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時代的修行人,一部分是從兜率內院隨佛弘法而來,另一部分修行人業報尚輕,佛緣較重,信奉此經不爲難。像法與末法的修行人,受正法影響,仍有一部分人依正法修行,也能信奉此經。而末法後五百歲,是末法中的末法,修行人已無參禪打坐之說,修行人甚爲稀有。

八地菩薩到十地菩薩
http://www.wretch.cc/blog/mercybuddha/21442161

梅庵在西琳寺遇到一位居士
一路不停地跟著我問問題
其中一個問題是:
他去東林寺聽住持講經
住持告訴他們說:
末法時代只能念佛
不要學禪,更不要打坐!

我一聽大吃一驚!
堂堂東林寺住持
竟然也是如此教導他的徒弟!!!
~~~~~~~~~~~~~~~

【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佛對須菩提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與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的人,不僅與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種諸善根,而與無量諸佛種諸善根。正法時代的修行人,一部分是從兜率內院隨佛弘法而來,另一部分修行人業報尚輕,佛緣較重,信奉此經不爲難。像法與末法的修行人,受正法影響,仍有一部分人依正法修行,也能信奉此經。而末法後五百歲,是末法中的末法,修行人已無參禪打坐之說,修行人甚爲稀有。現代人對“末法時的末法”不好理解,實際現代就已顯現。你想修行,天魔與妖邪、魔衆一起來魔你,如“仙上身”,人生是非,諸事不順。所以那個時代的人無法參禪打坐,其他的經典也隕沒了,只剩下一本經書、一句佛號。在末法時代的末法時,若有衆生對此經章句真信、不生疑惑,得無量福德,佛知佛見。爲什麽呢?那時仍有菩薩降臨世間,於無量劫來已無四相,已不執著語言文字、諸法相,深知深信佛法,不隨世間“無佛法”之說,性已解脫,心不取諸有之相,已知“過河不能再背船行走”之理,法中無我,諸有無我。所以對佛法深信不疑。

另外,他們是乘願再來,在踐行在佛前所發誓願,隨順世間,弘法利生,不是受業再來。這些菩薩行人知道,那時仍有一些與佛有緣的人能夠化度、需要化度。現在的人也有不相信佛法的,特別是大乘經典。因爲現在的人以“我”爲中心;說話、辦事以“利益”爲中心,利益我的事我幹,誰要說著我、礙著我,我跟他鬥個沒完。不論出家、在家,都有這樣的人和事,類似於末法中的末法,這樣的人不能得度。 


【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佛對須菩提說,你想佛爲成佛而成佛麽?佛爲說法而說法麽?
須菩提回答說,無有定法才是佛的無上正等正覺。
各尊佛的願力不同,所度衆生也不同,國土因衆生有所區別。如極樂世界無聲聞、緣覺,乃至無六道衆生。而我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要度我們這些業重衆生,願力所化三界,才有聲聞、緣覺,乃至六道衆生,這就是無有定法。佛無定法可說,是根據衆生的根基不同、業報不同所說法,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說菩薩法,不說聲聞、緣覺、六道輪回無常法。而釋迦牟尼佛要示現三乘法,雖然接引、化度的都是佛性,但是衆生所感之身有所區別,所以說法有所區別。把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所說之法拿到我們這個世界,衆生不能受持;把我們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所說之法拿到極樂世界,也不適用於諸菩薩。所以我們不能用這部經書去評論另一部經書,用這部經的章句去衡量那部經的章句。佛說法物件不同,所說法有所區別,但唯一佛乘統攝三乘。這是隨順世間說,而出世間是無爲法,無爲法有三乘差別,聲聞、緣覺也修無爲法,而成聖道。