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 (卷5) 
亦可眾生迷故。成阿賴耶。
如來悟故。成如來藏。

如金隨工匠緣成時。展作指鐶。如指鐶隨爐火緣壞時。卻復為金。
成壞展轉。但是一金。更無差別。

如來藏心。亦復如是。但隨染緣之時。迷作阿賴耶。隨淨緣之時。悟成如來藏。
本末展轉。唯是一心。畢竟無別。

如無生義云:
眾生身中有涅槃。即是末中含有本。
眾生是涅槃家用。即是本中含有末。
貪欲即是道。即是末中含有本。
貪欲即是道家用。即是本中含有末。
故經言。一切凡夫。常在於定

大呆云:
成阿賴耶。成如來藏。唯是一心。畢竟無別。
故一切眾生常在首楞嚴!
一切事究竟堅固不壞!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趙州洗缽趙州因僧問:“某甲乍入叢林,乞師指示!” 
州云:“吃粥了也未?” 僧云:“吃粥了也。” 州雲:“洗缽盂去!” 其僧有省。



後雲門拈云:“且道有指示無指示。若道有指示。向伊道什麼?若道無指示。其僧因什麼悟去?”
師云:“雲門不識好惡。恁麼說話。大似為蛇畫足。與黃門須。翠巖則不然。這僧與麼悟去。入地獄如箭射。” 


趙州老漢道個‘粥吃了也,洗缽盂去’,也是針頭削鐵,佛面刮金。”


大慧云:
趙州與這僧。若不得雲門。一生受屈。
而今諸方有一種瞎漢。往往盡作洗缽盂話會了。



大呆云: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下之描述是最契大呆心目中的偶像~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順手摘下一支蘆葦扔進了江流,於是,他撩起僧袍,躍上蘆葦。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那輕柔的蘆花載著他一路順風順水,直向煙波浩渺的江心駛去~~~

有云:达摩祖师辞别武帝,欲往嵩山少林寺。来到江边,望著滔滔江水,寻不著舟子渡江,便信手取来江边芦苇,编成小舟,摆渡过江,此即「一苇渡江」之由来。

此說法似乎最合乎凡夫俗子的邏輯~~


但【录自:中台世界】
又實難以想像中台禪寺方丈是惟覺老和尚!



其弟子會不知惟覺老和尚的功夫嗎?
還是為契合初機信眾~~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玄奘是亲历丝绸之路最伟大的旅行家。

玄奘法師出行的基本路線:公元六二七年玄奘從長安出發,偷渡玉門關,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沿天山南麓西行,經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屈支國(今新疆庫車)、跋祿迦國(今新疆阿克蘇),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爾嶺),來到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後經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東)、翻越鐵門(今烏茲別克斯坦南部布茲嘎拉山口)到達吐火羅(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南行,經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來到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東行至犍馱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進入印度。

公元六四三年春,玄奘法師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經阿富汗,翻越帕米爾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線回到長安。


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碧巖錄》
北宋末、南宋初佛果圜悟禪師(
1063—1135)
對北宋中期雪竇重顯(980—1052)之頌古一百則所作評唱
因圓悟在澧州(今湖南省北部澧縣)夾山靈泉禪院為僧眾解說頌古,
而唐時夾山善會禪師(805—881)曾住持該院,
並有「猿抱子歸青嶂裏,鳥銜花落碧巖前」之名句,
即以「碧巖」為該院之別名,故稱之為《碧巖錄》,又稱之為《碧巖集》。

圓悟另對雪竇之拈古一百則的解說稱之為《擊節錄》。



頌古與拈古之別,
圓悟云:
「大凡頌古只是繞路說禪,拈古大綱據款結案而已。」

然無論拈古、頌古均以古德之公案為前提,
且如圓悟在《擊節錄》第一則〈德山示眾〉裏云:

「古人或拈古、頌古,一則因緣須是出得他古人意方可拈掇。」

圓悟曾贊美雪竇之頌古云: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庵是古端州名剎,坐落在肇慶市城西的梅庵崗上。始建於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是
為紀念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在此插梅而建。

《曹溪大師傳》略云: 
能大師南歸,略至曹溪,猶被人尋逐。便於廣州四會、懷集兩縣界避難,經於五年,在獵師中。

元代風幡報恩光孝寺住持嗣祖比丘宗寶所編的《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行由品〉略云: 
惠(即「慧」)能(得傳衣缽之後,有人要追逐搶奪之)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至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慧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喫肉邊菜。

