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間諸法空性是對無常變化而說,前提是諸法實相。如薪盡火滅,薪為灰火,哪里去了;再如,地球上的隕石,曾是宇宙中的一顆星球,隕落前星球上的生物現象和法則哪里去了。
出世間諸法空性,是自然不依附於任何色相上,能於虛空獨立存在,得大自在,世間諸法不能阻礙。這麼說的前提是化身成就的人,才有此境界。一些法師講《心經》《金剛經》時,在這裏講不明白,問題就出在這裏。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二十二之四】
佛說,菩薩受持此經,能圓滿成就第二種功德,即往昔不能得到的今天得到了,往昔不能見到的今天見到了,往昔不能聽到的今天聽到了,往昔不能達到的今天達到了,往昔不能知道的今天知道了。
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神通往昔不得,而今天得到。通有兩種,一是內,二是外。外通與外道天人一樣的部分;內通有聲聞緣覺通與菩薩通。羅漢、辟支佛的神通變化為一心作一,不得眾多;即一個人變化成另一個人,不能變化成二個人。菩薩由於受持此經,修行大涅槃智慧,于一心中圓滿變化出天人身、人身、修羅身、畜生身、餓鬼身。
再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身得自在,心得自在。凡夫之人,身心不得自在,或心隨身,或身隨心。心隨身,如醉酒人,身動則心隨動;如嬰兒身小則心小等。身隨心,如身有悲苦之人,涕淚橫流等。菩薩身心自在有十種,即命自在、心自在、財自在、業自在、生自在、願自在、信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
昔所不至而今能至,是菩薩化身成就,能化現無量身相,至無量諸佛世界無有障礙,而報身在佛國土不動,是心不隨身。一切羅漢、辟支佛所不能達到。菩薩能變身如細微塵遍無量諸佛世界,而報身在佛國土不動,是心不隨身。菩薩能將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大的身入一塵土這麼小的化身裏去,而報身在佛國土不動,是心不隨身。

昔所不聞而今得聞,是菩薩以一音聲能讓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都能聽到,而報身在佛國土不動,心也沒有動念。但是,眾生聽聞不到菩薩為之講法,是生死心;聽聞菩薩為之講法的眾生,才能盡生死心。再有菩薩身心可以相互分離開,不是相隨在一起。為度眾生,雖現大身心也不大,雖現十身心也不小,原因是菩薩心性廣大,身心自在;雖現一身,眾生各自見到的都不一樣,隨類應現。
再有,菩薩通達三千大千世界各類眾生的聲相,心裏沒有無量世界眾生音聲而又能聽聞到不同眾生的音聲,包括地獄音聲、畜生音聲等。菩薩不著相,即無定相、無果相等。
 

這時,高貴德王菩薩向佛請法說,聽聞此經必得菩提,怎麼無定相、無果相呢?
佛說,如果說諸音聲有定相、有果相,不是佛相,而是魔相。諸佛說法無有定果相,如世間有因有果,果也作因,因也作果;無因則無果,因無常,果也無常。所以,法無定相,涅槃不從因生,涅槃之體也不是果,涅槃之體也無定無果。簡單地說,有定果之相,就被人執著,也會被無常力破壞掉。所以,佛涅槃是常樂我淨,是不會被破壞的。
佛說,聽聞此經不要著文字相,不要有我聞相,我說相,給佛也定個相。音聲無定相,聽音聲而起噁心的人,果相是三惡道;聽音聲而起善心,果相是人天;菩薩聽音聲而生慈悲心,救度眾生。所以,音聲無固定不變之相,果報的相也不能固定。
昔所不見而今得見。是菩薩得清淨天眼,一時能遍見十方世界現在諸佛。而諸天人、聲聞緣覺之人的天眼,一不能看上一層天,二不能看十方諸佛世界。
昔所不知而今得知。是菩薩一見人的長相、衣著和說話的三言兩語,就知道這個人善惡根基差別和大小乘根基差別。
再有,菩薩修行空性空相;知我相空;知眾生都有佛性;知一闡提如果改變思想和心態,也可修善;這些是聲聞緣覺所不能知。
再有,菩薩受持此經,所得智慧與聲聞緣覺不一樣。對過去世的父母與怨敵,菩薩不親也不憎,無親憎相,只有法相空寂。而聲聞緣覺之人有親怨相。
再有,菩薩受持此經,得他心智通。聲聞緣覺之人以一念智慧知人心所想,而不能知其他眾生所想。而菩薩于一念中遍知六道眾生之心;又能知一至四果羅漢的十六種心,每果羅漢四種次第心。

