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作何方便一念迴機便悟自性。
答只汝自心更作什麼方便。若作方便更求解會。
比如有人不見自眼。以謂無眼更欲求見。既是自眼如何更見。
若知不失即為見眼。更無求見之心豈有不見之想。自己虛知亦復如是。
既是自心何更求會。若欲求會便會不得。但知不會是即見性。
問上上之人聞即易會。中下之人不無疑惑。更說方便令迷者趣入。
答道不屬知不知。汝除卻將迷待悟之心聽我言說。
諸法如夢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
諸法皆空之處虛知不昧。即此空寂虛知之心。是汝本來面目。
亦是三世諸佛歷代祖師天下善知識密密相傳底法印也。
若悟此心。真所謂不踐階梯徑登佛地。步步超三界。歸家頓絕疑。
便與人天為師。悲智相資具足二利。堪受人天供養日消萬兩黃金。
汝若如是真大丈夫一生能事已畢矣。
問據吾分上何者是空寂虛知之心耶。
答汝今問我者。是汝空寂虛知之心。何不返照猶為外覓。
我今據汝分上直指本心令汝便悟。汝須淨心聽我言說。
從朝至暮十二時中。或見或聞或笑或語或瞋或喜或是或非。
種種施為運轉。且道畢竟是誰能伊麼運轉施為耶。
若言色身運轉。何故有人一念命終都未壞爛。
即眼不自見。耳不能聞。鼻不辨香。舌不談論。身不動搖。手不執捉。足不運奔耶。
是知能見聞動作必是汝本心不是汝色身也。
況此色身四大性空。如鏡中像亦如水月。豈能了了常知明明不昧感而遂通恒沙妙用也。
故云。神通并妙用運水及搬柴。且入理多端。指汝一門令汝還源。
汝還聞鴉鳴鵲噪之聲麼。曰聞。
曰汝返聞汝聞性還有許多聲麼。
曰到這裏一切聲一切分別俱不可得。
曰奇哉奇哉。此是觀音入理之門。
我更問爾。爾道到這裏一切聲一切分別總不可得。既不可得當伊麼時莫是虛空麼。
曰元來不空明明不昧。
曰作麼生是不空之體。
曰亦無相貌言之不可及。
曰此是諸佛諸祖壽命更莫疑也。
既無相貌還有大小麼。既無大小還有邊際麼。
無邊際故無內外。無內外故無遠近。無遠近故無彼此。無彼此則無往來。
無往來則無生死。無生死則無古今。無古今則無迷悟。無迷悟則無凡聖。
無凡聖則無染淨。無染淨則無是非。無是非則一切名言俱不可得。
既總無如是一切根境一切妄念。乃至種種相貌種種名言俱不可得。
此豈非本來空寂本來無物也。然諸法皆空之處虛知不昧。不同無情性。
自神解此是汝空寂虛知清淨心體。
而此清淨空寂之心。是三世諸佛勝淨明心。亦是眾生本源覺性。
悟此而守之者。坐一如而不動解脫
迷此而背之者。往六趣而長劫輪迴
故云。迷一心而往六趣者去也動也。悟法界而復一心者來也靜也。
雖迷悟之有殊。乃本源則一也。
所以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而此空寂之心在聖而不增在凡而不減。
故云。在聖智而不耀。隱凡心而不昧。既不增於聖不少於凡。
佛祖奚以異於人。而所以異於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汝若信得及疑情頓息。出丈夫之志。發真正見解。親嘗其味自到自肯之地。
則是為修心人解悟處也。更無階級次第。故云頓也。
如云於信因中契諸佛果德分毫不殊。方成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