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維摩詰所說經》淺釋
淨慧法師

諸位法師、諸位仁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

非常幸運與諸位一起讀誦受持佛說《維摩詰所說經》。這部經爲大乘經典,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共分上中下三卷十四品。這位法師的功迹,我在講其他經典中介紹過。所以,這裏不講。佛說這部經的主要意思有二: 

一是圓滿出家人的菩薩道,去除出家人輕慢白衣的邪知邪見。佛住世時,佛讓維摩詰居士說法,教化佛的出家弟子。告訴出家弟子佛法在世間,圓滿菩薩道還在世間;告訴出家弟子,很多證得佛位的菩薩,又多示現天王身、外道身說法,也示現長者身、居士身等說法。若出家人輕慢白衣,爲未發菩提心的聲聞;若輕慢證佛位的菩薩或示現白衣的菩薩,爲自毀菩薩道。 

二是鼓勵在家人精勤修行,增加成道的信心。在家人不要輕視自己,在修行證悟上不分出家在家。在家人只要堅定成道信心,自古至今有無數人證一至四果羅漢、辟支佛、往生佛淨土而證菩薩道。諸位一定要知道,在家人尊敬供養出家人,不是在尊敬供養哪個人,而是在尊敬供養常住佛法真僧。出家人受尊敬供養是沾佛的光,衣食住行的哪一樣不是在家人供養的;哪位一出生就是出家人;哪位出家人的父母不是在家人。 

再者,佛法只有在家人二衆弟子修行,在世間才能圓滿;否則,只有出家人有道,沒有在家人行道,佛法在世間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何談度衆生。還有很多出家人,今生現出家像很威儀,可往昔可能是在家人行菩薩道救度,依佛法救度才有機緣今世出家。況且,很多行菩薩道的在家人,前世乃至百世和無量阿僧祇劫都是出家人。出家人和在家人只是身份不同、相貌不同。由於歷史原因,很多有修爲的出家人將佛法傳授給在家人。佛住世的時候,就預示了末法時代很多有修爲、有成就的人在世間,是白衣。現在,在家人真修真做肯定成就,比出家人要快。爲什麽要快呢?天天在逆境當中修行。在家庭生活、社會活動等諸矛盾中修行。你把這些煩惱都轉了,修一個成就一個。前提條件是你必須依正法的修持方法和法門去修行。 

講這部經的緣起是,有很多出家人讚歎此經境界微妙不可思議,是在世間發菩提心,成就菩提心,成就菩薩道必須受持之法;受持此經,才能更好的弘法利生。有很多在家人請講這部經,更好的受持這部經,發菩提心、證菩薩果。所以,在此講經的第一句話是,非常幸運。 

這部經的經名是《維摩詰所說經》,也稱爲《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經》,是以人名爲經名的佛說經典。名爲維摩詰所說,實爲佛說。主要有兩點不可思議,
一是在世間受持佛法的人,隨因緣示現不可思議;
二是行菩薩道的境界不可思議。

此經通篇都是諸佛境界,佛說菩薩道是方便示現,智慧解脫微妙意義於大成,今生沒有機緣讀誦受持此經的修行人,實爲三生憾事,一慢而失大法,一輕漏而失菩提,是行菩薩道的緣分不具足。維摩詰居士是出生在古印度的一位富翁的家裏,維摩詰翻譯成中文爲淨明。 

【佛國土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諸位都知道,是佛經與外道經論的區別,是佛教常識。所以,不講。說佛法的地點是一羅樹園。聽法的大衆有大比丘衆八千人;菩薩三萬二千尊,爲首的有等觀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等;還有各天王一萬二千位;還有諸天龍神、夜叉等;還有長者及長者子五百人。五百在家人,供養佛與大衆,莊嚴道場、讚歎道場。
這時,有一位長者之子寶積居士向佛請法說,我們這五百在家人,都已經發了菩提心;想知道一下佛國土是如何清淨,諸菩薩在佛淨土怎樣修行。請佛慈悲爲我們說一說。
佛說,哪里有衆生哪里就是菩薩的佛淨土。因爲,菩薩要隨所教化的衆生而取得佛淨土,隨所調伏的衆生而取得佛淨土,隨衆生善業因緣在哪一國而取得佛淨土,隨衆生發菩提心在哪一國而取得佛淨土。這是逃離三界火宅,報身往生佛淨土,化身成就的菩薩,因地發下高深誓願度衆生所行的菩薩行。菩薩可度化入六道衆生,度不同的有緣人。就人道而言,千行百業裏的人,都有菩薩化身示現,以不同的形象、不同的方式利益衆生。利益衆生就是報佛恩,報衆生恩;就是圓滿自性功德,成就自性的佛淨土。所以,哪里的衆生有苦難,哪里就有化身菩薩的佛淨土,哪里就有菩薩無聲無息在救度。聲聞人和凡夫不知道菩薩救度人的境界和方式。只有諸菩薩行人知道。在冥冥之中幫助你,又不讓你知道是怎麽回事。 

諸菩薩在佛淨土怎樣修行。
在衆生這裏的菩薩淨土,直心是道場。教化衆生實話實說,不誤衆生的正心、正行、正見。有時,可能接受不了菩薩行人所說之法,接受不了是做不來。如有一出家人,聽聞大乘佛法後,發菩提心,在寺廟裏什麽髒活、苦活、累活,都自覺的去做。別人說她傻,有的還打她、罵她,她不但不生氣還高興的給別人磕頭,感謝您的慈悲,去除了我的業力,成就了我的菩薩道。
深心是菩薩的道場。培養衆生的功德不光是在說教上,有時是在身行上,行動是無聲的語言。這樣做的目的是,歡迎有功德的衆生往生到佛淨土。菩薩心是佛淨土。菩薩是行菩薩道的人,用佛法和實際行作,示範給有緣衆生看,有智慧的衆生就跟啥人學啥人,也發菩提心。 

佈施是道場。佈施包括財物和身力及正義語言,法佈施除說正法外,行正法也是法佈施。沒有行正法爲基礎,說法時證悟不具足。所以,菩薩佈施時,內財外財都佈施,而內財是身心行正法佈施,才能引領衆生行正法佈施。成就衆生無貪功德,而往生佛淨土。 

持戒是道場。菩薩行人在哪里都是嚴持禁戒的模範,引領衆生圓滿十善道。善是衆生自性回歸,又不執著善,才圓滿自性慈悲功德。有人問我怎麽往生最快,我說你自己覺得像極樂世界的人,並和極樂世界的人比著修最快。可有的人,嘴上說的比菩薩說的都好,行作起來全是三惡道的事。問題在哪里?沒有實際修行與證悟,光練嘴上功夫了。極樂世界沒有這樣的人,還是去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去吧! 