佛說,菩薩受持此經能圓滿成就第三種功德。即舍慈,得慈,不從因緣得慈。
舍慈是舍世間慈,
主要舍的世間慈有凡夫慈、一闡提慈、犯重戒慈、謗佛慈、五逆慈、妓院慈、無根二根女人慈、屠夫慈、劊子手慈、獵師慈、聲聞慈、緣覺慈等。
不從因緣得慈,因緣有親疏怨敵,有善因緣和惡因緣,因緣之慈不是平等慈,出世間的慈悲心只有眾生而沒有親疏怨敵。
菩薩舍去世間慈,得出世間慈,得無因緣慈,不執著慈相,不執著戒相,不執著眾生相,而修行出世間的慈悲。
佛說,菩薩受持此經能圓滿成就第四種功德。四種功德有十事:一是根深難可傾拔;二是自身決定想;三是不觀福田及非福田;四是修佛淨土;五是滅除有餘;六是斷除業緣;七是修清淨身;八是了知諸緣;九是離諸怨敵;十是斷除兩邊。
根深難可傾拔。菩薩受持此經,身根不放逸,菩提根不放逸,一切善法根不放逸;善法于諸法中為最上,不放逸法在諸法中最為殊勝。所以,稱不放逸根深固難拔。
再有,菩薩受持此經,因不放逸而得增長信根、戒根、施根、慧根、忍根、聞根、進根、念根、定根、善知識根等。
自身決定想。菩薩受持此經,於自身生決定心,要盡此一報身證得未來世菩提,為眾生發菩提心。為此,堅決舍去自我心、無常心、聲聞心、緣覺心和魔心、自樂心、樂生死心等。讓自己的身體成為載佛正法之器。
不觀福田及非福田。菩薩受持此經,從觀外道持戒到供養諸佛是福田,但又是有求想的有為法。而慈悲救度一切眾生才是真正福田;平等救度持戒和毀戒的人,才是真正福田。

在種供養福田上有四種淨報。一是施主清淨受者不淨。即供養的人懂佛法,持戒,有智慧,知道惠施的果報為施主清淨;而受供養的人破戒邪見,不知法供養眾生得清淨果報為受者不淨。二是施主不淨受者清淨。即供養的人破戒邪見,說送財就是感情,哪有什麼果報,為施主不淨;而受供養的人,聽聞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必然有果報,為受者清淨。三是施受俱淨。供養的人與受供養的人都多聞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必然有果報,為施受俱淨。四是施受俱不淨。供養的人與受供養的人都破戒邪見,說送財就是感情,只不過是你幫我、我幫你而已,為施受俱不淨。
 
什麼是清淨果報,不執著於供養又不執著於果報,再依此經不為果報而供養,不為供養而供養。這是菩薩的持戒正見。
修佛淨土。菩薩受持此經,願一切眾生都得彼岸大智慧,以此誓願力為修佛淨土。
首先,菩薩受持此經,願眾生遠離殺心。以此因緣善根,眾生得壽命長久,共同有大勢力,獲大神通,並以此誓願因緣修佛淨土。
然後,菩薩受持此經,願眾生遠離偷盜心。以此因緣善根,願諸佛國土地都是七寶所成,與眾生共同富足,喜歡什麼自然就滿足什麼,並以此誓願因緣修佛淨土。
其次,菩薩受持此經,願眾生遠離淫欲心。以此因緣善根,願諸佛國土所有眾生無有貪欲嗔恚疑心,也沒有饑渴苦惱之患,並以此誓願因緣修佛淨土。
再次,菩薩受持此經,願眾生遠離妄語心。以此因緣善根,願諸佛國土常有花果茂林香樹,共同與所有眾生得妙音聲,並以此誓願因緣修佛淨土。
再次,菩薩受持此經,願眾生遠離兩舌。以此因緣善根,願諸佛國土所有眾生並共同與眾生常共和合,講說正法,並以此誓願因緣修佛淨土。
再次,菩薩受持此經,願眾生遠離惡口。以此因緣善根,願諸佛國土地平如掌,無有沙石、荊棘、惡刺,共同與眾生其心平等,並以此誓願因緣修佛淨土。
再次,菩薩受持此經,願眾生遠離無義語。以此因緣善根,願諸佛國土所有眾生,無有苦惱,共同受樂,並以此誓願因緣修佛淨土。
再次,菩薩受持此經,願眾生遠離貪嫉。以此因緣善根,願諸佛國一切眾生,無有貪嫉、惱害、邪見,共同受樂,並以此誓願因緣修佛淨土。
再次,菩薩受持此經,願眾生遠離惱害。以此因緣善根,願諸佛國土,並共同與所有眾生,修行大慈大悲,得一子地,並以此誓願因緣修佛淨土。
再次,菩薩受持此經,願眾生遠離邪見。以此因緣善根,願諸佛國土,並共同與所有眾生,都得彼岸大智慧,並以此誓願因緣修佛淨土。
修佛淨土就是成就菩薩自己的佛國土。
滅除有餘。有三種有餘,一是煩惱餘報,二是餘業,三是餘有。
煩惱餘報。
如果有貪欲習氣重的眾生,業成熟時,受地獄報後,要轉入鴛鴦、鹿、龜等畜生身受報;畜生報後得人身時,長相令人討厭或為淫女等;如果得出家,要犯重戒。
再有,如果有嗔恚習氣重的眾生,業成熟時,受地獄報後,要轉入毒蛇、虎、狼、貓、鴿等畜生身受報;讓其天天看見毒,接觸毒,食毒,喘氣都是毒。畜生報後得人身時,什麼惡事、壞事都敢作,生死不怕。如果得出家要犯重戒。
再有,若有愚癡習氣重的眾生,業成熟時,受地獄報後,要轉入象、豬、牛、羊、蚊、蟻等畜生身受報;畜生報後得人身時,聾、盲、瘖、啞、駝等殘疾或諸根不全,不能得佛法修行;少數得出家要犯重戒。
再有,若有驕慢習氣重的眾生,業成熟時,受地獄報後,要轉入糞蟲、駝、驢、犬、馬等畜生身受報;畜生報後得人身時,為奴僕、乞丐或窮人;若得出家常為眾生輕賤,要犯重戒。
餘業。如借貸款還本後,還要還利息;這個利息是高利貸,是借本一還息萬。所以,凡夫有六道輪回的業,一果羅漢七番生死業,二果羅漢二番生死業,三果羅漢一番色界滅業。
餘有。
如人伐樹,樹幹斷而根未除。四果羅漢和辟支佛,世間煩惱業習已斷除,而業習之根在心裏未除淨。
菩薩受持此經,這三種業習全部滅除乾淨。修清淨身。菩薩受持此經,修不殺戒。由於慈心不殺,成就百福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八十種好是三界內八十個星球天人中最好的形像和清淨身,令各天眾生信伏、受教、發菩提心。
再有,菩薩欲證無上法王、欲飲無上甘露法味,要先修清淨身。以身清淨才能速證菩提。
了知諸緣。菩薩受持此經,得大智慧,住於空觀,不見色相、色緣、色體、色生、色滅等,諸法空相,了因了緣,得出世間無因緣慈悲,是菩薩的了知因緣。
離諸怨敵。菩薩受持此經,住于智慧,遠離一切煩惱。但又示現煩惱眾生,為教化、救度眾生。菩薩示現的煩惱眾生,不畏三惡道眾生,就怕誹謗三寶的眾生;這樣的眾生被魔控制。所以,菩薩把魔事看作怨家,智慧破魔就是遠離眾魔怨敵而魔自破。
遠離二邊。菩薩受持此經,智慧出於世間。一不受三界二十五有眾生業報,二不受愛煩惱之業報,是菩薩遠離兩邊。