而菩薩在無爲中又有所爲,妙有續慧命,而證無上菩提。外道也修無爲法,他們的無爲法是世間的無爲,不是出世間的無爲。世間的無爲是不受世間的是非煩惱所縛,擺脫世間煩惱而成仙,求長壽快樂。現在有的人連外道所修世間的無爲法都做不到,他們能成就麽?無出世間的無爲法,不能證聖。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複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對須菩提說,你想若有人用很多七寶供養三寶或施捨於人,福德多否?佛接著說,福德多少就不是功德,功德是福德性,不可說多少,不能用多少衡量。福德有報盡之日,功德無報,卻永恒相隨。若有人於此經中受持四句偈,或爲他人說,不求功德,是無相供養,是法供養,是身、命、內財供養,勝於七寶佈施福德。此經與其他大乘經典一樣,開示佛真身常法、常僧,告訴我們破四相、破法相、破非法相、破非非法相。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文字相,不要向紙上覓佛法,不要向人中找真佛,只能向人中尋善知識。要向自性尋佛法僧三寶,才不枉聽聞此經一回。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于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于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名阿那含。”“須菩提!于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淨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佛對須菩提說,證果之人一果、二果、三果、四果羅漢是什麽感受。證一果羅漢還有七返生死,二果羅漢有一返生死,三果羅漢叫不來果,滿三果後直接發菩提心往生極樂世界,四果羅漢爲成道果。這些證果之人他要是想,我是幾果羅漢,那他就不是證果之人。他想的不是證果多麽尊貴、多麽偉大,而是我如何報佛恩、行佛法,利己利他,遠離諸有,離苦得樂。因爲證果的人知諸法實相,衆生父母我爲子,度衆生是爲自己度,不是謙虛,證道不覺道。所謂“無道時求道,有道時無道。不空時求空,真空時不空。求道可得道,得道不覺道。求空可證空,證空方悟道。”證果的人根本都沒有證果那個想法,不認爲別人都不如他,不覺有道而實證道。我們覺得吃素沒吃肉,沒有業,如何如何。我告訴你,從立夏開始多少蚯蚓因它而死,種莊稼的要保護莊稼,舍小向大,必須灑施農藥,一用藥蟲子死了,多少衆生爲這口糧食、果菜等喪失生命,你認爲吃素沒業麽?這個世界上誰也離不開誰,你離不開牛、馬、羊、雞等,一切生物相互依存,這是生物鏈。如果沒貓了,這耗子成精了,我們人類就不得安寧,所以不要以爲吃素就沒業。那些爲你而死的你將來就得度它,你不度它,它就是你的冤親債主,找你算帳。你要知道度衆生是爲自己度,包括我們有朝一日也如此,你是爲因你生活因果而或死或傷的這些有緣衆生而度,發慈悲心,當父母想。若不度它們,不發菩提心,你往生極樂世界時它們就來障你道,你走不了。你要往生時,都來障你道,挎筐提簍的來要帳,冤親債主都找你算帳,你想往生!不行,你把欠我的還完再往生;你把我度脫了,你再去成佛。學佛人想往生,必須發菩提心,在佛前發下大願,我將來要度脫這些衆生,而且現在要念經、放生等做一些善事,求得它們的諒解,而且發願將來一定要度它們,這樣它們才不障你道。我再說在座一位僧人的真人真事,她想求法修行,有一個鬼來障道,對法師說,“你度她得先度我。因爲在唐朝時,她做主考官,貪贓枉法使我失去功名,參軍死於玄武門之變。我跟她數世,不得救度。”這位法師先依法收這個鬼爲弟子,送往地府任職,然後才滿這位僧人所願。你說三兩句話,開悟的人就知道你修到什麽程度,什麽道次。人境雙亡心自寂,無心道果自然成。爭論墮落於名相,依法苦行心自明。 


【莊嚴淨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于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佛對須菩提說,佛在燃燈佛所有無所得。