忍辱是道場。佛的三十二相莊嚴,是以修忍辱爲主的三十二種功德成就。衆生身忍其辱難;心忍其辱更難。菩薩修忍是忍於心,是忍自已,見性之人無忍。難忍能忍之人之事,是了菩薩行人往昔余業,快速成就佛的淨土。
精進是菩薩的道場。精進是針對衆生的放逸而說,散漫享樂和怕苦怕累等習氣是衆生生死解脫的攔路虎,是發菩提心的絆腳石。只有精勤道業,才不枉人生出一回家,信一回佛,做一次人。否則,悠悠萬事轉頭空。菩薩精勤已成道業,教化衆生精勤是宣說自己走過來的路和行路過程。 

禪定是菩薩的道場。禪定是通過身不散亂,達到心不散亂。攝身根不動,才心行清淨。
般若是菩薩的道場。智慧由定而生,是離思維而得;又作用於身心轉內外煩惱境界,歡喜煩惱處。有了智慧容易讓衆生從煩惱中解脫出來,讓自性顯現而斷無明。還有,修行四無量心、慈悲喜舍、三十七道品、救度衆生三災八難等是菩薩道場。菩薩的道場清淨就是未來佛國土清淨。四無量心、慈悲喜舍和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等,在講其他經典中詳解,這裏不再細講。 

佛說,寶積居士,如果菩薩在煩惱的衆生那裏,能夠隨其直心,就能說到行道,行道超過說到,就能達到深心,有廣度衆生深不可量的誓願,就能調伏衆生,和衆生共同如法而行,衆生也發菩提心。再以菩提行的方便力,讓衆生也成就菩薩道。只有這樣,菩薩自性的佛國土淨,而說法淨,智慧淨,心淨,功德淨。所以,菩薩要成就佛國土淨,應該先淨其心,心淨才能度衆生的心淨,衆生得心淨,才得佛國土淨。
這時,舍利弗心想,如果按菩薩心淨則佛國土淨這個說法,本師因地菩薩時是不是心不淨,才讓這個世界不淨呢。
佛知道舍利弗在想什麽,便對舍利弗說,盲人能怪日月無光嗎!衆生不能見佛國土嚴淨,能說是佛的過失嗎!佛的國土都非常清淨。接著,大梵天天王對舍利弗說,我佛國土清淨如自在天宮。
舍利弗說,我怎麽只見此世界丘陵、坑坎、荊棘等穢惡充滿。
大梵天王說,仁者心裏有高下,不能證知佛的智慧,才見此土不淨。
這時,佛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都清淨嚴飾,珍寶充滿,人都做在寶蓮之上。佛說,佛的國土就是這樣美好,爲了度脫智慧下劣的人,才示現此世界的不淨國土。值佛住世的人,仗佛威神,佛把清淨的佛國土展示給大家看,大衆實見生實信,實信到實行,實修到實證,實證到實悟,實悟則有實智慧,真實的報身佛國土,真實的清淨,與十方諸佛世界無二無別,一樣莊嚴。現在的人,修行證悟後可以見到十方佛淨土清淨,兜率內院的淨土也清淨莊嚴。可平常的凡夫只能把這些當成神話,超出了思維想象。就連四王天的天宮宮殿都是不可望不可及的事。

【方便品第二】
這時,在佛說法道場的大城中,有一位長者維摩詰。這位維摩詰居士,供養過無量諸佛,具足佛十種名號的功德,早已經證成佛道。所有行作和善思維,住佛威儀。心智本性如海,諸佛之間相互諮詢問候。他的弟子,都受到無量天王的敬重。
這位維摩詰居士,是他方國土的佛,來此世界不現佛身,而現居士身。因為,在此世界不示現兩尊佛。所以,在未來佛彌勒來此世界成佛前,不會有第二尊佛出現於世。即使有十方諸佛來此世界,也絕不會示現佛身,或自稱是佛。維摩詰居士,是以身證法。而且,維摩詰是他方佛來此世界示現居士身,是佛親自認證,不是維摩詰居士自說。 這尊他方國土的佛,爲度衆生一大因緣,以善方便力示現居士身,住此大城。家財資産無量,很多貧民依靠他生活。 

有人問,現在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佛與菩薩住世嗎?我準確的告訴諸位,有!絕對有!出家人中有,在家人中也有。只是他們住世而不露世,只要你知道他是誰時,他已經離開了你,或你離開了這個世界。只有他們之間心照不宣。西方三聖都有化身在四衆弟子中間,現在住世弘法度人。大勢至菩薩的化身就示現居士身,在某大城市爲民營企業的老闆,利益很多貧困人和殘疾人。又有人問,我們不知道誰是這樣的人,接近這樣的人還有意義嗎?我再告訴諸位,如能在不知不覺中接近到這樣的人,是千萬劫有幸,不是三生有幸。受教化的利根人,即生成就;鈍根之人,也將有始有終。話又說回來,如果自己心行不正,天天在這樣人的身邊,也似是有緣實無緣。弄不好還要墮阿鼻地獄。世間可成就的功德有多大,反面的惡報就多大。我們身邊的人,你輕慢這位,侮辱那位,誰也不如你。恰好有這樣的人被你輕慢侮辱,這樣的人不會怪罪你,而護法不會放過你,誹謗三寶真僧什麽惡報,你就是什麽惡報。諸位不得不慎! 

