五.使後人墮入錯誤的偏見(以為這就是修行的方法)
4.舉辦佛化婚禮(違犯戒律)「十三僧殘-為男女傳達情意」
5.穿著祖師衣、海青、羅漢掛、漢服、縵衣(領、袖、襟、擺、袋、帶、扣、環….不符
合佛制)
6.非時食(過午食)「九十二懺悔-過午食」
7.農耕制度(違犯戒律)「九十二懺悔-挖掘土地,砍伐樹木」。百丈清規(農禪制度)徹
底破壞了世尊的正法律(比丘律規定不得墾土掘地,不得伐斷草木,不用有蟲水…等等
。)
8.經懺,水路,主壇,內壇,外壇制度(是為斂財,非佛所制)
9.不以戒臘為尊幼卻以法號開頭代表,因此有表現佳而破格升等情形發生(法號開頭字號
更改)
10.對於聘顧之員工薪資頗有縮減,卻表示作為供養佈施(佈施的多寡與否皆應由受聘人自願決定)
11.宣說菩薩戒(如北傳梵網經,非佛所說)
12.向在家人行合掌點頭禮(違犯佛制)折在家人福,無福消受
13.捉拿金錢(錢、支票、黃金、珠寶、塑膠幣)「三十捨懺-接受金錢」
14.蓄鬍鬚(佛與諸聖皆剔除鬚髮)
15.訟習咒語(佛斥責)
16.經營事業(又稱邪命活如納骨塔、誦經、超渡、放生、山、醫、命、卜、社教、文藝
、武藝)「三十捨懺-從事物品交易」
17.不出六十二種邪見(思想)
18.蔥蒜戒(非佛所制)
由於超過限定字數
借移上一篇下面
魔王對他的魔子魔孫這麼說
http://www.wretch.cc/blog/mercybuddha/2158870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