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張(熱鍵:c)

2009-07-14 10:16:00

 

 



下一張(熱鍵:c)

問淨慧老和尚:
請問何時開光?
回曰:
農曆八月初四


四祖一日告眾曰:「吾武德中游廬山,登絕頂,望破頭山,見紫雲如蓋,下有白氣,橫分六道,汝等會否?」
眾皆默然。 弘忍曰:「莫是和尚他後橫出一支佛法否?」 祖曰:「善。」

莫非此"他後橫出一支佛法"
便是老祖寺乎? 

天下人皆云:此橫出一支是牛頭法融
因何梅庵獨云當今老祖?

這就是這幾天來
梅庵埋下的最重要的伏筆也
諸位見到了嗎?


下一張(熱鍵:c)

下一張(熱鍵:c)

下一張(熱鍵:c)

回上一層(熱鍵:b)

回上一層(熱鍵:b)


下一張(熱鍵:c)

回上一層(熱鍵:b)

大家看到雙峰山沒?
昨天的照片
為什麼到現在才問?
就是要讓大家測試一下
自己是否是宗門子孫?

說實在的此趟老祖寺之行
是被逼出來
許多因緣告訴你非上路不可了

但一想到此行路程漫漫
便老想如果不去
反正才損失船票五百元而已
沒想到行前
老病的父親交付了一項任務
就是幫他供養常住
這時方不再打不想去的妄想

一路顛簸到四祖寺已經天黑了
掛單梳洗上床
就晚上十一點了
一早五點就被告之
吃過早齋就要去老祖寺

可是我告訴知客要在四祖寺住三天的呀?
說車子已經在外面等了
連讓我擦拭桌子的時間都沒有
就這樣在四祖寺只呆一晚
就這樣到老祖寺這天
正好是七月七日


老祖常住者。乃寶掌千歲和尚開山也。寶掌和尚。中印土婆羅門子。示生於周威烈王之十二年。丁卯歲七月七日午時也。

師乃泛濤江。挂笠會稽雲門。時唐高宗顯慶二年。歲在丁巳。師已滿千歲。又餘七十二年矣。 忽於七月七日示徒如光慧雲等偈曰:
本來無生死。今亦示生死。
我得去住心。他生復來此。
遂掩目趣寂。

七月七日誕辰
七月七日入滅
~~~~~~~~~~~~~~~~

2009/7/12
大家看到雙峰山沒?


回上一層(熱鍵:b)


奇峰繞寺蓮千瓣
寶鏡當門水一池


四周山峰如蓮花之瓣
雙手捧
寺前
一池似寶鏡上掛
當面照


下一張(熱鍵:c)

回上一層(熱鍵:b)

下一張(熱鍵:c)

大家看到雙峰山沒?


回上一層(熱鍵:b)
大家看到雙峰山沒? 

唐柳宗元《破額山》: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春風無限瀟湘意,欲採萍花不自由。”
西山又名破額山、破頭山、雙峰山



懷悲願,露古顔。孤筇直過萬重關,竿頭風月灘灘別,足底煙霞處處閑。
稱幽興,唯此山,驚回龍夢出潺湲。奇石蟠松無限意,雙峰絕頂許誰攀?

摘自"老祖寺與千歲寶掌和尚"一文


紫雲山海拔1135米,其峰巔由七座巒頭相對並列,狀若蓮瓣相聚,故名蓮花峰。其下有盆地,老祖寺在其間,恰如蓮心吐蕊,花瓣托心。老祖寺,古名紫雲山寺,位于黃梅縣苦竹鄉紫雲山蓮花峰下,毗鄰挪步園避暑山莊。是印度高僧千歲寶掌和尚于漢景帝中元6年(公元前144年)開創。

千歲寶掌和尚生于公元前414年(時為中國東周威烈王丁卯年)。初生時左手握拳不展,至七歲其父母攜之拜謁佛佗精舍,左拳為拜佛而放掌故名寶掌。

千歲寶掌和尚生于公元前414年(時為中國東周威烈王丁卯年)。初生時左手握拳不展,至七歲其父母攜之拜謁佛佗精舍,左拳為拜佛而放掌故名寶掌。年少皈依佛門,謹遵佛佗教誨,遍閱大藏經論苦行修戒。一日對眾僧言道,我想住世千年,卓錫紫雲居雙峰;今已六百二十有六,當遊東土震旦(古印度稱中國為震旦)。遂于東漢末(約公元212年前後),由川藏進入中國境內,較之禪宗初祖達摩早來300余年。他步履叢山,隨緣度化,遍訪古剎,拜佛禮祖。輾轉至今黃梅地域,遙見紫雲山雙峰並立,紫煙繚繞,遂赴之卓錫,結茅成庵作修行之緣地以了夙願。

再來回顧一下前帖子


宗門的千歲大管家
http://www.wretch.cc/blog/mercybuddha/21529718


又是神秘的北緯30°
http://www.wretch.cc/blog/mercybuddha/21527385


逢八、逢九重災在中國
http://www.wretch.cc/blog/mercybuddha/20803975

