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5日星期日   農曆乙酉年12月16日   佛曆2549年

之舊帖


農曆12月16日毘盧遮那佛聖誕
「華嚴三聖」──毘盧遮那佛、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

華嚴經中所指華藏世界之三位聖者,毘盧遮那佛居中位,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脅侍在左右,
稱為華嚴三聖,來利樂一切眾生。

毗盧遮那即“大日如來”(摩訶毗盧遮那,梵文Mahavairocana)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佛,是指那一尊佛呢﹖
是指釋迦如來的報身盧舍那佛。
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盧舍那佛在華藏世界講的,
「佛」是指盧舍那佛。

華藏世界有如一個倒轉了的寶塔,上闊下窄,一共二十層,
娑婆世界在華藏世界的第十三層,極樂世界亦在第十三層,
所以華藏世界就是娑婆同極樂的本體,
是故無論你在娑婆或在極樂世界修行,
最後都以証入華藏世界為圓滿,
極樂與娑婆,只不過是度眾生的方便土之一。
故言:「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八難三途,共入毗盧性海。」


華嚴經與法華經
都被稱為經中之王,究竟那一部才真正是經中之王呢﹖

法華經講開佛知見,一開佛知見,就見到佛的境界,就即是華嚴經。
華嚴經講佛的境界,講得很清楚。
如是,見佛境界之前,先要開佛知見,就即是法華經。
故兩部經地位相等,同等重要

華嚴經是由文殊菩薩與阿難尊者一同結集的。
結集之後,龍王將這一部經收入龍宮,
後來龍樹菩薩入龍宮,見到華嚴經有上、中、下三本,
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中本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下本有十萬偈。
龍樹菩薩認為閻浮提眾生,只可以受持下本華嚴,
於是將下本之十萬偈流傳在這個娑婆世界。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喻佛的法身,方喻佛的報身,廣喻佛的應化身。
三身是佛果報,果不離因,以修萬行因華,莊嚴萬德果海,故名華嚴。

大喻佛的法身:
法身,於凡夫位,為本來面目;於佛,名法身;
在宇宙萬事萬物言,叫諸法的實相;
華嚴經稱一真法界。
法身無相,清淨本然,遍法界以為身,等太虛之量,所以是大。

方喻佛的報身:
方,即法則的意思,開悟後從法性起修,修報身佛。
報身佛以法身為體,法身以報身佛為相,
法身無相,如不現一個相出來,十地菩薩就見不到佛,
若見不到佛,如何聽佛說法呢﹖
所以「方」是喻報身。

廣喻佛的應化身:
法身和首楞嚴大定和合,能化現千百億應身,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度之。
法身與般若的功德和合,能說種種的佛法,應以何法得度,即為說何法而度之。
法身與慈悲的功德和合,就能夠大慈與眾生樂、大悲拔眾生苦。
所以「廣」是喻應化身佛的用途廣博。


一切眾生皆能成佛,成佛時,有三身,法身、報身、及應化身。
法、報、應三身,都是同一個身,
即以法身為體,以報身為相,以應身為用。
六祖壇經云:「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原來是一身。」

法身:
釋迦世尊的法身,名為毗盧遮那佛,遍滿虛空。

報身:
報身名盧舍那,在華藏世界成佛。
報身亦分兩種,就是自受用報身及他受用報身。

自受用報身,自受用報身無相;是佛自己受用法樂之佛身,
無相而量等虛空,就是大菩薩也見不到,惟佛與佛,乃能知之。

他受用報身,是佛為十地菩薩說法的時候示現的,是千丈盧舍那佛,
是非常殊勝的身,又叫做勝應身。

應化身:
但是聲聞及凡夫都見不到,所謂「有眼不見舍那身,有耳不聞圓頓教。」
所以佛再現應化身,現一丈六尺高的老比丘身,叫做釋迦牟尼,
在娑婆世界示現成佛,雖然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但對勝應身佛來說,是屬於劣應身。

 

 

眾生成佛時有三身,稱為三身佛,
三身佛分別名為法身佛、報身佛、及應化身佛。

法身佛:
法身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本來具有的,不需要修,只要你悟,
悟即見自己本源自性清淨的法身佛。

報身佛
報身佛不容易成,需經三大阿僧祇劫,修種種的苦行難行,
乃至無善而不成,無德而不就,功德圓滿,方可成報身佛。

釋迦佛的報身,稱為盧舍那佛,住在華藏世界,
阿彌陀佛的報身,也是住在華藏世界,各各佛的報身,都是住在華藏世界。

報身又分自受用報身及他受用報身,
自受用報身無相,就是大菩薩也見不到;
他受用報身,大菩薩可以見到,惟是所見的各有不同,
十地菩薩見的,是無量大身,其他菩薩所見的,或是千丈盧舍那身。

應身佛
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度之,是為應身佛。應身是以報身為本,
所以應身佛又稱為逆佛,所謂從本垂跡,就是這個意思。

應身佛有千百億化身,如釋迦佛有千百億化身,阿彌陀佛亦有千百億化身,
化身佛住在凡聖同居土——暫時住的、方便的、不長久的。
是故釋迦佛十九歲出家,三十成道,說法四十九年,
八十歲便離開這個世界——應度眾生已度盡,說法已完,住世無益。

眾生成佛時,三身佛一時成,無分先後彼此。

華嚴經云:「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
是指法身佛,
法身佛無相,萬佛一體,無有你我之分,
亦無過去,現在,未來佛之分別,
更無此土、他土、無量國土之佛的區別,
萬佛一體,猶如虛空般的清淨,清淨是一體的,
不能說這一邊的虛空清淨,那一邊的虛空不清淨,
是故法身佛無男無女、無此無彼、聖凡兩亡、生佛俱泯,是謂不二法門。

法身清淨,不染一塵,故亦名素法身,
眾生迷此,所以有生死,雖則六道輪迴,其性不變,故又名佛性,
因在迷不變,常隨眾生流轉生死,
故云「法身流轉六道,處處皆聞。」
有幸得聞佛法,著力薰修,剎那除卸迷情,得識本來,
乃至大徹大悟,悟同諸佛,
此時名信解,解法身之理,但解而矣,法身還未出現,


「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是指報身佛。
必須悟後起修六度萬行,以及一切功德,
若有一德未圓,一功未滿,法身亦不現前。

直待萬行已圓,萬德已滿,惑垢盡除,無明業空,
法身才全體出現,此時卻又名報身佛,號盧舍那。

悟後從性起修六度萬行,莊嚴素法身,修至功德圓滿,
素法身成為萬德莊嚴的報身,報身又化成千百億化身,
到十方世界,天上人間,轉隨意法輪,教化有緣眾,
所以壇經云:「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原來是一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