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察到的是:不管你今生造作多少善因、惡因,聽了《法華經》最低到忉利天做天民。因爲聽《法華經》的功德要大於你的地獄之罪。至於能否當天王,那是要看你以後的修持。因爲你光聽《法華經》不能成就二地或三地菩薩。如果光聽經就成了菩薩,那讀三百遍、五百遍豈不是不用修直接成佛?聽經和讀經只種善根,但你有這個善根,終有一天能做忉利天天主。
~~~~~~~~~~~~~~~~~~
【譬喻品第三】 

這些真修行的人一聽說唯一佛乘,具有善根,化身隨佛弘法來的,有誓願力,只是在那示現羅漢。爲什麽化身隨佛弘法?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成佛,積聚無量善功德。諸菩薩的品級爲什麽一級一級往上升?功德不具足。功德哪來的?做到哪、行到哪就有哪的功德。沒行到那,功德說不來、想不來、盼不來、求不來,功德不是外來的,是自己行到那得到的。你說“我不要功德”,佛菩薩照樣給你,一點都不少,你想多要還沒了。沒求沒要的不少給;有求、有想的,一想就是福報。 

這時,舍利弗又向佛說:今天從本師釋迦牟尼佛您這裏,聽到很多法音,我心裏特別高興。我跟佛出家以後,聽佛講了很多法,見到很多菩薩授記做佛。爲什麽要授記?這是佛的傳承,是佛對未來衆生的一種加持,也是對這個衆生什麽時候成佛的一種預見。因爲十方佛國土哪個時間、什麽人成佛,都有定數,修到了佛給授記,授記對初學人是一種勉勵。那人能成佛,因爲他修菩薩乘,佛給授記了。對初學人來說,好好修也有行菩薩道的那一天,有盼頭。佛家講無明就是煩惱,煩惱就是菩提,貪求心包括菩薩還有這種無明,什麽無明?還有衆生這一念,說白了這都屬於無明。但是,就是這些無明帶領我們去成佛,沒有這些無明不能成佛,沒有這些善的追求,你不去修行了,你不修行就去做其他的去了。所以我們靜坐念佛的人,開始腦袋裏有些念頭,坐上一、二年翻種子,翻箱倒櫃出無數的念頭;修行幾年的人善念、惡念都出現;修密的非得到喉輪開;修禪的進入定的境界,才能把腦袋裏今生這點雜念排空,不受無量劫來的習氣所轉,去了業而不往裏裝新東西,八識田裏的拉圾扔掉,裝進佛家的寶貝。 

舍利弗說:佛給菩薩授記,我們經常心懷感傷,原來我們沒有入佛知見。佛示現小乘、說小乘,我們這些小乘人也獨處山林去坐、去修、去行,但沒有入佛性,原來是我們的根基淺漏,承載不起大法。有的人說,我怎麽不能得那個法?爲什麽?修行佛家的大法命若懸絲,隨時隨地都可以死掉,你能捨棄生命了麽?遇到點困難你還能繼續修麽?其根不堅,其志不堅,其人行爲不端。你有一點瑕疵,法都不傳給你。所以根基不夠的,寧可不傳,也不誤他。舍利弗說原來我還以爲佛不慈悲,原來是我個人的錯,是我們的根基不夠。舍利弗自己代表聲聞、緣覺說出這話來,也代表我們這些衆生說出這話來,我們也是這樣,從自己實心、實踐做起,不用你說,佛家自有因緣度你。
四果羅漢沒有到佛國土去,沒有到極樂世界去,只在這個世界諸漏已盡,但他們自己認爲已經成就,所以當他們最後墮落的時候要謗佛。爲什麽?這裏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東西,一開始他們肯定是信佛的,才能修到四果羅漢,而且學佛的時候也一定發心要成佛,這就叫發菩提心,問題就出現在這裏。
問諸位一個問題,你發菩提心了沒有? 
有人可能說:我受二十八清淨戒,我發了菩提心。
有人說:我學佛了,怎麽能不發菩提心呢?
誤區誤在哪?就在這。受多少戒不叫發菩提心;嘴上說“我要成佛”;大腦思維想成佛,都不叫發菩提心。真正的菩提心不是這麽發的,你在理論上走向了誤區。菩提心怎麽發?我告訴你:第一是自利、利他。怎麽自利?大公無私,先別人後自己。佛講,利己第一條就是精進修行,做別人的榜樣。六度萬行中,佈施第一,忍辱第二。好象是順序問題,不是。忍辱不是第一位,佈施是第一,在六度萬行中,持戒第三位。就是我們發菩提心要具體體現在六度萬行上,不是在嘴上說,是以身命財爲代價,用實際行動做出來的。我講一位過去的居士怎麽發菩提心的。他每見來要飯的,都要請乞丐進屋,提供管飽的飯菜,吃飽以後再拿錢拿糧;有人向他借糧,自己家沒有,他向鄰居借;遊僧來了,有飯食供養;道士來了也供養,這統統都是佈施。除了自己天天虔修佛法,念佛、參禪、打坐以外,利用這個方式去利己利人,先做人。你說人在世上,連“人”都沒做好,還學什麽佛呀?你人都沒做圓滿,讓別人說:他還信佛呢,信佛就這樣啊,信佛就這麽大脾氣呀?你們信佛的人專門打仗呀?這就是我說的忍辱。這辱怎麽忍的?不是忍辱第一,而是脾氣第一、鬥爭第一。你天天夫妻相鬥、父子相鬥、鄰里相鬥,僧團內相鬥,爲點利益爾虞我詐,就算把嗓子喊破了說你發菩提心,也等於沒發。身體力行去做的人,嘴上不說,才叫真發菩提心。這就叫百川歸大海,什麽人我都能容納,不管地位高、地位低的,有文化的、沒文化的,貧的、富的都能容納,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樣,這才叫真正的發菩提心。但是一個行菩薩道的修行人發菩提心,就不是光嘴上念叨著,一遇到事就不是菩提心,跟菩提心相隔。

