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將這一段經文解釋,包括此經前部分關於二果羅漢至四果羅漢與辟支佛境界,我將其略去不說。為什麼是這樣,不是不能解釋,而是解釋透了,會有無量凡夫和沒有證悟智慧的人墮落地獄。他們會起疑心,你是怎麼知道的?哪部佛經裏有記載?疑心起邪見,必墮地獄。如果不講明白,少數有證悟智慧的人,也要推遲脫離或不能脫離三界火宅。與其說共同在三界火宅中生死輪回,倒不如逃出多少人算多少人。對少數人慈悲,就是對多數人慈悲;有少數人逃離,才又有人回來救度多數人。所以,我決定直釋明白,受益不受益是諸位自己的事了。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二】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迦葉菩薩品第二十四之二】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有的人聽聞此經怎麼為執著呢?
佛說,這樣的人從他人處聽聞此經,或自己看此經以及有人讀聽此經,聽聞後心裏高興,不能放舍此經為執著。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執著是善還是不善呢?
佛說,這樣的人有這樣的執著,不能稱為善。因為不能徹底摧毀心裏的各種疑惑。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這樣的人對此經心裏也不疑惑呀!
佛說,不起疑惑心的人,就是疑惑。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是不是有人對一果羅漢不墮三惡道,聽了以後有執著或起疑惑心呢?
佛說,一果羅漢不墮三惡道是確定的,不是疑不疑的事。如遠處望牛與水牛,分辨不清是牛還是水牛,這種分辨不清就是疑惑心。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那能不能讓牛與水牛到近前,看清楚後不就沒有疑惑心了嗎!佛所說涅槃,是不是像有人想過河,可是河水渾濁、難測深淺而生疑惑呢?
佛說,涅槃就是斷苦;不得涅槃就是苦。而眾生見苦不是苦,認為是正常的事,天經地義,自然的客觀規律。我們這個世界上有饑渴寒熱,歡喜與憤怒,病弱與安穩,老壯與生死,自由與不自由,恩愛與別離等。聽佛說涅槃能離開這樣的苦惱,有些人不會相信。另外,你說見河水渾濁而生疑,也不是這麼回事。問題是這樣的人在其他地方早就見到過河裏的水渾濁,才有又見河水渾濁很難判斷而已。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這樣的人有沒有可能先見河水渾濁沒有生疑,而是現在才生疑呢?
佛說,不知河水深淺,是因為沒有從水裏親自走一走才生疑。所以,對待事物沒有弄清楚就是疑惑。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疑惑即是執著,執著就是疑惑,那這個人應該是誰呢?
佛說,斷善根的人是。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樣的人能斷善根呢?
佛說,聰明機智,接受事物快的人,能善於分別。這樣的人,在世間稱為“小聰明”的人。他有小聰明,遠離善友,光聽聞佛經表面的法相,不用修持證悟去心觀正法理義。還有不善於思維,分辨不清什麼是善法,什麼不是善法;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而做的不如法。這兩種人,有文字般若;遠離善友;不聽正法;不知如法四種原因。所以,容易斷善根。

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裏想要是把財物都佈施給他人,最後佈施的人不就成為貧窮的人嗎!世界上都是子果相似,撒什麼種子結什麼果,為富就要不仁。窮人一夜之間可成為富人,富人一夜之間可成為窮人,都是機遇,哪有什麼因果規律。這樣的用世間機遇代替佛說佈施因果的人,容易斷善根。

再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裏在想世事無常,今天的施主和今天得到財物的人及財物也是無常,不能保持不變。那麼,我有財物願意給誰就給誰,願意給多少就給多少,不願意給就不給,也沒有什麼因逼著不給不行啊!而且,把財物給了他人,果又在哪里,誰見善人生天啦!這樣用世間變化的心態理解佛說佈施因果的人,容易斷善根。

再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裏在想把財物送給這個人,這個人是善人還是惡人,用這財物作善事還是作惡事去了。若是惡人去作了惡事,送給惡人財物的人也等於支持惡人惡事了嗎。用這樣的以子生果,果還作子的世間法,解釋佛說佈施因果的人,容易斷善根。

再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裏在想我送財物給誰,誰又送給我財物,過幾年誰還記得住,都忘啦!人作善作惡,過一段世間誰還能記住,或人走他鄉他方,誰又知道什麼。時間讓人忘記一切,那就等於什麼也沒有,等於白送;白送還有什麼因什麼果。這樣用世間“一忘即無有”對待佛說佈施因果的人,容易斷善根。

再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裏在想我送財物給誰,要看與這個人的感情什麼樣,這個人對我怎麼樣。對這個人沒有感情,這個人對我也沒感情,我還能送財物給他嗎!如果這樣還有因果嗎!這樣用世間禮尚往來對待佛說佈施因果的人,容易斷善根。