這位維摩詰居士,敬奉清淨戒律,嚴持清淨戒律,心念行作,無有絲毫犯戒。性情柔和,從來不生氣或憤怒,以忍辱力調控諸行作。家事、國事、天下事,都是佛事,如法行作。從來不想什麽就幹什麽,而大精進于持戒修行,行住坐臥,用佛念督攝其心;在做俗事俗務當中,也是清淨念佛。而且,能專一其心禪行,打坐修定;身靜才心淨,身心清靜一定會有定,有定即身不散亂,心也不散亂。由禪定決定生出智慧,用智慧再去教化衆生。
有人問,維摩詰居士怎麽沒修佈施呢?我告訴諸位,開始說供養無量諸佛是大佈施;貧民依靠他生活是財佈施,衆生受其教化是法佈施。有人問,成佛還修六度萬行嗎?我告訴諸位,持戒修行能證果,修六度萬行是發菩提心度人。修六度萬行能成佛道,成佛道後度衆生還要示範六度萬行。如我用此船過河,接引別人也用此船。船爲一理,人有各別。 

這位維摩詰居士,雖身爲白衣,卻持出家人的戒律;表面上居家生活,而是實際心不執著三界之樂,何況人間之樂;身示現有妻子欲愛,身心遠離欲愛,修出家人的清淨梵行;也有兒女親屬,而不執著天倫之樂;穿衣服也很樸素;所吃膳食也不講排場;身體已得法喜充滿,禪悅其味。爲度有緣人,也經常去玩牌或下相棋之類的娛樂地方去,但不能影響正信。精通世間事是與理論,但更常於佛法。在人群中,不管男女老幼都認爲他是最受尊敬的人。也做生意獲利,但喜歡救困扶貧,正法行作。還經常去學堂說法論道的地方,開示大乘,引導童年學生對佛教的啓蒙。若去妓院,開示貪欲和邪淫之過。若去酒店,能自守其志,也勸導別人不狂亂。
有人問,世間能有這樣的人嗎?我準確的與諸位說,在正法時代有,像法時代有,末法時代也有。我見過在官員中有,在知識份子中有,在普通工人、農民中有。這樣的人雖是人群中的少數,但有乘願再來之人,也有多世出家,利根再來之人等。他們在不聲不響地護持佛法,修行正法,示導大衆心向佛法。
他們雖爲白衣,卻發揮著出家人想作而作不到的事情。後邊所講的維摩詰居士說法度魔女,就是出家人想做又很難做到的事。 

這位維摩詰居士,在年紀大的人群中,都喜歡聽他說法。受到廣大居士的擁護,受他影響都喜歡佈施。也受到出家人的尊重,認爲他能平易近人,能修忍行。外道人見到他,能放下我慢;大臣們見到他,都認爲他行得正,做得端;王子們見到他,都認爲他是忠孝的模範;內宮或人民都知道他是有大福之人。
有人問,一個人能這麽全面嗎?如果是一位普通人,很難做到。如果是一位受到國王重視的大富翁,他的接觸面,能達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是完全可能的。而且,這樣的人是人貴言尊,再以言正、身正、心正、行正爲前提,再以智慧方便爲根本,自然有很多人受其教化。我們講法的法師要向維摩詰居士學習,講法既不做作,又不賣弄,讓人覺的真實可信,信者可行,行者喜悅。 

這位維摩詰居士,不但在人中受到尊重,也受到各天王的尊重,以大智慧力教誨天王,雖三界無常,但要護法護世,佛法住世一日,天王就護法一日。
有人問,一位普通的人怎麽受天王尊敬呢?又怎麽爲天王說法呢?人最相信自己的眼睛,有時最不可信的還是眼睛。人的眼睛看不見就認爲沒有,其實是讓自己的眼睛騙了,是它的功能不夠才見不到。化身佛示現居士說法道場,一有無量天王聽法受教,二有天王供養。 

維摩詰居士現在以方便力示現有病,爲衆生說空苦無常法。國王大臣、王子、官屬和外道人等,知道維摩詰居士有病了,有幾千人前去探病問候。凡是去的人,都受其教化,發菩提心,斷一切不善法。 

【弟子品第三】
這時,維摩詰居士示現有病臥床休息,心想佛大慈大悲,一定也能關心我的病。
佛知道維摩詰居士心想之意,便對舍利弗說,今日維摩詰居士身體有病,你可以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舍利弗對佛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爲,以前我在林中於樹下打坐。當時,維摩詰居士來到樹下對我說,不是平常的打坐就是宴坐。宴坐是比喻人身雖在打坐而意在吃飯,既身坐於此又空於此。身在此打坐,心要將身在三界之內舍掉才是宴坐;無念於心,又能在意中化現各種各樣的威儀形象才是宴坐;身在世間,而心不舍無上佛道正法才是宴坐;於內外無所著而生其心才是宴坐;不見善與不善,而行于中道才是宴坐;爲度衆生而示現衆生,又常樂我淨才是宴坐。只有這樣坐,才能證入佛道。當時,我一句話都不能回答,只能默然無語。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問候! 

這時,佛對目犍連說,你可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目犍連對佛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爲,我在一處爲諸居士說法。當時,維摩詰居士對我說,爲在家人說法應如法說。怎樣爲如法說,既知實修,又明法理,再證法空。從世間說,有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從出世間說,法無世間相,是一法而沒有二法。法是道,是功德,是可證不可求,是可得不可說。按此法理,法無衆生相,法無我相,法無壽者相,法無人相,法無文字相,法無言說相,法無形相,言語道斷,法性本空,不能用固定的物體固定住,不能用思維來衡量,不能用任何理念與之相比較,不依因緣而存在;世間諸法之間都有內在聯繫,內在聯繫的神秘是佛法入諸法,即是佛法性身的妙用;法在自然界中,不因某一事物變化引起變化。既實際存在,又不能被破壞掉;既不依人的主觀意支而轉移,又不能用時間加以固定;似乎沒什麽作用,而世間一切功用又離不開;不能用好壞增損來衡量;既不知怎麽産生的,又不知怎麽消亡;既能作用於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身心對此又不能分出高低上下;既一切觀行離不開,又離一切觀行而存在。 

一些人聽到這裏,肯定會一頭霧水。這個法怎麽這麽玄乎,到底怎麽能從理念上去把握。這恐怕是哲學家和物理學家永恒的話題,但又永遠無有止境,也永遠說不清楚。從佛教的宇宙觀說,整個一個銀河系爲一尊佛的佛國土,即娑婆世界。銀河系與外星系爲一真如法界,既有相同,又有區別。相同於法性,即佛性;區別於願力,即佛度不同業力衆生而形成的願力。衆生的業力不同,感召的世界不同。一佛國土是一尊法性身佛,與一尊報身佛,再與無量數化身佛的同一。佛的法性身爲功用,佛的報身爲享用,佛的化身爲妙用。佛的法性爲娑婆世界的安立明確了功用;報身佛既是娑婆世界的主宰,又是享用的報體;佛的化身在法性身範圍內,實踐著報身佛的願力。維摩詰居士所說之法是佛功德成就的法性身之法,既爲衆生提供了生存空間,又爲衆生出離這個空間提供了可能;衆生無法改變,衆生又依賴流轉。維摩詰居士爲在家人說這樣的法是讓衆生明白宇宙人生真相,衆生要想解脫生死流轉,就必須利用這個法則出世間。維摩詰居士說這樣的法,是從另一個方面幫助佛教化他的弟子,圓滿菩提行。即佛從正面引導,維摩詰居士從側面輔助,共同度衆生入佛知見;對佛、法、僧三寶一體有正知見,從而堅定衆生出離三界之心。我們既感恩佛,爲我們出離三界提供了空間和可能;又感恩佛來此世界演繹出離之法。衆生顛倒愚迷不知,還在法的末端去研究,還迷戀爲出離而設的迷魂五欲樂。 