這時,高貴德王菩薩向佛請法說,四種功德十事,怎麼只說九事,沒有說斷除業緣或如何修淨土呢?
佛說,一切菩薩和十方諸佛,都修十事。諸佛不會因業緣示現在不淨的世界,而是佛淨土莊嚴。如果有人心想,佛不應該在地球這不淨而穢惡的世界示現佛出世。這麼想的人善業智慧不足。為什麼這麼說,一是此世界有清淨的一面,眾生業重而不見;二是此世界不淨而穢惡是眾生業力感召,在佛的境界上無有不淨與穢惡,佛示現涅槃後,法身還久住此世界;三是釋迦牟尼佛不是在此世界成佛的,其實此世界誰也成不了佛,都是在報身佛國成佛道;為度眾生,踐行因地菩薩時發的宏深誓願而來此世界示現成佛,轉佛法妙意;四是諸佛都會這麼做,慈氏彌勒菩薩也會以誓願來此世界,令此世界清淨嚴嚴。

佛說,菩薩受持此經能圓滿成就第五種功德。五種功德有五種果報。一是諸根完具;二是不生邊地;三是諸天愛戀;四是常為天魔、沙門、外道等恭敬;五是得宿命智。菩薩以受持此經因緣力而圓滿這五事的功德。
高貴德王菩薩向佛請法說,有人修佈施,才能圓滿五種功德。今天佛怎麼又說因此經圓滿成就呢?
佛說,因財物佈施得五種功德,因為佈施的有形和有限,一是數量有限;二是時間有限;所以,得不得這五種功德不能確定,不能長久,不能清淨,不能殊勝,不能一樣,不能無漏,不能利益安樂憐憫到一切眾生。而菩薩受持此經的因緣為法佈施,是能確定,是能長久,是為清淨,是能殊勝,是能一樣,是能無漏,是能利益安樂憐憫到一切眾生。況且,財物佈施讓人能得離饑渴,而受持此經的法佈施,能讓三界眾生遠離渴愛之病;財物佈施能讓人得生命相續,而受持此經的法佈施,能讓三界眾生遠離生死,慧命相續;財物佈施讓人得到欲望的滿足,而受持此經的法佈施,能讓三界眾生斷一切貧窮煩惱,增加善法因緣;財物佈施有分別因和差別果,而受持此經的法佈施,無分別因和差別果,眾生平等。

佛說,菩薩受持此經,能圓滿成就第六種功德。菩薩受持此經,修大涅槃,得金剛三昧。三昧是清淨身禪定而得,身口意業三休息,在定中入到空、無相、無作,三種境界於一體的神通變化裏去;現前相融,過去未來相攝,三世相攝,十方世界在一念間圓滿顯現出現,是修行人於世界證得的出世間的不可思議的神通變化境界。也是諸佛、諸菩薩示現無量妙身救度一切眾生的緣起。八地以上菩薩能住于三昧中,於十方世界變化,遍滿其中,行佈施講法教化眾生,破壞三惡道于諸魔事,讓眾生安立於佛教三乘,得到利益,都能讓其成就,而心不動,又無心想之相。這時,才有救度一切眾生,而又無一眾生可度。七地以下位次菩薩,尚有眾生可度,有佛道可成的心相,無化身成就。所以,一地至七地菩薩的修行還有一大阿僧祇劫的時間。

