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月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勇在介紹測量珠峰經過。珠峰的新高程數據8844.43米與我國1975年公佈的數據8848.13米相比,珠峰“身高”“矮”了3.70米。

















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1953年5月29日上午11時30分,
新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裏 (EdmundHillary)和尼泊爾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 (TenzingNorgay) ,克服千難萬險,從珠穆朗瑪南坡攜手登上頂峰,完成了人類登上地球之巔的夢想。



回顧:
1975年7月23日,中國政府授權新華社向全球宣佈:
我國測繪工作者精確測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程為8848.13米。 




重測珠峰:科考一路新發現  
 
本報記者 羅暉 游雪晴 房琳琳 綜合報道 
    2005年5月22日上午11時08分,我國珠峰登頂測量隊員成功登上地球之巔,開始進行峰頂測量。這標志著珠峰科考達到了最高峰。
    從3月15日起,科考隊員在攀登“世界之巔”的征途中,雖歷盡坎坷,卻也收獲頗豐。讓我們仔細回味這一路的新發現———
    發現一:珠峰高度曾超過12000米
    時間:4月13日
    第四次珠峰綜合科考正在緊張地進行,經過地質分析測算發現,在1300萬年以前,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可能比8848米要高出很多,曾經超過12000米。
    此次珠峰綜合科考地質組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研究員告訴記者:珠穆朗瑪峰在岩石結構上分為三層———珠峰層、黃帶層和北坳層。從現在的發現看,北坳層曾經發生過巨大的岩石變形和地質變化。
    大約從6500萬年前開始,印度板塊開始向亞洲板塊擠壓,喜馬拉雅山開始隆起,青藏高原開始形成。到了1300萬年前左右,高度到達頂峰的珠峰由于自身重量太大等多種原因,開始發生斷裂,在地殼運動之后逐漸平衡,最終形成現在的高度。
    根據觀測和計算,珠峰北坳層岩石的拉伸率為150%左右,發生拉伸變形的年代大約在1300萬年前。這意味著珠峰的高度在那時可能比現在要高很多。丁林舉例說:一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如果長度拉伸為1.5,就意味著高度的邊會減少為原來的0.67。如果按照這個規律計算,現在珠峰北坳層所在8000米的高度,那時應該是11900米,再加上大約700—800米變化不大的珠峰層和黃帶層,珠峰的高度在1300萬年前應該超過12000米。
    發現二:珠峰地區是沙塵暴頻發地段
    時間:4月16日
    珠峰在人們的印象中,是空氣相對清潔的地方,但此次珠峰科考中,中科院的科學家們卻發現,困擾我國北方居民的沙塵暴已直逼珠峰。目前珠峰的沙塵指數甚至比北京還要高。
    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科學家們對從距其不遠處的冰川上采集到的冰雪融化物進行分析,驚奇地發現,在珠峰這個空氣相對清潔的地方,冰雪層里居然含有大量沙塵等雜質。
    這些沙塵到底從何而來,據中科院珠峰科考隊隊長康世昌研究員說,他們發現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交界處的塔爾沙漠是一個大的沙塵源區。因為此地區剛好處在塔爾沙漠的下風口,又是處在西風環流環境。
    同時,科學家發現,隨著全球變暖,目前珠峰中絨布冰川冰面湖的湖水已經下降了兩米,干涸的湖岸已經裸露出來,很多沙塵物質隨著冰川風四處吹散,珠峰地區的環境正受到沙塵、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的影響。
    發現三:絨布河谷存在新植物群落
    時間:4月16日
    生物與環境組的科學家們在絨布河谷考察時,發現了香柏、西藏沙棘等多種過去在這一地區從未被記錄過的高山植物群落。
    已經發現的香柏、西藏沙棘等數十種植物已經被列入了珠峰北坡生物多樣性檔案中。此次科考生態與環境組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張■鋰研究員說:過去進行的幾次珠峰綜合科考取得了大量的基礎研究數據,但由于當時條件的限制,生物與環境本底調查涉及內容有限,樣品主要取自日喀則、定日及樟木等人類活動較多、農業經營時間較長的河谷漫灘地區,而高海拔地區很
    少涉及到。
    在今后的5個月里,科考隊將以絨布河谷為中心,對海拔4500米到6500米的區域進行逐級調查,重點搞清楚珠峰北坡生物多樣性的狀況,確定珠峰北坡植被上限是多少,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討植被上限與氣候環境變化的關系,最終繪制出我國第一份珠峰北坡生態與環境要素分布圖。
    發現四:核心區草地退化嚴重
    時間:5月8日
    在海拔5220米的聶聶雄拉山頂,一片灰黃,土石裸露、滿目荒涼。而20年前,這里被綠綠的高寒草原覆蓋,牛羊滿山遍野。
    “根據我們實地調查的結果顯示,在整個珠峰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里,草地退化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中國珠峰綜合科考隊生物與環境組的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張■鋰研究員說。
    在過去的幾年中,科學家們借助1981年至2001年的遙感資料,繪制出了整個青藏高原的土地利用與土地植被變化趨勢圖。圖中顯示,珠峰保護區的核心區的部分地區屬于植被嚴重退化的地區。如在珠峰所在地的定日縣,草地退化面積達24﹒03%,主要分布在珠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其中以高寒稀疏與墊狀植被、高寒草甸和灌叢退化最為顯著。
    發現五:北坡冰川正在加劇消融
    時間:5月13日
    “我們初步確定了絨布冰川的末端,比40年前科考時找到的位置向上退縮了大約2公里。”珠峰科考隊隊長康世昌興奮地對大家宣布了他的新發現。1966年—1968年那次珠峰地區科考,發現絨布冰川的末端自300年前的小冰期以來沒有變化,只是冰層厚度減薄,成為了死冰,冰塔林后退,由此也認為冰川正在退縮。
    康世昌研究員告訴記者:“此次我們向上尋找了大約2公里,在谷地的橫截面上發現了大量的冰川冰,其中東西側均為30米高的冰崖,中間的表磧物也為冰川冰,由此確定了絨布冰川的末端位置,海拔5226米。”
    這是珠峰北坡冰川退縮的又一證據。由于全球變暖的影響,珠峰地區的冰川正在全面退縮,這種趨勢將深刻影響該地區的水資源變化。冰川分為消融區和積累區,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消融區的擴大表明消融增強,這個趨勢最終會導致冰川面積和水資源儲量減少。
    冰川消融,主要影響是破壞水資源的平衡。另一個影響是,冰川的快速消融會使保存在雪冰中的氣候環境信息隨之消失,這對科學研究也有很大影響。因此,現在國際上有科學家提出應建立一個“冰川檔案”拯救計劃,即為了防止冰川消融過快,而采集盡可能多的冰芯,以備今后研究所需。
    據悉,全球淡水總量的85%是以冰的形式儲存在冰川上,其全部融化后,將使世界海平面上升60多米。
    發現六:水資源可能正在枯竭
    時間:5月15日
    近5年的觀測發現,絨布冰川消融區大範圍出現是由于冰川快速退縮形成的冰湖,而且冰湖形成的趨勢正在向上游擴大。
    15日的鑽探結果發現,這些冰湖底部都是不透水的基岩,水根本不會向下滲透。而一個月來,冰湖水位下降了30—40厘米,由此可以認為,冰湖減少的水部分是被蒸發掉了,還有些則填充了冰磧壩的縫隙。
    冰川組的負責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劉景時告訴記者,資料顯示,40年前,絨布冰川末端有1億立方米的水流入絨布河,但此次初步觀測結果表明,如果目前發現的情況持續到5月底的話,可以認為,至少有1/3的融水,即3000立方米不能向下游輸送。這些冰湖及冰川消融區的擴大所產生的蓄水功能,形成一個巨大的儲水系統。
    據悉,該地區水資源的60%—70%由冰雪融水形成,意味著下游春季急需水資源時,由冰川融化形成的水無法有效補給。同時,這些冰湖中積蓄的巨大水體,可能會在夏季突然下泄,造成洪災,這對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的生產生活將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如果劉景時初步研究成果最終被證實,相關部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2005年5月22日12時25分,22名科考隊員全部下撤到8300米的大本營,珠峰登頂勝利完成。留在巔峰的測量覘標將繼續工作,忠實地測量珠穆朗瑪峰的“身高”。但這只是個開始,一個更龐大的數據搜集和分析已經啟動,一個震驚世界的新數字即將誕生……
    ■新聞緣起
    “我們已經登上來了……”上午十一時零八分,隨著步話機里傳來不太清晰的聲音,整個珠峰大本營頓時沸騰了起來,徹夜未眠、焦急等待的人們終于長出了一口氣———終于登頂成功了。之后,十一時五十分,二點五米高的紅色測量覘標也豎立在了地球之巔,二零零五年珠峰高程測量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據本報珠峰大本營五月二十二日電
    ■鏈接
    哪個文獻最早記載了珠峰?
    從18、19世紀開始,便陸續有一些國家的探險家、登山隊,前往珠峰探測奧秘。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以后,才有人從南坡登上峰頂。1921年至1938年之間,人們稱珠峰北坡是“不可攀登的路線”、“死亡的路線”。
    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康熙皇帝派出兩名懂技術的喇嘛,從青海西寧進入西藏踏勘地形,繪制山水圖紙,首次用漢、滿文標注了珠穆朗瑪峰的位置(漢文為“朱母朗馬阿林”,“阿林”滿語為大山),明確其位于中國境內,并載于清《皇輿全覽圖》中,這是世界最高峰最早的文獻記載。它比英國人在咸豐二年(1852)測量此峰并擅自命名為“埃佛爾斯峰”早135年。


