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是印度語言,譯成中文是“智慧”的意思。“般若”從廣義上說(或者從大的方面說)從一句南無佛開始到你成佛的那一天,整個過程都是“行般若”的過程。我們修行人雖然是乞食化緣,一句南無佛號,開始進入般若狀態,開始“衣中珠”。有人說,怎麽我念佛號時一句一句好像都往心裏裝?是我們平時經常念一句南無佛得來的;狹義的“般若”,是從新發意菩薩開始直至成佛的過程。人和人不一樣,各有各的因緣,有的今生去坐就能成一地菩薩,看你自己坐的怎麽樣,實際上這個過程當中就在行智慧。也是積功累德的過程。例如,人從幼兒班開始(有的是胎教)的整個修學的過程都是培育他的智慧,不可能一個人在深山裏拿出來就是博士後,從開始到結尾的過程都是般若。智慧是什麽?智慧是功德圓滿!過程當中就有功德,做善事的過程也是功德,只是不讓你貪著;智慧是超越我們人思維的靈感,是一種感覺,是神識本身具有的智慧,是觀察事物的本源,是性本身具有的能量,是萬能的本源,也是彼岸的智慧。整個宇宙是性在那主持著呢,是毗盧遮那佛。現在這個世界是五火神下界,都是各有各的神在那主宰著,這都是禪定當中智慧所觀察到的。四果羅漢能觀察到八萬四千大劫以內的事情,佛能超越,這才叫智慧。什麽是方法(技巧)?佛家講“善巧方便”,具體的說就是根據什麽人講什麽法,是智慧的顯用,而不是智慧的本源,講“善巧方便”的根本是智慧,佛、觀世音菩薩的智慧我們現在不具足,

那我們世間人應具有的智慧是什麽?我給一個人出了個題,問他“什麽人最有智慧?”找到什麽人最有智慧,你就知道了什麽人最愚蠢。如果你在理論上研究,肯定回答不了,所以不要把智慧和現實生活隔離開來,這個人沒能回答出來,我就告訴他,“歡迎別人幫助他的人最有智慧,也就是歡迎批評你的人,微笑面對天天給你出難題的人和說你不好的人,能做到這些的人最有智慧。反之,拒絕別人幫助的人最愚蠢。你學佛別人幫助你,說你某某地方不足,你的“知見障”很嚴重,你能接受麽?觀世音菩薩化成一個乞婆,到你跟前考驗你,你能接受這種反面幫助麽?張子房他師父讓他揀三次鞋,他都恭恭敬敬的把鞋遞給師父,他師父這時才把治國之術、治軍之術傳給他。所以拒絕從反面幫助的人最愚蠢,捧你多高,摔的多狠,經常從反面給你提出意見的人,讓你時時注意克服自己的毛病。誰要是說你三言兩語,你就脾氣來了,嗔恨心上來了,能說你有智慧麽?說智慧不是智慧,做智慧才是智慧!誰要是批評你,正是從反面幫你,佛講“提婆達多品”,正是這個道理。現實生活中,對手高,才能成就英雄,你的對手多高,你的本事就有多大,你要是不能克服自己的反面不但沒智慧,而且後果很可怕;你要是還不改,將來地獄會幫你,你不是好生氣麽,嗔恨麽?讓你脫生成毒蛇,毒蟲等,非得把你的毛病矯正過來;你有能耐你好鬥,就讓你脫生成修羅,讓你天天打架直至厭煩爲止。學佛的人不拒絕任何人從反面提出的不同意見,而且要熱烈歡迎、由衷感謝、高高興興地接受。你幫助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幫倒忙。有的人不知道人家什麽狀況,也不知道人家的根基怎麽樣,就讓人家學佛,你正跟那個女的說呢,人家丈夫直瞪眼睛你不知道。我們幫助人的時候,要注意效果,如果一個人根基不夠,你說了人家會埋怨你。
 