今天我們聽《金剛經》有所得沒有?我告訴你,在你的性上無所得。現在,聽經聞法是讓我們明白以命修性,通過修身、修口、修意改變心態,心得到端正以後,性的無明煩惱減少。你說有所得沒有。在性上一絲也沒增加,一絲也沒減少。但是在做人這一段,是通過有命、有壽,再通過你的造作,來修性。你要認爲這個身體不咋地,你離開這個身體修道就沒門兒。咱們這是南瞻部洲,在四大洲中最不好的就是咱們這個洲,只活七、八十歲,但是能修道。因爲這個地方最苦,只有最苦的人能知修道,出離這個苦。光知享福很難修道,現在有錢人讓他修道很難。“我有錢,什麽也不缺”,染著於今生的快樂,享受錢給他帶來的物欲。讓他修道,他認爲是吃苦,他不幹。
事實上,外表肉體上得到的快樂非常有限,而且非常低級,只有自性或肉體徹底改變,使身體得到應該得到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人們只知手是勞作的,卻不知手能給人帶來的快樂。聖人的手發出無限的舒暢和快樂。所以修行人百分之百是給你自己修的,你一旦證得這個快樂誰都搶不去,分享不了,不可替代。如何莊嚴佛淨土?阿彌陀佛淨土早莊嚴好了,不需要我莊嚴。只需要我生其心,有這種想法,讓我的心性知道,將來要成就自己的國土,莊嚴自己的法界,而不是莊嚴人家的佛淨土,是莊嚴自性的那個淨土,莊嚴不爲別人莊嚴。三魂七魄在哪里?一魂七魄住於肉體,三魂被三界所涉,七魄受五行所控,只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才談得上莊嚴自性的佛淨土。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不應在色相上生其心,抛開色相。修行人有一句話是“心不輕人”,就是對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不輕視。正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你看我在這講經可以,讓我去砌牆,我不會;讓我去做木活,我也不會。蒼蠅會飛,它待在髒的地方有抗病能力,我就不如它。老鼠不咋地,你打個洞我看看。動物都有各自的本能特性,都有一種神力在主持著,都不可輕視。人只不過是善惡業對半兒,你是人身可以修道,等你失去人身,再想得人身的時候就非常非常的難。衆生感召的業報萬千像,無量無邊,得人身的才有多少?所以不應在色、聲、香、味、觸、法生其心,要遠離其相生其心。這種“生其心”就是讓人發起求道之心,今天不發起求道之心,永遠不能成道;今天發有求道之心,將來就能證道。最基本的能得一個修持方法,一門深入下去肯定有聲音,肯定有回報。
學淨土的人,必須要從靜坐念佛開始,達到淨念。念佛法門最方便、最穩妥,但也是最難的。有人會說,佛不是說法法平等麽?那是方便說。《優婆塞戒經》中佛說有難入易出、有易入難出、有易入易出的法門。今生修道,今生就成就,那是佛說的,確有其事,多爲密行之人。難入難出是你的根基。淨土法門就是易入難出的,誰都可以學,但是萬人修行,一人得度。只有你督攝六根,靜坐念佛一路下去。罵你,你也不生氣了。忍辱,心字頭上去掉一把刀,他愛說啥說啥,我只有求道之心,就這麽生其心,因爲一切都是假的。現在我們四、五十歲,再過一百年,你能如何?你的身體也得留在這個世界上。但是再過一百年,咱們各位的去處都不一樣,千差萬別。你是哪層天的,哪個地方的,有一部《救亡經》,說的非常清楚。你若定中去過地獄,就知道和《地藏經》中說的一一樣,上面有飛叉,地下有鐵驢、鐵狗,一天之內萬死萬生。有個人生前當官,揮霍老百姓的錢像潑水似的,死後到挖心抛腑小地獄去了,想求暫時的休息都不可以。我與他有緣去地府看他時,生前做人時的光輝蕩然無存,到了那可不看你生前是誰,只有業隨身,用錢買都買不通。你說我請人給我多燒點大寶、紙錢吧。告訴你,燒啥都白燒,閻羅王都是法身大士,是菩薩在那執掌著呢。菩薩要是貪圖你的大寶兒、紙錢,他就不是菩薩了。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于意雲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佈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佛對須菩提說,出世間的“無爲”是無四相的具體表現。