維摩詰居士繼續對目犍連說,法的存在與作用形式,豈是用語言表達的嗎?說法的人要證得身空心空,說出法空實相;聽法的人要明白,不要執著語言文字的得失。說法的人是有爲,是無常相,要說出法的妙意實相來,讓衆生依真而行。同時,要能觀察衆生的根基如何,根基是往昔世善行的基礎,不是今世的學問;是往昔世所積功德,不是今世擁有財富。對根基好的人,說以大乘修行起步,再贊大乘法而發心。對根基差的人,要修行好小乘法,打牢基礎,培育功德,以大悲心而報恩,再爲衆生說法。維摩詰說法時,八百居士發菩提心。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問候! 這裏是佛對說法的法師提出要求標準。自己若無證語,不知真空妙有的法相,不能觀察聽法人的根基,把法相流於語言文字相上,是誤人正信、正行。一部維摩詰經,是諸佛境界,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的世間說,難聞難解。 

這時,佛對大迦葉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大迦葉對佛說,我想起自己乞食的事,由於我憐憫窮人,乞食時專選貧困人家,繞過富人家,讓窮人有種福田的機會。維摩詰居士見到我說,應該對窮富起平等的慈悲心,對衆生施普通慈,不分貧富挨戶去乞食。乞食的目的是壞假身相,不受三界之食。心裏什麽也不想,眼睛見而不見,耳朵聽而不聽,鼻子嗅而不嗅,舌食而無味,諸觸而無觸,不覺有自己的存在,也不覺有他人的存在。一切順其自然,這樣心裏的煩惱就滅掉了。如果身心沒有徹底放下,除掉邪見、邪思維、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而有修行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八種解脫之法,是身心有間雜,不純淨,是以邪身心相而修行正法。這樣得到的一切供養,先供養佛或大菩薩後,自己才受用,可不減自己的福報,心裏也無煩惱,供養人的福報也不損減,是行菩薩道的人如法而行。否則,是聲聞人所行。沒有證得空道的人,應該這樣乞食。我聽了這番話,深起敬心。心想我若也能這樣說法,衆生能不發菩提心嗎?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裏問候!
這裏,出家人接受供養應有平等心,不分供養多少好壞等,起平等的慈悲心。既要給衆生平等種福田的機會,又要如法接受供養。否則,西行路漫漫,負荷已不輕;再加幾斤重,小心有深坑。
這時,佛對須菩提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須菩提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爲,我往昔到維摩詰居士家乞食,維摩詰居士親自給我盛滿缽飯後對我說,你如果是真持戒修行,不是混飯吃,不是混日子,就能對的起飯食,對得起諸法;對得起諸法,也就對得起飯食。只有這樣修行於道,才能消化此飯食所攜帶的業力。如果你能現不斷淫相,不斷嗔癡相,又能離淫怒癡,又不讓其毒性害其身;讓現像與離相於一體,又示現欲愛,又能證得解脫;或像提婆達多一樣,現五逆相,而證得解脫;既證得解脫,又現不解脫身,又不被煩惱束縛;只見行于道而度衆生,不見生老病死,又知道所現之身有生老病死;隨自性證入道果,又現不得道果之身,又不能說沒有道果;又不能說是凡夫,又能離凡夫法;又不能說是聖人,又不能說不是聖人;雖然,所現之身具有諸法之相,又能離諸相,不被世間諸法相所染汙。只有這樣修行於道,才能消化掉此飯食所攜帶的業力。如果你能在不見佛、聽不到佛法的情況下,現身隨外道六師出家,或隨外道六師墮于地獄,於外道中或於地獄中,能救度諸外道衆生去掉我慢與邪知、邪見。只有這樣修行於道,才能消化掉此飯食所攜帶的業力。如果你雖現僧像,去外道邪見之處乞食,卻不能將它們度脫至智慧彼岸;去有各種各樣災難的人群處乞食,卻不能度脫他們離開災難;你吃了他們所供養的飯食,等於你也有煩惱,遠離了清淨法。只有你精勤修行,證得道果,救度供養你飯食的人,也脫離生死苦海。這樣你所現僧像,才不是名譽上的福田。而是功德福田。否則,供養你飯食的人,都墮於三惡道中,或作了魔王眷屬;你與這些三惡道衆生或魔子魔民有什麽兩樣嗎?如果你不能救度衆生,不能報衆生飯食諸恩,還對衆生善與不善生出差別念的怨心,等於在謗諸佛,毀掉諸佛之法,不能證入佛道,不能得大涅槃樂。只有這樣修行於道,才能消化掉此飯食所攜帶的業力。當時,我聽了這一番話,都茫然不知是什麽意思,更不知怎麽回答。只是托缽想走,維摩詰居士對我說,你心裏不要畏懼。你想一想,佛如果示現人形像,聽我維摩詰這麽說能心裏畏懼嗎?我回答說,不能!維摩詰居士繼續對我說,一切諸法都是辯證的,你不應該畏懼。因爲一切諸法,都需要事物變化的現象表現出來。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就不執著文字,而是領會其義。所以,就應該無所畏懼。何況證道解脫無文字相,文字表述的只是道的形式,法的符號。維摩詰說此法時,二百天王之子得明法清淨。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裏問候! 