智慧和德是什麽關係?智慧是功和德的結合,智慧和功德的結合才圓滿。什麽是“功德”?功德是具足不同道位的條件。你證得一地菩薩、一果羅漢,是本身具足那種功德,有這個德才能叫真功德。做點善事也不說,做無名英雄,別人不知道,你這樣去幫才是真功德。你做的善事,恐怕別人不知道,被妄想所轉,變成了福報,就是所謂的“人天福報”,人天福報很可怕。有智慧的人,才能行德事,做有德的事,老百姓說你有德,是指在家行孝道,對子女要慈,夫妻行平等愛,對鄰居能幫的幫,而不是挑剔。做事不損人利己,做官有官德,爲老百姓做點有益的事情,不光說不練,不坑害老百姓。有智慧的人這樣才能培育自己的德本。學佛人從一句南無佛開始,放生、供養等等,這樣培育才能逐漸增長智慧。禪定到一定時候,無我想,對別人幫助無求想,天天行好事、做好事,不圖名、不圖利,不求回報,這樣的人是行菩薩道。有偈云:“衆善奉行似無難,隨喜功德樂人天。你善我善大家善,一善再善善無邊。”特別是菩薩行人,幫完你無聲無息的走了,都不知是誰。


你容得下一人是好夫妻,容得下丈夫、妻子、兒女叫好家庭,容得下雙方父母叫行孝道,這叫德,能容天下衆生者是菩薩,能容宇宙衆生者爲佛。衆生無論造作什麽惡事,你都能容,你有這麽大的容量,就是行菩薩道。做惡事的人死後爲鬼,鬼死後震碎爲濺,千佛出世再轉爲人,佛都給一次機會重新生還爲人。佛的德就這麽大,你衡量一下你自己,別人有個小毛病你看得比天還大,自己的毛病再大,也看得比針還小。人的一切善行、善言之本,是善心爲德。菩薩的慈悲願力是德。六道衆生,惡鬼是奸猾之徒,損人利己叫奸,會算計、很乖巧,可是監獄等著你,凡是進監獄的人,他敢殺人偷東西,都由於他沒德才造作這麽多壞事。

 
智慧有啥作用,簡單地說,在修行的過程當中,少走彎路,少受外界懲罰,不受六道懲罰,菩薩有智慧可以常在佛的身邊,佛有智慧與宇宙同存,常寂光淨土,常樂我淨。智慧的功用永遠也說不完,從過程當中不犯毛病,到成功之後還能享用。

淨念相繼是從靜坐開始,心無雜念,棄轉習氣,淨念後由輕安到法喜,禪樂爲食,法喜充滿,你沒做到這點是做不到靜,靜是淨念的開始。由身體爲第一需要,所以行才有智慧,從靜坐入手,佛號不靜不入心。所以佛說,靜坐一須臾,勝造七寶塔,一切功德從行開始。怎麽才有智慧,從靜坐開始就會有智慧。 


“波羅蜜”爲印度語,釋爲“彼岸”,是究竟,在宇宙中是究竟,從地界上是極樂世界,地前菩薩奔向彼岸時,不退轉,你讓他停留不學佛,他不幹。平常人遇到困難就轉彎,前進一步退兩步、三步,有的一退幾千年。所以,聲聞、緣覺發不了菩提心,關鍵是因爲遇到自身困難,如吃苦奉獻不討好,再加上自身的煩惱,爲什麽遇到困難就退轉,因爲沒有到達彼岸的智慧。佛家講,包括六地前的菩薩,在轉人身的時候,遇到困難有退轉心,但不退道,只是不幫你了,不搭理你了。
 


“密多”叫無極限。什麽多,沒有邊際,道家講大道無有涯迹,沒邊講,有很多的含義,我簡單說:
 


一、時間多,進入禪定功夫時,幾劫幾千劫。

二、智慧多,凡夫—聲聞—緣覺—菩薩,直至成佛的整個過程。

三、包含內容多,從一開始到聲聞,緣覺,菩薩,不同時間包含不同的智慧多。

四、衆生的心多,去掉我、法二執的心、差別心、執著心等等。

從凡夫到佛有很多階段,佛去掉了這些習氣。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相身度衆生,這不是心多麽,觀世音菩薩沒有千手千眼,能叫千手千眼麽?人家心多叫智慧多,觀世音菩薩依心而現身,以什麽身度衆生就現什麽身。

