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吳言生云:
《楞嚴經》指出,非獨見性不滅,聞性同樣不滅。
“汝更聽此礻氏陀園中,食辦擊鼓,眾集撞鐘。鐘鼓音聲,前後相續。於意雲何?此等為是聲來耳邊,耳往聲處?”卷3
“知有知無,自是聲塵。或無或有,豈彼聞性……聲於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卷4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卷6

人們耳朵聽到的,只是聲塵,塵生塵滅,無關於聞性。

“聲塵生滅,動靜皆空。聲不至於耳根,根不往於聲所。既無一物中間往來,則心境俱虛,聲不可得。”《宗鏡錄》卷54

《無門關》第16則將《楞嚴經》“聲來耳邊,耳往聲處”作為參究的重心:
“衲僧家騎聲蓋色,頭頭上明,著著上妙。然雖如來,且道聲來耳畔,耳往聲邊?直饒響寂雙忘,到此如何話會?”
禪門舉一反三,將《楞嚴經》對聲塵的否定運用於禪法實踐之中:   

《保唐無住禪師》
于時庭樹鴉鳴,公問:「師聞否?」

師曰:「聞。」鴉去已,又問:「師聞否?」

師曰:「聞。」

公曰:「鴉去無聲,云何言聞?」

師乃普告大眾曰:
佛世難值,正法難聞,各各諦聽。
聞無有聞,非關聞性。本來不生,何曾有滅?
有聲之時,是聲塵自生。無聲之時,是聲塵自滅。
而此聞性,不隨聲生,不隨聲滅。悟此聞性,則免聲塵之所轉。
當知聞無生滅,聞無去來。

梅庵云:
>>>非獨見性不滅,聞性同樣不滅。
本來不生,何曾有滅?
見性,聞性皆同一性也。
待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梅庵 的頭像
    梅庵

    梅庵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