再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裏在想我要是請佛像、財神像,沒有白請的。除商主外,還要送財物給開光的人;或這個人以前對我父母有恩,今天要報答等。這樣送財物的心安理得,得財物的也心安理得。這樣用世間應該應份、理所當然來對對待佛說佈施因果的人,容易斷善根。

再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裏在想父母是眾生,父母生我還是眾生,我再有兒女還是眾生,這就是人類或動物繁衍生息。用世間繁殖延續生命的規律,否認佛說眾生身是業報因緣合和之身。還有的人想,無父無母。如沒生我之前,就沒有我;我死之後,身如灰土,哪里還有我;我是人就不是物,物也不是人,我也不會為牛馬;我只見我身,說有我性等於說兔子頭上長角,根本都是沒有的事。再如蒼蠅、蚊子、飛蛾等,誰是父誰是母;卵生鳥類禽類等,人工孵化後誰是父誰是母。用這樣的動物遺傳規律否認善惡因果迴圈規律和六道輪回規律;從而不知道珍惜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從而又失去作人的善心善行。這樣的人,容易斷善根。

再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裏在想世間沒有善惡果報,我見到有的人信佛,修十善法、樂善好施、燒香磕頭、孝敬父母、善待朋友,為他人或為社會造福等等;怎麼還會疾病纏身、中年夭亡、財物損失、兒孫不孝、諸事不順等諸多痛苦呢?而什麼也不信,也不知道什麼是十惡法,為貪財不擇手段,想整誰也不擇手段,只要達到目的就算贏,怎麼安逸怎麼幹,什麼不費力又得大回報就幹什麼,沒有善惡標準,成者王侯敗者寇等等。這樣的人還身安無病,多福年壽,有錢有勢等;只有幸福生活的快樂,而沒有諸多憂愁苦惱的事。正所謂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而殺人放火作州官。所以,世界上哪有善惡因果報,只是文人或佛教那麼一說,愚弄人而已。這樣的人,容易斷善根。

再有,這樣的人聽經聞法後心裏在想,有的聖人說,有人修善卻終墮三惡道,有人行惡命終生人天;還有,聖人中對殺生得善果還是得惡果也有爭論。所以,我也不知道善惡果報有還是沒有;還有,世間無有聖人,若有聖人應該有正道,有正道就應沒有煩惱,而人有正道時也有煩惱,所以沒有聖人;還有,所說的聖人,不也同凡夫一樣吃飯、走路、睡覺、喜笑、饑渴、寒熱、憂思苦惱、害怕等,聖人應該沒有這些凡夫的事;還有,聖人也有五欲樂,也作善惡業,若聖人應該有道,有道應該沒有這些凡夫的事;還有,若說有道,生來就應該有,不用修行後再有道;還有,若說有道,不要依因緣生,應該自生;還有,聖人稱涅槃,凡夫稱死,涅槃是死的代名詞;還有,聖人說有正見,所說的正見,只不過聽別人說的或自己想出來的,否則的話,人中聖人就應該有特殊等。這樣的人,容易斷善根。

總之,容易斷善根的人,不是智力下劣而愚癡的人,也不是天人,也不是三惡道眾生,都是自以為是,空腹高心的人。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這樣斷善根的人,什麼時候再重生善根呢?
佛說,有二個時候,
一是初入地獄時,過去世有善因緣,再有自己慚愧,有佛菩薩救度;
二是出地獄時,有善因緣,值佛住世或遇善知識,得聞正法。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要斷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善根才是斷善根的人,怎麼這樣的人現在世就斷善根呢?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沒有斷,怎麼斷善根呢?
佛說,眾生所請法,佛有四種答法,一是一定回答,二是分別回答,三是隨問隨答,四是置答。
一定回答的是,若問善惡業得善惡果報與否,一定要回答。
分別回答是,如苦、集、滅、道,分別解說為回答。
隨問隨答是如說無常,有人問什麼是無常,有什麼是常,給予連續回答。
置答,如斷善根的人,前世善果未熟,今世又少功德多疑惑,未來世入三惡道。
所以,為斷善根。再有,斷善根的人,佛性不斷,只是斷掉善業、善道、善因緣。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我認為不作回答為置答,怎麼有說作回答呢?
佛說,對所問推心置腹,準確無誤的回答,才是置答。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三世因果律是什麼在起作用?
佛說,生是五蘊,死是中陰。業習種子在識蘊區域。一切眾生都如此。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斷善根的人怎麼還能生出善根呢?
佛說,現在煩惱因緣能斷善根,未來佛性的力量因緣還能重生善根。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怎麼能重生善根呢?
佛說,如燈有油,雖滅為斷善根,有點兒亮時為佛力因緣。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佛性在五蘊中嗎?
佛說,佛性住五蘊中,如器中有果。佛性是中道,是佛性如虛空,不著兩邊。兩邊的一邊是外道,菩薩無量劫住外道度眾生,而不著外道;一邊是自心,為內道,菩薩調伏其心,教化眾生,不停止在自心上。所以說,佛性不著內,又不著外,而是中道。佛性是菩提種子,遇善行善可成熟為善果,遇惡行惡也成熟為惡果。善惡之果是業成熟,佛性不因善得,不因惡失。
佛說,因生法有,因滅法無。佛說法有時隨方便或隨自意說,有時隨他意說。如有五百比丘說,我等得正解脫是身因,才證阿羅漢果;有的比丘說,我等是身因有無明才未得正解脫,才不得證阿羅漢果。舍利弗不能回答此問,來至佛所;佛對五百比丘說,你們都不是正說,即說的都不正確。證與不證解脫,雖是身修與不修,持戒不持戒等,但不是身解脫,不是身證阿羅漢;而是心解脫,性證阿羅漢果。這是隨自意說法。如有一長者向佛請法說,我知幻化、技術、邪見各有各的果報,但我不知這些與你佛有什麼關係。佛對長者說 ,是惡因緣,不必失財,就讓人命終墮三惡道。長者聞惡道名,就心生害怕,向佛說,我說話有失意大罪,應該怎麼才能解脫。佛對長者說懺悔法,長者聞法即證一果羅漢。這是佛隨他意說法。