~~~~~~~~~~~~~~~~~~~
下一張(熱鍵:c)

黃梅紫雲西山印
老祖寶掌一脈傳

2009/7/11
黃梅紫雲西山印



剛從老祖寺歸來!
請先看這一篇:

老祖千歲寶掌和尚生平行實錄
清·茆溪行森國師

老祖常住者乃寶掌千歲和尚開山也。
寶掌和尚中印度婆羅門子,示生於周威烈王之十二年丁卯歲七月七日午時也。師生多瑞應,骨氣不常。目大鼻長,耳垂眉高,緊握左拳不展。父母知非凡器。甫九歲,即以投佛陀精舍爲沙彌。當祝發際,怡然開掌,出珠呈本師,遂合十頂禮。見聞者奇之,故命名寶掌。師既符願離塵,如嵩頂蟠松,肅然卓於霜雪中,雖八風競拂,莫能易所操也。每歎去佛時遙,未及親承慈誨。輒忘寒暑,廢寢食,竭力於如來三藏,精練殆盡,猶期有教外別傳。以是遊五天竺,博問聖賢,歷數百年,始遷震旦。

時正漢末桓帝之初,趣蜀,偕賓頭盧尊者登峨嵋禮普賢大士,止於大慈寺,十余夏,常兼旬一食,持誦不輟。丞相何進奇而贊曰:“勞勞玉齒寒,似迸岩泉急。有時中夜坐,階前神鬼泣。”師常曰:“吾有夙願住世千歲,今六百二十有六矣。”由是人咸目爲千歲和尚。

嗣至五台,禮文殊大士于金剛窟。正值三國紛紜、南北各據時,有李道元麻衣子達真人等,易衣侍師,遊古義豐郡,即今黃梅縣伏羲畫卦場,漢謂雲臺山者,師見其峻險山軋山軋,雙嶦嶫嶫。乃歌曰:“憑高遠眺,見萬里雲無留迹,,山山山君如畫,風煙寂曆。破翠數聲牛笛。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須系履撩衣,乘雲同去,細玩清涼國。”遂即那羅延窟雙峰下古佛基,支撐以棲,奄百十秋,人少知者。

偶聞佛圖澄隱於終南山,因肩筇往訊。澄見而問曰:“庸庸斯世人,賢奸欲冫則,叵。”師應曰:“吾道一陽生,葭灰動方妥。”時已晉綱不整,五馬渡江。師辭澄,仍歸雙峰。感雷虎隨護,難兵燹縱橫,而雲中鐘鼓,未嘗廢也。常示衆曰:一簾霞影搖戶榻,十裏松蔭要綠苔,莫打子規啼竹裏,恐驚雷虎動林隈。”

有偓佺 仙人,來自海島,同師上南嶽,爲群仙說戒于祝融峰。感白猿進果,黑彪守戶,神龜獻芝,紫鸞伏座。安居數十夏,過匡廬,訪耶舍尊者於五老峰。尊者一見而詰曰:“路深猿哭虯松舞,石臥雲流牧子歌。老大德從甚處來?”師笑曰:“蘿萬古而挂木,土何日而生薺?”者曰:“藥苗初茁,竹母才移。”遂相將上金輪峰,禮佛舍利塔。經宿,複下南康,聞達摩自嶺南來建鄴。遂與尊者別,往白下見達摩,咨決心要。磨震聲召曰:“老闍黎!”師應諾,摩大笑,師於言下大悟,七百年中珍惜,直下泮然冰解。歸述偈曰:“梁城遇導師,參禪了心地。飄零二浙遊,更盡佳山水。”逡巡泗洲,與智者大師順流東下。由千頃達琴溪,至今赤鯉古潭。有唐裴休所書寶掌石存焉。詣延陵,邀紫髯道士,同陟天臺,過石梁,登赤城,訪曇猷尊者。師指麥問曰:“如海斯湧,滿車汗耶?”者振錫云:“折楊皇華之語,缸面甕頭之詞。果報如斯!功德如斯!”師遂辭。上華頂,禮長耳定光古佛;航南海,禮觀音大士;旋四明,挈竺曆法師進蜀,謁二祖神光和尚; 逾棉竹山,過白帝城,書旅亭壁曰:“日出東邊雨又飄,棧前棧後草蕭蕭。不知良友居何處?山徑雲深數問樵。”遂離蜀。複遍遊雁宕,磅礴翠峰七十二庵,憩大龍湫,友博具那尊者。榜庵曰:觀不足,額天柱岩以忘歸。隱士陶宏景,因立忘歸觀不足之二亭焉。