四果羅漢的問題就出在這上,他把發菩提心放在理論上,而沒有實際去做,沒做有益於衆生的事情,只做了自了漢。每個四果羅漢在自我成就上不是不想成佛,不想成佛他還能學什麽佛?只是理論上的,沒有實際上去做,這叫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發菩提心不是這一生做好事,而且是生生世世都在做好事。釋迦牟尼佛說,我往返這個世界八千次,這就是四果羅漢沒有做到的。有一個人問我,你看過宣化上人講的《妙法蓮華經》麽?你能比他講得好麽?不比他強你還講什麽?我說我不比他強,但是所講不矛盾、是一致的,只不過在見地上有所區別,因爲宣化法師講的專業,我講的通俗。舉個例子你就清楚了,宣化法師講《妙法蓮華經》時說,但凡有聽《妙法蓮華經》的,你到那去占一個座或領別人去聽,你將來就能做忉利天天王。我觀察到的是:不管你今生造作多少善因、惡因,聽了《法華經》最低到忉利天做天民。因爲聽《法華經》的功德要大於你的地獄之罪。至於能否當天王,那是要看你以後的修持。因爲你光聽《法華經》不能成就二地或三地菩薩。如果光聽經就成了菩薩,那讀三百遍、五百遍豈不是不用修直接成佛?聽經和讀經只種善根,但你有這個善根,終有一天能做忉利天天主。《楞嚴經》上,佛說阿難:你就是累劫多聞(累劫在佛的身邊聽聞佛法)不如你一日修無漏學。聽經的諸位,你修沒修無漏學?一日沒修,知道多少都沒用,只能是理論知見。理論上你知道,實際上知不知道?如果能在理論上研究的話,那學者和科學家就是最先成佛的了,那就不是佛法了。這個世界上公認哲學家最有智慧,佛法裏面有哲學,哲學裏面有佛法,學習哲學人聰明,學習佛法的人有智慧。世界著名的哲學家研究到最後,他說哲學的問題到最後就是兩個字:自殺。生就是死,研究的開端就是結束,最後是沒有出路的,這就是哲學家。所以用理論去研究佛法是大錯特錯的,理論是指導實踐的,但是又來源於實踐,佛說的境界你去見證去,你修行過程中知道佛是一種什麽境界,千萬要從實踐中來理解,你才知道釋迦牟尼佛太偉大了,一句假話沒有,全是真話、實話,大哲學家研究到最後解決不了生死問題。據資料統計,某國從1980年到2000年12月30日,超億元的大富翁中有2500人自殺。超億元的企業家爲什麽自殺?他們無法解決人生的問題,都說這個社會太殘酷、壓力太大,最後三十幾歲、四十幾歲選擇了自殺。學佛的人是看破、解脫、腳踏實地的從實際上修學佛法,不從理論上去研究。首先要克服貢高我慢,先要衡量自己,從自己的內心去研究。所以我講的和宣化法師講的不矛盾,殊途同歸,法理都一樣,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法,不是宣化法師的法,不是我的法,只是證悟不同,知見相同中有所區別。

這時舍利弗從座而起禮佛而說:今天聽到佛的法音非常高興,從未聽過“凡是未來佛,佛都給授記”。大家要知道,成佛不是自己說的,這和外道有區別。現在凡是自稱是佛的全是外道,只有釋迦牟尼佛一人在此世界成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來到這個世間不稱佛,只是現一個普通的僧人,而不現佛身。何況是其他人呢?因爲在毗盧遮那佛的法性身內,人家的佛國土,示現釋迦牟尼佛一人化身成就的佛,其他佛即使來到這個世界,也示現普通僧人身而不現佛身,這是百分之百的。凡是自稱是佛的都是外道,千萬別受騙上當。有位居士曾跟我提過,某位法師說他是某佛轉世,讓弟子們供他的像,持他的名號,問我怎麽看待這個事情。我說你看看這首偈語就知道了:您若自稱是佛轉世,衆生供養佛而不供養你。你若是行菩薩道的人,供養您像供養佛一樣。因爲菩薩就是佛子。如果你問他這話他用語言作答,就證明他不是佛;如果他聽了這話不再自稱是佛,就證明他是個修行人,就這麽來衡量。我聽很多人說某地的某人說自己是某佛轉世,誦持他(此人)的名號能如何如何,這都不如法。釋迦牟尼佛講的法,在這個世界上公認的佛、菩薩名號,釋迦牟尼佛沒說的法一個也不承認。借用其他佛的名號來僞裝自己,大錯特錯,我們不要受騙上當。 

這裏講,菩薩是佛給授記的,不是自封的。舍利弗說:我們這些人不明白這些事情甚至感傷。我們雖然在佛的身邊不知道佛的知見,不知佛的證悟,我們感到很內疚。阿難尊者記錄這部經的時候,佛入涅槃時他才證到四果羅漢;佛住世時他是三果羅漢,所以他不知道這些事情。佛要離開這個世界以前,講了一部《妙法蓮華經》,佛講完這部經,入涅槃前又講了一部《大般涅槃經》,這部經講了聲聞知見、緣覺知見、菩薩知見,告訴這個世間的皈依處在哪里?羅漢是世間人的皈依處,因爲羅漢是修行人必由之路。聽說“一句彌陀號、一本書”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實際上不是那麽回事。必須證得一果羅漢、二果羅漢、三果羅漢,再發菩提心,否則去不了極樂世界,佛國土都不接你。只不過讓你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而不是四字。現在有不少在家人說,皈依多年一直念四字洪名,越念越鬧心。我告訴他們念六字洪名試試,果然感覺不一樣,不再鬧心。釋迦牟尼佛明確告訴我們,念南無佛得度。

舍利弗說,我們這些人常在山林、樹下行坐。諸位聽佛法時一定要會聽,過去這些人獨處山林幹什麽?一是行,二是坐。聲聞、辟支佛也要走這條路,坐在墳邊、林下或坐、或行。千萬記住“坐”是第一位的。佛住世時他的弟子都這麽修行;像法時代有成就的法師也是這麽修的;現在有成就的法師也是這麽修的,宣化法師經常獨坐,無論最初在中國東北還是後來在香港,有成就以後才去弘法。沒有證悟功夫你跟著弘什麽法呀?你把自己度出來了麽?連自己都沒度出,你講的是什麽法呀?你只能以文解義,拿著經書,看文字表面,自己能否往生一點把握都沒有。所以我提倡去靜坐念佛。不靜坐念佛,你的“念念相續”就是“五蘊織盛”,只是督攝了你腦子裏的其他念頭,種一些善根,往生是以後的事情,而且我告訴你,今生你99%往生不了,你要不靜坐不能有成就。現在的修行人都忽略這個“坐”,佛住世時提倡靜坐;佛像都是趺伽坐像(即“雙盤”)給我們表法。佛的弟子都靜坐,不管是禪、是律、是密、是淨都離不開這個坐,你沒有坐,就沒有禪悟。一些僧人光知守戒,不知修行第一,“依教奉行”是最大的戒,知道如何“依教奉行”才叫持戒。修行一定要有成就,佛弟子的成就也告訴我們要靜坐。(參看《修行人的支點》)