這裏,維摩詰居士所說的是諸佛和有化身成就的諸菩薩境界。從出世間法看世間法的實相。正所謂,食君一粒米,重如須彌山。吃了不修道,披毛戴角還。世間的一文錢和一粒米,都是衆生之身力或以生命爲代價的,是有業力的。諸佛菩薩接受衆生的供養,能以神力化業力,衆生舍業力得神力,能讓善業增長,得善果報。所以,才是福田。如果受衆生供養,不去修道,不能證道,不能用神力回報衆生,就要用披毛戴角的身力回報衆生。如果對身邊的人,對誰都有意見,見誰都有過錯,乃至衆生都對不起你,老天對你也不公,這樣的人,若是在家人是六道輪回;若是出家人,就等於在謗佛謗法,要墮地獄道的。因爲,這樣的心想行作,是與諸佛的菩薩道對立的,相違背的。不管你心裏想沒想謗佛謗法,而事實的效果確實如此。 

這時,佛對富樓那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富樓那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爲,我往昔在一片大樹林中,爲剛出家的比丘說法。維摩詰居士來此對我說,你應先入定觀一下這些人的心,然後再爲他們說法。不然的話,等於把污穢的食物安置于寶貴的器皿裏。當你知道這些比丘心念所需時,再爲其說法,等於用明澈的琉璃對比晶瑩的水晶,相得益彰。你如果不能觀知衆生的根基和源頭,會以小乘法而傷其大乘心,想走大道而錯指小路,在大海裏尋找牛走過的蹄迹,讓日光與螢火相比。你知道嗎?這些比丘雖然新出家爲僧,卻久已發大乘心,只是入胎之謎暫時忘記而已。怎麽能以小乘法而教大乘人呢!若用小乘法去教大乘人,等於盲人不能辨別物相一樣。維摩詰居士立刻就入三昧,在三昧中,用佛力讓這些比丘自知過去世所發菩提心。這些比丘曾於五百尊佛那裏修功累德,要報佛恩才又於今世出家爲僧。這些比丘開悟後,稽首禮維摩詰居士。我聽了維摩詰居士說法後,才達到不退轉的菩提路。現在我才知道,聲聞人不能觀知人的大乘根基。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裏問候! 

這裏,法師說法一定要觀察聽法人的根基。聽法的人是小乘根基,法師講大乘法,如同小苗遇大雨。特別是現代,有些自命不凡的人,自認爲是大乘心,而實際小乘的根基都不牢固,如同三歲頑童要當科學家的戲言一樣。如果爲這樣的人說大乘法,如霧裏說山,雲裏說海,美好的願望如同神話一樣不能實現。如有人雖行於小乘,而根基早已成熟爲大乘,如果再爲說小乘法而誤人正行。有一位在家人要來見我,我於前一天定中就觀察到他是空腹高心之人,連小乘法都不能行,只是東山尋捷徑,西山找密法,能信佛法而不能行佛法,受了菩薩戒就認爲自己是菩薩了。來見我後,我爲其講佛住世時,佛都要示現苦行六年才證道,佛的弟子至正法時代的人修行證道,都是從禪行開始都攝六根,用小乘法去修道,用大乘法去行道,才會有成就。把省下來的草鞋錢作有功德的事,把省下來的時間去打坐念佛,待機遇成熟,相信諸佛菩薩不會誤一個衆生,必有善知識現前爲你說法。如機遇不成熟,遇到善知識也會失去。因爲,你不識得他,他卻識得你,絕不會把價值連城的珍寶交於老弱人之手保管。可是這人只問這部經怎麽這麽說,那部經怎麽又那麽說,在文字相上轉來轉去。一說打坐,喊腿疼;一說靜心先靜身,我朋友多靜不下來;一說有證悟自利後再去弘法,我現在就要行菩薩道。後來,這人還想見我,我讓人告訴他,修行人的時間貴如生命,實在沒時間空談佛理。還有一位閉關三年、夜不倒單近十年的禪師,想來見我,我於定中觀察是聲聞乘,暫時沒有大乘的功德資糧,見我的機緣尚不成熟,只能告訴他以後再談相見之事。這樣的事例很多,我也省力氣,他也不煩惱。有人會問,不是廣度衆生嗎?我告訴你,對這樣的人不讓見面才是真度他。 

這時,佛對迦旃延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迦旃延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爲,我往昔聽佛說法後,我也隨聲附和其義。佛說,無常、空、苦、無我、寂滅義時,我對諸比丘也這麽說。維摩詰居士來到這裏對我說,你沒有生滅解脫的智慧而說法,不能說出諸法實相。又不能說出諸法空相,不生不滅。而世間看得見、摸得著、有形有色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變化,不能永恒真常的存在,這才是無常義。人的色受想行識,既能觀察無常力帶來的煩惱,又要依賴色受想行識去生活,而不能脫離煩惱,業力迴圈,往來六道,此死彼生,生又去死等,這才是苦義。而諸法性空,我性真智又于諸法無礙,這才是空義。通過修行假身之我,證知我性真我,真我解脫而不受三界諸法束縛,這才是法中無我之義。法本不生,也無法滅,利用法來修行,可逃離諸法的束縛;不能逃離的人,既可得到法帶來的喜樂,又可得法的懲罰。佛可慈悲救度人,法則無情不饒人,這才是法的寂滅義。維摩詰說法時,諸比丘心得解脫。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裏問候! 

這裏,法師講法不要依文解義,照葫蘆畫瓢,要講諸法實相。諸法實相既有世間法,又有出世間法。依文解義只說空相,不說實相,最後的了義佛在哪里,了義法又在哪里,了義僧又在哪里。只有了義才知究竟,究竟就是諸法實相。有些法師只知文字上的了義,也只知文字的實相,講法時只能猜著說,無法講出全部真實的諸法實相。證悟到出世間諸法實相的人畢竟很少,很少的人中又很少出來講法。因爲,他們非常珍惜每分每秒的修行時間和受妙樂時間;而衆生智慧不足,又很難接受實相法。所以,他們只帶幾個弟子,傳授心法。能出離火宅一個是一個吧!
這時,佛對阿那律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阿那律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爲,我往昔在一處經過,行走過程中,大梵天王率領一萬名大梵天衆,施禮後對我說,你的天眼能看多遠呢!我回答說,我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果。當時,維摩詰居士對我說,你天眼所見,是見到諸相還是沒見到諸相。若見到諸相,你與外道五通仙人有什麽區別。若見諸相非相,性空無相,才是無爲法,你的天眼第一還有見嗎!我默然不能回答。大梵天王與天衆聽了這些話,向維摩詰居士施禮後說,世間有真正天眼的人嗎?維摩詰居士回答說,世間唯有佛得真正的天眼,常於定中三昧見十方諸佛國土皆是清淨相,不見世間相。大梵天王與五百眷屬,聽了維摩詰居士所說後,皆發菩提心。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裏問候! 

