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大家知道一些此公案有關之史地 

請先看一段: 

張子開著
週游煙水半天下,融貫南北弘禪道-趙州從諗化跡考
一文中有云:

《宋高僧傳》載,真定帥王氏阻兵疆界多梗,唐王朝憂之。王氏雖然抗拒過制,卻偏歸心於從諗。
《行狀》詳細述寫了趙王(即王氏)所以歸心的因緣及其嗣后的情狀曰:
河北燕王領兵討伐趙王割據的鎮府(“鎮府”,謂藩鎮之府,此指趙王佔領之鎮州。)


趙州語錄第43則:
“問:‘趙州去鎮府多少?師云:‘三百。’”
另請參《新五代史》卷第三九《雜傳第二七·王==》),到達邊界上時,有善察云氣變化的人上奏道:“趙州有聖有人居住,戰必不勝。”二王於是罷兵,問:“趙之金地,上士(儒家稱文明之士,佛氏謂菩薩)何人?”


隨從中有人說,恐怕是某講《華嚴經》大師,他嘗因天旱,祈得大雨;有人則推測,應是離此地一百二十時里的趙州觀音院中的禪師,因禪師年臘高邈,道眼明白。二王覺得,應兆者當為趙州和尚,便一同去趙州拜見。到了觀音院內,從諗端坐不起。燕王發難了:“人王尊耶?法王尊耶?”

從諗回答得很巧妙:“若在人王,人王中尊。若在法王,法王中尊。”過了一會,趙州和尚才向趙王致以俗世之禮;讓其左右避開后,為二王說法多時。第二天臨走前,燕王手下的先鋒使清晨即來找從諗,責備他太傲慢了。奇怪的是,從諗反倒起身去迎接這個地位並不高的先鋒使,說:“待都衙得似大王,老僧亦不起接。”先鋒愧恨而去。不久,趙王派遣使者接和尚去供養,並受摩頂之記。


趙王讓從諗在王宮附近權且駐泊,準備另挑地方為之建造禪宮。從諗讓人告訴趙王:“若動著一莖草,老僧卻歸趙州。”這時,恰巧有個姓竇的行軍司馬,情願施捨一所價值一萬五千貫的果園(即竇家園也)給從諗居住,號為真際禪院(按,真際乃趙州和尚的謚號,園名真際禪院當在卒后)。


入住以后。海眾云集。應該說,只是到了這個時候,趙州和尚在北方才開始大揚道化;前此,不過為一介隱沒師承的村僧罷了。這也可以看出,北方信徒更崇尚的是權威而非個人的禪行也。
趙州和尚受到趙王禮奉,而幽州燕王也備命服,鎮府(此指燕王所踞幽州之藩鎮之府)具威儀迎接,從諗堅不讓受僅將燕王為他做的僧衣在自己身上挂了一下。 


《趙州真際禪師行狀》
問:“趙州去鎮府多少?”
趙州云:“三百。”
學云:“鎮府來趙州多少?”
趙州云:“不隔。”


看完後
若有人問這跟公案有關嗎?
無關!
既無關幹麼葛藤?
不是說過僅是與此公案有關之史地


問:“趙州去鎮府多少?”
趙州云:“三百。”
學云:“鎮府來趙州多少?”
趙州云:“不隔。”


為何一說“三百。”
又說“不隔。”?


問的人乃是提著燈籠來的
想照(罩)趙州
趙州哪裡那麼容易被照(罩)著
這一來一去之“不隔。”
若非趙州肯定道不出


今有人不會老說是文字
若是文字
因何汝道不出?
所以當汝道不出時
請不要怪他是文字 !


殊不知當汝怪他是文字時
正因汝未見性故!
這就是為何禪師跟老師不同!
所以不要以為禪師就是老師
把公案拿來解
便可以當禪師了嗎 ?
世上有這麼便宜的禪師嗎? 


請問禪師值多少?


那天下的老師都改稱禪師
可以嗎?


當然不可以!
同樣語言文字差別在
一個由自性流出!
一個由自識流出! 



問:“趙州去鎮府多少?”
趙州云:“三百。”
學云:“鎮府來趙州多少?”
趙州云:“不隔。”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