表面有大量融坑 消融速度加快
科考發現:珠峰北坡冰川退縮嚴重

本報珠峰大本營5月11日電 記者趙亞輝於海拔5200米報道:中國珠峰綜合科考隊在珠峰北坡對絨布冰川進行考察時發現,珠峰北坡冰川退縮嚴重,與2002年相比,東絨布冰川的消融區上限在3年內上升了50米,從6350米上升到6400米。科考隊隊長、冰川科學家康世昌研究員曾在1998年、2000年、2002年多次對珠峰北坡進行過考察,他告訴記者:已觀測到的多種現象表明,絨布冰川的消融速度正在加快,冰川的退縮狀況嚴重。“2002年考察時,海拔6000米的東絨布冰川上還有大量積雪,而此次考察時冰川上的積雪已經很少。”康世昌說:“且冰川表面有大量的融坑,整個冰川顯得‘支離破碎’”,“在海拔5500米的東絨布冰川末端,2002年還有一個30多米高的冰懸崖,冰懸崖下還有一個幾百平方米的冰湖。但今年我們發現,那個冰懸崖和冰湖都已消失了。”
  為研究珠峰冰川物質平衡的情況,2003年,我國科學家曾在珠峰北坡的東絨布冰川上架設了20余個滑杆,但今年考察時卻發現,這些滑杆隻有4個保留下來。“這意味著去年的工作白做了。”冰川消融速度過快是滑杆傾倒的主要原因。”他不無擔憂地說:“包括珠峰冰川在內的高亞洲冰川的全面退縮,會導致冰川儲量的巨額透支,雖然短期內提高了對河流的補給程度,但長此以往會帶來難以估量的生態災難。如果全球變暖繼續以目前的速率發展,估計到2100年,大部分冰川將消亡,一些冰川下游的河流也將干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