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庵之前開章就講過
淨慧老和尚此大般涅槃經之說
是前無古人之說
事實上當時只見第一章就下此斷言
為何?
乃因在淨慧老和尚之前
只有六祖能說
六祖沒說
今天淨慧老和尚之說
當然就是前無古人之說
既是前無古人之說
會有無量凡夫和沒有證悟智慧的人
他們會起疑心,便因此誨謗,而墮落地獄

下面這幾段就是前無古人之說:

爲什麽是這樣,不是不能解釋,而是解釋透了,會有無量凡夫和沒有證悟智慧的人墮落地獄。他們會起疑心,你是怎麽知道的?哪部佛經裏有記載?疑心起邪見,必墮地獄。
我決定直釋明白,受益不受益是諸位自己的事了。

這是咱們有緣及有此福報得而聞之
請有緣者虛心受教!


從經文上看沒有什麽難理解之處,但要把七種人講出來,就讓無量衆生非常難理解。爲什麽千百年來無人講解此經,一是不能說,二是不敢說。不能說怕衆生起疑心,不敢說怕衆生起疑心而墮地獄;同時,魔事太重,平常人無法想象的到。所以,無人講解。有人問,那你怎麽講呢?我告訴諸位,請不要笑,我是一介凡夫,是世界上最傻的人,不知道害怕什麽,就算是傻人膽大吧!這七種人分別是,
一闡提,外道、天人與凡夫,四禪天以下未證果的修行人,一果羅漢,二果羅漢,三果羅漢,阿羅漢與辟支佛。 


也告訴諸位若是一介凡夫,斷不能如此深入各階層修行境界
就梅庵所知
當今能與淨慧老和尚並座的屈指算來應該不超過五人
都一眼能知眾生累世因緣

佛說,“爲非涅槃,名爲涅槃。爲非如來,名爲如來。爲非佛性,名爲佛性。云何名爲非涅槃,所謂一切煩惱有爲之法,爲破如是有爲煩惱,是名涅槃。非如來者,謂一闡提至辟支佛,爲破如是一闡提等辟支佛,是名如來。非佛性者,所謂一切牆壁、瓦石無情之物,離如是等無情之物,是名佛性。

我沒有將這一段經文解釋,包括此經前部分關於二果羅漢至四果羅漢與辟支佛境界,我將其略去不說。爲什麽是這樣,不是不能解釋,而是解釋透了,會有無量凡夫和沒有證悟智慧的人墮落地獄。他們會起疑心,你是怎麽知道的?哪部佛經裏有記載?疑心起邪見,必墮地獄。如果不講明白,少數有證悟智慧的人,也要推遲脫離或不能脫離三界火宅。與其說共同在三界火宅中生死輪回,倒不如逃出多少人算多少人。對少數人慈悲,就是對多數人慈悲;有少數人逃離,才又有人回來救度多數人。所以,我決定直釋明白,受益不受益是諸位自己的事了。

“爲非涅槃,名涅槃”。爲不是涅槃,所謂的涅槃是宇宙中高智慧、高能量的生命體,爲救度衆生來此世界示現肉身佛,又示現肉身入涅槃。而高智慧高能量的生命體,根本就沒有肉身,又根本沒有涅槃。示現此世間的生命現象,都是有爲之法。包括佛的肉身、佛像、佛經、佛所傳戒修方法、入般涅槃。用這樣的有爲之法,破除衆生的有爲煩惱。所以,佛說涅槃是名涅槃。

“爲非如來,名爲如來”。爲不是佛,所謂的佛,是逃離三界火宅誓願救度衆生,願力踐行的最高形式,是爲救度衆生履行願力而確定的名稱。如同一個國家的皇帝、國王、總統等職務稱呼一樣。諸佛是逃離三界火宅衆生的一個群體,每尊佛是群體中的一員。過去諸佛圓滿願力後,在哪里、做什麽、怎麽生存、生命現象什麽樣等,都是第一妙高峰上的智慧,無人言語。只能說,在常寂光淨土,常樂我淨。因爲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就已經脫離此世界生命現象的煩惱,以另外一種生命現象生存,法喜充滿,快樂無盡。但與佛的快樂境界相比仍有太大距離,無法相提並論。這麽說的目的,是破一闡提類的不信爲信;破聲聞緣覺行至半途,無功德解脫又不再繼續積功累德的我法上執。所以,佛說名爲如來。
“爲非佛性,名爲佛牲”。爲不是佛性,所謂佛性是衆生第八阿賴耶識中的純淨之性。類似於一粒種子中胚胎的基因組合;種子比喻我的身體,胚胎比喻第八阿賴耶識,基因組合是自性,基因組合的秘密是純淨的性或稱佛性。這種微妙的秘密,在一粒種子中存在,有發芽、生根、生長、開花、授粉、果實成熟一個過程,又形成種子。衆生就如同一粒種子的迴圈過程;聲聞、緣覺如同科研所裏種子的標本;菩薩如同種子的主人,知道基因組合種子的優劣,種植、培育、選種;佛如同科研所的技術員,研究種子的基因組合的微妙秘密,利用基因遺傳技術培育或嫁接出新的優良品種。人的一切善行,是自性的本來;一切持戒修行,是在佛這位技術員的指導下,菩薩這位主人在試驗田裏種植培育新品種的過程。我們衆生自性中這個基因微妙組合秘密,看不見、摸不著、覺不到,有如虛空,又確實存在。這個微妙秘密是衆生一切的根本,是萬能的;可以通過持戒修行,破解這個微妙秘密,恢復純淨自性的本來生命狀態;持戒修行的過程,就是積功累德的過程,也可以說爲恢復高智慧生命體積累所必須的高能量。這個高能量高智慧的生命體,沒有世間類似情愛之類的思維,只有慈悲願力。所以佛說,離牆壁瓦石之物,又妙有神通自在的慈悲喜捨,沒有忘記三界火宅中的同伴的識,爲名佛性。