這裏,有人問諸佛國土的清淨相不也是相嗎?怎麽不捨棄呢?三界之相是無常相,有想有相有煩惱,受業力牽引輪回,苦多樂少,少樂又不真常。而諸佛國土清淨相則不同,一是真常無煩惱,二是無業常樂,三是成就佛道。
這時,佛對優波離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優波離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爲,往昔有兩位比丘犯戒後,感覺是恥辱的事,不敢去佛那裏請教。這二位比丘來到我這裏說,我倆犯了戒律,心裏疑悔,不知應該怎麽作才如法。我便如法給予解說。當時,維摩詰居士對我說,你不要再給這二位比丘增加罪業,其心受到干擾,就應該直截了當給予除滅。怎麽除滅呢,這二位比丘犯戒的罪性如衆生的心裏垢穢一樣,如身能清淨行,證入心空的境界,心離相解脫時,心裏的垢穢和罪行還存在嗎?我說,不會存在。維摩詰居士繼續說,一切衆生自性沒有垢穢,而妄想是垢穢;顛倒知見是垢穢;如果心離妄想,就是清淨行,心不再執著顛倒知見,就是清淨行。衆生身心一切想法作法不斷變化,不能保持不變,如幻一樣不真實,如電一樣很快閃過。三界法則不會停在那裏等待或靜止,不讓事物去變化。所以,衆生的一切妄想和顛倒知見,如水中月,鏡中花,月去花無時,水中之月,鏡中之花還在嗎?這二位比丘聽了維摩詰居士的話說,真是有上等智慧之人,疑悔立刻消除。當即發菩提心。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裏問候! 

這裏的如法說,就是分析犯戒的原因,又怎麽去破除掉原因;犯戒的業報很重,等業報完後再繼續修行;一般的情況是這樣。所以,也是小乘法。而維摩詰居士所說的是一懺悔,二改正,三精修。又要把懺悔、改正、精修合爲一體,缺一不可。心懺身悔既自心淨,又讓衆生心淨;改正即去掉犯戒的邪知見爲護持禁戒;精進修行證入空道後,善業大於不善業,如太陽破晨霜,業自消失。現在有的人,只知在佛像前嘴上懺悔,不去改正,自然也精修不了。結果是,犯戒的業報是自然的必報無疑。 

這時,佛對羅睺羅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羅睺羅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托。因爲,于往昔有很多長者子,施禮後問我,你是佛之子,若不出家將來可作轉輪聖王,那出家修道你有什麽好處嗎?我就如法說出家修道的功德。當時,維摩詰居士對我說,你不應該說出家修道有功德之利益。因爲,真正的出家是對己無利益、無功德。有利益、有功德是有爲法,而無爲法中出家無利益,無功德。身出家的人,只是出俗家,入僧家,失此顧彼。而見佛性,出三界火宅之家的人,沒有因爲,更沒有所以,遠離三界諸見,處於常樂我淨的大涅槃狀態。這樣的出家具足大智慧,所示現之處爲聖行,破魔軍,伏外道,以佛力度脫衆生。這樣的出家,是認清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走出自我的淤泥。這樣的出家是心念無所執著,找不到我的存在,心裏沒有善感受和惡感受,不受干擾,內心歡喜又外護衆生的高興,隨時出入定中三昧,既不見世間過,又遠離世間過。維摩詰居士對這些長者子說,你們幸運正法住世,適應共同出家。因爲,佛住世難值難遇。這些長者子對維摩詰居士說,我們聽佛說,如果父母不同意出家,就不應該出家。維摩詰居士回答說,是這樣。但是,在家人可身不出家而心出家,發菩提心,這樣也具足出家,等於出家。聽了維摩詰居士的話後,有三十二位長者子發菩提心。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裏問候。 

這裏,無利益、無功德的出三界火宅之家,是真功德、實利益。真功德是佛的智慧圓滿,實利益是佛的福德圓滿。放下身出家的執著相,身出家,上無佛道可成,下無衆生可度。即身不能成佛,身也不能度衆生。是佛、法、願、緣才能度衆生。另外,在家人心出家,現在家像行出家行,等於出家,照樣可以出三界火宅之家,往生極樂世界成佛道。 

這時,佛對阿難說,你去其家中問候一下吧!阿難說,我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因爲,於往昔我誤聽佛體得了疾病,須用牛乳治療。我持缽到一富戶人家門前站立。當時,維摩詰居士對我說,大清早的你在此做什麽呢?我回答說,佛身體得了疾病,須用牛乳治療。所以,來此化緣。維摩詰居士說,不要說了!不要說了!你千萬不要這麽說,佛身是金剛之體,諸惡業已經斷除,衆善普及衆生,是不會得什麽疾病的,也不會有什麽煩惱。你不要再說什麽,趕快回去吧,不要在此謗佛!你說此粗言,如果讓他方淨土的菩薩聽到,會有差別想。因爲,轉輪聖王少福德都身體無病,何況佛呢!你這麽做,不是讓我們因此蒙受恥辱嗎!如果是外道聽了你這麽說,他們會想,佛還爲人天之師呢,自己有病都不能救治,還怎麽能救度衆生之病呢!你還是秘密回去吧!諸佛法身,不是平常人的身體,諸漏已盡,沒有業報,能有什麽病。我聽了維摩詰居士的話,心裏實在慚愧。後來才知道,是我離佛遠了一點,聽錯了話。所以,才鬧這樣的笑話來。此時,空中出音聲說,你要聽居士所說,佛已出五濁惡世,示現此法是爲度脫衆生。維摩詰居士的智慧辯才確實了不起。所以,我不夠資格去他家裏問候!佛的五百弟子都向佛表明,不夠資格去維摩詰居士家裏問候! 