銘詩曰:“天下名山曾過目,就中此景難圖錄。山前千歲白頭翁,猶道此生觀不足。”師聞傅大士法化雙林,特往而參之,問如何是佛正法眼藏?大士叉手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複詰曰:“莫便是教外別傳耶?”士曰:“碧水映孤峰,寒潭迎皎月,你我不知宗,須彌足底越。”師從遊數載,適魚浦,跨赤符、大岩等諸勝地,又回司空山,隱于古廟中。高士沈約過謁,書石云:“寒風吹破故窗紙,片片雪花落供台。添盡三衣仍似水,拾薪深撥地爐灰。”師將約閱舒城,拉三祖遊羅浮,訪葛洪真人于梅花塢之洗耳泉。師吟曰:“萬頃青山,一分梅花三分竹。行吟住宿,只許仙郎獨?”葛亦和云:“禪翁來時,恰好收棋局,烹茶熟。”三祖撫掌曰:“稚川,稚川,莫辭忙碌,掘筍燒青玉!”三人大笑,聲震石落。落石洞今在梅花村側。

唐運肇興,複歸雙峰老祖寺,有“行盡支那八百洲,此山偏稱道人遊”之句。與四祖信和尚盤桓,遂請四祖住持老祖寺。 乃渡河,至少林面壁崖;複走幽州,遊西山,訪華嚴室利尊者於潭柘寺;曆上方,造真定,禮大菩薩,遇 白足企都仙。師與語,彼所執,遂攜歸黃梅,訪五祖忍和尚于東禪,往來莫逆者數十年。蘄黃兵擾,複隱于浦江、赤岩之間。時有澱溪朗聖僧者,忍祖之法孫也,獨居晏如。師與之善,常命白犬馳書,朗亦以青猿致訊。韋臯題朗壁,有“白犬馳書至,青猿洗缽回”云云。未幾朗公遷化。師乃泛濤江,挂笠會稽雲門。時唐高宗顯慶二年,歲在丁已,師已滿千歲,又余七十二年矣。忽於七月七日,示徒如光、慧雲等,偈曰:“本來無生死,今亦示生死。我得去住心,他生複來此。”遂掩目趣寂,七日復蘇曰:“吾滅度後,宜塔於此。後有迎吾骨西歸者,慎毋拒之!”語旋長逝。衆遵遺命,遂塔全身於若耶溪南。每值風雨,塔光旭麗。至壬戌夏五月五日,適有梵僧至。繞禮師塔,塔戶自開,舍利炳然,光耀莫倫,寶骨顒然,杲杲赤文。僧祝畢,提頂骨振之,節節連絡有緒。浴于池,裹之西去。雲霄浮影,隱隱樂聲,彌日不絕。洗骨池今在舍利塔左。

按師所歷數十餘處,俱成招提。唯黃梅雙峰老祖寺最都。以在四祖五祖之前,故稱老祖寺焉。行森忝寓丈室,瞻禮古儀,若對風前瘦竹,令人五內俱冷乎!數千年來,名山大川,新棟複灰者,蓋不知其凡幾。而此間之落然簷楹,吐雲吞月,曾無微損。至於泉石鬆篁尚含餘韻,得非師之高德所鍾。烏能若其神護耶。

森常閱五燈及祖傳,其所記過略。適以山居多暇,故詳考夫《古會稽記事》、《唐彙搜奇》、《白氏類林》、《羅浮舊志》、《天臺會纂》、《法苑珠林》、《雁宕集》等,敬述師平生行實。俾道照高懸,致後昆有所鑒雲。

拜首謹贊:
“懷悲願,露古顔。孤筇直過萬重關。竿頭風月灘灘別,足底煙霞處處閑。
   稱幽興,惟此山,驚回龍夢出潺湲。奇石蟠松無限意,雙峰絕頂許誰攀?”