佛說,佛為眾生說法,有七種語言。一是因語,二是果語,三是因果語,四是喻語,五是不應說語,六是世流布語,七是如意語。
因語是依現在因,說未來果。如說現世邪見、樂殺之人,必是地獄人;正見、樂善之人,必是天人。
果語是依現世果,說過去因。如見貧窮貌醜,缺少自由的人說是破戒、嫉妒、嗔恨心重,無慚愧心的人;如見富貴、威德自在之人,必是有戒有施有精進、有慚愧的人。
因果語是造作現世因緣,得未來果;是過去世因,得現世果。
喻語是用世間一切現象作比喻而說法。
不應語是用不可能的事來比喻而說法。如說樹可受八戒,也不說十住菩薩有退轉心。
世流布語是世間通俗語言而說法。如男女、大小、城市、山林等。
如意語是按佛意而說法。如說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不應放逸。

佛說,佛說法還有隨自意語。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等。
佛說,遠離善友,不聞正法,或聽到正法不能理解法義,為惡法住。
惡法有六種住,一是惡,二是不善,三是汙法,四是增有,五是惱熱,六是受惡果。
,聖人心生害怕,遠離惡人惡行。
不善,能生無量惡果報,常為煩惱糾纏,樂與惡人交朋友,不能修諸善方便,心裏所想顛倒,所作事不如法。
汙法,身口二業不清淨,專看他人的過錯,增加不善業,遠離善法。
增有,由於惡、不善、汙法,所有行作,為墮地獄、畜牲、餓鬼增業,不能修行解脫之法,身口意總不閑著,製造是非,口說是非。
腦熱,身心煩惱,遠離寂靜為熱;受地獄報為熱;引領眾生不善行為熱;心裏沒有善法為熱;沒有清淨信心為熱。
受惡果,由於惡、不善、汙法、惱熱,是人命終必墮三惡道受惡果報。同時,也是煩惱惡、業惡、報惡的三惡眾生。這樣的人,能斷善根。

佛說,有人修行四種善事,要獲得惡果。一是心裏總想要勝他人;如讀經等。二是為利養受持禁戒;三是向上司或強橫之人行佈施;四是在空閒時間,心裏什麼事都想。行這樣四種善事,要得惡果報。因為,這樣作的人,增長邪見,增長驕慢。名為修善,實為名聞利養。

佛說,有的人雖信佛,但信不具足。有的人雖信眾生皆有佛性,但只相信人有,而不相信螞蟻、蚊子、蒼蠅、小蟲等有佛性,為信不具足。信有二種,一是有信,二是有求。有信而不知修行,有求而不知理解佛法,為信不具足。信是聽他人說才信,而不是自己心裏就是想信、堅信,為信不具足。信有佛道而不相信有得道之人,為信不具足。信佛法僧三寶而不信出世間三寶是同一性相;信人間因果,不信有三惡道報的因果,為信不具足。

佛說,為信不具足的人,所受禁戒也不可能具足,因為信因不具足。所以,所受禁戒的緣也不具足。在戒相上只具足威儀戒,而不具足從戒戒;只具足作戒,不具足無作戒;只具足身口正命戒,不具足離身口正命戒;只具足有戒,不具足舍戒;具足隨順所有之戒,不具足隨道戒;相信善戒都有善果,為戒不具足。