 【照見五蘊皆空】

“照見”不是眼睛看,是我們的身體進入禪定時,我們的神識觀察的世間的事物,是“照見”;“五蘊”是“色、受、想、行、識”。在定的境界上,連名字都不可得。他進入禪定中,一念就出定。進入禪定只是身體在無限暢快,一句佛號,似念似不念,所以“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可怕,“五蘊”招致“五濁”,即劫濁、見濁、衆生濁、命濁、煩惱濁。我們五蘊不空,逃不出五濁惡世,必須空掉五蘊,你才能進入禪定境界,所以禪定太重要。“照見”是回光返照,照自性,性裏無五蘊,真空無塵埃。當我們進入禪定時,哪里有一點塵埃,宇宙都沒有事了。成就了報身,還得成就法身和化身。大乘人和小乘人的境界不同,大乘人知道進入這一境界。只有報身進入這一境界,才能成就法身和化身。那兩個身怎麽成就,就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不是用嘴發的。 



一切苦皆有五蘊生,五蘊來自六根,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對六塵,六塵對六入,六入後累劫無明外現,爲習氣妄見,妄念是顛倒之見。五蘊爲習氣,一切的習氣、妄見在五蘊裏出現的狀況。禪定裏面有空的境界,空後方識“真我”,識“假我”,方可能解脫、逃離輪回之苦。當進入禪定時,自己的神識出去,看到自己的身體是一堆臭肉,坐也好、躺也好,清清楚楚是什麽狀態。自己知道是假的,但是成道修道還得善待他、維修他,利用他,用他修行,脫離六塵,不受外界所染。五蘊皆空,才能逃離五濁惡世,所以佛講“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要知道我們的身體是五蘊的資本,一切苦的苦本。因爲身體有神識,有七魄駐體——心、肝、脾、胃、腎,各有功用;還有意根,天天幫你大腦打壞主意,性根天天幫你想不該想的事情,身根招染世間的花花綠綠,也叫六道輪回之本。身體造作,六賊當家做主,天天幫你打壞主意,身是苦本。有人會說我不要這個身體了,可不可以呢?不要身體就是中陰身,是鬼;橫死的人爲鬼,鬼更苦,大廟不收、小廟不進,還沒到枉死城,天天受罪、苦不堪言。

【舍利子】 


釋爲佛子,舍利是佛的功德圓滿所成就,廣義爲佛弟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本源自性,有形就是假相,無相真形。一切物體與空不染、不礙、不排斥,當我們的神識觀察到世界的一切物體時,什麽都不能阻礙,神識穿牆而過,對世間的陽光、雨露、美色、財寶皆不感興趣。這些與他就像水和油不染一樣,神識不受這些影響,一切的有形有色的物體與他都不排斥,色的境界不受空的束縛。而進入定境,這就是“空不異色”。衆生逐物心生,顛倒妄見,隨物流轉;空的境界不見物生心,不隨物生心,而心能轉萬物,空能轉萬境。
 


【色即是空】
 


對身體而言,身體是色的存在,空是身體禪定的載體,身體無有,就無法進入空的境界。首先,沒有身空,談不上意空,所以空的過程是:身空、意空、心空、性空。神識離體,借假修真,還得利用這個身體,積聚功德,完成你修行的任務,這就是“色即是空”;證得身空,感覺不到身體的存在,大腦停止思維,正是六祖大師“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我們的身體是禪定的載體,我們的身體與宇宙相通,所以進入這一境界的高僧大德都知道這個境界。我們學佛人不是空談的,證得都有這個境界,到四果羅漢時,執著這個空的境界,執著身空、意空、心空,而不去度衆生,這時,多說一句話都是以“身、命、財”爲代價,更不用說發菩提心了。
 


