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en仁者:
將汝長篇大論全都放在此帖
顯然汝是個剛誤入岐途的可憐憫者 

梅庵沒人會公開宣布開悟
所以當然不會是開悟者


在蕭平實的網站
去查一下幾個化名"野狐說法" "梅庵" "mercybuddha"
全被禁止發言
早已經名震蕭平實的論壇很久啦!


或梅庵這裡按下旁"文章分類"
有蕭平實專欄
可以看到梅庵以前在蕭平實的網站所有的帖
有的可能已經被你們駭走
或被你們擅自侵入更改
到現在還沒空整理! 

待續~ 

下面是alien的回應:
~~~~~~~~~~~~~~~~~~~~~~~~~


末學今日趁午休時,只能簡短回應,居士雖如此說,但身為平實導師的弟子, 豈有見師被辱,弟子卻默不吭聲?所以末學就先就事相上作答,其他部份,末 學會先將居士的文章先存檔,看過再作答。

1居士開版,許多內容針對平實導師而來,但在標題中卻有意不提平實導師之 名,只在內文中提及,若非末學搜尋某書而誤闖此網,又因好奇隨意點一問答 看看內容,才知居士除了在文中處處誹謗平實導師,還要求平實導師公開懺悔,又要求法義辨正。


1末學以為居士此舉實不直心,若居士自認是位開悟者,又認為平實導師錯悟,而正覺講堂是個大狐窟,居士既然紹繼如來家業,怎麼不上正覺網站「成 佛之道」做法義辨正?而偷偷摸摸躲在這個角落誹謗,還說要法義辨正,籠罩 這些不知情的網友,還說的振振有辭,就像在自己家裡貼張海報要求別人來法 義辨正,誰看得到呢?

2末學一直問居士您到底看過平實導師哪幾本書?居士一直避而不答,一再要 求辨正。
請問居士:末學到您的網站時,您已放話平實導師是錯悟者,末學認為居士您必有所據,所以想請問您到底根據什麼呢?這點實在合情合理。所以這一點居士應該要作答,不然就是「無根」誹謗。 



(梅庵向來依法論法)
(梅庵沒說過"平實導師是錯悟者",而是說他是"強調自己開悟的開悟者")



3由居士您的回答內容,就知居士「我見」還沒有斷,將意識心認作真心,是「常見外道」-將會斷滅的意識心,當成常住不滅的真心。再者「天然外道」不是指無端自己開悟之意,不然釋迦牟尼佛不就成了「天然外道」了嗎? 



(什麼我見還沒有斷?甚麼意識心認作真心?這些話都是蕭平實子孫制式毀謗之言論)
(請舉出梅庵如何還沒有斷?何時有過意識心認作真心這類話?)




既然說「宗教」「宗教」,「宗門」與「教門」是一體兩面,不能分開,宗下悟了,還需用教下經典來印證,以免悟錯了,徒造大妄語業。 


(宗門開悟後還須要靠教下經典來印證?真乃滑天下之大稽呀!)



關於下面這篇正好給我有機會告訴大家
蕭平實到底悟得有多離譜!

~~~~~~~~~~~~~~~~~~~~~~~~~~~~~~

所以末學先摘錄一段平實導師在「識蘊真義」中的一段話,讓其他網友心裡先有個底,免得耗費精神體力隨居士參禪,結果參到的還是個意識境界:


