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探訪七件國寶級文物回歸洛陽龍門石窟(組圖)

高樹龕釋尊佛頭。

探訪七件國寶級文物回歸洛陽龍門石窟(組圖)
火頂洞左脅侍觀世音菩薩頭像。
2005-10-22 08:09 
本來要於10月23日舉行迎接7件國寶級文物回歸龍門石窟的儀式,將提前到22日舉行。目前,這7件文物已經到達洛陽龍門石窟。將與全國人民見面的這7件文物究竟是什麼樣子?它們的價值在哪裡?《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提前進行了探訪

  7件國寶提前回家

  據龍門石窟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此次回歸龍門石窟的7件國寶都是在80年前流失的龍門石窟佛雕,是由國家文物局下屬的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利用『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經費』從海外分兩批征集回國的。其中第一批是美籍華人陳哲敬先生個人收藏的5件造像,分別是古陽洞高樹龕釋尊佛頭、火頂洞觀世音菩薩頭像、彌勒菩薩頭像、唐代立佛像佛頭、唐代前期飛天造像。第二批是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征集的兩件龍門石窟唐代造像,即石灰岩佛頭像、石灰岩天王頭像。

  10月18日上午,經過國家文物局的有關批復,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與龍門石窟研究院在北京舉行了簽字儀式,決定把這7件文物調撥給龍門石窟研究和珍藏。據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這7件文物已於10月19日運抵洛陽龍門石窟。

  本來決定於10月23日舉行的迎接7件國寶級文物回歸龍門石窟的儀式,也提前到明日舉行。儀式結束後,它們將被運送到古陽閣中暫住3個月,讓游客欣賞。

  回歸國寶應該復原還是保持原樣

  展覽後,這7件文物將去何處,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曾聽到過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在這7件文物中,有兩件已分別被確認為龍門石窟古陽洞高樹龕釋尊佛頭和龍門石窟火頂洞觀音頭像,對於這兩件將予以復位,其他5件等到確認具體位置後也將復位。

  第二種說法是,3個月展出時間太短,它們有可能在古陽閣被長期展出。龍門石窟研究院專家張全有說,這7件文物最有可能的歸宿是珍藏在龍門石窟研究院,供研究使用。他透露說,在這7件文物沒有抵達龍門石窟前,北京的許多專家就建議不要復原,因為呈現在游客面前的殘缺的雕像在某種意義上也記載著一段歷史,是龍門石窟被盜毀的見證。

  5件國寶露出面容

  龍門石窟研究院一工作人員說,此次征集回國的7件國寶是北魏晚期至盛唐(493~756年)中國造型藝術極盛期的優秀作品,展現了北魏、唐代典型的皇家石窟寺造像藝術風范,是龍門石窟造像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於10月20日見識到的是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從美籍華人陳哲敬處征集到的5件雕像。

  高樹龕釋尊佛頭:北魏石窟造像的完美展現

  龍門石窟研究院張全有說,這尊高樹龕佛頭是古陽洞高樹造像龕釋迦佛的佛首,高32厘米,頭部飾波紋高髻,面目清秀,略帶微笑、棱角分明。佛頭造像是北魏後期龍門石窟佛教造像藝術『秀骨清像』的優秀范例,它處於雄渾陽剛的雲岡期向秀骨清像的龍門期的過渡時期,強烈地體現出鮮卑拓拔族剛強雄毅的民族性格。斜披袈裟、偏袒右肩的服飾特征,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風格轉變期的雕刻,藝術價值高。它的特殊性在龍門石窟是獨一無二的。

  高樹龕位於古陽洞北壁上層,是一個重要的中型佛龕,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493~499年),完工於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年)。高樹龕所在的古陽洞是北魏王朝遷都洛陽前後(493年)龍門石窟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洞窟,是北魏孝文帝為祖母馮太後營建的功德窟,眾多王公貴族和官員發願雕鑿。

  左脅侍觀世音菩薩頭像:大唐風范的優秀作品

  火頂洞左脅侍觀世音菩薩頭像高37厘米,面相稍長,臉部豐腴圓潤,五官比例勻稱,神態靜穆端莊,頭束高髻,長眉呈弧線形,眼睛細長微睜,鼻梁挺直隆起,脣部微閉翹起,是7世紀末至8世紀初典型的初唐後期代表作品。這尊菩薩頭像約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前被盜。觀世音菩薩頭像所在的火頂洞,因位於火燒洞上方懸崖上而得名,現有游覽棧道可達洞窟前觀賞。根據窟內殘存造像風格、造像組合,同其他洞窟造像比較,斷定該窟為武周時期(690~705年)的造像。

  火頂洞的造像是唐代龍門造像藝術大唐風范的優秀作品,時間為武周時期(690~705年),正是唐朝國力強盛,文教事業發達,雕刻技術日臻成熟、完善的黃金時代,處於唐朝『開元盛世』的黎明時刻。造像展現的軀體豐腴,面相圓潤,隆胸細腰,典雅端麗,線條流暢,精雕細刻,是唐代龍門石窟造像藝術的優秀作品。

  飄逸的飛天造像佳品

  張全有說,在這次回歸的文物中,還有一件是飛天造像。這件飛天造像可以斷定是唐代前期雕刻的,是從龍門某一洞窟中成組飛天中鑿下來的珍品。

  飛天造像長36厘米,從其優美的造型來看,她就像一個初出於雲海的神女,飛天像的面部很飽滿,文靜秀麗,端莊飄逸。整體造型隨其飛舞的姿勢形成左高右低,腰身橫斜,左臂飄帶垂直上浮,頭部雙鬟隨其動勢成右大左小,腳部彎曲乘著雲朵,身體下面由卷雲托著,身上披著的布帛在風中飄舞,看上去極其輕盈悠然,於靜中產生宛若飛翔的動。尤其是她那宛若少女般的嫵媚端莊與婀娜娟秀的輕盈體態,被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這尊飛天從雕法來看非常簡潔,幾乎不做任何的精細雕琢,看上去卻上那樣的灑脫自然,是非常難得的佳品。

  彌勒菩薩頭像姿態安詳

  彌勒菩薩頭像在龍門石窟的確切位置還沒有最後確認,但雕刻時期可以確定為北魏。彌勒菩薩頭像高23厘米,頭戴高寶冠,冠前有化佛,眉目清秀,雙目低垂,姿態安詳,應為龍門北魏時期某龕內主尊缺首的交腳彌勒菩薩頭像。

  立佛頭像神態高雅

  在這次征集的文物中,還有一尊立佛頭像,是唐代的作品,佛頭高17.8厘米。頂有波狀高肉髻,飾3朵旋渦紋。面目豐滿圓潤,高眉長目,雙目微閉,脣部略抿微翹,神態文靜高雅,雍容大度。雕刻手法朴實,刀法流利自然,應為龍門石窟唐代某佛龕中散落的小佛的佛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梅庵 的頭像
    梅庵

    梅庵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