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洪《冷齋夜話》卷五《柳詩有奇趣》條引東坡云:
“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其趣,然其尾兩句,雖不必亦可。”
這是評價柳宗元的《漁翁》詩: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去掉結尾兩句,這首詩的“奇趣”在哪呢?
但今天不是來談詩趣!
惠洪是祖師
故談的是祖道
惠洪說柳宗元的《漁翁》一詩應去其尾兩句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這首詩便變成偈的“祖意”在哪呢?
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此句帶宗眼呀!
哈~~~
不愧是祖師呀!
更是梅庵所謂要大家
"道一句來!"
此一句須句中有眼!
《古尊宿語錄》卷二十三《汝州葉縣廣教省禪師語錄》:
“問:‘如何是論頓不留朕跡?’師云:‘日午打三更,石人側耳聽。’
云:‘如何是語漸返常而合道?’師云:‘問處分明,覿面相呈。’”
又卷二十六《舒州法華山舉和尚語要》:“上堂云:‘語漸也,返常合道;論頓也,不留朕跡。直饒論其頓,返其常,是抑而為之。’”
《忠國師碑文》曰:“論頓也,不留朕跡;語漸也,返常合道。”
~~~~~~~~~~~~~~~
宋代詩學術語的禪學語源云:
臨濟義玄云:“一句語須具三玄門,一玄門須具三要。”(見《古尊宿語錄》卷四)
“三玄”、“三要”略相當於句中之“眼”。
法眼文益在《宗門十規論》中說得更明白,要求在對答中“須語帶宗眼,機鋒酬對,各不相辜”。
所謂“語帶宗眼”,與黃庭堅的“句中有眼”顯然是一個意思。圓悟克勤的《碧岩錄》卷三第二十五則《蓮花峰拈拄杖》雲:“不妨句中有眼,言外有意。”其思路更與黃庭堅詩“拾遺句中有眼,彭澤意在無弦”如出一轍
惠洪《冷齋夜話》卷五《句中眼》條載山谷評荊公、東坡詩曰:
“此皆謂之句中眼,學者不知此妙,韻終不勝。”
這周裕鍇看來較台灣的高僧還厲害!
學者不知此妙!
台灣的高僧更不知此妙!
所以還在尋問哪“三玄”、哪“三要”去!
哈~~~~
- Sep 06 Sat 2008 09:32
此句帶宗眼呀!
close
宋代詩學術語的禪學語源【作者: 周裕鍇】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