舍利弗說,我們這些人行坐時都在想,“同是跟佛出家,佛爲什麽以小乘法度脫我們呢?”《楞嚴經》上阿難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都是一樣修行,佛給這些人授記,怎麽沒我呢?這個思考都是正常的。現在知道了,都是我們的過錯不怨佛,不是佛不慈悲,是我們的根基不夠。很多人到西藏求法,去了一年半載就回來了。
西藏的密法
一是不傳結過婚的人;
二是傳僧人;
三是傳法的高僧一生只帶三、五個弟子。

不是法師不慈悲,而是他沒有那麽大的能力。一個真正的法師帶一個弟子都特別難,可能每時每刻都會出狀況。在家人不可能在法師身邊一輩子,回家修時,出了問題命若懸絲,所以不傳在家人。法師也要根據你根基的深淺,看能不能度脫你,你根基夠他肯定度你。什麽叫“度”啊?“度人”就是要帶你離開這個世界,了脫生死。只有當師父的有成就,他才敢“度你”,否則能說得起這話麽?憑什麽度人呐?能把人度哪里去啊?你說你度人,你自己出沒出離這個世界呀?不是讓你念幾句佛號、講兩句法叫度人,你得帶領你的弟子離開這個世界,把佛家真實的法貫徹到他們的每時每刻,用佛法帶他們出離這個世界。否則你想離開這個世界,能離開了麽?所以我們不要怨法師不度你,原因是自己的根基不夠,你根基要夠,自然有人出現在你面前,自然有人給你一定的佛法讓你去修行,所謂的化度是已經證悟到佛法的善知識,用佛法去化度,是即身得度、即身成就,這才叫化度。一些人在嘴上說發了菩提心,而行動上沒做到,理論上說了,實際上沒有做或只做一點點、一件二件。發菩提心離不開我們身邊的人和事、錢和物,離開這些,“發菩提心”不是一句空話麽?我們發菩提心是做益於自己,益於別人的事情,而且是生生世世都這麽做沒有疲倦,你做到了麽?做到了就等於發菩提心了;沒做到,不管是出家、在家都是自了漢,理論上發了不算。四果羅漢說,我也發成佛之心、發菩提心了,但到劫數還要墜落的,因爲往昔修行時沒有真正的發菩提心。

舍利弗說,今天聽了佛法後才斷了疑悔,我們現在每天都懺悔自己。也就是說要回到自身來研究問題,這樣才身心坦然。所謂修學佛法,首先是轉化自己的身體,使心轉化。如果一個人天天病魔纏身,他能安然念佛麽?八十歲的老人白髮坐成黑髮,打坐時好似到虛空裏去了,她不轉化身體能有這個境界麽?你修十年、二十年光念佛讀經,能有這樣的境界麽?你未必,但老人大字不識她做到了。身心坦然是從靜坐開始的,你身體得到轉化,思維才能轉化。否則八十歲人的脾氣、習慣,你讓她改能改了麽?八十歲人已生成的骨,長就的肉她能聽你的?恰恰學佛人的身體轉化以後,這些東西都在轉化,身體發生變化,很不可思議。過去佛在世時,他的弟子這樣;現在真修、真證的人也是這樣。佛法上沒有末法,而是現在這些人心裏有了末法,貪求安逸。現在開始用正法修行,照樣證道、照樣得道、照樣成佛、照樣往生。末法修行人天天在理論上做文章,研究這個高了、那個低了,就不論自己是高是低,萬人修行,一人得道。舍利弗說:我們現在身體轉化了,才知道只有菩薩才是真正的佛子,佛子是從佛口化生。爲什麽叫聲聞?佛用口講法,我們用耳朵聽,然後我們用行動去做,改變神識走向。是法化,而不是我們的肉身去化生,但是我們神識的化生離不開肉體的行坐。

這時佛說:過去我給你們講小乘法,是引導你們進入佛乘,所以化城品叫引導。佛說羅漢是世間的皈依處,爲什麽不講菩薩?因爲從一個衆生成爲一地菩薩需要一大阿僧只劫,時間太久遠,不敢去修學。所以往近了說,羅漢是皈依處,修學佛法從小乘根基開始。佛說:我跟你們過去生說的你們可能忘了,或者我今生給你們講的你們沒記住,所以我今天還要跟你們說一說,爲你們這些聲聞說大乘經《妙法蓮華經》,教菩薩法就是從這開始的,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發菩提心就從這開始的,我們講六度,持戒、佈施、忍辱等等,就是發菩提心的具體表現,而不是嘴上說“我要發菩提心,我要成佛”,必須從現實做起,不能做眼高手低的事情,真正成菩薩道,六度萬行還不夠,要萬度萬行。讀《華嚴經》我們知道去行菩薩道,在佛住世教菩薩法,因爲他要面對他的這些弟子,要讓他們舍小延大,成就菩薩道,將來去續佛慧命。只有菩薩才有諸佛護念,聲聞、緣覺有化身菩薩護念。

我講個例子:有一尊辟支佛,在釋迦牟尼之前就修學佛法,燃燈古佛時修辟支佛,到今生還沒有度脫,爲什麽?想去佛國土去不了,極樂世界去不了,只能到這個娑婆世界那層天上去化生天人,他還不想去。所以在這個世間遍求明師,最後一位法師把他度到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他表示還要到這個世間重新來,發菩提心,做有益於衆生的事情。 

什麽是“具足菩薩之道”呢?具足菩薩智慧、具足菩薩種性、具足菩薩明傑、具足菩薩妙音、具足菩薩清淨、具足菩薩勤行、具足菩薩願心、具足菩薩法藏、具足菩薩安樂、具足菩薩無礙,也叫十地菩薩或等覺菩薩。這些功德是供養無量億佛、奉持佛法而來。我們天天在佛像前的供養叫名義供養。什麽叫真心供養?我們往生到佛國土供養佛才是真供養。極樂世界的阿惟越至菩薩每日都到十方佛國土去供養百千億佛,只有培育自己的菩薩之道,才是真供養。菩薩是證得的,你受二百五十條或三百四十八條具足戒都不是菩薩,菩薩不是受戒受來的,是持戒修證證得的。一次和一個佛學院的教務長交談,他說:佛學院的學生畢業前要受三壇大戒,這是一種課,一個過程。他告誡所有學員說:千萬不要認爲受了戒,你就是菩薩,未證謂證很危險。菩薩是實修實證來的,菩薩是真功德,是功德的具體體現。