『乃至元音老居士與上平居士所「悟」之離念靈知心:前念已過、後念未起之間,短暫之離念靈知心,亦仍然未脫離六塵中之覺知性,亦仍然未遠離五別境 心所法之了別性,仍然是意識心也!若言:「是時極短剎那間,後念未起,故 未了別。」亦是誤會之言。謂此際雖未了別,只是由於意識心從一境界中轉移注意力,甫觸另一境界時,乃為率爾初心,尚無次一剎那境界相可供比對分別,故不能分別;要至第二剎那境界現前,進入尋求心時,已有第二剎那之境 界相可與第一剎那境界相比對分別,然後才能於第三剎那時了知新觸之境界相;了知已,即已是進入第三剎那心之境界中,名為決定心。而此率爾初心、 尋求次心、決定後心,皆是意識覺知心之前後分位,三剎那中之覺知心仍是同 一意識心,故第一剎那之覺知心雖然無法分別,但仍是意識分別心,只是境界所限而暫時無法了別而已,不是不能分別之意識心,故不因其極短暫時間之不 能了別就說祂不是意識心;由此故知:覺知心在轉移所注意境界而改變其念時,於前念滅已,後念未起之間的率爾心,雖然並無了別,只是無法了別,並
非其心體本性不作了別者,所以如離極短暫之離念靈知心仍然是意識心。

略說五理以明實義:一者,是能分別之心故;二者,真正無分別心是前後皆無分別,永不改易其性故;三者,有斷滅之法,不可能是無分別心故。四者,意識覺知心是剎那生滅、有生有滅之法故;五者,須依他法方能生起、存在、運作故。



首述其一:覺知心在第一剎那雖不分別,其實並非其心性不欲分別或不能分別,而是覺知心初起時雖欲分別,而無可供分別比對之另一境界,故尚未能生起分別功能;要待第二剎那尋求心時已有可供比對之第二剎那境界相,能與第一剎那境界相比對,由此了知轉移注意對象後之新境界為是何物,方知新注意之境界相為何事、何物,此第二剎那時之覺知心既名尋求心,當知即是欲分別、能分別之心也;若非欲分別之心,則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焉得名之為尋求心?第三剎那時,既已了知新境界相,是故心得決定,故於一切種智中,說此第三剎那覺知心為意識心之決定心,謂分別已經完成,故說已得決定:定知新事物之境界相。同一心而依前後分位施設為率爾心、尋求心、決定心,當然屬 於同一覺知心,而且是能分別者,焉可謂之為無分別心?

而元音老居士與上平居士「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之間,即是無分別心」之說,非如實理,謂彼所說離念靈知之短暫覺知心,已分明顯示此一意識心之分別體性故,必有前後三剎那之心相大異故,亦必定須有六塵之塵相方能存在故;若 學人稍有動中定力,心細之時即可驗知此一覺知心必有如是三剎那之心相大異。由此證實:此一境界相中之第一剎那覺知心雖然尚未分別,然而第二剎那已作分別,第三剎那已經分別完成,故是有分別之心,非是無分別之心也。總因覺知心之心行迅捷,而行人多無動中定力,復無真善知識為之開示其中義理,故不能了知此一覺知心本是有分別心

其二:真正無分別心是前後皆無分別,永不改易其性故。第八識如來藏,自無始劫以來,恆常都不分別六塵,故無此五種了別六塵境界之心所法,故非有分別心。然而覺知心意識,一旦現起,則必定會對六塵中之境界相產生分別,絕非常時無分別者;元音老居士所說之「前後念中間短暫一剎那間之覺知心即是無分別心」者,不符聖教,謂第一剎那間雖不分別,只是不能分別而非沒有分別性,並已起心尋求而欲分別其所接觸之新境界相,已經在第二剎那尋求之時而作比對分別,方於接觸新境界相之第三剎那時完成分別,終於心得決定,了知新境界相為是何事、何物。既然只是極短時間內不能分別而仍然保有分別性,並且長時皆住於分別中,即違「無分別心永不分別」之聖教,即是錯會無分別心,即是誤將意識覺知心錯認為第八識如來藏也。如是則墮意識境界相中,我見並未斷除,仍只是凡夫眾生,未能預入聖流:尚未成就聲聞初果之分證解脫境界。

