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但隨緣顯現。如空谷響。
心法如是。
若言定一金時。應當無其諸器。
言定別。器應非一金。
心法一異。准此可知矣。
是以若但指金則失器。壞於世諦。
若但指器則失金。隱於真諦。
所以性淨隨染。舉體成俗。即生滅門。
染性常淨。本來真淨。即真如門。
斯則即淨之染。不礙真而恒俗。
即染之淨。不破俗而恒真。
是故不礙一心。雙存二諦。
夫所言心法者。
云何是心?
云何是心法?
答:
了塵通相。說名心王。
由其本一心。是諸法之總原也。
取塵別相。名為數法。
良因其根本無明。迷平等性故也。
辯中邊論云:
若了塵通相。名心。
取塵別相。名為心法。
問:
此一心法。幾義而成。
答:心法總有四義。
一是事。隨境分別。見聞覺知。
二是法。論體唯是生滅法數。(此二義。論俗故有。約真故無。)
三是理。窮之空寂。
四是實。論其本性。唯是真實如來藏法。
心四義之中。
前二義是緣慮妄心。
後二義是常住真心。
真實如來藏:
斯乃
萬化之原。一真之本。隨緣應用。
猶如意珠。對物現形。若大圓鏡。
是以能包萬像。是大法藏。
出生無盡。是無盡藏。
妙慧無窮。是大智藏。
法法恒如。是如來藏。
本性無形。是淨法身。
體合真空。是虛空身。
相好虛玄。是妙色身。
妙辯無窮。是智慧身。
隱顯無礙。是應化身。
萬行莊嚴。是功德身。
念念無滯。是入解脫法門。
心心寥廓。是入空寂法門。
六根自在。是入無礙法門。
一念不生。是入無相法門。
但隨緣顯現。如空谷響。
心法如是。
若言定一金時。應當無其諸器。
言定別。器應非一金。心法一異。准此可知矣。
是以若但指金則失器。壞於世諦。
若但指器則失金。隱於真諦。
所以性淨隨染。舉體成俗。即生滅門。
染性常淨。本來真淨。即真如門。
斯則
即淨之染。不礙真而恒俗。
即染之淨。不破俗而恒真。
是故不礙一心雙存二諦。
問:
萬境無明。與一心法性。為是一?為是二?
若是一。不合分染淨二名。
若是二。云何教中說無明即法性?
答:
體一是真。
名二是假法。
因情立真。以智明。情智自分。
真原不動。
不可定同。不壞世諦故。
不可定異。不失真諦故。
涅槃經云:
明與無明。愚人為二。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古德約十法界釋云:
愚人者。九界之愚也。
愚人取相。見一切法。法性隨其取相心。悉無明也。
如寒谷千年堅氷。未曾作水也。
智者。佛界之智也。
圓觀行人開佛眼者。見同古佛也。
圓眼所見。 無明本元是清淨法性。
如太陽常照海水。未曾作氷也。
氷水性一。隨緣成二。一不守性。恒自隨緣。
雖復隨緣。不壞自性。
況法性無明。亦何定一?亦何定異?
則不隨事而失體。非共非分。
不守性而任緣。亦同亦別。
此理:
即是一心。總該萬有。
頓悟頓修。更無漸次。
為未了不入者。於一心法分出多門。義演恒沙乃至無盡。
故法華經偈云:
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
是以信心是佛。罕遇其機。乃諸佛出世之本懷。祖師西來之正意。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