佛給他的弟子受戒,這樣具足菩薩道以後才能成佛。佛說華光如來國土名號“離垢”,其佛國土和十方佛國土大致相似,這個佛國土也是以三乘教化衆生,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爲一乘,皈依佛乘。用世間的話說,先上小學、再上高中、大學,必須經歷不同階段,沒有一尊佛是沒證羅漢果位而直接成佛的,過去佛如此、現在佛如此、未來佛還是如此,不可能超越聲聞乘直接入菩薩乘。

佛說舍利弗的佛國土也是三乘教化衆生,而且授記時佛說:你這尊佛出世的時候,雖非惡世,但你有本願力說三乘法,劫名叫大寶壯嚴。這個話聽起來很簡單,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是不是五濁惡世,因地修菩薩道的人修到十地菩薩的時候,必發大願,以他的願力度脫不同業報的衆生,有化身的國土,而不是報身的佛國土。各尊佛有各尊佛的願力,各尊佛所度的衆生業習不一樣,要知道本願三乘法。在極樂世界沒有三乘法,唯一佛乘,沒有聲聞、緣覺。盧舍那佛的佛國土、藥師佛的佛國土都沒有聲聞、緣覺,釋迦牟尼佛給舍利弗大弟子授記,而且告訴他,他住世時會成就很多菩薩,住世十二小劫,其國人民壽八小劫。這是化身佛度衆生的時間,化身佛的佛國土。一般在這個問題上說不清楚,報身佛的佛國土沒說,因爲第一妙高峰無言以對。我準確的說,十法界只能講九法界,佛的法界不講。佛法界是指報身佛的佛國土,講我們這個地球娑婆世界只能是化身佛的世界,不是報身佛的世界。佛爲什麽給舍利弗授記,這就是《法華經》的真實意思,你四果羅漢不行菩薩道,不發菩提心不可能成就佛國土。這是因上果上,因果同現。“因上”,沒發菩提心,沒行菩薩道,不具足功德。人們常說“功德”二字,只在理論上打轉轉,做了好事,一說就沒功德了,落到福報上了。都知道梁武帝的公案,梁武帝說:我修塔造廟供養多少僧人,我有沒有功德?達摩祖師說:“沒有。”做了功德事而沒功德,因爲功德就是道,道就是果位,證得一地菩薩這本身就是功德。佛是福德和功德的圓滿,他沒說他有功德,但是具足功德,做了功德事不要有功德想。所以我們先把“功德”二字丟一邊去,你就只管修、管行,只有耕耘,不問收穫,具足菩薩道的時候,你自然就有功德說一說這些。讀一回經,聽一次法別白聽,知道一點境界。人的層次有高低,是什麽高低?是境界上的高低。什麽叫證悟?境界上不一樣,你靠你的思維去想問題,靠你的眼晴去看問題、靠你的耳朵去聽問題,這世界都是假的,你想想你這些東西是真的麽?本來就是顛倒的,用顛倒知見看問題,你能說你得的標準是正確的?不可能。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告訴這些出家人說:你用心聽別人用耳朵聽不到的東西,看用眼晴看不到的東西,想別人用思維想不出來的東西,那才是佛法,一句話叫借假修真。佛給小乘人授記,用世間的話說叫“引導”,讓你有個盼頭,給你個期望,讓小乘人生起大乘心。用榜樣告之的目的,不是舍利弗證不證果位,而是用這個說法引導人。包括我們在內,不發菩提心、不行菩薩道不能成佛。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人做起,僧人做好僧團六合,在家人對自己的父母要孝順,處理好夫妻關係,兄弟姐妹的關係。你連這些都沒處理好,你這佛學哪里去了?打老婆、罵孩子、家庭暴力世間都不允許;對有錢的子女當寶貝,沒錢的你就厭惡,大錯特錯。必須從身邊的人和事做起,在僧團你和同修處理不好關係;在世俗,你和夫妻都處理不好關係,能和社會處理好麽?菩薩是要什麽給什麽,有求必應,仇人來你還得高興奉獻呢,你能做到麽?身邊的人和事,你都沒做到,你說你學佛不是騙人的麽?別說菩薩不信,連我都不信。在家學佛的人讓世俗人一看,佛化家庭,夫妻和睦、父子相親、鄰里相和,就連周圍的神都護佑你。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竈王要給你做鑒定的,地藏王菩薩要批准,佛菩薩才能接引你。有一個兒媳婦天天罵她老婆婆,下午四點多鍾,出來個白鬍子老頭說,“你別罵了,你的壽都罵得減沒了,你只能活七天了。”她說“你是誰呀?”他說“我是你們家的竈王。”兒媳婦兒不信,但老頭兒一轉身沒了,嚇的她趕緊跪在竈坑前叩頭,說“我得改,立刻就改”。這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在農村發生的真人真事,竈王是司命真君,決定著你的命運。所以我們這些人行不行菩薩道,能不能往生,周圍的人、神不答應你,佛菩薩能接引你麽?這些人不服你,你的功德能夠麽?哪來的功德?做了一件好事後有十個壞事等著你。佛給舍利弗授記的真實意思是給四果羅漢看的,也是給像法,末法這些後來學佛人看的,一定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才能續佛慧命,成爲佛子。