六祖生平
其出生地和圆寂之地新州(今云浮境内)、
复出和剃度之地广州、弘法和圆寂之后肉身的供奉之地韶州南华寺(今韶关境内),
另外一处,就是他逃难藏匿的地方——今肇庆境内的四會懷集一带。
路線:
從四會到懷集,車技好的可駛到時速80公裏,懷集縣城到橋頭鎮有20多公裏,全程約3個多小時。 坐班車從廣州到懷集約3個多小時。可從省汽車站或芳村窖口客運站出發,省汽車站班次從早上7時開始,大約1個多小時一班,票價45元。普通車全程大約需4個多小時。
駕車:
廣佛-廣三-四會-廣寧-懷集 路程:250公裡 時間:廣州到懷集3個小時,路費:高速30 省道7*8=56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顛(732一824年)
章士釗著《柳文指要》中記述:文公既見大顛,敘談之間,公曰:“和尚春秋幾許?”顛乃提起佛珠示雲:“會麼?”公雲:“不會”,顛雲:“晝夜一百八。”文公歸宅,怏怏而已。夫人問“侍郎情思不快,復有何事?”公遂舉前話。夫人云:“何不入問盡夜一百八意旨如何?
公翌曰凌晨遂去,才到門首乃遇首座,問:“侍郎入寺何早?”
公云:“特去堂頭通話。”

座云:“堂頭有何言句開示侍郎?”公舉前話,“晝夜一百八意旨如何?”
座乃叩齒三聲。
公至堂頭復進前話:“晝夜一百八意旨如何?
公云:“信知佛法一般。”師云:見甚道理乃云一般。
公云:適來門首接見。首座亦復如是。
師遂喚首座問:適來祗對侍郎佛法是不。
座曰:“是”。
師便打趁出院。
 



大呆云:
提起數珠已眉毛拖地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有者云:
無知無覺並非不知不覺。
無知無覺就是佛性的全體顯現。
其義為何?且莫以思量計度之。
 

佛性的全體顯現非無知無覺
若無知無覺便如木石

佛性的全體顯現
乃是對塵緣不起對待

然悟道者即便對一切塵境起
如同凡夫顯現喜怒哀樂
但與凡夫的差別在於其心不動

而非顯出一副孔子相讓人膜拜!
乃無我成佛故!
故二祖出現出入淫房
文殊菩薩亦是!

大呆初識得道高僧時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墜腰石

        墜腰石呈四方型。長0.4米,寬0.35米,厚0.11米,重28斤。石上刻有“六祖墜腰石”五個大字和清朝著名詩人僧晦山的詩偈。相傳,慧能大師到東山拜弘忍大師為師後,在磨坊舂米,慧能瘦弱體輕,為了舂米隻得綁一塊石頭於腰旁,意在加重,便於舂踏。它是中國佛教禪宗重要文物之一,堪稱稀世國寶。呈四方型。長0.4米,寬0.35米,厚0.11米,重28斤。石上刻有“六祖墜腰石”五個大字和清朝著名詩人僧晦山的詩偈。相傳,慧能大師到東山拜弘忍大師為師後,在磨坊舂米,慧能瘦弱體輕,為了舂米隻得綁一塊石頭於腰旁,意在加重,便於舂踏。它是中國佛教禪宗重要文物之一,堪稱稀世國寶。

 

日本人對禪宗六祖大師的敬仰,經千年而不衰,並有著美麗傳統民俗的傳說。

        日本人穿和服時,腰背上總要垂掛一塊名為墜腰石的裝飾。墜腰石跟拜謁、與紀念六祖惠能有關。相傳墜腰石源自惠能。當年惠能至五祖寺(即湖北黃梅東禪寺)求法,被派往碓房踏碓舂米。因惠能身小體輕,便在腰背上繫一塊60多斤重的石塊,借以起重碓頭。在日本各地,連小孩都知道惠能墜石踏碓求法的故事。為了紀念禪宗祖師,日本信徒便在和服上設計了這個狀如石頭的裝飾物。以示“睹物思人”念念不忘惠能堅毅求法的精神,並約定成為民俗。

       《壇經‧緣起外壇》曰:“師墜腰石此石向存黃梅東禪”。凡來五祖寺參詣的日本信徒,都要拜謁此石,跪抱親吻,有的還輕輕拂下石塊上的塵土,珍藏帶回日本,以祈吉祥。

 大呆曰:

今日得與 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因。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願聞先聖教者.各令 淨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世聖人無別。

凡累劫種諸善根者皆與六祖有緣,皆能得度!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