其三:有斷滅之法,不可能是無分別心故。元音老居士與黃明堯所說「前念已滅、後念未起時之覺知心」,是有斷滅性之法性,故非真實心;佛所開示之無分別心,是始從無量劫前,後至無量劫後,乃至成佛之後盡未來際,皆是永不斷滅之體性,迥異離念靈知之覺知心意識也!元音老居士所說之短暫剎那之覺知心,於五位中必斷,非是常住之心,絕非真實心;行者可以自我檢驗:於眠熟位中、於悶絕位中必斷;亦可觀察老人、重病、有大神通者,若住於悶絕位中,意識必定間斷;亦可觀察病人死已,進入正死位中必斷;亦可隨於聖教, 觀察諸阿羅漢入滅盡定時,意識覺知心必定斷滅;亦可依聖教而知,或依自己 之親證無想定而知:進入四禪後之無想定中之意識覺知心必定斷滅。既是可以被外緣所斷滅,或由境界力而必斷滅之法,焉可狡辯為常住之無分別心?

若人認取如是離念靈知心為常住心、為 佛所說之無分別心者,即是未斷我見之凡夫也;由是緣故,平實說元音老居士為未斷我見之凡夫;上平居士意欲保持其「證悟者」之身分,意欲為同墮於離念靈知之「恩」師淨慧法師辯護,是故著文誹謗平實,將平實所說正理謗為不如實言,意謂平實所說有誤,欲證明其師淨慧法師所倡導之離念靈知心正確,以護自己所「悟」之離念靈知意識境界,兼報柏林禪寺淨慧法師在其窘困時提拔援助之恩,亦報淨慧法師傳法之 「恩」,殊不知自己已被淨慧法師誤導而墮入大妄語業中,後世尤重純苦果報正等著上平居士,何恩之有?

其四:如前所舉離念靈知心必須前後三剎那間之比對瞭解所觸境界相,方能決定了知所觸境界相,當知即是經由意識種子之剎那生滅方能完成其分別之事功;此是佛在《楞伽經》中所開示者,亦是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在根本論中所開示者,一切佛弟子對此皆無異見、異說;唯有藏密黃教宗喀巴及索達吉…等古今喇嘛,才會對此產生異見、異說,而極力爭執說意識心體不是念念生滅、不是種子剎那流注所成之心。一切聖教中都說意識心是由阿賴耶識所含藏之種子,剎那剎那流注生滅故,方能起其了知、分別之作用,方能運作其所相應之五遍行與五別境心所法;既是剎那剎那不斷由如來藏中流注種子,如是不斷由意識種子之流注生滅而成就其分別、了知之事功者,當知即是生滅法;剎那剎那不斷生滅流注之離念靈知心,由於流注速度極為快速故,眾生不能覺知其剎那生滅,即如《楞伽經》中佛所說意識心之剎那生滅:「如急流水,流急不覺」,是故凡夫眾生執著離念靈知心,誤以為是從來都不生滅,誤以為是不曾有剎那生滅之常住心體。由此可知,離念靈知心仍是生滅法,絕非實相心體。
復次,由其剎那流注不斷,方能成就分別六塵之事功者,亦可證明其生滅流注 性;然因篇幅所限故,於此不作宣示。

其五:意識覺知心是依於他法為緣才能生起者故。上說意識覺知心離念靈知於五位中必定斷、滅,但離念靈知心為何必定會斷滅?必有其理,謂此心是依藉他緣而生之有生法故。云何是有生之法而又依他起性?謂離念靈知心必須假藉因與緣,才能從如來藏中現起。此處所言必須假藉因與緣之「假藉諸緣」部分,是未悟般若之學人可以如實現觀者;至於假藉「如來藏因」方能生起之事相,則非未悟般若、未證如來藏之凡夫與二乘聖人不能了知、不能現觀。是故僅就假藉諸緣部分而作解說,能令一切大師與學人同作此一觀行而斷我見,普皆證得聲聞初果;元音老居士所說尚無定力者之前念已過、後念未起間之短暫離念靈知心,或如定力佳者之長時間離念靈知,皆是從因與緣之和合而生之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