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的話語是塵是色,根塵相接的時候,你是如何用心的?是僅僅在接觸,還是有感覺?若僅僅是接觸,沒有分別,那就是只有觸,沒有受。

根塵相接觸,無觸之覺,這就叫“根塵相脫”。根塵之間就有一個斷面。

根塵相觸之際,做到了根塵相脫,正當這個時候你無意間一下子撞在柱頭上,就有可能桶底脫落
。這就是開悟的境界。

修行不是在比誰說的話好聽
四大山頭都教大家要口吐蓮花
口吐蓮花?
好聽的話就是蓮花嗎?
還是地獄之根呢???
電視上證嚴法師說的比誰都好聽
讓愚民們願意把身體都割給他去賣


不管自己將來是否淪為萬劫不復的命運
反正老子就是聽得高興
替他做牛做馬都甘願!

人家就是抓住你這條生死根!!!
喜歡聽好聽的!
~~~~~~~~~~~~~~~~~~~~~~~
2006/12/21
連死漢都出籠了!

因甚向鐘聲裏披七條。



鐘聲披起鬱多羅。
遍界難藏比丘相。
平生肝膽雖然露。
太平無象始安和。



十六 鐘聲七條

  雲門曰。世界恁麼廣闊。因甚向鐘聲裏披七條。

【無門曰】

  大凡參禪學道。切忌隨聲逐色。縱使聞聲悟道見色明心。也是尋常。殊不知。衲僧家騎聲蓋色。頭頭上明。著著上妙。然雖如是。且道。聲來耳畔。耳往聲邊。直饒響寂雙忘。到此如何話會。若將耳聽應難會。眼處聞聲方始親。

【頌曰】

  會則事同一家 不會萬別千差 不會事同一家 會則萬別千差 

雲門曰:世界恁麼廣闊。因甚向鐘聲裏披七條。
世界恁麼廣闊者

聞性遍十方也~ 

將四祖淨慧和尚之言改一下:
當人家用很不堪的話語罵你時,我們耳根之聽覺與外面不堪的話語之聲塵相接觸,這時有沒有分別?耳之
聽覺是根,不堪的話語是塵是色,根塵相接的時候,你是如何用心的?是僅僅在接觸,還是有感覺?若僅僅
是接觸,沒有分別,那就是只有觸,沒有受。
沒有受就是沒有分別。五蘊生死之根頓時少了兩因。

根塵相接觸,無觸之覺,這就叫“根塵相脫”。根塵之間就有一個斷面,這時,若功夫用得上,見性指日
可待矣。溈山禪師云,“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即如如佛”即是。

如果你在根塵相觸之際,做到了根塵相脫,正當這個時候你無意間一下子撞在柱頭上,就有可能桶底脫落
。這就是開悟的境界。
我們之所以不能開悟,是因為我們一切時,根塵脫不了,不僅脫不了,反而根塵相
接時立即產生受。有了受就會有想,越滾越多,怎麼能開悟呢?


法衣有大中小三件,
小的稱安陀會,又稱五條,是上衣;
中的稱郁多羅僧,又稱七條,是中著衣;
大的稱僧伽梨,也稱九條,是眾聚時衣。

三衣即九條衣、七條衣、五條衣等三種袈裟,又稱「福田衣」、「百衲衣」

【七条衣】 (衣服)七条之袈裟也

大衣。七條。又名七條衣,地位高的僧人上衣。

安陀會是五條布縫成的衷衣,
鬱多羅是七條布縫成的上衣,
僧伽黎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

鬱多羅僧:又稱七條衣、上衣、中價衣、入眾衣等,為禮誦、聽講、布薩時所穿,
著用七條布縫製而成。

披七條者:
僧人披七條之袈裟也~
如是當然是披七條之袈裟之色身也~

有過客云:
如此會得外表七衣,卻不知那只是表意,七條七識是也。
七識裹藏一心,以表七衣,若得如是會方名出家兒。

七條七識是也。
七識因身而有

七識裹藏一心
應該反過來一心裹藏七識才是
如是七條當指色身

若得如是會方名出家兒。
汝困在七識之賊家
如何名為出家兒?
哈~~~~