菩薩安住于金剛三昧之中,不受十方世界法則限制,如地球引力法則,火能燒、水能淹,光速與距離等物質屬性法則等等,都不能束縛菩薩化身的往來活動,即能破散一切諸法。世間諸法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變化變動,如星球隕落、恐龍滅絕等現象。這些變化讓人害怕,變化的原因也讓人害怕,如現時放的電影,病苦劫殺,念念生死,事態變換等,都是魔幻一樣的境界,無一真實。菩薩因地時在世間修六度萬行,已成就無極限的彼岸功德智慧,才能安住金剛三昧。
金剛三昧是菩薩化身三昧之根本,其他三昧都離不開金剛三昧境界,即菩薩的神通變化都以金剛三昧為基礎。而菩薩報身的根本三昧是如幻三味,能夠自在出入涅槃的境界,不受無明生命存在的限制,幻化種種生命現象,救度眾生。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三】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二十二之五】
佛說,菩薩受持此經,能圓滿成就第七種功德。聞修此經微妙,得大涅槃智慧的近因緣。當下近因緣法有四種,一是親近善友,二是專心聽法,三是繫念思維,四是如法修行。親近善友為親近善知識;專心聽法為不疑惑善知識所教佛法;繫念思維為至心信行;如法修為按佛法次第持戒修行。若凡夫能聽善知識教,至心信受,發心向佛,持戒修行,必能得見佛性,去除煩惱,證得常樂我淨。
佛說,諸佛、菩薩、辟支佛、羅漢是眾生的善知識。能教眾生遠離十惡,修行十善;自不殺生,教人不殺;自行正見,教人正見;自修菩提,教人修行菩提;自修行信戒佈施多聞智慧,也能教人信戒佈施多聞智慧。能這樣修行的人是真善知識。
菩薩專心聽法是知善知識有善法。所行作不為自樂而為眾生安樂;說話不講別人的短處,只說善事;讓周圍的人心漸遠惡法,增長善法。能親近善知識的人,本來沒有戒定慧和解脫知見,而能得之;不圓滿的人,得到增廣。因為親近善知識,能讓人明白佛法經藏的深義,知自己如何行持。所以,聽善知識教的人,是真聽法的人,也是聽到真正的法,等於受持大乘經典和聽受此經。聽受此經雖知人人有佛性,如何修持見佛性,還要靠善知識指引。
菩薩繫念思維是,勤修禪定,在定中入空三昧、無作三昧、無相三昧。能入空三昧的人,不見人天眾生能夠真實常住;能入無作三昧的人,必無有願求;能入無相三昧的人,心無色、聲、香、味、觸、生、住、滅、男、女十相。
 

菩薩如法修行是,在世間勤修六度萬行,得出世間常樂我淨。
佛說,第一善知識是諸佛與菩薩。經常用三種方法教化眾生,一是畢竟軟語,二是畢竟呵責,三是軟語呵責。能如此教化眾生的人,是真善知識。軟語都愛聽,呵責就不好接受。其不知善知識能呵責幾句是天大的好事,既了業又能明心智。凡夫若起一念嗔恨心,立刻就與善知識斷緣,因此失去往生淨土的功德。諸位要慎之又慎。
再有,諸佛與菩薩為大醫王,真善知識。因為,一會觀察因緣,二會觀察根基,三會觀察修行次第,四會觀察業報,五會認證生往何趣。如知病、知藥,什麼病服什麼藥。地熱水風之病人,服用酥油,熱病服用蜂蜜,水病服用姜湯等,知病根,明藥性,用藥准,劑量適中。諸佛與菩薩觀眾生有三種重病,一是貪欲,二是嗔恚,三是愚癡。貪欲重的人,要修白骨觀,嗔恚重的人要修慈悲觀,愚癡的人要修十二因緣觀。
再有,諸佛與菩薩為大船師,真善知識。能用法船度眾生離生死苦,到達極樂彼岸。諸佛與菩薩是眾生修得圓滿善法的根本;若有見到的人,至心聽教奉行,得斷一切煩惱;若有聽受佛妙法的人,持念佛的名號,一定能成就菩提;若有人能親近到佛與菩薩,至心聽教奉行,得滅除一切重罪,還得十善法。以此親近善友因緣,能讓有緣眾生得近於大般涅槃,而成佛道。

佛說,菩薩以聽法因緣,得近於大般涅槃,而成佛道。一切眾生有緣親自聽到諸佛與菩薩說法的緣故,等於具有信根,又信根堅固,歡喜的去奉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老老實實修行一定階段後,便可得一果羅漢,乃至成佛。要知道這是聽法因緣的勢力所成就。凡夫之人很難理解,我看這個人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能有果位麼?說實話,特殊的地方沒有在表面或言詞上,而在心裏功德上、在行做上、在修持上、在弘法上。恰好在表面上傻裏傻氣,言辭平平常常,有果位的人才能於此五濁惡世隱世修行。
佛說,菩薩為諸眾生說法,明確告訴修行方法,修行路徑;如何圓滿善法,遠離惡法。如明鏡照人面像,無不明瞭,善惡美醜自分;如眾生想到善處,求取佛法珍寶,而不知路怎麼走,送給一張地圖;如用鐵環降伏狂暴醉象,用聽佛法的加持力,讓眾生不起貪嗔癡等造惡之心等。這都是聽法功德。