這時四衆弟子及天龍八部等見舍利弗在佛前授記,心生歡喜,紛紛將所著上衣脫下供養佛。出家人身無長物,所著上衣就是袈裟,用袈裟供佛表示一種誠意。四衆弟子說:我們也要像佛的弟子一樣,佛將來也能給我們授記。以玉皇大帝爲代表的各種天王以各種天衣曼陀羅花供養佛。這時舍利弗對佛說:我今天再也沒有懷疑的東西和可後悔的事情,親自在佛的面前得到了成佛的授記。這時各個離我見及有無見等,今天在佛前聽到了以前沒有聽到的,請佛爲我們四衆說起因緣,讓我們離開這些疑悔。這時佛說:我先不言這些事情,我要以種種因緣度脫衆生,示現國王、兄弟、姐妹等等都叫因緣,比喻言辭,就是把繁瑣的東西變成簡單的,叫大道從簡。越是簡單的越是佛法,奧秘越研究越研究不出來。方便說法,有智慧者以比喻得解脫。就事說事不容易理解佛法,用身邊的人和事打比方一說就知道了。你說文言詞句把人都說迷糊了,算是講佛法麽?另外,有東西附體的人聽佛法聽不了,一聽就犯困。我講《金剛經》時,有一位居士身上有東西,睡著了別人叫都叫不醒。聽經睡覺有業報,脫生蛤蚌類。佛這麽說的,業報就如此。有一位理論很高的居士,因爲“我執我見”太重,這很可怕,爲什麽呢?開悟的法師不會度你,因爲他要度你得先替你承擔業報,他要給他弟子擔七分業報。你看《布袋和尚傳》就會知道,爲了救你一人少救千百億人。所以不度你是慈悲多數人。所以千萬要記住,不要謗佛謗法,業報不可思議,我講這話都是真實的。由於佛住世時有神通,一些婆羅門人就說佛是妖通。婆羅門人也做了很多善事,但業報不可思議。現在信仰天主教的那些人,讓他上車不買票他不幹;做買賣你不讓他繳稅他不幹;哪有災民他們立刻就捐款,但是有的天主教徒攻擊佛教是崇拜偶像等,業報不可思議。現在我們講佛法、聽聞佛法,對其他教派怎麽看待啊?他們的教理、教義沒毛病,我不評論他們的教衆,只說不同評價有不同的果報。學佛人切記啊,不要講法師的是非,不要講同修是非。只講境界不同,知見不同,不講對錯,妄起差別心。

長者諸子在三界火宅裏嬉戲不止,就是在那貪著五欲。有錢的被錢支的溜溜轉,不想修道;沒錢的天天想著掙錢,修道是別人的事。今天對我有利我就念佛,念佛又不是一日之功的事,有的需要多少生多少世,讓他修苦行他不幹。有兄弟二人,哥哥出家修行,弟弟做買賣。哥哥勸弟弟皈依學佛,弟弟推說來得及,再掙兩年錢。可是在一次做買賣時發生意外,年紀輕輕就死了。哥哥在定中觀察到弟弟死後,脫生成一頭牛,他就跑到牛跟前,喊他弟弟的名字,說“當初讓你修道你說來得及,現在你成牛了,多可憐。你還是跟我修道吧,說到這,對著牛耳朵念誦“地藏王菩薩”名號七聲,不一會牛死了。趕車的把這和尚抓住,和尚據實以告並拿錢賠償了車夫損失。

長者子嬉戲時不知不覺,等你有知覺了,就來不及了。苦具有逼迫性、強迫性,沒有一點的商量餘地。這個世間有生老病死苦,佛家講八種痛苦,天天有不順心的事。世人自己給自己寬心丸,還覺得不錯,還不知出離呢。因爲這些都是佛在講法,“大山不過廣長舌”,讓你生懺悔心,讓你生出離心。可是這些人愚昧無知,還認爲人不都這樣麽。佛講比喻,唯一佛乘可以出離,而且這一門非常嚴格,包括修到辟支佛,神識出離肉體,就想“我這肉體不要了,太苦了。”這個神識想去極樂世界,可是當它走到佛界時,把守的天神會攔住問你幹什麽去。你說想去極樂世界,天神說,得有佛接引,否則去不了。爲什麽辟支佛四果羅漢那麽大的神通走不了?功德不具足,佛菩薩不來接你,你哪也去不了,必須佛來接你,你才能超越三界火宅。當你往生極樂世界,當你報身在極樂世界有成就時,化身再往返這個世界,一路暢通,沒人阻攔,那時宇宙任你遨遊。我們這個肉體需要的色聲香味觸法,就是貪著世間一切。

長者說“我應該把這著火的事告訴孩子”。這就是佛以憐憫之心慈悲之心勸導這些衆生,可是這些衆生連什麽是火,什麽是舍都不知道。火是欲,舍是肉體,三界火宅衆生的肉體是。這個世界是這樣,我們的肉體也是這樣,爲什麽不驚不怖?大地獄小地獄,衆生一點不知道害怕,“我還沒死,那我不知道。”你神識去過地府一次之後,再讓你說一句錯話辦一件錯事你都不幹。你寧可舍去一切,也不造作一件惡事,因爲地獄的罪遭不起,時間又久遠。而這些衆生貪著身體、貪著欲火又非常重,所以佛沒辦法,只好講三乘。但是這些弟子又不理解,說你怎麽不早說呀?所以佛用三界火宅作比喻,用三車比喻三乘。那有沒有淨土呀?有,聖人的肉體是。極樂世界有什麽享受,聖人就有什麽待遇。三界火宅是功德不一樣,境界不一樣,也叫業報不一樣,我們的業報之身已經感召到這個世界,感召到這個身體,極樂世界是環境不同,境界不同。首先是境界不同,才感召到環境不同,果報不同,佛說這些人若不講方便必定被火燒,但是這些衆生還樂著於這個世界,活八十歲了說“我還要看新鮮事呢”。這個世界對他有什麽用他不知道,你再多看十年你不最終也得死麽?所以佛想得順著衆生,用引導的方式,讓這些衆生離開這危險的三界火宅。告訴衆生你不用害怕,外面有三車。 

所以說佛用比喻的方式把真話講給我們,故事裏面含著故事,我們要知道目的,而不是記佛經、背佛經,而要知道佛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麽事,告訴我們從小乘開始,要厭離生老病死,然後用修辟支佛的方法去行菩薩道,才能徹底出離三界火宅。否則聲聞、緣覺出離不了三界火宅。這時諸子聽說外面有這些好東西,就爭相出離。我們聽完佛法後也要知道厭離其身,其身不淨,當神識離體時看到自己這個肉體很可憐,百蟲之窟,百蟲之軀太沒意思了。一些人執著五欲之樂,其不知修行人真實的意圖在哪里,肉身的成就在哪里,一些法師在這都不說破。人的五欲之樂,在欲火焚燒的時候,男女這種快感産生的是低級趣味。聖人的肉體也是離此而生起的,叫法喜充滿,而且超越五欲之樂的千百萬倍。我講的都是過來人的實話,你不靜坐念佛,你肉體沒有轉化,肉體不轉化哪來的童身、童心?沒有童心怎麽去童貞入道。什麽是道?一些法師講,平常心是道。他說的不錯,就是沒直接告訴你果位是道。一果羅漢是道,一地菩薩是道。你證道、他證道,道是證得的,不是自己說的。三界火宅不好出離,但能出離。 出離三界火宅,必須以三乘教化衆生。
