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reua

將小柯與大家分享的體悟放在這裡
方便跟大家一起來討論

~~~~~~~~


小柯來交作業了
近來看一些文章
如普照禪師的修心訣、牧牛圖、元音老人的論明心見性等

只要一看入迷
可是越看就會越混亂
到最後會發現上當了

真的祖師爺們的話是解藥也是毒藥
小柯云:於 July 20, 2009 11:32 PM 回應

~~~~~~~~~~~~~~~~

祖師爺們的話是解藥也是毒藥嗎?

端看自己是否易被祖師爺的舌頭瞞去?

一但悟了心者
當然必定了然於心
自會祖意
而這祖意絕非止於語言文字
所以所以這就是梅庵說過的
公案是不能翻譯來解說的

~~~~~~~~~~~~~~~~~~~~~~~~~
2009/6/9
死死地盯住這個《無 》字


今天來討論小柯仁者關於看話頭之提問
  • 先貼上小柯仁者之提問:

  • 小柯云:

  • 謝謝梅庵
    我下載了聖一老和尚的看話頭開示
    我已在看這頭牛了
    看了一天一夜*睡著當然不算*
    發現
    這頭牛實在很會跑.跑來跑去.生生滅滅的
    隱約的發現
    *看*這個東西好像不會不見

    前天下午帶小孩去一個室內的溜滑梯玩
    三面試玻璃窗戶一面牆
    我坐在裡面發呆
    看到窗戶外時而晴空.時而風雨
    窗戶內則一片清靜

    好像聖一法師說的
    第六意識與第七意識的景象
    那一道牆莫非就是達摩說的心如牆壁

    我現在看著我在參的是
    這道牆怎麼翻過去
    還是空掉他.但怎麼空呢...

~~~~~~~~~~~~~~~~~~~~~~

漢月云:
將十法界之歧見,在一句話頭上次第分明,不致參到將悟處,被諸見打擾,可以一直上進,易於發悟。

漢月又云:
凡人平居無事,隨心任運,千思百量,正是無生死處。只為將一件物事到前,便生九種見解,所以流浪生死,無有出期。故祖師家令人於一物一事上坐斷九種知見,討箇出格之路,故謂之看話頭。
 


梅庵敢斷言古今悟道祖師
皆會話頭
若有不會話頭者定未悟也! 

於一物一事上坐斷九種知見
在坐斷前皆須做到心如牆壁 

>>>這道牆怎麼翻過去
>>>還是空掉他.但怎麼空呢...
 

不能空掉!

就讓這
一道銅墻鐵壁
堵住所有的情思意想

至於拿什麼來看
凈慧和尚給的建議是:

今天就是想告訴大家怎樣地操作、怎樣地運用這種方便,使我們也能夠契入禪的境界。對於這一點,古人有的叫 “ 看 ” 一個 “ 無 ” 字,有的人叫 “ 參 ” 一個 “ 無 ” 字。我在前幾年的禪七法會中曾經講到看和參是有區別的。我是主張第一步看,第二步再參。第一步來“ 看 ” 這個 “ 無 ” 字。我們大家可以把這個 “ 無 ” 字稍微提一下,然後,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 “ 無 ” 字的念頭上。雖然我們是閉著眼睛,但也要死死地盯住它,用我們反觀內視的智慧之眼來盯住這個 “ 無 ” 字。不管它有妄想還是沒有妄想,不要去理它,你只要照管這個 “ 無 ” 字就行了。妄想起來了,你不要理它,只要注意不轉移就行了。打坐的時候看住它,走路的時候看住它,睡覺的時候看住它,乃至日用云爲,語默動靜,時時處處都看住這個“ 無 ” 字,功夫就很容易相應。我自己在入門的時候做過試驗,“念佛是誰”的“誰”字話頭也參過,但不如這個無字公案來得快,無字公案容易相應。但是也不要去念它,口中不停地念“ 無 ” 字也沒有必要,只要經常地提一下就行了。當我們在看 “ 無 ” 字時,第一念就會想到,你也無,我也無,是也無,非也無,佛也無,魔也無,消融一切對待,死死地盯住這個“ 無 ” 字,保險你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順順當當。佛來了,無;魔來了,無,這樣不容易受到外境的干擾。

~~~~~~~~~~~~~~~~~~~~
三年前的帖子:
將"一念不生就是銅墻鐵壁"這一帖再抓出來!!!
請看凈慧和尚這麼說!

~~~~~~~~~~~~~~~~~~~~~~
2006/6/28
一念不生就是銅墻鐵壁

九江西林寺佛像開光頌詞
(2006年5月17日)
 
覺海波騰萬象彰,一香一色總心光。
無邊刹土毫端現,三世如來海印藏。
古刹六朝蹤跡渺,蓮宮此日法門昌。
拈來寸草金身露,供養十方大法王。
 
 四祖寺住山 淨慧和南

如何是一念不生?
四祖寺凈慧和尚道得好~

四祖寺凈慧和尚云:
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趙州說:“庭前柏樹子!”

庭前柏樹子就是一道銅墻鐵壁。你怎麼去理解?
祖師西來意與庭前柏樹子有什麼聯繫?
這是給你設立一個銅墻鐵壁,堵絕你的意識,使你沒有辦法思考。
因為思考得來的東西,都是比量,或者是非量,而不是現量。
見性這個東西,一定是現量見到,而不是比量。
比量就是思維,屬於心意識的問題,生滅法。
 
又云:
什麼叫離心意識參?我們先來把心意識的含義弄清楚。
“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
同是一心,而有三名,作用不同,故名心意識。
集起就是生滅,因為我們這個心是生滅不停的。

參公案就是不要在生滅心上用工夫,不要在思量心上工夫,不要在分別心上用工夫,
在沒有任何出路的情況下去參
,這就叫離心意識參。
離了心意識,就能做到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銅墻鐵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