我再簡單講一講羅漢境界。
一果羅漢有七番生死,心裏害怕四諦中的苦集,但知爲自己修道,爲脫離苦集煩惱而修道。
堅固的修道心確立,是世間一切也不能使其改變。所以佛重點讚歎一果羅漢的功德。 

二果羅漢有一番生死,已知四諦中苦集已了,重點在證悟道業智慧,滅除苦集。所以,佛在這裏沒有說二果羅漢的境界。
三果羅漢,在四諦中重點在道,苦集滅已經沒有。

這個果位圓成後,有二個選擇,
一是發菩提心,往生極樂世界或留在此世界救度衆生,繼續培育自己的功德;
二是進入四果羅漢。

佛在此經中,所以重點說了三果羅漢的七種涅槃,一是中般涅槃;二是受身涅槃;三是行般涅槃;四是無行涅槃;五是上流涅槃;六是現在涅槃;七是無色界涅槃。這裏的涅槃方式有四種,一是二身涅槃;二是四身涅槃;三是精進無自在定;四是懈怠有自在定。四種涅槃方式,來自於四種心,一是學與不學都可入涅槃,即修行與不修行都可以;二是學,即必須繼續修行;三是無學,即佛理已悟,不願繼續修行或自稱不須再聽什麽法;四是非學非無學,即修行不在精進又可修行可不修行。

在沒發菩提心的三果中,有二種貪,
一貪阿羅漢,
二貪色界與無色界三昧。
有此二貪的三果羅漢受四身,即色界二身爲享天福,無色界二身爲寂靜。

而發菩提心的三果羅漢受二身,即一身進入四果羅漢,一身來欲界隨佛救度衆生;
只有人這道的三果羅漢,在人中發菩提心後,往生極樂世界,才是盡此一報身。
因爲,此世界的人有二種業,
一是有身體可造作業,
二是身體及所受苦樂是前世業力感召的受生業。
三果羅漢發菩提心,來此世界有身體可造作善業,是善業發心受生爲度衆生。
所以,佛對三果羅漢的境界說了很多。

在禪定上再簡單講幾句,進入一禪至四禪,有二種心態相互矛盾
一是煩惱,重點是愛因緣,難舍其愛;
二是道力,重點是舍愛修道。道力心態強的人,

從一禪至四禪,有二種樂;一樂三昧,二樂智慧。
樂三昧的人再進入無色界受生;
樂智慧的人在色界受生。
愛心態強的人,從四禪可退回一禪;一禪可爲無禪。退失道心道力,爲退轉之人。從四禪天生到無色界的人,樂於寂滅定三昧;生死色界的人有的修熏禪,即此天人都喜歡禪行,受環境影響而修禪,人人禪悅爲食;有的不再修禪,只享天福。

阿羅漢與辟支佛,是修戒定慧解脫生死的一半,在三界內解脫知見,梵行已立,所作已辦;遠離生死煩惱,修得道果爲無學,已達智慧彼岸,可入涅槃。
可是,性的煩惱之根一半未拔出,只是去掉煩惱之業的一半,沒有證得徹底出世間功德。如果在世間證得阿羅漢果和辟支佛果的人,容易發菩提心,往生後直接進入下品下生;三果羅漢往生的人,要在邊地圓滿阿羅漢道果,去掉業習之根後,再進入下品下生。
邊地五百世的時間很長啊;
一是一世的壽命長;
二是一日一夜的時間長,一日一夜等於此世界的五百年。

所以,我勸諸位,在人這道精進,此世界修行一日一夜,相當於極樂世界邊地的五百年。生到天上的阿羅漢和辟支佛,有二種人,
一種人圓成道果後,發菩提心,求生極樂世界;
二種人不發菩提心,在色界與無色界天,人身受禪味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