道家講的“無爲”是世間的無爲,而無出世間的無爲,修四加行修到“世間第一法”爲止不前。佛說的無爲受持此經乃至四句偈的功德,大於有爲的無法比喻的功德。
佛說,你用世上恒河沙的財寶供養佛,不如受持四句偈,或爲人說這四句偈。爲什麽?因爲這能幫你播下善根的種子,今生得不到成熟,將來有成熟的一天。今天聽《金剛經》的善因都種到我們的八識田裏,早晚都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所以說受持此經或爲人說四句偈,福報大於用三千大千世界的寶藏供養佛。用寶藏供養佛沒有真功德,自性上無功德。受持四句偈或爲人說不求功德就是真功德。有功德就落有爲法,就不是真功德。修行人供養要飯的,就是無爲,但也不要刻意去做。有爲只是人天福報,總有享盡的一天。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佛對須菩提說,現在有讀誦受持此經乃至四句偈的人,一定是行菩薩道的人。關鍵能受持,無四相的受持,實際與菩薩修六度萬行是一回事。此經爲大乘經典,如佛法身住世,人天皆應供養,自然也供養讀誦受持此經之人。今天講這部經,有很多天人來擁護道場,也尊重道場每一位聽法的人。我們看不見他們,但是道場的清香告訴我們,他們正在擁護道場。在座有很多在家人,末法時期有的在家人修得大成就,出家人相對容易修行,但也有魔子魔民住伽藍破壞佛法。在相上有出家、在家之分,在出世間的證悟上、在性上無相。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佈施;若複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佛告須菩提,此經爲《金剛般若波羅蜜》。“金剛般若波羅蜜”是世間比喻,在出世間無此“金剛般若波羅蜜”相。在性上具足智慧,無“智慧”之名,無“彼岸”之說。本性具足,何有金剛不壞!這裏佛只隨順世間,用“金剛、般若、彼岸”比喻本無四相的真如自性。
佛隨順世間,根據衆生業力而有所說。在出世間,在佛真如法性那裏,無法可說,無一句法而說。衆生愚迷,執著文字般若、紙上三十二相,不知佛真如法性。文字般若、紙上如來在無常力之下,很快不復存在,而佛真如法性,佛性之法,佛性真僧,無常力永遠不能破壞。佛的三十二相,是示現給衆生看的,讓衆生起歡喜心而求道,證悟後方知真佛無相,有相不真常。所以有佛入涅槃,無涅槃佛。佛的真如法性本來就沒有誕生、涅槃,只是隨順世間衆生根基而示現。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稀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佈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薩,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佈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這時,須菩提流著眼淚對佛說,這部經太好了,沒有聽聞過。若有人聽聞此經,堅信不疑,去修禪定而求證悟,要知道這樣的人能成就唯一佛乘。只有定能生慧,慧出三界,無定無慧,不能出三界,不能成就佛乘。爲什麽禪宗對“定”這麽重視!有禪有定生智慧,才出世間、破四相、明心見性。定從參禪打坐中來,無坐無定。現在人不理解真相,拿一句“行住坐臥都是禪”來比喻參禪不須坐,是誤人誤己之說。“行住坐臥都是禪”是聖人的證悟語,在有定力的智慧下,才有“行住坐臥都是禪”。如無定的智慧,“行住坐臥都是禪”是一句空話、虛辭、虛空鳥迹。現在還有的人說,打坐是外道。不知外道的“打坐”和佛家的“打坐”有本質區別,所依法不同,坐姿不同,內心所參不同,所悟境界不同等,能說白菜和蘿蔔是一回事麽?