因甚向鐘聲裏披七條?
披七條者
色身也~
須要色身向鐘邊去聞聲乎?
乃聞性非因色有!

會則事同一家 不會萬別千差 
不會事同一家 會則萬別千差
會不會皆入兩邊

衲僧家騎聲蓋色。頭頭上明。著著上妙。
若將耳聽應難會。
眼處聞聲方始親。
見性者唯一聞性也~

如何能騎聲蓋色?
得見性去~

聲來耳畔。耳往聲邊。直饒響寂雙忘。到此如何話會。

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卷二十七(經文卷六之三)
明 交光大師 述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音聲是總相。動靜是別相。謂音聲正起為動。音聲滅盡為靜。
惟一音聲。雙含動靜。故曰音聲性動靜也。

聞中為有無者。言動靜二相。常於聞性湛然體中循還代謝。
動則音聲歷然現有。
靜則音聲寂然向無。

無聲號無聞者。言世人顛倒。
於無聲而妄說無聞也。
據理而論自是聲無。非是聞性無也。
 

徑山杲頌:
鐘聲披起鬱多羅。碧眼胡兒沒奈何。
一箭雙雕隨手落。拈來元是樹中鵝。

如淨和尚:
鐘聲披起鬱多羅。妙用靈通變化多。
賊是家親須掃跡。太平無象始安和。

七條披向鐘聲上。遍界難藏比丘相。
若以色見音聲求。迦葉師兄是虛妄。(鼓山珪)

七里灘頭多蛤子。太陽一出口俱開。
平生肝膽雖然露。狡鶻何曾逐臭來。(無菴全)

 
 
鐘聲披起鬱多羅。
遍界難藏比丘相。
平生肝膽雖然露。
太平無象始安和。


開眼也蹉過。合眼也蹉過。

本來圓成 

三喚須知意不輕。
侍者三應絕消息。
國師乾地起風雷。
吳楚茫茫共一江。


十七 國師三喚

  國師三喚侍者。侍者三應。國師云。將謂吾辜負汝。元來卻是汝辜負吾。

【無門曰】

  國師三喚。舌頭墮地。侍者三應。和光吐出。國師年老心孤。按牛頭喫草。侍者未肯承當。美食不中飽人餐。且道那裏是他辜負處。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嬌。

【頌曰】

  鐵枷無孔要人擔 累及兒孫不等閑 欲得撐門并拄戶 更須赤腳上刀山



國師三喚。舌頭墮地
國師年老心孤。按牛頭喫草。

侍者三應。和光吐出
侍者未肯承當。美食不中飽人餐。

僧問趙州:「國師喚侍者,意作麼生?」
趙州云:
「如人暗裡書字,字雖不成,文彩已彰。 」

雪竇顯云:
國師三喚。點即不到。
侍者三應。到即不點。
又云。將謂吾孤負汝卻是汝孤負吾。 
謾雪竇一點不得。
 

一點不得
和光三應

大慧云:平地起骨堆。
復云:叢林中喚作國師三喚侍者話。自此便有一絡索。唯雪竇見透古人骨髓
云:國師三喚侍者點即不到。師云:灼然。侍者三應到即不點。

師云:卻不恁麼。將謂吾辜負汝。誰知汝辜負吾。謾雪竇不得。


將謂吾辜負汝。元來卻是汝辜負吾。
易分雪裏粉。難辨墨中煤。

國師三喚。
國清才子貴。
侍者三應。
家富小兒嬌。

鐵枷無孔要人擔
累及兒孫不等閑

鐵枷無孔有兒有孫者拿來擔
鐵枷無孔者自性也
有兒有孫者一念起妄也
既無孔如何擔?
因迷故!

 
欲得撐門并拄戶
更須赤腳上刀山

想撐門拄戶者得赤腳上刀山
撐門拄戶者念念皆妄也
因妄故苦海無邊!

本來圓成
因無明
便起欲撐門拄戶之心
此心一起
得嚐赤腳上刀山之苦果



南堂欲云:
國師三喚。侍者三應。可謂形直影端。 
及乎道箇將謂吾孤負汝。卻是汝孤負吾。便見分疏不下。

徑山杲云:
諸人要見國師麼。只在你眼睛裏。 開眼也蹉過。合眼也蹉過。既在眼睛裏。為甚麼卻蹉過?
妙喜恁麼道。也蹉過不少。

寶壽新云:
國師三喚。如珠走盤。侍者三應。 如盤走珠。畢竟孤負在甚麼處?
波斯吹鐵笛。音韻出青霄。
 
國師三喚。如珠走盤。
侍者三應。如盤走珠。

如珠走盤。如盤走珠。
如何分疏去?


開眼也蹉過。
合眼也蹉過。

瞎著汝眼去~

國師有語不虛施。侍者三應絕消息。
平生心膽向人傾。相識不如不相識。
 
侍者何曾喚不回。國師乾地起風雷。
當時若也相逢著。九轉還丹化作灰。(翠巖真)

三喚須知意不輕。平生肝膽一時傾。
負吾負汝還知否。縱有丹青畫不成。(水菴一)

三喚聲聲出痛腸。國師何事錯商量。
欲分恩怨無分處。吳楚茫茫共一江。(覺庵真)

三喚須知意不輕。
侍者三應絕消息。
國師乾地起風雷。
吳楚茫茫共一江。


賤賣擔板漢~


南地竹兮北地木。
麻皮三斤不用秤。
一念纔生筋骨露。
洞山佛話三斤麻。


十八 洞山三斤

  洞山和尚。因僧問。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

【無門曰】

  洞山老人參得些蚌蛤禪。纔開兩片。露出肝腸。然雖如是且道。向甚處見洞山。

【頌曰】

   突出麻三斤 言親意更親 來說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纔開兩片。露出肝腸。
一出口即色

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
只許聞麻三斤。不許見麻三斤。

突出麻三斤 言親意更親
洞山老人麻三斤一出口 
便親上加親
好似長安大路,舉足下足,無有不是
洞山老人乃因由自性流出也!


來說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是非者兩邊也
一落兩邊便是是非人
是非人即入識分者
故凡夫念念皆妄
因有業識故!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

古人有多少答佛話。
或云。殿裏底。
或云。三十二相。
或云。杖林山下竹筋鞭。
及至洞山。卻道麻三斤。不妨截斷古人舌頭。

人多作話會,
道:“洞山是時在庫下秤麻,有僧問,所以如此答。”
有底道:“洞山問東答西。”
有底道:“爾是佛,更去問佛,所以洞山繞路答之。”
死漢!
更有一般道:“只這麻三斤,便是佛。”
且得沒交涉。
爾若恁麼去洞山句下尋討。
參到彌勒佛下生。也未夢見在。


圜悟禪師該罵的都罵遍了
連"死漢!"都出籠了
別躲~
且向甚處見洞山?

五祖頌云:
賤賣擔板漢。貼秤麻三斤。
千百年滯貨。無處著渾身。

雪林化禪師上堂云:
兔角杖。擊碎銀山鐵壁。
龜毛拂。掃開明月清風。
洞山麻三斤。黏皮帶骨。
雲門乾屎橛。滯殼迷封。
衲僧面前。放過不可。
祖師門下。再犯難容。何故。
常教肚裏如針刺。
拋向洪波大浪中。


只要汝從前伎倆一時截斷。
腳跟下空牢牢地。 
如水上葫蘆一切處拘絆不著。 
然後將古人機緣密切提撕
畢竟是箇甚麼道理?

如是打疊情塵意想。
計較得失是非。 
一時淨盡。自然會去。

麻皮三斤不用秤。秤頭那肯坐於蠅。
一念纔生筋骨露。徒勞更覓定盤星。(北塔祚)

洞山佛話三斤麻。縛殺叢林老作家。
最好風前一聲篴。江城五月落梅花。(石鞏明)

金烏急。玉兔速。善應何曾有輕觸。
展事投機見洞山。跛鼈盲龜入空谷。
花簇簇。錦簇簇。南地竹兮北地木。
因思長慶陸大夫。解道合笑不合哭。(雪竇顯)。

南地竹兮北地木。
麻皮三斤不用秤。
一念纔生筋骨露。
洞山佛話三斤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