佛說,如果有弟子親自聽佛說法,專心聽受十二部經,並以此修行,都能得證果位;一果羅漢的人遠離對生老病死的心裏害怕而果位增長。親聞佛說法並依法修行的人有開法眼的功德。而世界上值佛住世又親聞佛說法的人很少,時至今日能聽到菩薩之人講佛法的也不多;在數量不多的人中,還有暫時聽法,其心不牢固,幾天就心猿意馬了;只有善根深重之人,專心聽受,如聞而行。如此聽法因緣的人,才得近於大般涅槃,而成佛道。如舍利弗,有一次病很重,用四人抬到道場聽佛說法,聞法功德力的原因,病苦轉為安穩。
佛說,菩薩以思維因緣,得近於大般涅槃,而成佛道。聽聞佛法後,心裏要好好想一想,把所聽佛法與世間想像聯繫起來都想明白了,心裏就覺得輕鬆;再加上禪觀的修證,心便得解脫。古有“大疑大悟”的說法,就是這個道理。有人說佛教是迷信,是愚昧,實際上佛是讓眾生明白人生真相、世間真相、宇宙真相,是信而不迷,行而有覺;在世間行戒定慧,得定中三昧,無始劫來大夢方醒,是智覺而不愚。但愚夫愚婦修行也可成就,誰修誰得,誰行誰證。
凡夫思維從生老病死開始,觀察世間一切無常、無樂、無我、無淨,處在顛倒之中;一果羅漢對生老病死也心生苦惱。由於思維,覺知善法,相信佛法僧三寶實有而真常,近而起修戒定慧等,自然成就善道,斷除煩惱,增長智慧至功德圓滿。
在這裏專為在家人講幾句,有的人見出家人有的不參禪打坐修行,有的不住寺廟住俗家,有的破戒喝酒、吃葷、入淫室,有的不為佛事而專為錢事等,就不信佛了,將佛像、經書送走,參禪打坐修行就更談不上了;還說什麼,出家人都那個樣子,在家人還能怎麼樣。這樣的人,
一是著假相,人云亦云;
二是其心不堅,為別人而修行;
三是不明真相,自覺自願地當了魔子魔民的眷屬;
四是善根不足,沒有善緣;
五是業習尚重,家賊召外鬼自劫家財。
所以,諸位要學會思維,增長智慧,有擇法眼,走自己選擇的路,直至心裏的目標,生死彼岸。

佛說,菩薩以如法修行因緣,得近於大般涅槃,而成佛道。菩薩如法修行,證得出世間的神通智慧,於三界一切法則沒有障礙,自有往來,為見一切法空無所有。菩薩又觀三界一切法則,都按照自己的發展規律變化著,來此化身示現之身體,也不會有真正永恆的常樂我淨。所以,菩薩行人甯捨身命也不犯禁戒,精勤修行。
有一位天主教徒問我,天主的天堂是永恆,天堂裏的人是永生;你們佛教的極樂世界是永恆和永生嗎?我說,天堂是宇宙的天體星球,生活在那裏的人也是有形體的,對嗎?她說,是這樣。我說,佛教認為天體星球是由物質組合而成,按照客觀規律也會有生有滅,地球如此,天堂也會如此。在沒有終始的無限時間裏,天堂所在星球也會壞掉,散入虛空,再重新組合新生,再成為新的星球和天堂;那裏的天人還是永生嗎!只是相對地球而言,那裏的人享樂天福的時間會比地球長千萬倍而已。她又說,那你們佛教的極樂世界不也是由物質組合而成的星球世界嗎!我說,佛教認為凡一切有形有相的物體都是這樣,極樂世界也不例外。她又說,那你們佛教為什麼還要教人往生極樂世界呢?我說,極樂世界只是佛繼續教化、善化眾生(菩薩)的場所,待菩薩功德圓滿成佛後,就不依物質世界而住,無形無相又真實存在於虛空之中,住於宇宙更美妙的時空裏,常樂我淨;也是人人具有的真如法性。她又說,看來佛教確實博大精深、奧妙無窮,不是世人有點文化知識就能明白的。

佛說,世人如法修行有兩種,一是真實,二是不實。如法修行不實之人是不實際知見自具佛性和宇宙之中,實際存在的佛法僧三寶真相,用禪宗的話說,是沒有明心見性之人。
如法修行真實之人,明心見性,知涅槃實相。涅槃實相是,一盡,即煩惱盡;二善性,即慈悲;三實,即不是虛幻;四真,即確實妙有存在;五常,即如虛空無法壞掉;六樂,即有感知的妙樂;七我,即性我;八淨,即清淨無染。
世人如法修行未證果位之人,依禪定力而涅槃的實相是,一解脫,即暫時離生死煩惱;二善性,即有天福;三不實,即沒有擺脫無常力;四不真,即時間有限;五無常,即在變化之中;六無樂,即無妙樂,只有欲樂;七無我,即不見佛性真我;八無淨,即業不清淨。