【空即是色】
 


這叫身空、意空、心空、性空,觀世音菩薩及諸大菩薩才能證得性空,性空方能成佛,沒有前三空就沒有性空。如一杯帶有顔色的水,水和水之間有顔料,整杯水有一種淡淡的顔色,但肉眼看不出來,這就叫“空即是色”,兩者互相包容,水又可蒸發出去。因此學佛人要善待自己的身體,別學佛幾天這不吃、那不吃,黃臉病殃殃、走路恍當當,一看你就沒人學佛了;學佛的人,一定要身體健康、精神飽滿,讓大家看到學佛的好。進入禪定,必然出現境界,當一個人禪定到一定時候神識要出離肉體時,眼睛睜不開,即使晚上出來,也是睜不開眼睛。爲什麽說天上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自來投?就是因爲我們神識到了外面睜不開眼睛,就像一個長時間在井下採煤的人,出井也不能馬上見光,必須長時間出體、修證是積聚能量,精化氣、氣化神、神還虛、虛還無(道家到此)、無還妙有。這才能看見物體,“照見五蘊皆空”。一開始耳朵如聾如啞,到了其他世界,由於功德不夠什麽也聽不懂,不要以爲定後什麽都有,開悟是學佛修證的開始,要靠自身去行證,得靠積功累德,自然去打開,觀世音菩薩絕不會把你的眼睛打開,把你的耳界打開。

 【受想行識 亦複如是】  

互相不排斥,不礙、不染汙,這時言語道斷。在定的境界不需要語言、音聲。如果産生思維,定境馬上就被破壞,有人執著念某本佛經,我說黑的是字,白的是紙,所以言語道斷,往生極樂世界佛國土,不是靠音聲說的,都是神識自己證得的,都是自身的自性證得的,不需要言語,佛也不能把你“說”到極樂世界去。所以佛說,多聞千劫,不如一日修“無漏學”。言語道斷、有念無空、定中無造作,空境習氣不改,有偈云:“向前不如退步,做做不如自然,同居身努力,同住心向前”。我們前進不如讓一步,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功德、善事讓一讓,你爲學佛做做,你爲做好事而做好事,被相所轉,所以色、受、想、行、識全體現。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人、法皆空。人空、法空,當進入禪定以後,覺察不到身體的存在,叫人空,定中無相、外現身相,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覺察不到身體的存在,心無染,這個世界叫法空。神識不受諸法,對身體不受控制,沒有修行的人出來後,看到的這個世界就是大火等,所以人、法不空,“六道”不盡,法中無我,才能回家鄉,法中有你才受五行所控。“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看到出定的人,對這個世界的事物如何去面對,好事讓給別人,好事是別人的,功德是別人的,壞事是自己的,這叫轉境。“諸相非相”,也是對“無常”講的,這個世界什麽都得變壞,賢劫結束後,這個地球一道流光就化掉,重新化現宇宙。修行到這時,才能見到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在定的境界上,也沒有諸相,有人看到這看到那。確實,天上的秘密不讓你知道,臨回來的時候,有人一定請你喝一杯水,讓你忘掉這些事情。但不讓功德大的人喝,所以學佛的人要知道,諸相非相是諸法空相。當到地府去,開始是領著你去,後來是自己去,看到你的家人,他們如聾如癡,想救他們都救不了,閻羅王是菩薩,牛頭馬面是菩薩,鬼王是菩薩,他們的神通、能量、智慧要比四果羅漢高。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生滅是什麽,在定中,法無生滅。太陽從哪里出落與他沒有關係,他也沒這個概念,這個世界的一切有爲相,都對他不起作用。定中無生滅,這點靈光是道上來的,小乘人執著時就進入四果羅漢。雖然定中無生滅,我不應舍離這個肉體,我不該舍離衆生,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衆生都覺悟,到那時侯才能分大乘、小乘,就象小孩五、六歲的時候,哭鬧著說,“我可不要媳婦兒!”
沒到時候,沒資格說這話;到時候了,再考驗你,看你能不能做到。生滅是對立的,有生就有滅;生滅是法則,是規律,誰也改不了,是諸神秉承佛的旨意,在執掌著,我們必須依照毗盧遮那佛的法則辦事,非想非非想的天王也改不了,必須依照人家的法則辦事。在定的境界上,沒有對立的問題,沒有生滅法,不見“無常”見“有常”。我們的心性、神識,你承不承認也是曠世而來的,你覺不覺得它也存在。凡夫一到望鄉臺上就痛哭,你掙的那點家業也讓子孫敗壞了,見到七殿閆君時,無話可說,都有這個過程,你是意識不到。有身體在、有口氣在,你可以懺悔,可以改命,氣斷就要受報,這是生滅法則,沒有諸佛的恩典誰也改不了。這段生命已定,借壽的人要還帳的,來生脫生成動物,也得短壽,那是高利貸。在定的境界,性無生滅,照見性無生滅,異形換態,連年不斷換房東,到這個境界,“菩薩畏因”,做一件壞事都有因果跟著,說句錯話我都不幹,給我一萬元求我都不罵你一句,我真做不到。“不垢不淨”,定中法無垢淨。垢淨是生滅法,不究竟,就著兩邊。六祖大師雲:“不思善、不思惡”,不見世間過,說你停止五蘊,在性上無垢淨想,你證到了嗎。菩薩境界是空的境界,知道不見世間過,只有如法不如法,什麽是智慧,知道什麽是愚癡。