佛教化衆生是佛的願力,當初度脫這些有緣業報衆生,各乘有各乘的修行方法。佛講牛車是菩薩乘,菩薩乘的修行是車好牛大,牛的體力強,車是修你所行之乘,車是你的功德,功德具足者是菩薩,三界火宅的宅主是佛,長者是佛,父親是佛,諸子是衆生,乘牛車的是菩薩,七寶蘭循。 而鹿車是緣覺乘也叫辟支佛乘,大家對修辟支佛瞭解的甚少,由於各種經典介紹的很少。緣覺乘聽完佛法後進入山洞修行,開始是這樣,後來由於他善根所著,不值佛住世時他觀察十二因緣,發現世間無常,生老病死等八苦,並知其所以然。爲什麽?由於他往昔修行善根的積累,辟支佛修行特別能吃苦,他們有的三日或七日下一次山,有的躲過多少劫。辟支佛是修行的必經之路,掌握辟支佛乘的方法叫受持辟支佛乘。知道苦的根源是十二因緣,六出六入,從這開始解,這非常重要,這就叫辟支佛的修行。現在吃苦耐勞的,包括大迦葉菩薩頭陀行都是辟支佛的修行方法,大迦葉菩薩八十歲剃度出家隨佛修行,一百五十歲雲南雞足山入定。佛度完五比丘後度的他,那個時候佛才三十幾歲,大迦葉菩薩就能以謙下心禮佛,很了不起。佛入涅槃後,他承載佛的衣缽,雖然他歲數大,但能苦修頭陀行,真修實幹。佛把後世傳給他,給修行人做一個榜樣。不管你什麽時候、多大歲數,不肯吃苦你就沒有成就,你肯吃苦、肯修行你就有成就,壽命是活的,成就也是當下的。你要想少投入、慢慢來,那沒辦法,你要想“盡此一報身”,那就要好好修行,別耍花樣,靜坐修你自己。辟支佛這一乘鹿車就這麽修。

羊車是聲聞乘,小乘人的根基。佛一說“離生老病死”就修行,他入的這個涅槃是有餘涅槃,所以小乘人修到三果羅漢時兩條路,一條是通往佛國土發菩提心,到佛國土去成就四果羅漢,有的直接修到四果,這是三果的後期還不是三果的初期。廣義的佛法在《華嚴經》上介紹,伊斯蘭教、道教、婆羅門教,這都是低層次的佛教,因爲他們的根基功德不夠,需要培養善根,等具足功德時機成熟的時候才能修學佛法。所以他們先修學做人,然後去做天人。我講先做好人,超越天人。否則,你人都沒做好,天人做不成,你能成佛道麽?有一學佛人跟我談修行境界,看到天特別藍特別晴,我說你這是天人的境界,你人的境界得圓滿,天人的境界得超越,然後你才能進入聲聞境界,才能證果。中國道教爲什麽入不了聖人流,因爲他們只有天人功德有神通,但是他們執著身體而不往前走,執著於天人的境界,入不了聖人流,所以佛講三乘三車,而無其他。

佛要順著衆生的習性,否則的話,直接告訴他,他不信。對於貪著的人,就得用小乘來引導方便說,舍利弗授記也是這樣,先告訴你只有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人才能成佛,講三乘時順著衆生講身邊的人和事。普賢王菩薩十大願王中有恒順衆生,順著去勸然後加以方便指導,學到哪算到哪別強求。勸親人不能急,說學佛好讓人一下子就相信。你把嘴皮子說破了他可能也不信,有時你不勸還好,一勸就反目,背地裏再說些謗法的話,業報一來就生病。所以要學會順著說,在順當中勸他學佛,或者以身作則,他看你學佛後一切變好了,主動跟你學。不順著去勸不行,直接讓他學菩薩乘,他學不了。佛講《法華經》還有五千比丘離席,這部經不是誰都聽得了的。其他經典都廣布流傳,唯有這部經不請不講,能聽就聽、不聽不勸,五千人離席佛都不挽留。一個人請法,我也給講,一人成熟一人得度,而且我會認認真真的講。這部經難信、難解、難懂,因爲故事裏套著故事,沒有一定的證悟,看故事也不知道什麽意思;難信是因爲菩薩乘太大太久遠,一聽說時間長或菩薩乘難修,小乘根基的人就害怕。讀這部經可以,因爲讀這部經有功德,讓他去行可就難了。怎麽來理解?我講個小事,有個好心人見雪大,路不好走,就冒雪把路上的雪掃了。一個過路人看見了,對他說:“你雪掃完倒是給清出去呀,堆路邊多礙事呀。”你們看,衆生的期望值多大呀,你能全滿足麽?一般人當時就得來脾氣,“我義務掃雪就不錯了,你一個路過的,這麽多事呢?”修菩薩行的人默默地再把雪清出去,不惹路人煩惱。學佛人就得這麽恒順,讀《法華經》別圖功德,把握實意去真修行,才是真懂法華。

佛勸他的弟子以三乘教化,設以方便。只有這些方便,根據因緣不同讓諸子得以出離。因緣很重要,我們爲什麽沒趕上佛住世?沒種那個福因,沒有因緣,所以我們趕上末法時代,很幸運還有佛法在。凡是有機緣聽到《法華經》的人,無量劫來都聽過這部經,只不過其心不堅。今天還是有這個機緣聽到了,我準確的告訴你,靈山法華會還沒有散,還沒有結束,你要是坐得住,聽得進去,佛還在講這部經。我們這些人只不過是在弘傳佛法,還有一些天王都在聽法。我們雖然沒有那個因緣趕上佛住世,可是還有今天聽《法華經》的因緣,都很幸運。今生要想成就,想“盡此一報身”,完全可以做得到,就看你付出多少,有多大付出,就有多大回報,佛家的寶藏是無量的。佛家的寶藏是什麽?在這個世界上佛的智慧力無窮,化現世界的力量具足,你們都讀過《阿彌陀經》,天人都可以不用勞作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何況是極樂世界佛國土,不需要科技而是佛的願力自然成就的。你只要往生到那個佛國土去,就成就你的功德隨著修行步步升高,供養十方佛的功德,然後就有成就,這就是佛家的富貴。每尊佛都可以稱無生老父、無生老母,不單指某一尊佛說的,是一切世間之父之母,指蓮花化生,因爲佛解除這個世間的怖畏、衰老、憂患、無明,用佛法幫你解除,沒有佛法,這些恐怖、憂傷等永遠也解除不了。只有聽聞佛法的人,依法修行的人才能成就無量知見。我們知道的東西有限,看到的東西更有限,知只用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到的東西,離開這些,什麽都不知道了。爲什麽?智慧不足。修行人能在定中觀察這個世界,沒有定就不能超越眼耳鼻舌身意。原因是你的知不足,知不足,見就不足。“見”是不同人的不同看法。一塊糖,在小孩眼裏最好,爲了糖可以打起來;大人眼裏,糖是哄小孩用的,可吃可不吃;老人一般都不愛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界,對待事情是這樣,佛法也是這樣。 