聲聞緣覺如法修行之人,依三界無漏功德而涅槃的實相是,一解脫,即世間煩惱已盡;二善合性,即自利功德;三不實,即沒有徹底解脫;四不真,即有相;五有樂,即天樂;六清淨,即三界業清淨。
佛說,光知涅槃,不等於見佛性和見法僧實相。十地菩薩見佛性如夜觀人,尚不能詳見其貌。只能說菩薩知于佛性。一知常,二知淨,三知實,四知善,五知當見,六知真,七知可證。
怎麼說菩薩知佛性或知如來相。因為佛性是菩薩用智慧覺察之相,如山頭白雲,遠可觀而近不可持;為度眾生慈悲善現相,如太陽照虛空,可有無量道金光。所以,菩薩知佛無相而常樂我淨,是真實的煩惱解脫者;為度眾生又可以示現可知可見的無量身相。
怎麼說菩薩知于法相。菩薩知一切法是眾生業力召感而生,不同的眾生因業力不同而感召世界不同;各世界的法則,即客觀規律和外部環境及自身形態的不同。世間諸法既可利益眾生,又可毀滅眾生;既可以利益善人,又可以利益惡人。如人離不開水,而水又能將人淹死等;大地生長鮮花,又有毒草,鮮花美麗可觀而又有人因花粉而過敏;毒草能置人於死地而又能入藥而為人治病等。佛法在世間,信解行證可成就聖道;破重戒,謗佛法僧,造五逆罪要受到地獄重罰;不信不解不行之人,自然於六道輪回。佛慈悲善法不懲罰人,而三界法則不饒人。
怎麼說菩薩知于僧相。菩薩知法界不同而僧相有別;此世界的出家人為世間僧;一至四果羅漢和辟支佛為三界真僧;菩薩為法界真僧;佛為佛法僧一合相僧。
佛說,菩薩修行證佛道的微妙經典,怎麼不能明心見性,是因為菩薩雖具五眼,但慧眼功德不圓滿,知見報身佛相和無量化身佛相,不見遍虛空法界的法性身佛相。
佛說,眾生之性雖是佛性,但被無明覆蓋,感召之身是輪回之物,報身沒有功德證悟,即實有受報又等於虛無,不能獨立於色相之外而存在,即使中陰身等,也是有色相之身。凡夫肉眼不能見,開天眼的人等,一見便知。
佛說,涅槃是常樂我淨,雖樂而不是受樂。總的說分兩種樂,一寂滅樂,即報身佛的覺樂與妙樂;二覺知樂,即化身佛實相之體有受樂、妙樂、覺知樂。具足三種樂於一法性的為菩提樂。

這時,高貴德王菩薩向佛請法說,若煩惱斷處即可入涅槃,那佛在菩提樹下證道時煩惱已斷,魔王說,世尊涅槃的時候到了,佛怎麼不入涅槃呢?還有,諸菩薩于無量劫已斷煩惱,而不能稱為涅槃,唯佛獨稱為涅槃呢?再有,若斷煩惱不是涅槃,佛怎麼說此身即是涅槃?再有,佛怎麼告訴魔王三個月後當入涅槃呢?再有,佛如果入涅槃,怎麼預定日期呢?
佛說,諸佛、菩薩于無量劫早已遠離妄語,所說真實無虛。當時在菩提樹下,魔王請佛如涅槃是魔王真實不知涅槃是什麼樣。魔王認為,佛默然無語,不化度眾生,就是入般涅槃。為此,佛今天不說佛法僧無差別之法,只說佛常住與清淨二法沒有區別之法;不說佛與佛性涅槃無差別之法,只說佛法僧真常和永恆不變之法;不說涅槃有無差別相之法,只說佛法僧真常實有不變之法。
佛說,是什麼因緣於三個月前對魔王說要入般涅槃的!因為,有的聲聞弟子發生爭論,當時有惡比丘多犯禁戒,受不淨物,貪求利養,自稱是幾果羅漢,詆毀侮辱其他僧眾,不尊敬教義和戒律等,還在佛面前公開說,我們所言所行佛都知道,也沒有制止這樣做呀!這樣的惡人,不聽佛教導。所以才告訴魔王,三個月後要入般涅槃。
佛說,這樣的惡比丘不讓諸聲聞弟子前來見佛,不讓聽聞佛法。說佛要入涅槃了,只有諸菩薩才能見到佛,聽到佛法。不說,佛是示現涅槃,而實不入於涅槃,佛法僧常住等。要知道這些邪見惡人等,不是佛弟子,而是魔王同黨。
佛說,佛要在此雙樹林間入般涅槃,而佛實沒有入涅槃;只是佛化身示現的肉身佛入般涅槃,而佛法性真身不入般涅槃,還要常住世間。而有些聲聞弟子不明佛法,如見太陽西落而太陽無西落一樣。是眾生無智生顛倒,聲聞弟子的智慧眼被煩惱覆蓋,不見佛涅槃實相,對佛示現涅槃生滅度想。所以,才告訴魔王,三個月後要入般涅槃。
佛說,佛知道童子菩薩于三個月後善根成熟,來佛所為眾生請法。還有,五百力士三個月後能發菩提心;純陀等五百人三個月後善根成熟;還有一部分外道人三個月後能斷外道邪見之根等。所以,才告訴魔王,三個月後要入般涅槃。