佛住世時,佛與佛的諸位第一的五百弟子們,都尊重在家人維摩詰居士。這些佛弟子們都聽維摩詰居士說法受教,不見輕慢白衣說法種種。而時今日,有的出家人見在家人講佛經,說什麽是白衣講法,戲笑如常,不屑一顧,可見末法時代一斑。我們不要被相所轉,什麽人不重要,他是誰又不重要,他講得是不是佛法、是不是了義法才最重要!因爲佛住世時說,依法不依人。所以,我們聽的是佛法,不是白衣法。尊重的不是白衣之人,而是尊重的是佛法,是自心佛性。 

【菩薩品第四】
這時,佛對彌勒菩薩說,你去維摩詰居士家中問候一下吧!彌勒菩薩說,我也不能擔當如此重任。因爲,回想起我于往昔時,爲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如何修行,才能成就菩薩不退轉地,即八地以上菩薩。當時,維摩詰居士對我說,佛爲仁者受記,仁者一生當得成佛,爲未來佛。那我問一問你,仁者的一生是過去生、未來生、還是現在生。如果是過去生,過去生已滅失,不復存在;如果是未來生,未來生還沒有到,無法變爲現實;如果是現在生,現在生還沒有住世。你現在之身是隨著時間也生也老也死,如果是你未生前,即無生之時爲你受記,無生沒有受者,那受記等於是個牌位。如果是個牌位,那也不存在受記或證道成佛。那你是怎麽受一生記成佛呢?我再問你,無生不能受記,那是爲你有生而受記,還是爲你有滅而受記。如果爲生滅受記,再如果沒有生滅呢?如果是這樣,爲你受記和爲衆生受記不都一樣了嗎?一切賢聖都和你彌勒也一樣了嗎?你得受記,衆生也應得受記。你得成佛,衆生也應得成佛。你得滅度,衆生也應滅度。諸佛知道衆生皆有佛性,也具有畢竟涅槃相,佛性不滅。諸天王眷屬聽了你說法後,都沒有發菩提心,也沒有退轉心,只是保持現狀。 

這裏,維摩詰居士所說,諸佛是自性功德圓滿證得,而不是從受記得。受記如同取得資格後的一張錄取通知書。衆生必須持戒修行,發菩提心,證得功德圓滿的資格,才能得到諸佛受記。受記與功德圓滿,是名實相符。爲衆生說法,要說修行功德之實,而不說受記之名。 

維摩詰居士繼續說,仁者說法應讓諸天王與眷屬舍掉對菩提的分別心,差別見。因爲,菩提是成佛的象徵。所以,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因爲,菩提之性即佛性是寂淨無諸相。所以,不能觀相因緣是菩提;無意念行作是菩提;斷除煩惱邪見爲菩提;離諸妄想是菩提;受願力牽引是菩提;無貪求執著是菩提;順其出世間的自然是菩提;住於佛性是菩提;行至實際功德圓滿是菩提;一真如佛性離意法是菩提;知衆生心行是菩提;不受外部一切諸客塵所干擾是菩提;不與煩惱和合是菩提;無形無色又妙有處是菩提;空掉菩提之名是菩提;隨願力化生示現無取捨是菩提;自性清淨無亂是菩提;性善寂淨是菩提;無攀緣求取是菩提;諸法無異是菩提;無有與之相比是菩提;諸法微妙、難知能知是菩提。維摩詰居士說此法時,二百天子得無生法忍。即諸法不再作用於心,心不隨諸法而動。所以,我也不夠資格去其家中問候! 

上一品是佛的弟子受維摩詰居士教化,這一品是諸菩薩受其教化。這裏,所說菩提是不能用三界中所有想相之法來衡量,只能去形容;十地菩薩尚不能清明見到。維摩詰居士所說菩提是諸佛境界。《法華經》是教化聲聞弟子發菩提心之經,是開權顯實,開近顯遠。而此經是教化菩薩菩提行之經,是以實見實,以遠見遠。有人問,在此世界說菩提行有意義嗎!此時世界有菩薩需要教化嗎!可以這麽說,從佛住世至佛法滅度時,此世界始終有從初發心菩薩至十地菩薩無量數。示現各道、各行各業,只是凡夫不能知見。準確的說,佛法滅度時,此世界上還有十二萬菩薩住世呢,何況是現在世。如果隨便讓誰都知道是菩薩,他就不是菩薩了。示現人道的菩薩有二怕,一怕衆生攀緣,二怕衆生誹謗。攀緣心向外求,誹謗則墮地獄。所以,他們是老老實實持戒,老老實實修行,用真修實行的無聲語言教化人,承傳佛法教化人,平凡中教化人,誰若誹謗這樣的菩薩行人,又不知懺悔,十方諸佛不會接引你,只能等你誹謗的行人成佛時,你才能得度。如果聲聞人信受此經,知其心量狹義而發菩提心。 

這時,佛對光嚴童子菩薩說,你去維摩詰居士家中問候一下吧!光嚴童子菩薩說,我也不能擔當如此重任。因爲,有一次我在大城中見到維摩詰居士,施稽首禮後打招呼說,居士從何而來?維摩詰居士回答說,我從道場來。我又問,道場在哪里?回答說,沒有世間虛假的直心是道場;能發心辦佛事又能行佛事是道場;能利益衆生增加功德是道場;空無謬誤的菩提心是道場;不求回報的佈施是道場;欣喜自然的受持戒律是道場;對衆生垢心無挂礙的忍辱是道場;身心不懈怠的精進是道場;心情調和柔軟的禪定是道場;諸法空相的智慧是道場;憐憫衆生的慈是道場;拔衆生之苦的悲是道場;自忍身心疲勞辛苦是道場;自身禪悅法喜是道場;斷舍憎愛的如法之心是道場;能成就佛的神通自在是道場;能逆世捨棄煩惱得生死解脫是道場;方便教化衆生是道場;度衆生,斷煩惱,學佛法,成佛道的統領衆生是道場;多聞佛法和依教奉行是道場;用正法調伏衆生之心是道場;捨棄有爲法,行無爲法是道場;世間衆生出離途徑的苦集滅道是道場;與衆生的法緣不斷而示現煩惱生死是道場;實知諸煩惱即是菩提行處是道場;諸法無我而度衆生處是道場;知諸法空性又於一切法處示現是道場;自心不動和外魔不侵的降魔是道場;於三界六道中示現有相,廣度衆生處是道場;弘法利生的無所畏心是道場;成就佛力入世,又不染著諸法是道場;具足的戒定慧是道場;成就一切智,能遍知一切法是道場;教化衆生的所說所作乃至擡足落足等都是從道場來。維摩詰居士說此法時,五百天人發菩提心。所以,我也不夠資格去其家中問候。 