下面就是《揞黑豆集》茆溪森詳考群書所述有關老祖寺和寶掌和尚之實錄
揞黑豆集卷八

茆溪行森禪師示眾云:

老祖常住者。乃寶掌千歲和尚開山也。寶掌和尚。中印土婆羅門子。示生於周威烈王之十二年。丁卯歲七月七日午時也。師生多瑞應。骨氣不常。目大鼻長。耳垂眉高。緊握左拳不展。父母知非凡器。甫九歲。即以投佛陀精舍為沙彌。當祝髮際。怡然開掌。出珠呈本師。遂合十頂禮。見聞者奇之。故命名寶掌。


師既符願離塵。如嵩頂蟠松。肅然卓於霜雪中。雖八風競拂。莫能易所操也。每歎去佛時遙。未及親承慈誨。輙忘寒暑。廢寢食。竭力於如來三藏。精練殆盡。猶期有教外別傳。以是遊五天竺。博問聖賢。歷數百年。始遷震旦。時正漢末桓帝之初。趣蜀。偕賓頭盧尊者登峩嵋。禮普賢大士。止於大慈寺。十餘夏。嘗兼旬一食。持誦不輟。丞相何進奇而贊曰:

勞勞玉齒寒。似迸巖泉急。
有時中夜坐。堦前神鬼泣。

師嘗曰:吾有夙願住世千歲。今六百二十有六矣。由是人咸目為千歲和尚。嗣至五臺。禮文殊大士於金剛窟。正值三國紛紜。南北各據。時有李道元麻衣子達真人等。易衣侍師。遊古義豐郡。即今黃梅縣伏羲畫卦場。漢謂雲臺山者。師見其峻險山軋山軋雙嶦嶫嶫。乃歌曰:

憑高遠眺。見萬里雲無留跡。屾峮如畫。風煙寂歷。破翠數聲牛笛。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須繫履撩衣。乘雲同去。細玩清涼國。遂即那羅延窟雙峯下古佛基。支撐以棲。奄百十秋。人少知者。

偶聞佛圖澄隱於終南山。因肩筇往訊。
澄見而問曰庸庸斯世人。賢奸欲測叵。

師應曰:

吾道一陽生。葭灰動方妥。
時已晉綱不整。五馬渡江。師辭澄。仍歸雙峯。感雷虎隨護。雖兵燹縱橫。而雲中鐘鼓。未嘗廢也。

嘗示眾曰:

一簾霞影搖虗榻。十里松陰要綠苔。
莫打子規啼竹裏。恐驚雷虎動林隈。

有偓佺仙人。來自海島。同師上南嶽。為群仙說戒於祝融峯。感白猿進果。黑彪守戶。神龜獻芝。紫鸞伏座。安居數十夏。過匡廬。訪耶舍尊者於五老峯。

尊者一見而詰曰:
路深猿哭虬松舞。石臥雲流牧子歌。老大德從甚處來。
師笑曰:蘿萬古而挂木。土何日而生薺。
(尊)者曰:藥苗初茁。竹母纔移。
遂相將上金輪峯。禮佛舍利塔。經宿。復下南康。聞達磨自嶺南來建鄴。遂與尊者別。往白下見達磨。咨決心要。磨震聲召曰:老闍黎。
師應諾。磨大笑。師於言下大悟。七百年中珍惜。直下泮然冰解歸