不同的人境界不同,知見不同,只有修行佛法才能改變我們衆生的知見問題,知見上的境界提高了,才能力無所畏。力是精進力、修行力、念佛之力,是什麽也阻擋不了的學佛之力,在學佛的這個問題上“寧可捨棄一切”的這種精神,包括自己的自卑感。修行人不光是往前修自己正面的東西,還要克服自己的反面。我們反面的東西就是思維裏拿不出來的那一面。我們天天在幹什麽?就是在克服自己的反面,也就是另一半的業報,我們一個人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把握十足處理好,非常難。若人又饑又渴又餓時,有美食擺在面前,動不動心,動不動念?妄起一念都不行,你做到了麽?受得了這個引誘麽?經受不住就是失敗者。菩薩行人有大神力、智慧力,行菩薩道包括佛住世時的弟子現神通力,神通力也叫神通,是神識當中産生的力量,它能作爲、作用這個世間,智慧力是無影無形且能改變一切。智慧不是聰明,聰明不等於智慧,諸葛亮有智慧,那只是聰明的化身,不是真智慧的化身,因爲他都是有爲法。無爲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智慧,不用心計量,水納百川方爲海,山不厭高方爲峰。這是有智慧的人的真實心量。別人說你不好時,你聽著都像般若音一樣不被他所轉。如果別人說你好,你就高興,詆毀你幾句,就心生不快,那麽你說你具足智慧、具足方便就統統都是假的了。

有個公案:一日蘇東坡徐徐出禪後,揮毫做了首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想我與那佛印鬥機鋒,屢次輸與他,他還說我只在語言文字上下功夫,不真實修行,這次我倒要看他怎麽說!隨後便差書童將詩送與佛印禪師看,請他務必回詩一首。而禪師只給他回了一個“放屁”。蘇軾不服,氣衝衝地乘船到對岸找他理論。
蘇東坡:禪師,我今天修定境界確實殊妙無比,您怎麽說我放屁呢?
佛印禪師:好一個“八風吹不動”啊,怎麽被我放了個屁就吹過江來了? 

證得羅漢果位的人,世間八風才真的吹不動。行菩薩道的人證悟到那個境界的時候,不覺有風,何來吹動。才能具足智慧、具足方便,智慧波羅密就是到達智慧彼岸,智慧彼岸就是極樂世界、兜率內院、一切清淨的佛國土。智慧的彼岸也叫了義佛,這樣才是具足大慈大悲。凡是具足菩薩道的人,都具有慈悲力。根據菩薩的品級不同,有的是大慈大悲,有的是小慈小悲。大慈大悲的人無所慈不能做,無所悲不能做,即具足方便。就像天上的太陽,不管你是有錢、沒錢,好人、壞人,它都照耀。菩薩也如此,不管你是什麽人,只要誦持他的名號,他都度你;不管你的業報多重,他都度你。佛菩薩幫我們去掉習氣,而且不辭辛勞,永遠也不疲倦。不像世間人,今天累了不上工、明天頭疼要請假,佛菩薩度衆生永遠也沒有休息,無時無刻不在度衆生。

恒行善事。就是做的事情永遠有利於衆生。“利益于衆生”怎麽理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看到地獄裏的刀山劍樹是不是利益衆生?我告訴你,這是從反面利益衆生。現在的修行人看不到自己的反面,自己不克服的,地藏王菩薩幫你克服。地藏王菩薩願力最大,慈悲力最強,幫你克服反面時毫不客氣,刀山劍樹給你準備著,衆生還不自覺。這才是真慈悲。即便如此,三界火宅的人還戀世、愛世,不願出離。“花花世界好啊,色、聲、香、味、觸、法個個都好”。不要認爲給你錢、給你物、讓你身體健康就是利益,懲罰就不是利益。事實上,正反兩方面都在利益你。你自己不主動改正毛病,肯定會有人幫你平衡。比如我認識一位元在家人,口才特別好,誰也說不過她,最後,丈夫耳朵聾了,兩個兒子都離婚了。這就是自然力在平衡她。所以我們自身的反面不克服,自然有克服你的,你樂意不樂意都是這樣。這種自然力平衡你時,一點都不含糊。不信你自己拿以下這些對照對照:你心臟不好,自己不是性格急、脾氣不好,就是暴躁、要強。人家幹活慢慢幹,她恨不得三天的活一天干完,而且臉皮薄,怕人說。你喜愛什麽、有什麽習性,不是病來平衡就是身邊的人幫你平衡。自己反面習氣的力量自己不平衡,就有自然力幫你平衡,什麽時候平衡好了,什麽時候成功,否則離不開這個世界。因爲極樂世界是清淨世界,沒有這些習性。彌勒尊佛將來的世界是清平世界。學佛人一定要知道,三界火宅這些衆生、這些習氣,只有菩薩度你。

有人想,惡人能得度麽?對於一切惡人,哪尊佛菩薩都有願力,願願度衆生。不因爲衆生作惡而不度,作極惡的衆生,佛都有願度他,而且用願力化他的戾氣。爲什麽?因爲佛對衆生沒有分別心。世間人有分別心,這個好、那個壞,容易失衡。我知道一個在家的女人好佔便宜,好罵她丈夫,有外人在場也不留面子,周圍所有人都說這個婆娘不好,唯獨她女兒說“我媽可好了”,她就對女兒好。這就是評價標準不一樣。在學佛人看來,她仍然有一善念,她對她的子女還很善良,就值得讚歎,你說這標準能一樣麽?學佛的人就得這麽看,不因爲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反對,你也隨著去轉,這不行,一定要跳出這個境界。“虎毒不食子”,她有利益她子女這一善念,她好佔便宜是爲她的子女。所以不管衆生什麽樣,我們都可以理解,即不思善、不思惡、不見世間過。 