佛說,戒不具足的人,多聞也不具足。對佛經十二部,只信六部,不信六部。而現在有的人提倡只受持一本經,其他經都不用受持啦!對不信的經攻擊是偽經,是魔說等。對信受的經,不能讀誦解說,只為勝過他人或攻擊他人,或為利養,為聞不具足。怎麼才為具足呢!要身口意都善,先供養法師或有德之人,生愛念心,尊重心。以這樣的因緣聽聞所教授十二部經法,真心受持修行,才能獲得智慧。得智慧後,要善思維怎樣才能如法而住。善思維以後,要證悟經典實義。證悟實義以後身心寂靜。身寂心靜以後,就會生起歡喜心。以歡喜因緣,心則得定。得定才能得正知見。得正知見以後,心才會厭離三界諸有,證得解脫。如果不具足這些善行,是聞不具足。

佛說,信、戒、聞不具足的人,施不具足。這樣的人,可以具足財施,而絕不能具足法施。原因是法不圓融,害怕別人超過而又留一手。在財施與法施上,各有聖施和不是聖施;聖施不求果報,不是聖施求有果報。聖法施為增長眾生正法;不是聖法施為增長諸有,為增有而行法施,為增財而行財施。這樣的人,只具足非聖施,不具足聖施。對接受說法的人給法施,對不接受說法的人不給法施,為施不具足。

佛說,信、戒、聞、施不具足的人,所修智慧不具足。智慧不具足,辨別不清佛法各部經中的內在關係,只在文字上查找有無矛盾的語句等,不知實義佛性解脫等。這樣的人,為智慧不具足。智慧不具足的人,
有二種增法,一增惡法,二增善法。
增長惡法是,不見自己智慧不具足,專門研究他人的不具足,總認為自己具足而生執著心,聽不得半句正法善語。于同修中,總認為比誰都強,親近同意或支持自己的惡友,又增加自己的惡法。聽了惡友的支持和讚歎,心生歡喜,心生執著,心生驕慢,多行放逸。認為出家有清規戒律,在家人修行多有自由,樂說在家的俗事,遠離清靜出家之法。這是,佛說親近在家人的原意,不是為法也不能接近在家人。以這樣的因緣,增長惡法,身口意起不淨業,又增長三惡道之業。