述偈曰:
梁城遇導師。參禪了心地。
飄零二浙遊。更盡佳山水。
逡巡泗洲。與智者大師順流東下。由千頃達琴溪。至今赤鯉古潭。

有唐裴休所書寶掌石存焉。
詣延陵。邀紫髯道士。同陟天台。過石梁。登赤城。訪曇猷尊者。

師指麥問曰:
如海斯湧。滿車汗邪。

(尊)者振錫云:折楊皇華之語。缸面甕頭之詞。果報如斯。功德如斯。
師遂辭。上華頂。禮長耳定光古佛。航南海。禮觀音大士。旋四明。挈竺歷法師進蜀。

謁二祖神光和尚。踰棉竹山。過白帝城。書旅亭壁曰:
日出東邊雨又飄。棧前棧後草蕭蕭。
不知良友居何處。山徑雲深數問樵。

遂離蜀。復遍遊鴈宕。磅礴翠峯七十二菴。憩大龍湫。友博具那尊者。
榜菴曰:觀不足。額天柱巖以忘歸。

隱士陶宏景。因立忘歸觀不足之二亭焉。

銘詩曰:
天下名山曾過目。就中此景難圖錄。
山前千歲白頭翁。猶道一生觀不足。

師聞傅大士法化雙林。特往而參之。問:如何是佛正法眼藏?

士叉手曰:
空手把鉏頭。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師復詰曰:莫便是教外別傳耶。

士曰:
碧水映孤峯。寒潭迎皎月。
你我不知宗。須彌足底越。

師從遊數載。適魚浦。跨赤符大巖等諸勝地。又回司空山。
隱於古廟中。高士沈約過謁。書石云:
寒風吹破故窗紙。片片雪花落供臺。
添盡三衣仍似水。拾薪深撥地爐灰。

師將約閱舒城。拉三祖遊羅浮。訪葛洪真人於梅花塢之洗耳泉。
師吟曰:
萬頃青山。一分梅花三分竹。
行吟住宿。只許仙郎獨。
葛亦和云:禪翁來時。恰好收碁局。烹茶熟
三祖撫掌曰:稚川稚川。莫辭忙碌。钁筍燒青玉。
三人大笑。聲震石落。落石洞今在梅花村側。

唐運肇興。復歸雙峯老祖寺。有行盡支那八百洲。此山偏稱道人遊之句。與四祖信和尚盤桓。
遂請四祖住持老祖寺。乃渡河至少林面壁崖。復走幽州。遊西山。
訪華嚴室利尊者於潭柘寺。歷上方。造真定。禮大菩薩。

遇白足企都仙。師與語。彼所執。遂攜歸黃梅。
訪五祖忍和尚於東禪。往來莫逆者數十年。蘄黃兵擾復隱於浦江赤巖之間。

時有淀溪朗聖僧者。忍祖之法孫也。獨居晏如。師與之善。

嘗命白犬馳書。朗亦以青猿致訊。
韋臯題朗壁:
有白犬馳書至。青猿洗鉢回云云。未幾。朗公遷化。

師乃泛濤江。挂笠會稽雲門。時唐高宗顯慶二年。歲在丁巳。師已滿千歲。又餘七十二年矣。
忽於七月七日示徒如光慧雲等偈曰:

本來無生死。今亦示生死。
我得去住心。他生復來此。

遂掩目趣寂。七日復甦。囑曰:
吾滅度後。宜塔於此。後有迎吾骨西歸者。慎毋拒之。

語訖長逝。眾遵遺命。遂塔全身於若耶溪南。每值風雨。塔光旭麗。

至壬戌夏。五月五日。適有梵僧至。遶禮師塔。塔戶自開。舍利炳然。光耀莫倫。寶骨顒然。杲杲赤文。僧祝畢。提頂骨振之。節節連絡有緒。浴於池。裹之西去。雲霄浮影。隱隱樂聲。彌日不絕。

洗骨池今在舍利塔左。

按師所歷數十餘處,俱成招提。唯黃梅雙峰老祖寺最都。以在四祖、五祖之前,故稱老祖寺焉。行森忝寓丈室,瞻禮古儀,若對風前瘦竹,令人五內俱冷乎!數千年來,名山大川,新棟複灰者,蓋不知其凡幾。而此間之落然簷楹,吐雲吞月,曾無微損。至於泉石鬆篁,尚含餘韻,得非師之高德所鍾,烏能若其神護耶?

森嘗閱五燈。及祖傳。其所記過略。適以山居多暇。

故詳考夫古會稽記事。唐彚搜奇。白氏類林。羅浮舊志。天台會纂。法苑珠林。鴈宕集等。敬述師平生行實。俾道照高懸。致後昆有所鑑云

拜首謹贊。

懷悲願。露古顏。孤筇直過萬重關。竿頭風月灘灘別。足底煙霞處處閒。
稱幽興。惟此山。驚回龍夢出潺湲。奇石蟠松無限意。雙峰絕頂許誰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梅庵 的頭像
    梅庵

    梅庵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