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風兮不是旛。
認為心者亦顢頇。
白雲本自無踪跡。
臥聽涼風生竹林。
“風吹幡動,是風動?還是幡動?”
參!
二十九 非風非幡
六祖因風颺剎幡。有二僧對論。一云幡動。一云風動。往復曾未契理。祖云。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二僧悚然。
【無門曰】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不是心動。甚處見祖師。若向者裏見得親切。方知二僧買鐵得金。祖師忍俊不禁一場漏逗。
【頌曰】
風幡心動 一狀領過 只知開口 不覺話墮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不是心動
有人識得麼?
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令人轉憶謝三郎。
一絲獨釣寒江雨。
有人你罵汝"沒悟"汝便陷入"沒悟"
如何會
一絲獨釣寒江雨~
不是風旛不是心。祖師正眼只如今。
如今不識山河礙。識得如今海嶽沉。(雪竇宗)。
如今不識 識得如今
只知開口 不覺話墮
只如風幡未動。何處求心?
白雲盡處見青山
行人更在青山外
如是六祖言:仁者心動
有過乎?
何過之有!
六祖此處只教人要返照已心也~
故六祖又言"動上有不動"
仁者心動沒關係
此動原來是本源佛性隨緣而動
汝心雖動然此心之本源是不動的
若能念念心皆銷歸自性
便是"動而不動"
此不動處方是汝之本尊
不要被汝分身(起心動念)瞞去~
惟覺老和尚之偈:
翻身踏上太平路;從此無明是本尊
是故
六祖又說:“不悟佛即眾生,一念悟眾生即佛”(見《般若品》)
一念悟者,動上有不動!
動上有不動
不動者性也 ,動者識也
雖念念生滅,動也 !
照性恆一,不動也 !
動者浮塵根也
不動者勝義根也
凡夫用浮塵根,浮塵根染塵故動
覺者用勝義根,勝義根不染塵故不動
不是風兮不是旛。黑花猫子面門斑。
夜行人只貪明月。不覺和衣渡水寒。(法昌遇)
不是風兮不是旛。認為心者亦顢頇。
風吹碧落浮雲盡。月上青山玉一團。(踈山常)
不是風旛不是心。衲僧徒自強錐鍼。
巖房雨過昏烟靜。臥聽涼風生竹林。(常菴崇)
不是風兮不是幡。入泥入水與人看。
莫把是非來辨我。浮生穿鑿不相干。(月林觀)
不是風兮不是旛。
認為心者亦顢頇。
入泥入水與人看。
臥聽涼風生竹林。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