增長善法是,深知自己的知見不具足,行作的善法也不具足,去親近善友,諮詢自己不知的佛法,聽後高興地去想一想;然後,如法去作,而保持住這種謙下的善法。這樣的人,能增長善法。佛的弟子中,有很多這樣的人,知不足而精進,達到成就的菩提路。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三】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迦葉菩薩品第二十四之三】
佛說,智不具足的人,求並親近善友,如法修行,受持戒律,得善法增長後,得暖法。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眾生都有暖法,一壽二暖三識,三法和合為眾生。怎麼暖法從善友得呢?
佛說,你所問暖法一切眾生都有。而佛所說暖法要依法修行,由修證得,屬於本無今有。暖法是色界法,欲界沒有。色界唯佛弟子有,外道天眾沒有。即一至四果羅漢分別對苦集滅道,共有十六行。外道只有六根,定為六行。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暖法是自性暖還是外來的暖呢?
佛說,是自性暖,不是外來的。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信心是暖法嗎?
佛說,信心不是暖法。是由於有信心,然後證得暖法。暖法是智慧,是八聖道之火相,是無漏道,是一果羅漢修道證得。這樣的智慧,能破除一果羅漢的煩惱習氣。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暖法是有為法,怎麼是無漏呢?
佛說,暖法是有為法,但它能破壞有為之有法。即厭離五欲之樂,能為無漏道相。得暖法的人有七十三種,從一禪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但四禪天以下十種人,十分煩惱只能斷一分,因為只覺暖相。四禪天以下的人證得暖法雖不具足,就是作五逆罪,犯四重戒而不斷善根。受地獄報後道力不失,會繼續修行。
證得一至四禪暖法的人,會出現二種情況,一是遇惡友,不能再修禪行,使人暫時失去暖法。二是遇善友,繼續禪行,證得頂法。因為,暖法、忍法、世間第一法都有頂法,頂法既是單一的,又是綜合的。再繼續禪行證得忍法和世間第一法。四加行既是從五蘊之身所行有,又緣於苦集滅道修。
有人問,道家不也修四加行嗎?告訴你,道家的四加行只在身體的六根上為六行;不是自性的四加行。如果身體散壞時,所修四加行消失,不復存在;而自性的四加行,不隨身體的散壞而消失,這是佛家四加行與外道四加行本質區別。這種本質區別來源於功德上的差別。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一果羅漢能斷無量煩惱,怎麼又說斷我見煩惱、斷沒有原因的煩惱、斷疑煩惱呢?
佛說,一果羅漢能斷無量煩惱,而這三個煩惱是無量煩惱中的主要煩惱。是由於修戒定慧證得智慧後,自性自斷。一果羅漢觀四諦法,獲得四事。一是住堅固道,二是能遍觀察,三是能實見,四是能壞大怨。住堅固道,是身心自然住于正道,不能為邪知邪見所動搖。能遍觀察,是能控制轉化自身煩惱。能實見,是超出肉身的知見,而又實知、實見有佛、有法、有僧,對世間諸事有忍的智慧。能壞大怨,是破四顛倒心,而得四正勤,逆世而行。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二至四果羅漢為什麼不稱須陀洹呢?
佛說,須陀洹是成就阿羅漢、菩薩至成佛的基礎,不證此果位,其他果位都談不上;須陀洹是進入聖人的名稱,必須先證得。鈍根須陀洹要人天七返,也有六五四三二返;但利根須陀洹即生也可至阿羅漢,前提是有善友引領因緣;再有利根為基礎。一果羅漢為煩惱輕,修戒定慧並有定慧,見道,不舍佛道。見魔王化佛像為之說法,其心不動。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是得道為須陀洹,還是以初果為須陀洹呢?
佛說,以初果為須陀洹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有因才有果,無因則無果。涅槃為果,涅槃是常無因,無因怎麼有涅槃果呢?涅槃怎麼又稱沙門或沙門果呢?
佛說,世間有七種果。一是方便果;二是報恩果;三是親近果;四是餘殘果;五是不等果;六是果報果;七是遠離果。
方便果是,世間秋收果實。有種子因和水肥、管理因,而得果實。
報恩果是,世間兒女報父母恩,得恩養之果。即善業感召有兒女為近因,又有兒女孝順為遠因。
親近果是,因親近善知識,知持戒修行而證得一至四果羅漢等,為親近果。有自己信心為近因,有善知識教為遠因。
餘殘果是,該死沒死又延年益壽。有身口意清淨為近因,有延年益壽為遠因。
平等果是,世間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災難,在同一範圍、同一時間、同一感受,為平等果。有眾生沒有修十善業的近因,有三災降臨的遠因。
果報果是,人得清淨身又修清淨業,證得清淨果為果報果。有現在身清淨為近因,有過去世身清淨為遠因。
遠離果是,涅槃離諸煩惱,修一切善業是涅槃因。有修戒定慧證得解脫的近因,有無量世修行善法的遠因。
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都說生因和了因。涅槃為遠離煩惱,是有了因,無有生因。
沙門是行八正道的人;沙門果是永斷一切貪嗔癡等。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因緣行八正道為沙門那。
佛說,沙門為乏,那是道,為貧道。道能斷乏,行八正道為沙門那。是從道中獲得果位,為沙門果。世間也把喜歡清靜的人,稱為沙門;身口意離惡行邪命等,得樂寂靜為沙門那。世間的下人能作上人為沙門,道也能讓下人為上人為沙門那。
阿羅漢果,即是無學。在三界內為到彼岸。為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阿羅漢也是沙門果。
佛菩薩具足六波羅蜜,得六波羅蜜果。
佛說,如果有人心想口說一闡提得菩提,或心想口說不得菩提,為謗佛法僧。如果有人說,八聖道是凡夫得,或說凡夫不得八聖道,為謗佛法僧。如果有人說,一切眾生一定有佛性,或一定無佛性為謗佛法僧。謗佛法僧的有二種人,一是不信又嗔恚心重的人;二是雖信卻不解其義的人。不信的人謗佛法僧好理解;信的人謗佛法僧不好理解。因為不信的人,邪見嗔恚;信的人智慧不足,顛倒解義。所以,這二種人都能謗佛法僧。
如果有人說,一闡提人也能生善根,生善根後相續不斷,持戒修行也能證得菩提,是沒有謗佛法僧。如果有人說,眾生佛性也有、也沒有,說有如虛空,說沒有如兔無角,是沒有謗佛法僧。如果有人說,凡夫之人也可以修行八聖道,是沒有謗佛法僧。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眾生佛性怎麼如虛空。
佛說,虛空之性不能用過去、現在、未來表述。空性能容萬物,萬物之中又有空性。所以,不能用時間來表述。佛性也是這樣,說過去眾生不知是怎麼產生和什麼時間產生,說現在眾生又見不到,說未來眾生又覺是虛無。但佛性又確實有,不受三界控制。所以說佛性如虛空。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佛性為有,虛空不能為有啊!
佛說,“為非涅槃,名為涅槃。為非如來,名為如來。為非佛性,名為佛性。云何名為非涅槃,所謂一切煩惱有為之法,為破如是有為煩惱,是名涅槃。非如來者,謂一闡提至辟支佛,為破如是一闡提等辟支佛,是名如來。非佛性者,所謂一切牆壁、瓦石無情之物,離如是等無情之物,是名佛性。”