 

在性上沒有垢淨,一些學佛的禪師,我從空中來,我到空中去。有化身成就的可以超越,世間有這樣的人,只是人家不露相;出世間後,才知道,佛妙、法妙,不是剃光頭就是僧,真正的僧就是菩薩,具足僧性功德才是,所以佛是現僧相接你。真僧是佛、是菩薩,你知道這個人多少世、多少劫出過家,大勢至菩薩今生就現“在家身”,在這個世間做善事,你能說他不是真僧?有人說那個法師怎麽不出來弘法呢?你知道嗎,人家在其他佛國土、其他星球隨佛教化多少菩薩呢。所以要懂得這個“僧性”功德,你不知道的事無量無邊,我們的肉體無論如何也帶不到極樂世界,身體縮小可即身成就。有修行好的,身體可以虹化,依世間眼光看,他是在家人,不現僧相,但他具足真僧性,不執著表面現象的話,他就是真僧。觀世音菩薩現乞婆相,你能說他不是真僧麽?這叫沒污染的,你錯、他錯,他一個都沒看見,天下一切的惡事皆是因果,只有佛的慈悲力可以化解,你想用戰爭制止戰爭,戰爭還是要發生,以惡報惡。“不增不減”,諸法無增減,千古如此,只有無常相,諸法無常相,動是經常的,靜是暫時的,所以諸法也是這樣。你念“阿彌陀佛”,你沒增加什麽,不念也沒減少什麽,地球人多也壓不沈,沒有變化的;相是法則産生的,再者說,虛空無增減,自性無增減,自性不因時間長而有增減,法無增減,本身具足,只是我們無名煩惱沒有去掉。在定中,本不是因爲我知道早而增加,知道晚而減少,只是沒有變化的相。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定中無五蘊,神識不能感知五蘊,對色不起心,這就叫“是故空中無色”。在證得空的境界當中我們的身體留在這個世界,我們的自性、神識,不受色的控制,可以離開這個世界到其他世界,到其他星球。有的星球的引力不同,你得蹦著走,蹦是飛騰,只有前後平衡,沒有左右平衡。走路方式,到那個星球就要遵守那個星球的規律,才知道我們的色相都保留不了。身體是這樣,是空中無色,在定中産生空的境界。有位法師就證得這個境界,他定的境界是“人面桃花心無賞,美味佳肴性不參,明月自在清涼處,法喜充滿無話言”。那爲什麽他還要住世呢?“覺悟有情因緣事,法忍四相存世間”。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合和,在法之中,得無生法忍,存在這個世間,學佛修道,度衆生。

 

【無眼耳鼻舌身意】

 

我們的身體是法相,神識離不了法相,離開世間相不起作用。而自性具足功能,這個法相離不開,讓我們的神識離開肉體,離開“眼、耳、鼻、舌、身、意”,讓我們的神識活著就離開,就必須去修證。我們天天活在顛倒之中,他不當家做主,就不能離開,所以你不離諸法相,就離不開這個世間相。一旦離開身體,離開這個世界,這個相就沒有作用了,就像牛骨頭、馬骨頭、人骨頭一樣,人活著時,要利用他修,有作用,神識一旦離開肉體就無作用了。我們體內爲什麽有“眼、耳、鼻、舌、身、意”?因爲體內有七魄相助,肝主目(肝藏魂)、腎主耳(腎虛耳鳴)、心主舌、肺主鼻、脾主唇(消化)另外性器官和意根這兩個魄在幫你打壞主意。斷七魄,必須先從這兩個魄先斷,七十歲、八十歲的人說自己見錢不親了,見色不起心了,所以有身斷是強斷,嘴上斷了夢裏還有。魄元神駐體,幫你體內器官發揮功能作用。所以學佛的人要知道,進入禪定以後還必須積功累德把魄回歸本位,各回天界,才能談得上“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肝屬目、肺屬金、腎屬水、心屬火、脾屬土,各有所屬,受五行控制,相生相剋,七魄牽著你走,地府那個魄不斷,其他魄斷不了,學佛人不禪定,不超越身體,不把“眼、耳、鼻、舌、身、意”空掉的話,六道輪回,無有出期。