只有菩薩行人才承載佛的願力,讓衆生脫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愚、和三毒之苦。火宅的“火”是貪、瞋、癡三毒,實際是貪、瞋、癡、慢、疑。爲什麽不說後面兩個?首先是貪瞋癡,這三個解決了,後兩個迎刃而解。一個“貪”不好解決,因爲有有爲的身體。有形的身體需要這些色、聲、香、味、觸、法,這些吃的、用的,衣食住行樣樣離不開,所以他就有貪。瞋是什麽?惹著你點兒你就生氣、不高興。無明之火燒毀你的功德林。一個人修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因爲一句話、兩句話來脾氣了,功德林燒毀。修行不容易,小樹長十年、二十年,可是一把火,一下子就燒沒,可不要小瞧這“瞋”。“癡”是胡作非爲,啥也不信,什麽都無所謂。“什麽都無所謂”最可怕。這個“無所謂”不是佛家的無所謂,而是什麽惡事都可以做,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地藏王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個願力太大了,衆生的業力太大了。我還要勸居士們,要修行都要讀一讀《優婆塞戒經》,是專門給在家人講的,講的非常細、非常好。在家修行也有持戒問題。 

三界火宅、三毒之火。我們如何逃離三界之火?首先斷三毒,即貪、瞋、癡;然後按佛家的三乘:小乘、中乘、菩薩乘去修行,才能出離三界火宅。否則的話,“三毒之火”你躲不開,三界火宅出不去。雖然有牛車、鹿車、羊車,但你貪著嬉戲,在火宅之中玩耍還不出離,衆生都是這樣。讓這些出離之人教化衆生,最後入成佛知見,得以成佛。這些衆生是五欲貪力受種種苦,在讀《楞嚴經》裏顛倒的衆生、顛倒的知見,設立這個世界,五欲世界,你不貪著,就給你設立“燈紅酒綠”這些東西。衆生喝了迷魂湯,入了迷魂陣,你迷迷糊糊再去轉,這叫紅塵世界。貪、瞋、癡、慢、疑這些東西把你坑了,佛國土沒有這些東西。因爲佛的福報具足,衣食住行這些東西都自然妙有具足。所以一個貪字聽不到,一聲訴苦聽不到,這些在我們這個世界時時刻刻聽得到。殺豬時,豬的嚎叫仿佛在下狠咒:“你今天殺我,我明天一定要報復!”很多衆生貪著身有,追求美好。追求的是世間的美好,不是出世間的美好。追求世間的美好就要留在這個世間;出世間的美好是智慧,是具足的智慧。沒達到出世間就沒有智慧,智慧是出世間的,所以去追逐這世間的美好,其結果就是反面的,是地獄、畜牲、餓鬼。 

你不貪、瞋、癡麽?換來的就是地獄畜牲餓鬼報。幽冥世界陽光非常少,光亮一閃而過,其他時間都是無盡黑暗。地獄離咱們很近,作惡者必去。畜牲大家都看過,看著畜牲時,我想對人說:好好修吧,活著貪財,此處一咽氣,他方脫生爲狗,這道報完又上其他道繼續受報。三惡道沒有出期,各道有各道的苦報。餓鬼道一是時間長,二是挨餓。這是由人貪瞋癡來的,人一癡什麽事都幹,感召餓鬼道。你一點不佈施,占盡別人便宜,將來就墮餓鬼道去。有人說能嗎?有一種病人就是那道上的,你想想這種病人什麽狀態,活著卻這不能吃、那不能吃。感召到這種果報,不是這人如何,而是他感召的“因”是這樣。什麽因?所有東西都不想佈施別人,就自己貪著,很可怕。這是讓自然力調整他、校正他。處處想占別人便宜的人、時時處心積慮算計別人的人要小心餓鬼道。這些人若生到天上或人間,同樣有貧窮、痛苦、愛別離、怨憎恨等等六道輪回苦,天福享盡也要輪回六趣生。 

佛住世還好點,過了1999年,六十歲以上的人還有六道輪回的機會;六十歲以下的人不做善事,“天人”和“人”這兩道不讓你輪回,很可怕。等彌勒佛出世時再入六道輪回。衆生很苦,但還在嬉戲,不驚、不怖、不生厭、不求解脫,還在苦中尋歡作樂。雖遭大苦,還妄想我要如何如何。學佛的人看到衆生,心生慈悲。佛說衆生是可憐憫者,聽聞佛法是一件幸事,救的不是我們的肉身,是我們的慧命。神識不再感召到這個世界才是真本事。佛法希求世界和平,天仙不墜。
佛對舍利弗說:我是衆生的父親,我就應該拔出衆生之苦,讓衆生離開苦難,用佛的無量智慧,給他們智慧之樂,讓他們遊戲。“智慧之樂”就是修學佛法;學佛法的人上了牛車、鹿車、羊車就叫遊戲,按衆生的習氣讓他們繼續去遊戲。即身成佛很難,這些習氣不好轉,不樂意改,所以設了三乘。一些小乘人修行以後得到一些神通,覺得挺好;一些修行人知道一些境界,覺得挺好;修行證果的人,知道自己有果位而不說果位,也覺得挺好。這確實如此,爲什麽?我們沒成佛,就仍在遊戲當中,我們現在正在遊戲。佛對舍利弗說:衆生爲什麽靠如來知見不能得度?衆生需要自度,光說不練不行,佛不能把你從三界火宅拿出來放到牛車、鹿車、羊車上去,你必須自己從三界火宅中走出來,才能上三車。佛不能替你上三車,不能拿你上三車,佛講的非常準確。爲什麽這樣?爲了免這些衆生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被三界火宅所燒,唯有解佛智慧而修行的人才能出離。佛說:我雖然有神通力量,但我不能帶他們上三車,我不能帶他出火宅。我只能反復的說、好心的說、方便的勸、不知疲倦的勸,去說明衆生,讓諸子出離火宅。設以方便之車引導衆生出離火宅,而不能替你出火宅。衆生要知道出離,別樂住這個地方,別貪著這個地方,樂住於此將永在六道輪回當中。佛勸衆生莫貪色聲香味觸法,因爲三界的東西含色聲香味觸法,很引誘人。一切有形有色、摸得著、看得見的都叫色;聲音就是我們的耳根;香就是我們的鼻根;味是我們的舌根;觸是我們的身,這五根“色聲香味觸”都歸結到大腦去處理是意根;我們這些衆生就貪著欲愛被三界欲火所燒。所以佛說你們速離三界,去上三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