我沒有將這一段經文解釋,包括此經前部分關於二果羅漢至四果羅漢與辟支佛境界,我將其略去不說。為什麼是這樣,不是不能解釋,而是解釋透了,會有無量凡夫和沒有證悟智慧的人墮落地獄。他們會起疑心,你是怎麼知道的?哪部佛經裏有記載?疑心起邪見,必墮地獄。如果不講明白,少數有證悟智慧的人,也要推遲脫離或不能脫離三界火宅。與其說共同在三界火宅中生死輪回,倒不如逃出多少人算多少人。對少數人慈悲,就是對多數人慈悲;有少數人逃離,才又有人回來救度多數人。所以,我決定直釋明白,受益不受益是諸位自己的事了。

“為非涅槃,名涅槃”。為不是涅槃,所謂的涅槃是宇宙中高智慧、高能量的生命體,為救度眾生來此世界示現肉身佛,又示現肉身入涅槃。而高智慧高能量的生命體,根本就沒有肉身,又根本沒有涅槃。示現此世間的生命現象,都是有為之法。包括佛的肉身、佛像、佛經、佛所傳戒修方法、入般涅槃。用這樣的有為之法,破除眾生的有為煩惱。所以,佛說涅槃是名涅槃。

“為非如來,名為如來”。為不是佛,所謂的佛,是逃離三界火宅誓願救度眾生,願力踐行的最高形式,是為救度眾生履行願力而確定的名稱。如同一個國家的皇帝、國王、總統等職務稱呼一樣。諸佛是逃離三界火宅眾生的一個群體,每尊佛是群體中的一員。過去諸佛圓滿願力後,在哪里、做什麼、怎麼生存、生命現象什麼樣等,都是第一妙高峰上的智慧,無人言語。只能說,在常寂光淨土,常樂我淨。因為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就已經脫離此世界生命現象的煩惱,以另外一種生命現象生存,法喜充滿,快樂無盡。但與佛的快樂境界相比仍有太大距離,無法相提並論。這麼說的目的,是破一闡提類的不信為信;破聲聞緣覺行至半途,無功德解脫又不再繼續積功累德的我法上執。所以,佛說名為如來。

“為非佛性,名為佛牲”。為不是佛性,所謂佛性是眾生第八阿賴耶識中的純淨之性。類似於一粒種子中胚胎的基因組合;種子比喻我的身體,胚胎比喻第八阿賴耶識,基因組合是自性,基因組合的秘密是純淨的性或稱佛性。這種微妙的秘密,在一粒種子中存在,有發芽、生根、生長、開花、授粉、果實成熟一個過程,又形成種子。
眾生就如同一粒種子的迴圈過程;
聲聞、緣覺如同科研所裏種子的標本;
菩薩如同種子的主人,知道基因組合種子的優劣,種植、培育、選種;
佛如同科研所的技術員,研究種子的基
因組合的微妙秘密,利用基因遺傳技術培育或嫁接出新的優良品種。
人的一切善行,是自性的本來;一切持戒修行,是在佛這位技術員的指導下,菩薩這位主人在試驗田裏種植培育新品種的過程。我們眾生自性中這個基因微妙組合秘密,看不見、摸不著、覺不到,有如虛空,又確實存在。這個微妙秘密是眾生一切的根本,是萬能的;可以通過持戒修行,破解這個微妙秘密,恢復純淨自性的本來生命狀態;持戒修行的過程,就是積功累德的過程,也可以說為恢復高智慧生命體積累所必須的高能量。這個高能量高智慧的生命體,沒有世間類似情愛之類的思維,只有慈悲願力。所以佛說,離牆壁瓦石之物,又妙有神通自在的慈悲喜舍,沒有忘記三界火宅中的同伴的識,為名佛性。

我再簡單講一講羅漢境界。
一果羅漢有七番生死,心裏害怕四諦中的苦集,但知為自己修道,為脫離苦集煩惱而修道。堅固的修道心確立,是世間一切也不能使其改變。所以佛重點讚歎一果羅漢的功德。
二果羅漢有一番生死,已知四諦中苦集已了,重點在證悟道業智慧,滅除苦集。所以,佛在這裏沒有說二果羅漢的境界。
三果羅漢,在四諦中重點在道,苦集滅已經沒有。這個果位圓成後,有二個選擇,