佛說,在過去佛在尼連河邊對魔王說,還沒有多聞弟子的原因,雖斷煩惱,而不能入涅槃。開始為五比丘說,又為五十人、五百人等說佛妙法等。這時,佛告訴魔王,斷煩惱是涅槃,不是大般涅槃;只有見佛性後斷煩惱的人才能入般涅槃。涅槃為不來不去,不起煩惱,智慧於法無礙等。佛身心智慧遍滿虛空法界,常住而無有變化,這才是般涅槃實相。
佛說,菩薩受持此經能圓滿成就第八種功德。菩薩受持此經,修大涅槃,要斷除掉五事,遠離五事,成就六事,修行五事,守護一事,親近四事,信順一實,心善解脫。
斷除五事為,色受想行識。五蘊能讓眾生生死相續,不離重業,分散善念,三世受所控制,是生煩惱諸惡根本。所以,要方便斷除。
遠離五事為,一身見,二邊見,三邪見,四戒取,五見取。身見生貪著,邊見生差別,邪見生罪惡,戒取生煩惱,見取生輪回。
成就六事為,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天,五念施,六念戒。念佛法僧感佛恩而修道,念天是感天恩而精勤,念施是感眾生恩而憐憫,念戒是善護清淨行。
修行五事為,一知定,二寂定,三身心受樂,四無樂定,五首楞嚴定。定能知空;寂定有悟;身心受樂為法喜充滿;無樂定為不執著定樂;首楞嚴定為智慧觀,入三昧等。
守護一事為,常勤守護菩提心。
親近四事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信順一實為,唯一佛乘。
心善解脫為,善行智慧,解脫煩惱。

這時,高貴德王菩薩向佛請法說,所說的心解脫,本來心也沒有什麼束縛,你愛想什麼都行,還說什麼善解脫呢?另外,本性是佛性無貪,那貪心又是怎麼來的呢?
佛說,所說心本無所束縛,又有所束縛。無所束縛是個體獨立,思維無限,這是眾生的思維心。又有所束縛是業習因緣和合而有身體,體內諸根有需求的內動力,外有所需求的諸色相物質音聲等;這時的心被內力和外力所束縛。性本無貪,而身隨外緣紅塵諸事,心也隨習慣力而定;這樣心被業習染汙為貪。因貪而生因,因受報而為果;有多因受一果報,也有一因受多果報。所以,因不定果也不定。所以,世上有說,天下無惡人,只有惡行;天下無善人,只有善行;善惡只在一念之間。惡人可轉為善人,是心轉善;善人可轉為惡人,是行轉惡;善惡轉化只在於心。所以,諸佛善非善,只是慈悲。

心解脫有二個因緣,一是隨於生死,二是隨大涅槃。隨於生死,為身有五欲之需求,心為五欲需求而想,去追求滿足,為身心俱貪著。有身心貪著因緣的業習,永遠在六道中生死輪回,被魔力而控制而不知自覺。如有的人認為狗貓很好,不勞而獲;有的人認為魚鳥很好,自由往來;可見眾生的身心貪著惡習有多重,做人還貪著於動物的欲樂呢!
隨大涅槃,是身雖有五欲需求,而心聞佛法而不執著五欲之樂,先斷貪念;再起修斷身貪欲。這樣為先斷因,再斷緣,最後因緣共斷,達到身心都不貪著。聲聞緣覺持戒修行,有身清淨到心清淨再到業習清淨,為心隨涅槃。菩薩是自清淨後,慈悲眾生,讓有緣眾生也得清淨為隨大涅槃。
外道之人,若離邪見,放下我見,以平常心、平等心、求真理之心,聽一聽佛教經典;然後,有智慧的人,再受三皈,依法修行,證悟後再發菩提心,也可得清淨,隨大涅槃。
在家之人,有家庭、有事業、有生活等,俗務纏身。但能聞法起修,修行與事業兩不誤,身淡五欲之樂去其緣,心斷五欲之樂去其因,也可身心清淨而業習清淨,得心解脫。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四】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二十二之六】
佛說,菩薩受持此經能圓滿成就第九種功德。菩薩受持此經,修大涅槃,要成就五事。一是信,二是直心,三是戒,四是親近善知識,五是多聞。

信,
堅信有出世間之法,堅信善行方便;信是道原功德母。有信之人才能修戒定慧,才能修佈施等六度萬行,才能得聖人性而解脫生死煩惱。
直心,直心是道,是直心說證悟,直心不生邪曲。但直心與善巧方便要結合起來運用,該直心時直心,該善巧時善巧,遇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善巧不礙直心,直心運用善巧,才能達到弘法利生的最佳效果。
戒,是根據眾生五欲三毒習性而說戒,離戒修而無道,戒修才能圓成道果。
親近善知識,善知識是超凡入聖的引路人;離開善知識引領是盲修瞎練,難成道果。
多聞,
多聽聞佛法,多聽聞善知識教導;多聞可以千劫疑問一刻解,一語破凡見聖天。自以為是真愚蠢,輕法慢教最迷頑。

這時,高貴德王菩薩向佛請法說,眾生皆有佛性,一闡提也是佛性不斷,佛性中自然有無上正等正覺,也應該自然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佛怎麼還說要眾生聽聞佛法,受善知識教,三皈五戒十善等持戒修行呢?
佛說,世上有兩種人很稀有。一是不行惡法,二是有罪能悔。又有兩種人很可貴,一是作恩,二是念恩。又有兩種人很難得,一是咨受新法,二是溫故不忘。如世間的學習新知識,不忘舊學問。又有兩種人更稀有,一是造新,二是修故。即在原有基礎上發展創新。又有兩種人更可貴,一是樂聞法,二是樂說法。又有兩種人更難得,一是善於提出問題,二是又善於解答問題。
佛說,如病人遇良醫有良藥,其病可醫。是比喻有緣眾生能值遇佛和佛法住世,生死煩惱之病可以斷除。若不遇者是比喻與佛和佛法無緣。則不得醫,比喻一闡提,不信佛和佛法。若不遇者和則不得醫這兩種人,往昔也修過善,才得壽命。但壽命不定,受九種情況影響。一是吃不該吃的食物,二是嘴不離零食,三是消化不良還多吃,四是大小便不正常,五是有病不聽醫囑,六是不接受護理,七是有病不治硬挺著,八是傳染病,九是縱欲。這九種因緣是由業習而來。
再有,從一果羅漢至辟支佛,若有緣值遇聽受佛菩薩所說深法,則能發菩提心。也如病人遇良醫也有良藥。若無緣值遇佛菩薩,又沒有聽聞到佛菩薩所說深法,則不能發菩提心。也如若不遇者和則不得醫。眾生自然具有佛性,但不能自然成就;佛性即被無明覆蓋,又被業習牽引。所以,不具足成就的功德。

