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層(熱鍵:b)

法演舉俱胝豎指因緣頌:
佳人睡起懶梳頭,把得金釵插便休,
大抵還他肌骨好,不塗紅粉也風流。

克勤圓悟
開悟偈曰:
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裏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

上面二偈都是悟道祖師之偈
一是克勤圓悟
一是五祖法演


毛先舒〈詩辯坻〉云:
“六朝釋子多賦豔詞,唐代女冠恒于曲宴。”看來“學佛人做旖語業,當入無間獄。”

江哥言:似乎對禪僧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這是因為江哥非宗門人不知宗門事


世間人見此二偈便認為以豔情喻禪
請問悟道祖師則還見豔情嗎?

少年一段風流事
不塗紅粉也風流

此風流非彼風流也
若做入花叢韻事解
過在汝自己不悟心
被它語言文字轉去
非祖師過也

風流乃一段運水搬材之事
風流乃一時飯食洗足之行 

此一風流靠誰之神力
這般神力還須塗紅粉嗎?
這般神力是無知少年嗎?

少年風流
唯佳人神力自知呀!!!
不塗紅粉

唯佳人神力本具呀!!!

~~~~~~~~~~~~~~~~~~~~~~~~~

克勤圓悟開悟偈曰:
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裏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

當大家都被"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裏醉扶歸。"這一句迷去時
那不迷的在哪裡?

答案就在下面一句
"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


先上一段摘錄~

略論話頭(二)眼角眉梢禪
作者: 江哥
《五燈會元》記克勤開悟因緣時,,有這樣一段記載:有學人向五祖法演問道,法演答以“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克勤不解其意,法演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參!”克勤忽自有省。出門見雞飛上欄杆,振翅而鳴,頓悟法演小豔詩之意,返回方丈室,呈偈曰:“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裏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法演見偈,深表嘉許:“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詣,吾助汝喜。”這大致上應該算做所謂“眼角眉梢禪”的典型。法演、克勤皆以豔詩談禪,看似俗鄙,實則有嚴肅的內涵,是警策學人不可著相,應於生死命根處著實參究。

所謂“只要檀郎認得聲”,其目的當然不是爲了混個聲音熟,而是要那聽到聲音的人瞭解自己的一片癡心,由聽聲而指本心,既而心心相映。聲識自然只是外在的形象,關鍵在於聽與發這二者的心,也就是“以形而下透視形而上”。一切見,聞,覺,知,都是自性之用,那麽其所接觸到的一切形象,也都是自性。所以演法師的意思大致上是否可以做這樣的理解:自性不可以用形而下的觀念在形象中去求得。必須超越形象才能見到自性。那麽克勤禪師那首風光迤儷的一塌糊塗的豔詩,其寓意爲何如呢?“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裏醉扶歸”,大意應該是指他自己曾經進入禪悟之境,這就仿佛和一個美麗的姑娘在某處有了那麽一段繾綣浪漫的故事,如此消魂,如此忘我。這樣的事情當然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其精彩之萬一的。換句話說,克勤禪師也就是以此喻自己體會到的佛性和自性也是不可能用語言表達於外的。那當然是“不落言詮”。也沒有辦法落於“言詮”。這也就是“只許佳人獨自知”了。其實,以豔情喻禪在禪宗歷史上並不少見,東山演法師也有這樣一首偈頌:“丫鬟女子畫娥眉,鸞鏡臺前語似癡,自說玉顔難比並,卻來架上著羅衣。”鍾嶸在《詩品》的下品中也有針對齊惠休、道猷以及釋寶月三位僧侶的豔情詩作加以批評的章節。雖然此三位是否在以豔情喻禪不太好說,但其流風所至,也是有了相當的影響。毛先舒在〈詩辯坻〉中說:“六朝釋子多賦豔詞,唐代女冠恒于曲宴。”看來“學佛人做旖語業,當入無間獄。”似乎對禪僧並沒有多大的影響。中仁禪師所謂“可憐無限傷春意,盡在停針不語時。”大概也是在啓發學生們明白意在不言,教外別傳的意思。法演在論及俱胝豎指因緣時更是如此說道:“佳人睡起懶梳頭,把得金釵插便休,大抵還他肌骨好,不塗紅粉也風流。”(〈五燈會元〉卷20)其實這倒正如劉禹錫說的“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在我看來,禪僧以豔情入詩,也表明了禪悟本身是一種較爲高級的經驗境界,並且又不能以言語迹象來傳達清晰,所以以情愛之感證之,也是一種手段。只要是從人類本身的存在體驗和生命活動中去印證那種形而上的思考,那也不值得大驚小怪。中國禪宗世俗化的一大特徵,在我看來,就是能以正面的態度去對待合理人性。先賢大德們不拘泥一切的追求真理的態度,實在是令人景仰不已。 

這洋洋灑灑的一大段
就是"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裏醉扶歸。"
全是識說!

禪悟本身是一種較爲高級的經驗境界嗎?
放屁!
這是中國禪宗世俗化的一大特徵嗎?
放屁!

一句放屁!就不能爲高級的經驗境界嗎?
一句放屁!就是中國禪宗世俗化的一大特徵嗎?

答案就在下面一句
"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
會者道一句來!

台灣眾多開悟者能道這一句嗎?"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

今後若有人想再來梅庵叫囂者
尤其是洪文亮及法鼓山的弟子們
請拿出本事來
拜託先告訴大家

因何答案就在下面一句 ?
"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