一是發菩提心,往生極樂世界或留在此世界救度眾生,繼續培育自己的功德;
二是進入四果羅漢。佛在此經中,所以重點說了三果羅漢的七種涅槃,

一是中般涅槃;二是受身涅槃;三是行般涅槃;四是無行涅槃;五是上流涅槃;六是現在涅槃;七是無色界涅槃。
這裏的涅槃方式有四種,一是二身涅槃;二是四身涅槃;三是精進無自在定;四是懈怠有自在定。
四種涅槃方式,來自於四種心,
一是學與不學都可入涅槃,即修行與不修行都可以;
二是學,即必須繼續修行;
三是無學,即佛理已悟,不願繼續修行或自稱不須再聽什麼法;
四是非學非無學,即修行不在精進又可修行可不修行。

在沒發菩提心的三果中,有二種貪,一貪阿羅漢,二貪色界與無色界三昧。有此二貪的三果羅漢受四身,即色界二身為享天福,無色界二身為寂靜。
發菩提心的三果羅漢受二身,即一身進入四果羅漢,一身來欲界隨佛救度眾生;只有人這道的三果羅漢,在人中發菩提心後,往生極樂世界,才是盡此一報身。因為,此世界的人有二種業,一是有身體可造作業,二是身體及所受苦樂是前世業力感召的受生業。三果羅漢發菩提心,來此世界有身體可造作善業,是善業發心受生為度眾生。所以,佛對三果羅漢的境界說了很多。

在禪定上再簡單講幾句,進入一禪至四禪,有二種心態相互矛盾;
一是煩惱,重點是愛因緣,難捨其愛;
二是道力,重點是捨愛修道。

道力心態強的人,從一禪至四禪,有二種樂;一樂三昧,二樂智慧。
樂三昧的人再進入無色界受生;
樂智慧的人在色界受生。

愛心態強的人,從四禪可退回一禪;一禪可為無禪。
退失道心道力,為退轉之人。從四禪天生到無色界的人,樂於寂滅定三昧;
生死色界的人有的修熏禪,即此天人都喜歡禪行,受環境影響而修禪,人人禪悅為食;
有的不再修禪,只享天福。

阿羅漢與辟支佛,是修戒定慧解脫生死的一半,在三界內解脫知見,梵行已立,所作已辦;遠離生死煩惱,修得道果為無學,已達智慧彼岸,可入涅槃。可是,性的煩惱之根一半未拔出,只是去掉煩惱之業的一半,沒有證得徹底出世間功德。如果在世間證得阿羅漢果和辟支佛果的人,容易發菩提心,往生後直接進入下品下生;三果羅漢往生的人,要在邊地圓滿阿羅漢道果,去掉業習之根後,再進入下品下生。邊地五百世的時間很長啊;一是一世的壽命長;二是一日一夜的時間長,一日一夜等於此世界的五百年。所以,我勸諸位,在人這道精進,此世界修行一日一夜,相當於極樂世界邊地的五百年。生到天上的阿羅漢和辟支佛,有二種人,
一種人圓成道果後,發菩提心,求生極樂世界;
二種人不發菩提心,在色界與無色界天,人身受禪味樂。

佛在此經中說,是七種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由於沒有修身、戒、心、慧;而作五逆罪、犯四重戒、謗佛法僧,能斷善根。同是七種人中,又有能親近善知識、精進修行戒定慧、至心聽受佛說正法、內善思維、身口意如法而行,能渡生死河至彼岸。這七種人中,有的人具有七種人的全部想法,有的七種人中各有各自的想法。

從經文上看沒有什麼難理解之處,但要把七種人講出來,就讓無量眾生非常難理解。為什麼千百年來無人講解此經,一是不能說,二是不敢說。
不能說怕眾生起疑心,
不敢說怕眾生起疑心而墮地獄;
同時,魔事太重,平常人無法想像的到。所以,無人講解。
有人問,那你怎麼講呢?我告訴諸位,請不要笑,我是一介凡夫,是世界上最傻的人,不知道害怕什麼,就算是傻人膽大吧!這七種人分別是,一闡提,外道、天人與凡夫,四禪天以下未證果的修行人,一果羅漢,二果羅漢,三果羅漢,阿羅漢與辟支佛。

一闡提不修身、戒、心、慧,作五逆罪、犯四重戒、謗佛法僧,好理解。
外道與天人,在往昔世中,都修過十善業,只是今世沒修身、戒、心、慧,作五逆罪、犯四重戒、謗佛法僧不好理解。
四禪天以下的修行人,不修身、戒、心、慧,犯五逆罪、犯四重戒、謗佛法僧為難理解。
從一果羅漢至阿羅漢和辟支佛,不修身、戒、心、慧,作五逆罪、犯四重戒,謗佛法僧為不可理解。

因為,佛在此經中說,一至四果羅漢為世間人的皈依處;修行人又必須去證果,按次第果位功德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怎麼這裏又說作五逆罪、犯四重戒,謗佛法僧呢?就世間真相而言,佛所說是真而確真的事。問題出在哪里?
一是在於輪回上,人有入胎之迷;
二是在時間上,八萬四千大劫聲聞緣覺果位的定力消失,又重新進入輪回;
三是三界法則上,沒發菩提心而沒有離開三界,受三界法則約束;
四是缺乏智慧,功德不足,沒有證悟佛法真諦而妄談佛理。
這四種原因只是針對修行人和證聲聞緣覺果位的人而言。

