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達摩、慧可到僧璨大師,都是「行無軌跡,動無彰記,法匠潛運,學徒默修」,一衣一缽,隨緣而往,常行頭陀行,住無定處。
《楞伽師資記》則稱其:「隱於司空山, 蕭然靜坐,不出文記,祕不傳法。」
 
據《五燈會元》所載:「祖(僧璨)往來太湖縣司空山,居無常處。積十餘載,時人無能知者。」
 
道信為僧璨造的"塔銘磚",上面刻寫著:
"大隋開皇十二年七月,僧璨大士隱化於舒之皖公山岫(即天柱山)。,結塔供養。道信為記"
天柱山又稱皖山、皖公山、潛山,潛山縣因山得名,安徽省簡稱“皖”亦源於此。
 
司空二祖傳法,天柱三祖立化;
司空山是禪宗二祖“大祖禪師” 慧可攜初祖達摩所傳袈裟和4卷《楞伽經》,於南梁太建八年(576)‘遁跡’之所
司空山位於安徽西南部 岳西縣境內,距大柱山西南約八十公里。
安徽潛山縣的天柱山是三祖僧燦的‘合掌立化’之地
 
 
但自僧璨以下,四傳至道信,五傳至弘忍,道信、弘忍始一變宗風,宗門叢林即始於道信大師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