佛對須菩提說,現在受持這部經太難了,末法時期能信、能聽這部經的人太少了。因爲現在人的名聞利養太重,我執我見太重,四相具足,利益爲天。何況佛法末時後五百歲能信受此經,更難、更稀有。只有菩薩行人在正法、像法、末法乃至後五百歲都擁護、受持此經乃至其他大乘經典,以無四相修道,爲引領衆生求道。現代人也喜歡此經與大乘經典,但是有一部分人在做樣子,圖虛名,連聲聞、緣覺的道都沒修,就好大喜功,眼高手低,如同孩童戲言“我是科學家”。我歡迎衆生讀誦、受持此經,但是要從聲聞、緣覺開始修行,有證悟後再入大乘經典,破四相,知無四相,離四相,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證菩提果。否則就如水中月,鏡中花。我經歷無數人一天靜坐念佛的功夫沒有,妄談佛理、妄談大乘,沙漠上種水稻,空想無收。大乘經典或無四相,是定生智慧後的悟入、證入,才會有大乘人的大乘境界。
世間有兩種人很值得憐憫,一種人聽聞此經或其他大乘經典心生驚怖,不敢相信,認爲釋迦牟尼佛也是人,所說經典也是那麽一說,現在不會有人真信,不相信有受持之人。另一種人從文字上看了這經、看了那經,而行上不求證悟,把佛經作爲花瓶擺設,空閒欣賞之物,或依佛住房、依佛吃飯、依佛穿衣。前一種人是愚癡,善根不足而成爲憐憫者,後一種是懈怠、放逸,不知起修而爲憐憫者。只有真修實證的人,才不驚、不怖、不畏。世間的忍辱是有相忍辱,心字頭上一把刀,忍無可忍箭上弦。有相忍辱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有的流淚或歎氣,總認爲有理可講,有辱可忍。在出世間的忍辱上,無“忍辱到極限”這麽一說,因性上無名相,無辱可忍,一切都是佛法般若,都是助我成道。往昔佛修忍辱仙人時,無四相,爲歌利王割截身體時,不生嗔恨,還發願“我成佛後,第一個度你,感謝你助我早日成道。”這就是菩薩行人的“離一切相而生其心”,“無所住而生其心”,心不在順逆二境中有所染著。如果行人不離相忍辱、不離相佈施,是被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見名聞利養,不見出世間無爲功德。得一時快,而不離千劫苦。佛是如語者實語者,讚歎離相發菩提心的人,才是真正發菩提心,成就無量無邊功德,爲佛護念。
世俗人很難理解菩薩行人的境界,誰殺了他,他要感謝誰,因爲是幫他早日得了解脫,還清欠債。而世俗人執著于我身、執著于金銀財寶等諸有相,別說殺他、打他,說一句不順耳的話,都生嗔恨,欲報復而後快,這就是有所住而生其心。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佈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佈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佈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佈施;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古聖先賢把《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稱爲金、銀、銅三輪王,而沒有把《大藏經》和此經列爲王。這是以乘爲綱,以修爲目,綱舉目張,目張綱起。就是以菩薩修戒定慧方法爲代表,稱銅輪王;以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爲代表,稱銀輪王;以證菩薩道,化度無量衆生爲代表,稱金輪王。其他大乘經典爲綱下之目,綱目爲一,互爲妙用。佛對須菩提說,持此經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就有很多人供奉此經,每日讀誦此經。我問他們,爲什麽這樣修?他們說,供奉、讀誦此經可以祛病,讓我身體健康。他們雖不明佛理,但屬善行。佛說,一日三次以無量身供養佛千萬億劫,其福德不如有人聽聞此經後,堅信不逆,讀誦、受持並爲人解說之功德。做到聞此經堅信不逆的人,是受持此經,悟入大乘經典境界,證知佛性的人,才能廣爲人說此經實義,共同悟入大乘境界,破著相之苦,破諸有之苦,破急躁之魔,破求通之魔。這樣的人才承擔得起佛無上正等正覺之法,其功德才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這部經是佛爲發菩提心者所說,爲欲成就菩提者所說。所以人天供養此經,護持擁護此經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