這裏,所說道場是諸佛知見,是菩薩行道處。對我們來說,起心動念處是道場,家事、寺事、國事、天下事,處處在在是道場。道場是學道之場,弘道之場,修道之場,成道之場。
這時,佛對持世菩薩說,你去維摩詰居士家中問候一下吧!持世菩薩說,我也不能擔當如此重任。因爲,往昔我住在靜室中,當時魔王波旬帶領一萬二千名天女,形像似玉帝,鼓樂弦歌來到我這裏,稽首施禮後站在一面。我想一定是玉帝,便說,玉帝你雖然有福報,也應該有所節制,要知道五欲樂無常,修善才是福本,捨身命財而修行堅固佛法。魔王波旬說,正確的大士,我將這一萬二千名天女供養給你,幫你掃地灑水用吧!我說,玉帝,你不要以不如法之人污染我佛門弟子,你這麽做不合時宜。這話還沒有說完,維摩詰居士對我說,你看仔細了,他不是玉帝而是魔王,是來干擾你的耳根的。又對魔王說,這位佛門弟子不要的諸女子你就送給我吧,我全部接受。此時,魔王大驚,想要隱形離去,可是神力盡失不能走了。空中出大聲說,魔王你將這些女子留下,才可以放你走。魔王心裏害怕,仰面對天答應將女子留下而不能去。維摩詰居士對諸女說,魔王已將你們送給我,今天你們都應該發菩提心。隨即爲她們說法,對佛法有所認識;修行佛法可有法樂爲自娛樂,不要再執著五欲之樂。諸女子問什麽是法樂?維摩詰居士回答說,樂在心中信仰佛;樂在心中想聽法;樂在心中想供養衆生;樂在心中離五欲;樂在心中能觀想自身五蘊,如自劫家財的怨賊;樂在心中能觀自身的組成常伴生老病死四大毒蛇;樂在心中自觀諸感受空不能留住;樂在心中隨善法護持自發道心;樂在心中願意利益衆生;樂在心中願意供養恭敬師長;樂在心中願意廣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樂在心中發起廣大的菩提心;樂在心中降伏內外諸魔;樂在心中無有煩惱;樂在心中求生清淨佛淨土;樂在心中求證佛相好莊嚴;樂在心中修諸功德;樂在心中見道場莊嚴;樂在心中聽到難信難行之法不害怕;樂在心中的貪嗔癡三解脫;樂在心中親近同修;樂在心中同修都修行的好;樂在心中親近善知識而又憐憫惡知識;樂在心中喜樂清淨;樂在心中能修無量道法;這些是菩薩的法樂。魔王聽了維摩詰居士說法後,對諸女說,我想與你們一起共還天宮。諸女說,你已經將我們給了這位居士,我們現在已有法樂,非常快樂,再也不喜歡五欲之樂了。魔王又對維摩詰居士說,能不能讓我帶走一個女子,其餘的都跟你修菩薩行去吧!維摩詰居士回答說,這些女子我一個也不留,你可以全部帶走,讓她們能得法修行我已經滿足了。這些女子問維摩詰居士說,我們怎麽還要回魔宮呢?維摩詰居士說,諸位妹妹們,我教你們一個修行的法門是無盡燈。要依法好好的修行。這個法門如點亮一盞燈,燈燈相傳永明不盡。等於一菩薩開導百千衆生,百千衆生又發菩薩心而成就菩薩。諸菩薩再去教化衆生,利益衆生一切善法增長。你們雖住魔宮,也能教導無量天子天女發菩提心。這樣做就是報佛恩,也能對一切衆生有大利益。諸女向維摩詰居士施禮後,隨魔王返還魔宮。所以,我也不夠資格去其家中問候!
魔王與其眷屬也是衆生,諸佛降伏魔軍不只是用神力治伏,還要用法力讓其信伏,心裏高興而放棄不善行。如世間善人用善行感化惡人,轉變觀念而放下惡行一樣。用善行不能感化的惡人,再拿起法律武器將其治伏。
這時,佛對善德居士說,你去維摩詰居士家中問候一下吧!善德居士說,我也不能擔當如此重任。因爲,往昔有一次我在家中辦大施法會。供養一切出家人、外道和貧困人及殘疾人等。法會辦到第七天時,維摩詰居士來到法會對我說,你要把財施法會辦成法施法會。我說怎樣做才能辦成法施法會呢?維摩詰居士說,你要讓來此法會的人,不分先後,同時受到供養才是法施法會。怎麽做呢!行菩薩道的人,要以慈心救衆生,以悲心度衆生。讓衆生有護持正法的歡喜心,有捨棄煩惱的智慧心,有捨棄慳貪的佈施心,有不犯戒的持戒心,有空無我的忍辱心,有放捨身體的精進心,有明心見性的禪定心,有無一切煩惱的智慧心。行菩薩道的人,要教化衆生修行空道,證得出世間的無爲法而不舍有爲法,又以無相心去示現受生,自覺的護持正法,以方便力讓衆生誓願斷煩惱,誓願學佛法,誓願修諸法,誓願成佛道;于一切衆生生起尊敬心,去除心中的我慢,以正身、正命、正財和正確的思想,和上下、左右、前後的人搞好關係,用純正樸素的心態,正行善法,讓人生全過程中清淨,讓歡喜的心像聖賢之人一樣,用慈悲德行去教化惡人而不是憎恨惡人,有深思熟慮之心去行無爲法;聽聞佛法後依教奉行而不是爭論不休;于清淨處以有爲法破有爲而證得出世間的智慧,往生佛淨土。在佛淨土得菩薩相,修福德善業,具有菩薩的神通自在,以智慧化現十方隨應說法,不去不舍又不執著于諸法相。斷一切煩惱、障礙、不善法,得一切智慧、善法、善業,直至證入佛道。這樣的法施法會是菩薩道,是大施主,是一切世間福田。維摩詰居士說此法時,外道中有二百人發菩提心;我心裏也得清淨快樂,感覺從來沒聽過這樣說法。施禮後我將價值千金的瓔珞供養維摩詰居士。可是他不肯接受,我說不接受不行。他接受後分作兩份,一份佈施給財施會中的行乞之人,另一份供養給他方國土的難勝如來。財施會中大衆都見到光明的佛國土,又見到難勝如來將此瓔珞化作四座寶台。維摩詰居士現此神變以後說,如果施主用平等心佈施最下等的行乞之人,等於種佛福田,與供養佛沒什麽區別,是不求果報的大悲心。城中這樣最下等的行乞之人聽了維摩詰居士說法後,都發菩提心。所以,我也不夠資格去其家中問候! 

佛的弟子中四衆具足,最後一位代表在家人。維摩詰居士雖現居士身,卻能教化諸菩薩和四衆弟子。這裏的關鍵是不要以相取人,以相取法,以相取智。另外法施是菩薩行。這種菩薩行是以身命財爲代價,不求果報。還有菩薩行人,先種悲田後種福田。悲田與福田的平等心是真功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