世間的一切事物,就怕不知道,知道了就好辦,就有對治的方法。所以,能出離生死大河的人還是這七種人。
出離的方法,
一是親近善知識,發菩提心;
二是至心聽受佛法,理解真諦;
三是精勤修行戒定慧,去除煩惱業報;
四是心善思維,身如法而行,培育功德。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世間一切都是相對的,虛空沒有相對的,這樣說可以嗎?
佛說,在世間一切有為法都是相對的,佛示現涅槃也是有為法。涅槃是可見可證,是有是緣,是色是相。而涅槃性如虛空,是出世間。有的人說虛空是光明,有的說虛空為天與大地相對等,屬於世間智人所說。佛不與世間智人爭論,因為爭論是著兩邊,佛無兩邊而行于中道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菩薩具足哪些法才不與世間爭論,不為世間法所玷污呢?
佛說,菩薩具足十法,不與世間爭論;一是信心,二是有戒,三是親近善知識,四是內善思維,五是具足精進,六是具足正念,七是具足智慧,八是具足正語,九是樂於正法,十是憐憫眾生。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是世智說的有與無呢?
佛說,如世間智人說一切物體都是變化的,以及受想行識也不能靜止不動;世間智人說人身以及感受、思想、行為、意識中,沒有永恆不變的常樂我淨,佛也這麼說。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世間一切人的身體都是空苦無常無我,為何佛色身常恒不變呢?佛已離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那麼佛的色身應該是無常,不與世爭,怎麼說常呢?
佛說,一切眾生從煩惱生。所以,是空苦無常無我。而佛的色身已遠離煩惱,未來世哪尊佛來此世界示現成佛,色身遠離煩惱的形式是常恒不變的。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怎麼說人的色身是從煩惱生呢?
佛說,煩惱有三種漏,欲漏、有漏、無明漏。人有此三漏,才有世間紅塵紛爭等所發生的罪過。
有智慧的人觀三漏罪過,則能遠離諸漏之因,輕受漏因所報之果。
世間漏報有四種,
一是作業時重,受報時輕;
二是作業時輕,受報時重,
三是作業時重,受報時也重;
四是作業時輕,受報時也輕。
有人能觀煩惱罪過,作業受報都輕。
有智慧的人,應遠離三漏,修戒定慧三無漏學,破貪嗔癡三毒,破想、心、見三顛倒,即遠離三惡道。
有智慧的人,應先觀漏因,後觀漏果。能觀到善因生善果,惡因生惡果。然後,修行善因,積成善果;遠離漏因,不得惡果。
有智慧的人,應觀煩惱輕重,先離重的煩惱,重的若能遠離,輕的自去。
有智慧的人,應精勤修道,不息不悔,親近善友,至心聽法,能轉煩惱為歡喜,歡喜不愁。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的欲漏、有漏、無明漏呢?
佛說,欲漏是內有覺觀,外有諸緣。有漏是色界與無色界內有諸惡法,外有諸因緣。無明漏是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在做什麼,也不知道內覺觀和外因緣,就是整日鬧心。無明是一切諸漏根本。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十二部經中說,不善思維的因緣是生於貪嗔癡,今天怎麼又說是無明呢?
佛說,不善思維與無明互為因果,互相增長。不善思維的因緣生於無明,無明的因緣又生於不善思維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無明即漏,怎麼又說無明生於諸漏呢?
佛說,無明漏為內無明。而無明生諸漏有內無明,又外有諸因緣。無明漏又無始無終,從無明至無明。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有智慧的人怎麼知於漏因呢?
佛說,有智慧的人應該觀察是因為什麼生煩惱,做什麼事生煩惱,是什麼時候生煩惱,與誰在一起生煩惱。又因為什麼停止煩惱,煩惱生滅是怎麼轉化的。心裏這麼觀想後,遠離無明的生漏因緣,讓沒生的煩惱不生,讓已生的煩惱滅掉。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眾生一個身體怎麼能起種種煩惱呢?
佛說,是愛因緣能讓人身生出種種煩惱。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有智慧的人怎麼觀果報呢?
佛說,有智慧的人應觀察到是諸漏因緣,才有六道眾生輪回之苦。諸漏因緣生於無明,無明又無始無終。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有智慧的人應斷諸果報,那麼無漏果在應斷的果報之中嗎!
佛說,有時因中說果,有時果中說因。一切聖人真實沒有無漏果報。因為修道,果報不再生漏。不生漏,永不生一切煩惱,即斷一切煩惱果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