 

【無色聲香味觸法】

 

“色、聲、香、味、觸、法”是六塵,我們天天被六根牽著走,想吃好的,好聽不好聽,好聞不好聞,有六根才有六塵,有六塵就有六道輪回,無有出期。定中內無根,外無塵,你空掉了,才能脫離六塵,“跳出三界”不是說的,是證得的,有化身成就的人可以喊這話,沒有化身成就自稱“跳出三界”就是大妄語成!學佛人,內無身心,外無世界,定中無六塵。人可以分男女,在神識出離以後時,性上沒有男女相,原來我的自身神識是這個樣子的,原來這些東西是牽引我進地獄的東西,才知修行最好、進入禪定最好,沒有男女相。我們在這個世界,怎麽修的快呢?修懺悔法,懺悔法是隨修行人生生世世的,修懺悔是正常的事情,十地菩薩有一念無明,還得懺悔。遇到事情只找自己的毛病,先說自己的不對,讓別人高興,求得別人的原諒。我們無量劫的業力,天天懺悔也懺悔不完。所以我們該懺悔的要懺悔,要發菩提心時,必然要修懺悔法,度衆生要靠慈悲力,看誰的根基成熟了就度誰,絕不是看誰掉眼淚。是化身來的,證得無生法忍,才有這個能力。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第一,眼是賊,意是六賊之首,意是障道的魔根。無量劫來,自迷我們的歸路,這是眼和意的功用。怎麽個“無意識界”?定中眼根具足。心頭山上一道光,中陰身見光眼睛一閉就自投地獄,善的人,看見大道,童男童女接引升天。修行上在進入中等禪次定時,往來娑婆世界,觀見月球上的生命以不同形態出現。世間人研究有沒有月球生命,而我們中就有從月球來的。學佛的人到那去什麽都能看,神識能去,還有的學佛人觀察宇宙怎麽那麽藍呢,那是升天的境界,別做聖解。

 

第二,遇境無心。看誰都比我強,學佛人不見世間過,對世間順逆二境不貪著,那是一種功德,這叫遇境無心。不染著、無眼自明、這叫真明。無意真般若,我們在定中,自性俱足,眼睛是學佛人的障礙,但聞、思、修又離不開它。《維摩詰經》說,哪里是我們的轉身處?魔王最盛的地方是;五蘊之處是;六根也是。你別看六根不好,但是學佛離不開,無眼自明,無意真般若,必須把假的翻過來。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無明即煩惱,業障是也。業障是什麽?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是造作的業因所結的果。

 

業障可消掉,方法是:懺悔、靜坐、念佛、佛光照觸,這是快速的消業方法。光懺悔不打坐不行,必須靜坐念佛,一定要該懺悔的懺悔、該打坐的打坐,身體不能搞垮,別起“貢高我慢”心,什麽是秘訣?久坐是秘訣!

 

亦無無明盡。事事無心,無分別,能轉萬物,我們的心在萬物而不被萬物所轉,善事好事,隨喜不能高興,樂極生悲,你高興就有不高興的事矯正你,一矯正你就起嗔恨心。

 

終日吃飯不吃一粒米,終日穿衣不穿一縷絲,這是禪定證得空的一種境界。再往前才是真佛無相,光灼灼、赤條條圓融無礙,定中不覺無明,也沒有無明盡,也沒有時間的概念,也沒有思維想。修好的人,受天人供養,宣化上人,自稱是墓中僧;現代一位法師自稱“活死人”,就是活著往生極樂世界,而肉體還存于世間,修持當下活死人。“真我在家鄉,真我在性中”觀世音菩薩能證得的,我們也一定能證得。只是肉體的四相存世間,七魄都回去了,還有心麽?你沒坐能證到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