~~~~~~~~~~~~~~~~~~~~~~
請注意!不要以為這只是墊子

宗門武庫云:
圓悟和尚嘗參蘄州北烏牙方禪師。佛鑒和尚嘗參東林宣秘度禪師。
皆得昭覺平實之旨。同至五祖室中。平生所得一句用不著。久之無契悟。

圓悟和尚初在溈山。
一日真如和尚問曰:如何。
悟云:起滅不停。
如曰:可知是薄地凡夫。老僧三十年在裏許踐履。祇得個相似。

次見晦堂。
堂曰:我住院十二年不會。如今方會。脚尖頭也踢出個佛。
悟後住昭覺。

有長老問:劉鐵磨到溈山問答。并雪竇御街行頌。未審此意如何。
悟曰:老僧更參四十年。也不到雪竇處。
長老歎曰:昭覺和尚猶如此說。況餘人耶 

師語錄中。小參有云:山僧頃日問五祖和尚。二祖云覓心了不可得。畢竟如何。
他道:汝須自參始得這些好處。別人為汝著力不得。
參來參去。忽因聞舉頻呼小玉元無事。祇要檀郎認得聲。忽然桶底脫。
庭前柏樹子也透。麻三斤也是。玄沙蹉過也是。睦州擔板也是。不落因果也是。不昧因果也是。三乘十二分教二六時中眼裏耳裏。乃至鐘鳴鼓響驢鳴犬吠。無非這個消息。

又云。五祖嘗云:諸方參得底禪。如琉璃瓶子相似。愛護不捨。第一莫教老僧見將鐵椎一擊定碎也。
山僧初見他如此說。便盡心參。
他嘗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作麼生會。
山僧便喝。或下語總不契。
他云。須是情識淨盡計較都忘處會。
山僧明日便於無計較處。胡道亂道。轉沒交涉。
後來徹悟實見實用。如鏡當臺。明珠在掌。

又云。老僧往日為熱病所苦。死卻一日。觀前路黑漫漫地。都不知何往。獲再甦醒。遂驚駭生死事。便乃發心行脚。尋訪有道知識。體究此事。
初到大溈參真如和尚。終日面壁默坐。將古人公案翻覆看。及一年許。忽有個省處。然只認得個昭昭靈靈驢前馬後。只向四大身中作個動用。若被人拶著。一似無見處。只為解脫坑埋卻禪道滿肚。於佛法上看即有。於世法上看即無。後到白雲先師處。被他云你總無見處。自此全無齩嚼分



~~~~~~~~~~~~~~
2005/12/19
祖曰:「他祇認得聲。」



《五燈會元》卷 19〈圓悟克勤禪師〉
記載法演先以「頻呼小玉元無事,祇要檀郎認得聲」兩句詩,開示提刑官:

師(按,指克勤。)適歸侍立次,問曰:「聞和尚舉小豔詩,提刑會否?」
祖曰:「他祇認得聲。」
師曰:「祇要檀郎認得聲。他既認得聲,為甚麼卻不是?」
祖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聻!」
師忽有省,遽出,見雞飛上欄竿,鼓翅而鳴。
復自謂曰:「此豈不是聲?」遂袖香入室,通所得,
呈偈曰:「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裏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許佳人獨自知。」
祖曰:「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詣,吾助汝喜。」
祖遍謂山中耆舊曰:「我侍者參得禪也。」


梅庵曰:

法演見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已至
故意上演一段戲碼
法演先以「頻呼小玉元無事,祇要檀郎認得聲」兩句詩,開示提刑官

讓圓悟克勤悟去~

>>>祖曰:「他祇認得聲。」
凡夫只會六根
這句是序曲引圓悟克勤起疑情

>>>復自謂曰:「此豈不是聲?」
圓悟克勤此時返聞自性
已入流亡所

>>>遂袖香入室,通所得
見性之兆

開悟偈曰:
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裏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