一闡提人值佛或聽聞佛菩薩所說深法和不值佛或不聽聞佛菩薩所說深法都一樣,雖有佛性而無信根,都不能發菩提心。所以,一闡提可以理解為信不具,修善方便不具,佛念不具,智慧不具,善不具等。由此,一闡提雖有佛性而不能擋住作眾惡落入地獄,不能擋住作眾惡入三惡道。
佛說,菩薩經常讚歎人的善處,不說人的短處;經常作善事,不作惡事;若有過失,及時懺悔,不隱瞞自己的過錯;對小輕罪生大罪重罪想而不去做;如果有質問,保持默然不語,爭辯為有過失等,是菩薩所修直心。菩薩以直心,信有佛性,是佛弟子。以直心因緣,具足三戒。
佛說,菩薩親近善友是,為眾生經常讚歎善道,不說惡道;若說惡道,必須說明不是善報。
菩薩知佛是一切眾生的真善知識,如果有眾生聽佛為其說法,能斷所有邪見;如果有眾生能見到佛並聽佛為其說法,能斷應墮地獄因緣,得生人天;如果有人能得佛親傳法門修行,一定證果;如果有貪欲心重的人能見到佛,會得以方便而為除之;如果有嗔恚心重的人能見到佛,會得到以智慧而為斷之;如果有愚癡心重的人能見到佛,會得到以智慧語而為滅之;如果有極惡之人能見到佛,會以善法因緣受人天敬念;如果有病重之人能見到佛,會以福壽因,病得到健康;如果有作惡事業之人能見到佛,會以慈悲因緣得以舍離改為善事業等。
佛說,菩薩具足多聞是,能讀誦、受持、解說佛說十二部經微妙章句,知佛常住,知法無定法。
佛說,菩薩難作能作,難忍能忍,難施能施,而為眾生說法,斷除眾生無量煩惱。在菩薩心裏,又不生一念我為眾生說法,我為眾生斷除煩惱。因為菩薩修空、無相、無作三昧,于諸眾生不嗔不喜。所以,無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這時,高貴德王菩薩向佛請法說,一切諸法,來自性空,那就不應該再去修空。若性不空,雖然修空也不能得空。
這裏是把世間諸法空性和出世間的諸法空性混在一起提出問題。
世間諸法空性是對無常變化而說,前提是諸法實相。如薪盡火滅,薪為灰火,哪里去了;再如,地球上的隕石,曾是宇宙中的一顆星球,隕落前星球上的生物現象和法則哪里去了。
出世間諸法空性,是自然不依附於任何色相上,能於虛空獨立存在,得大自在,世間諸法不能阻礙。這麼說的前提是化身成就的人,才有此境界。一些法師講《心經》《金剛經》時,在這裏講不明白,問題就出在這裏。
佛說,一切諸法,來自性空,不見空性,落入諸有,色相相續,不得入大般涅槃,不得見諸佛菩薩。
這時,高貴德王菩薩向佛請法說,空是無法,那修空三昧,又能見到什麼呢?
佛說,修空三昧,見不空法。貪是有性,不是空性。色性顛倒,眾生生貪。這裏佛說見不空法是,菩薩空中妙有;一有性,二有樂,三有常。在世間法,眾生有色身,身心有業習為貪性,沒有修空將色身業習空掉。所以顛倒生心為貪。眾生在世間有法性,諸菩薩出世間無法性,修空見空中妙有。在世間菩薩必修六度萬行,證得出世間智慧後,出世間無六度萬行。如阿難見親屬離世愁惱啼哭,而佛不但沒愁苦,容顏更好。因為佛修空寂,不見親屬,已得法忍。
佛說,菩薩受持此經能圓滿成就第十種功德。菩薩為眾生解說此經,顯示佛性,從一果羅漢以上聖位之人,都能信受,得入大般涅槃。

這時,高貴德王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樣的眾生於此經不生恭敬心呢?
佛說,佛入大般涅槃後,有一些聲聞弟子不修無證,不看佛經,不聽佛法,而導致愚癡破戒,喜歡鬥爭和外道典籍,受畜一切不淨之財,貪求供養,攀緣權貴等;放舍十善,行十惡法,無慚無愧。若見有人受持讀誦講解流通此經,當被這些惡比丘殺害;還有,這些惡比丘還開會立下制度,攻擊、排斥受持此經之人;還攻擊此經是偽經,是外道邪見經,是魔說經等。這樣的人不能信順此經,對此經不生恭敬心。
佛說,那時如果有眾生信敬此經乃至半句,要知這樣的人為佛弟子。如信修行,能得見佛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